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2021年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阅读精华及答案
【九年级】2021年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阅读精华及答案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内阅读精华及答案,希望可以提供参考帮助!课内写作精华(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于是进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惧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倚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表述文中红色的词:莫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邹忌谄媚时就是怎样以家事喻国事展开用笔的?这种设喻和通常的比喻有何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全文内容,说道说道你研习了上文后受什么教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子〉二章》选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馋其体肤,磁能其身,行及拂乱其犯罪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无法。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论述的中心是__________,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暗示____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治理国家更应如此,文中____________一句正是从___________面论证了这点。
2.在文中图画出来第2段中的排比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一)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查不赞、德查不成羞,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 (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假诸人而后见.也才美不外见.《马说》C 无冻馁之患.矣患.其塔动《梵天寺木塔》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走.送之B.主人日再.食C.媵人持汤.沃灌D.援疑质.理3.文中划线句是对同舍诸生衣着和神态的描写,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本文作者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尽管他幼时穷苦得“无从致书以观”,却能“遍观群书”:尽管从师求学艰难却能“卒获有所闻”,并最终成为大家。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5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1]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2]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4]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1]受:通“授”。
传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指知识和道理[3]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九下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别致精美。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2)理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说艺术。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故事复述邹忌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他以自身经历,讽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终大治。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3)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1)朝:①朝.服衣冠2014____________②于是入朝.见威王F____________③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2)谓:①谓.其妻曰F____________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____________③予谓.菊(《爱莲说》) ____________④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3)甚:①君美甚.F____________②王之蔽甚.矣F______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F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5)下:①乃下.令F____________②受下.赏F____________(6)上:①受上.赏F ____________②上.书谏寡人者F____________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某某楼记》)____________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____________纳F:___________谏: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____________2014(3)而形貌昳丽..昳丽:__________(4)窥.镜窥:____________(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__(6)徐公何能及.君也及F:___________(7)旦日..,客从外来旦日:__________(8)明日..徐公来明日:__________(9)又弗如远.甚远:____________(10)私.我也/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11)于是入朝见.威王见F:___________(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F:___________(13)皆.以美于徐公皆:____________(1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F:_________方F:___________(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__________左右:__________(1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____________(17)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____(18)王曰:“善.。
比较阅读2 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2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且()②逆()③对()④若是()⑤虽()⑥直()【答案】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解答时,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若是”“虽”“直”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②轻寡人与?译文:。
③岂直五百里哉?译文:。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译文:。
【答案】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
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镀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被: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秦王怫然怒()⑵仓鹰击于殿上()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⑷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59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59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59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线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鱼我所欲.也想要的(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4)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D.吾既已.言之王矣是亦不可以已.乎C A项得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B项但是,却表承接C项的D项已经停止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②请说.之:解说③知而不争.:通“诤”劝谏,劝阻④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分)荆国 /有余于地 /而不足于民9.翻译下面句子。
(2分)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分)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
阅读(含译文、答案)
文档概述:
本文档为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材料,包括原文、译文和答案。
以下是具体内容:
课内部分
文言文原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文言文原文如下:
1. 文言文原文1
2. 文言文原文2
3. 文言文原文3
...
译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译文如下:
1. 译文1
2. 译文2
3. 译文3
...
答案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答案如下:
1. 答案1
2. 答案2
3. 答案3
...
课外部分
文言文原文
除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原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原文A
2. 文言文原文B
3. 文言文原文C
...
译文
除了教材中的译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译文:
1. 译文A
2. 译文B
3. 译文C
...
答案
除了教材中的答案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
请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文言文原文、译文和答案进行比较阅读。
感谢您使用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文档。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送东阳马生①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
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注】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表示已经成年。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⑰[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的意思。
⑳[俟]等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定日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冰非常坚硬,虽然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子世家赞[名句]无[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
适鲁,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 不能去云。
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 没时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 折中于夫子, 可谓至圣矣![注释]这是《史记。
孔子世家》的赞语部分, 首先引用《诗经。
小雅》, 表达对孔子的崇敬;接着提出遗书、遗物和遗教, 表示对孔子的向往;最后通过反衬来说明孔子演说对后世的影响。
赞语含蓄而有余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
他在鲁国做过司冠, 后周游列国, 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 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 一种记载地方政权始末, 相当于国别史;一种是人物传记, 相当于列传。
本文属于后者。
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 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破例推崇, 为孔子六传, 列入“世家”。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 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 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 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 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 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我徘徊留恋, 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 当时是光荣的, 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 传到十几代, 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 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 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 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要做则做后生家〔后生家〕年轻人。
每临事〔临事〕遇到事情。
, 辄曰“吾不会做”, 此大谬也。
凡事做则会, 不做则安〔安〕怎么。
能会耶?又, 做一事, 辄曰“且待明日”, 此亦大谬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
(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
(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也是从衣食住行
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
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是可谓善学者”。
“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4、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5、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邹忌讽齐王纳谏》(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邹忌讽齐王纳谏》(附答案)阅读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朝服衣冠。
()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④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⑥皆以美于徐公。
()⑦今齐地方千里。
()⑧王之蔽甚矣。
()⑨闻寡人之耳者。
()⑩时时而间进。
()⑪皆朝于齐。
()⑫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翻译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说说你从邹忌身上学到了什么?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什么样的启示?5.学过本文后,说说你心目中邹忌和齐王分别是怎么样的形象?6.回顾历史,列举出二对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君臣。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愚公移山》(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愚公移山》(附答案)阅读古文《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本文是《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原在冀州南部、汉水南岸。
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方七百里。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③.年且九十。
()④.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⑤.聚室而谋曰。
()⑥.吾与汝毕力平险。
()⑦.指通汉阴。
()⑧.杂然相许。
()⑨.且焉置土石?()⑩.投诸渤海之尾。
()⑪.始龀,跳往助之。
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⑬.汝之不惠!()⑭.虽我之死。
()⑮.何苦而不平。
()⑯.河曲智叟亡以应。
()⑰.一厝朔东。
()⑱.汉之阴,无陇断焉。
()2.翻译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答案)阅读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问题:1. 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④.行拂乱其所为。
()()⑤.曾益其所不能。
(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⑧.入则无法家拂士。
()()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 翻译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主要从()和()方面来写。
在文章一开始,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物共同的特点是(),它证明了()的观点,为下文作了铺垫。
4.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5.联系现实,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6.回顾历史,请举出二个经历磨难,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事迹。
7.写出二句要想成大器,必经受磨难的名言。
附答案:1. 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任用,选拔,这里有被选拔的意思狱官②所以责任,使命这,这个③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
④违背扰乱⑤通“增”,增加。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鱼我所欲也》(附答案)阅读古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即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蹴尔而与之。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
()⑨.是亦不可以已乎?()()⑩.此之谓失其本心。
()2.翻译句子。
1.二者不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还有以鱼与熊掌设喻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5.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和举几个历史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来。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②请说.之:解说③知而不争.:通“诤”劝谏,劝阻④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分)荆国 /有余于地 /而不足于民9.翻译下面句子。
(2分)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2分)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4分)(1)委而去之。
委舍弃(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威服(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至极点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2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答: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任务)(3)必先苦.其心志使……困苦(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四)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B)(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又何间.焉参与②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③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④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牲畜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B)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种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
21.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沉着、谨慎等)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10.下列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B )(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