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方法与技巧
语文朗读方法及技巧

语文朗读方法及技巧
1.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
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往往是为了强调、
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3.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
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和训练

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和训练语文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为了帮助七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朗读水平,下面将介绍一些朗读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一、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朗读时,学生应坐直或站立,身体放松,双脚自然分开,保持良好呼吸状态。
在朗读时,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注意咬字清晰,音量适中,音调自然。
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可以保证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朗读之前,学生应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调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准确地还原作者的意图。
通过多读、多理解,可以提高对文章的把握能力,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三、注意标点和语调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和语调的把握。
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都会对朗读产生影响。
学生要学会在适当的位置停顿,给予读者恰当的思考时间。
同时,还要注意语调的变化,通过把握语调的高低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和信息。
四、进行口语训练要提高语文朗读水平,口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名著、名篇、名人演讲等进行口语训练。
模仿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发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同时,可以利用录音设备进行朗读练习,反复听录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五、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朗读中,词汇量和表达方式的丰富程度对于提高朗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应不断积累新词汇,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同时,要注意学习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朗读更加生动、准确。
总之,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和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标点和语调、进行口语训练以及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1.重视朗读的语调、重音和停连等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朗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注重朗读的情感表达。
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提高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强调朗读的积累和运用。
朗读是一种语言实践,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运用,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1.示范朗读法示范朗读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课文或者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示范朗读法可以通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进行展示。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取一些适合的角色扮演的课文或者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3.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共同完成朗读任务的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朗读任务,如分角色朗读、齐读、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课外拓展法课外拓展法是指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适合课外进行的朗读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和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一、注重声音的准确性1.读音准确。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读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语音库,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音。
2.语调适宜。
语言的语调对朗读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语调来表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调,帮助他们掌握语调的使用技巧。
二、注重语音的流畅性1.适当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停顿位置和时间。
2.正确连读。
正确的连读可以使句子的语音流畅,有助于体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跟读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连读方法,提高语音的流畅性。
三、注重语速的掌握1.适度放慢语速。
适度放慢语速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情感,避免语音模糊和发音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适度放慢语速的技巧。
2.灵活掌握语速。
语音的快慢可以根据文本的要求和情感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情感,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语速的变化,提高朗读的表达力。
四、注重语气的把握1.情感的表达。
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语气的把握来表达文本中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和情感,示范不同语气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表达情感。
2.调子的运用。
朗读过程中,适当使用不同的调子,可以使语音更加生动,有助于传递文本的信息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义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调子朗读,提高语音的表达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的一些介绍。
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真实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朗读技巧和方法

朗读技巧和方法
朗读是一种表达和传达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朗读技巧可以使信息更加清晰、生动、有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
首先,要注意语调和节奏。
在朗读时,语调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语调要自然流畅,不要生硬,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调整。
而节奏也要适当,不要过快或者过慢,要让听者感到舒适和自然。
其次,要注重情感表达。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本的情感变化来表达相应的情感,比如在讲述悲伤的故事时,要有相应的悲伤的语调和表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文本的情感。
另外,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要正确地发音,注意语音的连读和重音的位置,这样才能使朗读更加准确和地道。
此外,要注意停顿的掌握。
在朗读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停
顿的位置要合理,不要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和理解。
停顿的掌握可
以使朗读更加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最后,要注重细节的处理。
在朗读时,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语气的变化、语速的控制、重音的处理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可
以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之,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口头表达方式,良好的朗读技巧
可以使信息更加清晰、生动、有感染力。
希望以上介绍的朗读技巧
和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使口头表达更加生动和
有趣。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与方法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
“流利”即要求学生掌握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可以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以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的“流利”。
“有感情”即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靠语调的抑扬顿挫,靠朗读的速度及轻重音、长音等技巧加以表现。
以上这些朗读技巧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因为同样感情的句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要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要想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那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如: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
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
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
3、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欣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怎样的心情云欣赏,欣赏些什么,再让学生跟着朗读。
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律,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鉴赏能力。
4、有些课文为了表扬好的和批评丑恶的,常常利用相反意义的句段结构予以衬托或用对比手法展开思路。
对于这种段落可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对比读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中学语文朗读技巧的训练与提升

(中学语文朗读技巧的训练与提升)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和目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感受语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朗读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朗读技巧的训练与提升1.语音训练语音是朗读的基础,正确的语音是正确传达感情的前提。
在朗读训练中,要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首先,要注重音准,即发音准确,不读错音;其次,要注意音变,如连读、变调、轻声等;最后,要注重语速和节奏,根据文章情感和内容调整语速和节奏。
2.停顿训练停顿是朗读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适当的停顿可以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要注重停顿的合理性和层次性。
要根据句子结构和文章内容来确定停顿的时间和位置,一般来说,句子的中间和句末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而句首和句末则要轻读。
3.重音训练重音是朗读中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对重音的调控,可以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情感和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要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来确定重音的位置和轻重程度。
一般来说,要突出关键词语和语气词要重读,而其他词语则要根据情感需要进行轻读。
4.语调训练语调是朗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语气。
在朗读训练中,要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语调。
一般来说,叙述和说明时要用平调,表示悲痛、庄严、赞扬等情绪时要用降调,表示疑问、反问、惊讶等情绪时要用上扬调。
5.情感表达训练情感表达是朗读的核心,只有通过真挚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在朗读训练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现。
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把自己融入到文章情境中,通过语音、语调和语速的变化来传达文章的情感和情绪。
同时,要注重与其他朗读技巧的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三、朗读技巧的训练方法1.听读训练法听读训练法是通过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来进行朗读训练的方法。
通过听录音,可以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气;通过老师范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七年级语文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七年级语文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本文将从正确的朗读技巧、增强语感以及培养阅读兴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正确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朗读技巧:1. 练习语音语调:学生需要重点练习语调,包括升调、降调和平调的运用,以及重读和轻读等。
通过模仿老师或者录音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2. 注重语速控制:学生要注意朗读时的语速,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要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来调整语速,让朗读更加贴合文章的语境。
3. 注意停顿与节奏: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可以使文章表达更清晰,也能够让朗读更有感染力。
学生需要学会掌握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将文章的重点和情感表达得更加突出。
二、增强语感语感是指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水平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种可以增强语感的方法:1. 多听朗读材料:学生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朗读材料,如有声书、录音教材等。
通过聆听他人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模仿别人的语调语速,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2. 多读优秀课文:学生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经典散文等。
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中的韵律和情感,进而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3.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学生需要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分享有意思的文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三、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朗读水平至关重要,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以下是一些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文学名著、报纸杂志、动漫书等,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与技巧小学语文的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良好发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积极性1.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能力水平的语文读物,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
2.以身作则,父母亲自阅读、鼓励孩子阅读,营造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
3.多参与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二、多练习口语表达1.多进行语言交流,培养孩子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注意音、调、节奏等,纠正错误发音,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三、掌握阅读技巧1.注重理解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抓住重点。
2.学会快速浏览、略读和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技巧,帮助孩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注重情感体验1.学会表达文章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表达,进行情感体验。
2.善于运用声音、语调和表情等手段,让语文朗读更生动传神。
3.鼓励孩子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帮助他们与作品建立情感共鸣。
五、注重节奏和语调的把握1.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节奏感,正确掌握语调并把握好阅读速度。
2.注重情感的起伏变化,将正确的语调运用到朗读中,提高语文朗读的感染力。
六、注重声音的控制和调节1.培养孩子良好的呼吸习惯,让孩子有充分的气息来支持朗读,保持声音的连贯和稳定。
2.善于使用声音的高低、轻重来表达情感和语调变化。
3.注意声音的音量控制,在不同环境下调节合适的音量。
七、不断练习和反复朗读1.每天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语调感。
2.多次朗读同一篇文章,逐渐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与他人交流朗读经验,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建议,逐渐改进自己的朗读技巧。
以上是小学语文朗读的一些建议和技巧,希望能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朗读设计答题方法

语文朗读设计答题方法
技巧之一: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
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技巧之二: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
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
朗读
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技巧之三:重音
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
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
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
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
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
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节奏和语调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节奏和语调技巧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节奏和语调技巧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把握节奏:在朗读诗歌时,要按照诗歌的节奏来划分,确定哪些词语应该连读,哪些词语应该停顿。
一般来说,诗歌的节奏比较鲜明,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2.突出重音: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突出重音,强调重要的词语或语句。
重音的突出可以通过加强语气、延长发音时间等方式来实现。
3.调整语调:语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朗读诗歌时,要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来调整语调,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4.融入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在朗读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听众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量。
5.配乐朗诵:配乐朗诵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选择与诗歌情感基调相符合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可以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需要注重节奏、重音、语调、情感和配乐等方面,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1. 朗读范例:教师选取优秀的文章或段落,示范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逐字朗读。
通过接触优秀范例,学生可以融入到阅读语境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和节奏感。
2. 练习基本技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朗读问题,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针对字音不准确的学生,可以进行音标练习,强化音节的准确发音;针对语调不自然的学生,可以进行语音语调训练,加强句子的抑扬顿挫。
3. 音节切割:将长难句或生词进行音节切割,让学生逐个音节地朗读,然后逐步组合成完整的词或句子。
通过音节切割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节长度和语音节奏。
4. 大声朗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声朗读,将课文或文章的内容真实地表达出来。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
5. 配乐朗读:在一些课文或短文中,教师可以采用背景音乐的方式进行朗读。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可以营造出相应的语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6. 合作朗读: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朗读。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辅助,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通过互相倾听和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促进,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 录音自评: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发现自己的朗读问题,并积极改正。
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
8. 语音模仿: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或者录制的标准读音进行朗读。
通过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9. 匹配练习:教师将课文进行划分,让学生将课文的每一句话与标点进行匹配,然后逐句进行朗读。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标点的作用,提高语音停顿和语调抑扬的准确度。
10. 阅读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给学生设置奖励激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朗读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方法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语文阅读中更加准确、流畅和自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特点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供教师参考:一、语音语调的讲解1.语音语调的概念: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重音、标调和停顿的概念,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不同音节的重音和标调位置。
2.音高的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音高的变化,让他们能够通过语音语调表达文章的情感。
3.音节的延长: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延长音节的方式强调重要信息,增加语音表达的感染力。
二、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的训练1.深入理解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分析词句、推理情节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
2.表达情绪的调动: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音量的调节等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文中的不同情绪。
三、节奏与速度的把握1.破词与连词的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破词和连词的停顿,让学生能够在读出每个词语之间保持合理的节奏和流畅的语音。
2.强调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音乐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敏感性。
四、语法与语义的理解与运用1.语法节奏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法结构,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正确表达语法关系,避免重音和停顿的错误。
2.意群的划分: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意群或短语进行训练,每个意群之间通过适当的停顿,使文章更具连贯性和表达力。
五、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表达1.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训练。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情感描写等,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
以上只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技巧和方法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语文朗读技巧范文

语文朗读技巧范文语文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之一、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气的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语文朗读技巧,帮助提高朗读的效果。
一、字词准确:在朗读时,应注意每个字词的准确发音。
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语文课外读物等来积累生词,熟悉并掌握正确的发音。
同时,也要注意词的重音,尤其是多音字和红字,避免发音错误,影响整个句子的语调。
二、语意流畅: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起承转合,让语言流畅自然。
可以通过模仿语音节奏、语气和重点表达的方式,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停顿和间隔,以突出重点和表达感情。
三、抑扬顿挫:朗读中的语音语调的婉转、抑扬顿挫要准确自然,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观察语言的抑扬顿挫特点,掌握语言的音高、音量和音色变化,准确地传达语言的情感。
四、语调的变化:朗读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做出相应的语调调整。
可以通过改变语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等方式,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五、提前准备:在朗读之前,应提前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内容,熟悉文章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可以通过标记重点词语、语调和停顿的方式,提前做好朗读的准备工作。
同时,也要注意识别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和情感线索,以便在朗读时准确传达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六、适度表达感情:在朗读时,适度地表达感情可以更好地体现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掌握语言的节奏、音调和音色,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
在朗读过程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情感表达,避免过分夸张和过度情绪化。
八、多练多听: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提高朗读的效果。
可以选择优秀的朗读作品进行模仿和学习,通过模仿和反复朗读来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也要多听别人的朗读,学习他们语音的优点和特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总之,语文朗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方式,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来提高。
通过掌握以上的朗读技巧,可以提高朗读的准确性、流畅度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可用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1.声音控制:-音量:要有足够的音量,使每个字都能清晰地传达出去。
-语调:注意使用正确的语调,根据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来调整声音的起伏和强度。
2.语速和节奏:-适当控制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
让学生意识到适度的语速对于理解和传达意思的重要性。
-注意句子的节奏感,避免机械地读完每个字,应该注重短语和句子的整体流畅性。
3.发音和语音准确性:-注重发音准确性,特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
-注意停顿和连读,合理运用停顿和连读来提高语音的自然流畅度。
4.表达情感:-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声音、语调和语气来传达出适当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文章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5.强调重点和节奏:-注意在句子中强调重要的词语或短语,以突出其重要性。
-运用适当的停顿和语气变化,突出句子的节奏和结构。
6.形象描绘:-通过朗读时的音色和语调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利用声音和语气的变化来描述场景、描绘氛围,增加听众的沉浸感。
7.认真理解文本:-在朗读之前,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理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注重理解段落和句子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8.反复练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机会,鼓励他们多次反复练习,提高自信心和流利度。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发音和语音错误,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技巧,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朗诵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声音和语言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高朗诵技巧的方法:
1. 音调与节奏:在朗诵时,注意掌握好音调和节奏。
通过对语句的停顿和重音的处理,能够使朗诵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发音与语气:清晰准确的发音是朗诵的基础。
同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灵活运用不同的语气,使表达更丰富生动。
3. 意境感知:在朗诵前,要先对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感悟,把握住作品的情景和情感,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朗诵表演。
4. 身体语言:朗诵并不仅仅只有声音的演绎,适当的身体语言也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能够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和情感。
5. 练习与演绎: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演绎,逐渐提高朗诵的技巧和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现代的诗歌来进行练习,同时可以录音或者找人评估,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
6. 集中注意力:在朗诵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作品中,使自己与观众产生更好的互动和共鸣。
7. 情感传达:朗诵的目的是要通过声音和语言传达情感,因此在朗诵时要注重情感的传达,让听众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以上是一些提高朗诵技巧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朗诵家。
语文朗读方法技巧

语文朗读方法技巧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朗读的能力呢?下面小编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语文朗读的技巧(一)备好朗读教学.教师认真备"朗读"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教师不掌握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备朗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备朗读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课前应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明确与阅读、习作相关的朗读教学目标.2、全面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及尺度,对文中不同的语气、重轻音、停顿、力度等指标能做到心中有数.3、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并安排好实施朗读指导的手段、方法等,确定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4、课后注意掌握基础较差学生的朗读进展情况,为下一课时朗读指导打下基础.x0d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重备"范读".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熏陶.教师范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根据目的的不同,范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讲读课文前的范读.一般是全篇课文的范读.其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时的范读,要求平稳,速度略微缓一些.如果这时速度过快,学生听起来跟不上进度,就会影响范读效果.二是讲读课文时的范读.一般是部分内容的范读.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朗读技能.这时的范读要注重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三是讲读课文后的范读.可以是全课或片断的范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欣赏课文精彩之处.这时的范读要求能以声传情,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教师范读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是静静地聆听;可以是边听边看课本;可以是轻声伴读;也可以是逐句跟读.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与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二)加强朗读指导.1、朗读指导的内容.(1)基础的训练:朗读最基础要求是正确,也就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字句.朗读训练中要始终贯穿这一训练,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起始阶段,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要求,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规律.(2)节奏的训练:书面文字对有声语言的节律一般是不加表示的.朗读者通过轻重、快慢、停顿、连接等语言节律来表现文章思想感情.同样一个句子,由于重音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我喜欢游泳",把"我"读成重音,就回答了"谁喜欢游泳"这个问题;把"喜欢"读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欢不喜欢游泳"这个问题;把"游泳"读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欢什么运动"这一个问题.小学生的朗读容易产生一字一顿,或者无停顿地连续,或者自由停顿而读破句等现象.教师必须让学生形成"词"的概念,指导学生掌握句子中重点词的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句子之间的句号、叹号、问号一般停顿稍长,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停顿略短一些,句子中的词或词组之间还要有长短不一的语气和语法停顿.从而才能使学生的朗读做到有节奏的流利.(3)、语调的训练:小学生朗读时语调较平,没有层次,而且不会控制音量.对音量的控制训练比较容易,教师要告诉训练学生,自由练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声音要轻;集体齐读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响;指名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但不要直着嗓子喊.对没有层次的平调朗读的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汉语所固有的四声,理解后读出扬调、曲调和平调.(4)、情感的训练: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层次.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把握住文章的基调,找出文章的情感旋律,分析出相似句式在文中的变化,才能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出相应的情感.(5)、朗读指导中常用的符号;"|"--表示逻辑的停顿,打在该停顿的字行之间.x0d"v"--表示感情的停顿,打在该停顿的字行之间."凵"--表示前后句子关系衔接紧密,中间停顿极短,划在该连的字行下面."●"--表示语法、感情的重音,打在相关字词下面."○"--表示重音轻读,打在相关字词下面."→"--表示平调,即句尾的音平而稳.一般用于陈述句,划在句尾.x0d" "--表示扬调(升调),即句尾的音先低后高.一般用于疑问句,或表示感情激动、亢奋、惊异和呼唤等句子.划在句尾(也可在句中出现).x0d" "--表示降调(曲调),即句尾的音先高后低.一般用于肯定的语气,感情强烈的感叹句,或表示愿望的祈使句等."‖"--表示节拍(节奏),一般用于诗歌.划在词后.朗读指导的方法.(1)示范法:即通过教师的范读,促使学生模仿朗读,这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注意学生的模仿朗读,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模仿.(2)讲授法:即以分析为先导,教师或学生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学生动笔作适当的记号,然后再练读,指导读.(3)比较法:即借助教师或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通过朗读比较,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辨析细微差异,以提高学生朗读技巧.常用的师生朗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有选择的运用.如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自由读等.(4)情境法:即为朗读创设情境,结合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耳语目染,自然入境.如用表演或多媒体等形式,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编制表演或制成课件,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诱发学生读出真情实感.(5)欣赏法:即组织学生聆听优秀的朗读录音,使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x0d总之,朗读教学作为一项语文基本训练,应常抓不懈,应在"训练"二字上下功夫,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质的要求.语文朗读的方式(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朗读.(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一、朗读技巧:1.正确的发音:学生要注意正确的发音,特别是声母、韵母、音调等要准确无误。
可以通过多听、多模仿来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性。
2.语调的抑扬顿挫:要注意朗读时的语音抑扬顿挫,即语言的起承转合和停顿节奏。
情感的表达需要根据文本内容的变化,调整语调的抑扬顿挫,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3.语速的控制:朗读时要注意语速的控制,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合理地调整语速。
要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朗读速度,使朗读的语音流畅自然。
4.声音的准确定位:学生要注意朗读时声音的准确定位,即将声音放在口腔的正前方,使声音的传递更加清晰和鲜明。
5.手势的运用:朗读时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衬托语言表达的力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强调重点词语:在朗读时可以适当地强调一些重点词语,使这些词语在整个语句中显得更加突出和有力,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二、朗读方法:1.听、读材料:在开始朗读之前,先通过听、读材料熟悉文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培养对朗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感。
2.分段朗读:将长的朗读材料分成短的段落进行朗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一段的内容,也更利于把握节奏和语调。
3.朗读前预习:在朗读之前,可以先阅读一遍要朗读的材料,了解文本的背景和内容,并标记出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这样在朗读时就能更加自信和流利。
4.反复朗读:朗读时要进行多次的反复朗读,通过不断地朗读来熟悉文本,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增强语言的自信和表达力。
5.录音自评:在朗读时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朗读,然后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6.模仿大师:可以听一些优秀朗读者的音频或视频,模仿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朗读训练:1.音韵训练:通过朗读诗歌、儿歌、唐诗等,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感受能力和节奏感。
2.故事朗读:选择一些优秀的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音的抑扬顿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朗读方法与技巧
转载: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因此语文教学要落实大纲提出的要求,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生受年龄和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他们在运用书面语言和表达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
主要应要求他们学会理解书面语言,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加强教师的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较强的模仿性。
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的加以品味,体验模仿。
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如教“浪花”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范读课文,借助形体语言,边读边做动作,如“悄悄的瘙痒”“捧来”等。
由此,学生觉得这篇课文挺有趣,就非常想读。
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模仿一些动作也惟妙惟肖。
教师的范读激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只需在关键的句段和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给予指导就可以。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真正展现语文课堂的美,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觉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朗读和讲授课时,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受到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丝丝缕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 美感的琴弦”,引起情感共鸣。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美,不只是教师读,还得让学生读起来。
教师是审美的指导的引导者要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
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有声的活动。
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制定作者蕴含情趣和意旨。
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即所谓“读书百变,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那么,朗读教学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在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德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在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亭顿适当。
朗读做到正确,首先要做到“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的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试读广度。
试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与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
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的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以群停顿。
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
另外,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有如下看法: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种技能技巧,是一种技术再创活动。
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
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加强对本文的理解和把握。
2、组织学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带。
组织学生规范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可创设学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模仿提高朗读能力;可组织学生集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
3、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多看一些少儿节目,浓厚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
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
乐,可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读课文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使学生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指导:首先要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适合朗读,都值得训练,小学生还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熟读,因此,首先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合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点范读文。
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篇都适合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精彩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阅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文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如果每一个星期能为学生选择一至两篇朗读材料,要求学生熟读熟背诵,一个学期积累下来就是几百篇范文的积累。
对于学生来说,这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对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做到:(1)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师自己要经常练习朗读,以求语音准确、富有情感,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
(2)体会情感:准确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要启发学生想象、联想、重视和重建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提示难点:容易读错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
(4)读后评议:朗读指导要读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读后要评议。
评议可教师评也可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读水平,评议既要充分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应提议改进的办法,实现有意识地练好朗读,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