2019年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合集下载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本卷共分为2 大题21 小题,作答时间为120 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 教师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答案】B【解析】A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主要表现了初恋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听闻情郎歌声时忐忑不安的微妙心情。

诗歌借意象“杨柳”“江水”即景起兴,展现少女眼前的春景之美,引出少女情思。

B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卅I 词》(其一),诗人借羌笛吹奏暗含离愁的折柳曲,抒发了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愁思以及思念远人的情思,符合题干“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

C 项,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主要借意象“杨柳”描绘了一幅二月春景图,展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状。

D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取晚春绿柳满城之景与早春之景做对比,突出对早春的赞美与咏叹。

2. 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B.朱自清《背影》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D.泰戈尔《金色花》【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以“歌颂母亲”为主题的文章。

A 项,《再塑生命的人》主要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自己的老师莎莉文的敬爱与感激之情;B 项,《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叙事写人的线索,表达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敬爱与怀念之情;C 项,《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对家里的女工长妈妈以及长妈妈为“我”所做的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切挂念;D 项,《金色花》以奇妙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符合题干要求。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4.缺失5.缺失6.缺失合性学习“有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记其中10 则。

(2)了解活动案要素,初步学会活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 (4)写一篇自,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活动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设置学习情境,联系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 出了语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 .活可操强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D .的五项目标中掌的要突出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 第18题12分,共40分) 8.案讲授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 完成第16题。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略”的指导。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写作陈述性知识包含如何运用方法修改文稿的知识 B.写作策略性知识包含写作本体功能和现实价值的知 i C.写作教学终点在“行”,应该侧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D.写作教学重在实用,应该避免讲解写作陈述性知识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 见,以为阿 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 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 Q 画像,请结合《阿 Q 正传》和鲁迅对阿 Q 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 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 Q 更为接近。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B 以美术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 C.以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 D.以特定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4.阅读有关语感的硏究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要想提升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 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 产生语理。例如,凭借语感,有些词句在口语的环境里、说起来觉 得别扭;有些词句,在严肃的书面语里读起来也很别扭,这说明,口
10.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 岩》,开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 题。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査结果丰富,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 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 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 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 12.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写作陈述性知识旨在探寻写作的特点、规律、知识、原理等,以形 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目的。写作策略性知识侧重写作的具体办法、 方略、步骤、措施等,以培养基木的操作能力为目的。写作陈述性 知识着眼于认知,是对“求真”的追求;写作策性知识着眼于实践, 是对“实用”的追求。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 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言文 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绗行的地步”。因 此,写作教学应该从侧重“写作知识”的讲解,转向侧重“写作策

2019(秋)教资《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秋)教资《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A曹操《观沧海》【解析】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答案】C叶圣陶《苏州园林》【解析】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5分)1.学习完《变色龙》,同学们对契诃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趁机向大家推荐了他的其他作品,让大家课后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B.《小公务员之死》C.《万尼亚舅舅》D.《羊脂球》2.初中生文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经常会在写作中乱了阵脚,为了使学生对各种文体能有所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需要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知识,下列课文中属于小说的是()。

A.美国/勒曼《音乐之声》B.俄国/契诃夫《变色龙》C.丹麦/安徒生《丑小鸭》D.丹麦/勃兰兑斯《人生》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所学文本,对其文体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课件上出示的关于文体的有关常识,其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C.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4.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出示了坐在“天下第二泉”旁的阿炳塑像的图片,并介绍阿炳坎坷的一生,从而导人对课文的学习。

这位老师的课堂导入属于下列哪种导入方式?()A.解题导入法B.情境导入法C.介绍背景导入法D.案例导人法5.讲解小说语言时,老师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和语言的关系,让大家从小说中找一两句人物的代表语言,并注明出处。

下列是学生的作业,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

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完整版)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完整版)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九)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九)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九)本卷共分为2 大题21 小题,作答时间为120 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拟在此散文集中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作品阅读。

下列适合的是()。

A.祥林嫂B.藤野先生C.杨二嫂D.孔乙己【答案】B【解析】A 项,祥林嫂出自小说《祝福》,《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B 项,藤野先生出自散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C 项,杨二嫂出自小说《故乡》,《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D 项,孔乙己出自小说《孔乙己》,《孔乙己》同样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2.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骆驼祥子》B.鲁迅《一件小事》C.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D.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诉说》【答案】C【解析】A、B、D 三项的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深刻鲜明的车夫形象,而c项《警察与赞美诗》所讲述的则是流浪汉苏比为了熬过寒冬,千方百计想被警察逮捕进监狱而不成,却在最终受赞美诗感召而准备改邪归正的时候被捕入狱的故事。

C 项小说中并没有刻画车夫形象。

3.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言词语“孰”的用法。

下列句子中“孰”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答案】B【解析】A、C、D 三项中的“孰”均意为“谁”;B 项中的“孰”为通假字,通“熟”,意为“仔细地”。

4.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所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时,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下列适合的是()。

A.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B.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D【解析】D 项诗句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单选题]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单选题]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

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北朝民歌《木兰诗》)4.[单选题]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

下列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5.[单选题]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词例句来讲解。

下列例句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单选题]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设计活动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

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真题第一批题目:赫耳莫斯和雕像者答辩题目:1.你是如何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的?2.你认为应该如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文化源远流长,在灿烂的文学宝库中,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文题——寓言。

对于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字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学习寓言的相关知识。

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其他事物。

伊索及《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最终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

2.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字词读音、朗读节奏、语气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读后复述寓言故事内容,并总结寓意。

(明确: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三)深入研读1.找出课文中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语句。

明确: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板书:一“笑”、二“想”、三“问”】(2)组织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明确:“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八)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八)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八)本卷共分为2 大题21 小题,作答时间为120 分钟,总分150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 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

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案】A【解析】《小石潭记》描写的幽冷凄苦的景色反衬出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生动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的自然之美、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 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答案】B【解析】A 项,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B 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 项,出自贺铸的《芳心苦·杨柳回塘》;D 项,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A、D 两项均为含有梅花意象的诗句,C 项为含有荷花意象的诗句,B项为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

3.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答案】A【解析】A 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系列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B 项,叶圣陶的《稻草人》为童话集;C 项,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为浪漫主义小说,非科幻小说;D 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历险小说。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本卷共分为2 大题21 小题,作答时间为120 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1.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拟在此散文集中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作品阅读。

下列适合的是()。

A.祥林嫂B.藤野先生C.杨二嫂D.孔乙己【答案】B【解析】A 项,祥林嫂出自小说《祝福》,《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B 项,藤野先生出自散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C 项,杨二嫂出自小说《故乡》,《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D 项,孔乙己出自小说《孔乙己》,《孔乙己》同样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2.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骆驼祥子》B.鲁迅《一件小事》C.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D.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诉说》【答案】C【解析】A、B、D 三项的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深刻鲜明的车夫形象,而c项《警察与赞美诗》所讲述的则是流浪汉苏比为了熬过寒冬,千方百计想被警察逮捕进监狱而不成,却在最终受赞美诗感召而准备改邪归正的时候被捕入狱的故事。

C 项小说中并没有刻画车夫形象。

3.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言词语“孰”的用法。

下列句子中“孰”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答案】B【解析】A、C、D 三项中的“孰”均意为“谁”;B 项中的“孰”为通假字,通“熟”,意为“仔细地”。

4.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所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时,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下列适合的是()。

A.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B.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D【解析】D 项诗句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 -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

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详细参考答案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详细参考答案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019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附答案)

2019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附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B.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C.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2.吴老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时说道:“我们是生物老师,自己就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所以对各有所长的学生,我们可不能做一个把学生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丁。

”这种说法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A.差异性B.协作性C.复杂性D.示范性3.每周五,崔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研讨并反思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大学教授请教,或是与校外名师共同探讨,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校本研修B.自主学习C.行动研究D.专业支援4.某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得到了该班学生家长的好评。

该校的做法()。

A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B.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C.弱化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D.遵循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上级监察委员会对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进行()。

A.监督B.监察C.领导D.指导6.某高中对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张某处以留校察看处分,并将处分文件在学校宣传栏公开张贴。

该学校的行为( ).A.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B.保障了师生的财产安全C.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D.履行了学校的管理职责7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A.学生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罚站3小时B.初中生李某偷窃了王老师500元钱,学校将其开除网校C.赵某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13岁的儿子辍学打工D.人民法院对17岁的张某抢劫一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设置的专门学校()。

A.由公安机关进行管理B.由司法部门进行管理C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D.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管理9中学生熊某曾经偷拿过同学的财物,班主任总是以此为由,不让他参加班级活动,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可以督促学生改正错误B.不正确,不得歧视犯错误学生C.正确,班主任有管理学生权利D.不正确,侵犯了熊某的名誉权10初中生付某与同学钱某放学后在校外餐馆就餐,席间付某与钱某发生争执,付某拿起餐馆的菜刀砍伤了钱某,对此次伤害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选择题缺失
一、单选题
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C.杜牧《泊秦淮》
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
A.汪曾祺《昆明的面》
B.宗璞《紫藤萝瀑布》
C.叶圣陶《苏州园林》
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思元书》)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北朝民歌《木兰诗》)
6.教学苏轼《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科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
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
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
7.学生对“借化”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
句来讲解,不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
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
易《钱塘湖春游》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15. 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
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差交友之
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活动设
计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
(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
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

对该活动目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设置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
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体现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
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地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D.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对于掌握知识的
要求显得尤为突出
二、案例分析题
16.案例: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
后一次演讲》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

导入环节
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
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
拉不成声。

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
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
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

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
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
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
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同学们一边在书
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
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
掌。

拓展环节:
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
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问题
16. (1)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
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0分)
(2)分析“拓展环节”中教师选择该文本
的目的。

(10分)
(17-18)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题。

遇见
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一
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

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闰中人的一点愁怨。

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

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 :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诗人在其中踽踽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
阕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

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

③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颠沛流离,青年时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

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

“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她缱绻的深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深情却无处安放的慨叹,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

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

④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

千年已过,遇到他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

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是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

⑤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
唱低吟犹在耳畔。

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
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
分析。

(12分)
三、教学设计题
诫子书①诸葛亮
夫②君子之有,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
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2则不
能治性国。

年与时驰④,意与日去⑥,遂成枯
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⑨!
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
2009年版)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
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
军事家。

②(夫(f)助
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
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④[以连词,表示后者
是前者的目的,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
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
目标致,达到。

⑨[广才]增长才千。

◎(淫(yin)
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①(励精)
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②(险躁)轻
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
轻薄。

B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④(年与
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
指迅速逝去。

⑤(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
失。

⑥[枯落)调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⑦(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
没有任何贡献。

⑧[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
室。

⑨(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9.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把握运
用语言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
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
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
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分 )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法。

(2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