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小说中文人对氏族文化的接受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人小说对氏族文化的接受
摘要:唐朝虽说对高门氏族有所压制,但并未完全消除这种对高门大姓追求的心态。在唐人小说中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凡是涉及婚姻的作品中,就能发现男女主人公的姓氏几乎都是当时所谓的高门大姓。这种思想是与当时士人的追求心态是分不开的,也因此士子们在创作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愿望时,自然会把他们的追求移植到作品的男女主人公身上,借主人公美满浪漫的婚姻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关键词:唐人小说氏族士人心态婚姻
中唐以后,唐传奇兴起,并和唐诗、唐文一样达到了绚烂之境。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有唐一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多层次地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理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以婚姻为题材的唐人小说中,最常出现的姓氏就是崔、李、郑、王、卢、韦、柳等姓,可见这些姓氏在唐代士子心中占有极高地位;从士子们对这类故事的津津乐道中,可知他们是非常倾慕那些家族的女子并且希望与之联姻的。高宗朝宰相薛元超曾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虽然不才,但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做官之始未能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由他所说的“三恨”,可以就看出当时唐代士人的心理状态和追求,这种追求同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一、唐代高门大姓
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家族的社会,而一个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多少,历世的时间,名誉及官位的高低等。一个高门氏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要人才济济,世居显宦,德高爵显,为天下所看重,为世人所折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门阀世族达到了鼎盛时期,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大权,成为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特权阶层。到了唐代,这种门阀制度并未彻底消失,仍然影响着当时的士子文人。唐人柳芳曾对当时的名门望族进行了系统的列举,他认为自魏晋以来,中原和江左的世家大族以及代北的勋贵,可以归纳为五个地域性的集团:“过江则为侨姓,王(琅邪王氏)、谢(陈郡谢氏)、袁(汝南袁氏)、萧(兰陵萧氏)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太原王氏)、崔(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卢(范阳卢氏)、李(赵郡李氏)、郑(荥阳郑氏)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京兆韦氏)、裴(河东裴氏)、柳(河东柳氏)、薛(河东薛氏)、杨(弘农杨氏)、杜(京兆杜氏)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并且柳芳还列述了他们的风尚:“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
唐初颇有声望的高门大姓就是常说的“五姓七望”,崔、卢、李、郑、王等大姓,可追溯到汉魏时代,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使他们的家族庞大,历史悠久,力居高位,也使其家族门生故吏极多,政治势力盘根错节,其谈吐与学术渊源,皆为世人所崇。这些都被唐初那些累代寒门及靠武力起家的新贵们所羡,都想与之攀姻太高自己,甚至就连最高权利拥有者的皇帝也不惜屈尊与之通婚。
崔氏在唐代是有名的豪门大姓,其中以清河、博陵二崔最具影响力。崔氏在春秋时是齐国公卿之一,后分为清河、博陵两支。宋代《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这两支崔氏在汉朝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在南北朝讲究士族门第时期,北方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到了唐代崔氏仍具显赫地位,有20多人做过宰相。
唐初在修订《氏族志》时,仍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为第三。尽管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胡应麟曾说:“唐诸姓若崔、卢、韦、郑之类,赫奕天下,而崔尤著......”。崔氏不仅在政治上建树颇丰,就是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很大。“而能诗之士弥众,他姓远弗如也......初唐之融,盛唐之颖,中唐之峒,晚唐之鲁,皆矫矫足当旗鼓。占籍几十之一,可谓盛矣他如崔莅崔战崔琬,群从数十,秉铨列戟,当代所荣,而勋德文章,靡有杰出,无无取焉。”胡应麟其中提到的桐、莅、琬、玄祎、祐甫皆为博陵崔氏,其中又尤以崔峒成就最高。
相较崔氏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范阳卢氏是以文化立家的。卢氏也是传统的世家大族,其兴盛的原因就在于它绵绵不绝的家学文化。不仅经史典章,而且在诗赋文章方面也有较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唐代,以科举取士的社会环境下,世家大族的文化优势更突显了出来。卢氏最有影响力的文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随后有卢象,“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文宗时的卢仝等。范阳卢氏家族所出进士在唐代笑傲天下,“范阳卢,自兴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鲍防侍郎知举,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举,计九十二年,而二年停举;九十年中登进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诸科在外”。
唐代所说李氏多是指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世秦国的司徒李昙的长子陇西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太守,封为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有名的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更是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了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战国名将李牧(今邢台隆尧人),他曾率兵两次击败秦国。赵郡李氏中原五大高门士族支派繁多,文化鼎盛,官位显赫。在唐朝有18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在北魏,太原王氏凭借祖上荫功和贵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兴盛不坠达两百年之久。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誉流行开来。流风余韵,厚积薄发,到了唐朝,太原王氏这块沃土中终于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形成大唐诗歌史上一个目不暇接的诗坛盛宴。
高门望族的家族文化及其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所取得的傲人成就,不仅影响着其后世子孙,对当时的士子文人的也是有很大影响。通过与高门氏族的联姻,不仅可以作为士子们科举登第的敲门砖,而且还因为这也是他们地位及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