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
优秀教案一等奖模板
优秀教案一等奖模板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2.学生能够正确识写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献里出现的汉字。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掌握一定的调研能力。
2.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探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心,以及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二、教学重点。
1.古代汉字的诞生过程和发展历程。
2.了解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汉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进行探究与调研,有效收集整理信息。
2.如何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历史意识。
四、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个人探究。
2.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资料与信息。
3.提供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演示。
4.合作学习,交流和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五、教学过程。
Step 1 预习导入(10分钟)。
好奇的蚂蚁,请问汉字从哪里来?(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尝试想一下汉字是怎么来的,汉字中有没有什么趣事或者奇闻。
Step 2 探究调研(25分钟)。
小组探究古代汉字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从何时、何地,到哪些历史时期,经历了哪些变革等等。
Step 3 总结分享(20分钟)。
各小组派出代表,分享所得的信息,呈现给全班同学。
通过分享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到更多信息。
Step 4 拓展延伸(20分钟)。
介绍古代有名的文献,如《诗经》、《离骚》等,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教学内容设计。
1.探究调研。
小组探究古代汉字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从何时、何地,到哪些历史时期,经历了哪些变革等等。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古籍等多种资源中寻找资料。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采取不同的调研方法和途径,收集、整理和归类相关资料。
2.总结分享。
各小组派出代表,分享所得的信息,呈现给全班同学。
通过分享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到更多信息,学生还可以就相关问题提出疑问,展开讨论,帮助集思广益,加深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汉字的文化构成及教学探索
汉字的文化构成及教学探索作为我们母语文字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而仍在使用的具有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
它的存在自始至终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相联系。
无论是汉字的产生、发展、变革,还是它的具体使用,都生动的展示出汉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特点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单就汉字的创制讲,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事物形象的具体感知反映到汉字字形上,使得汉字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完整的语言符号所记录的东西,其一个个字形本身就凝结体现着古代社会各方面的文化信息,反映了造字者对客观事物以及当时社会的感受和认识。
可以说,每个汉字的生成和构造,都是汉民族文化的产物,都凝结着汉民族的精神与情感,体现着汉民族的文化精神特质。
1、透过汉字,展现古人生活的社会形态。
汉字不仅传承着中华文化,它的形体及其变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可以映射出中华古代文化诸多信息的文化“化石”。
,以甲骨文为例,它所展示的当时的社会画面,表现的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
例如:“教”字在小篆中的写法,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棒子,左边是一个小孩子。
意思就是古时候的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手里要拿一把戒尺。
如果学生犯错误就要用棒子打,这样才能教好他。
又如:“史”字在小篆中的写法,下面是一只手,上面是一支笔,放在口的正中间。
意思就是写历史的史官拿着笔,必须做到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不能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和意愿。
因为历史是写给后人看的,必须真实。
由此可见,汉字形体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只要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去分析每个汉字,从形义结合的角度去理解每个汉字,就会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文景观,让学生领悟到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奥秘。
2、透过汉字,还原古人的生产和生存方式。
人类社会的演进,大多是由渔猎到畜牧,再由畜牧到农耕。
这些先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情状,在甲骨文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比如,“渔”字,甲骨文从鱼、从手、从线,意为用鱼杆钩鱼。
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汉字学习兴趣不高、汉字书写不规范、汉字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了提高汉字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方法。
二、研究背景1. 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汉字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汉字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汉字教学面临的挑战(1)学生汉字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汉字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汉字书写不规范: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往往出现笔画不规范、字形歪斜等问题。
(3)汉字教学效果不明显: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汉字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了解汉字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研究法(1)设计实验方案:针对汉字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如分组实验、对比实验等。
(2)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践,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实验效果,为改进汉字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3.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字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4. 行动研究法(1)确定研究课题:针对汉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行动计划:根据研究课题,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实施行动计划:按照行动计划进行教学实践,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
(4)反思与改进: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5.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为改进汉字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6. 教学反思法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汉字教学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2.阐述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的原则2.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模块1.汉字与词汇2.语法与句式3.古代文化常识4.阅读与写作实践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意义1.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2.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古代汉语课程的挑战与展望1.课程设置与教材的完善2.教学方法的创新3.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汉字与词汇、语法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以及兴趣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汉字与词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演变。
语法与句式则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表达规律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句式结构。
古代文化常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阅读与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二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汉字的奥秘
二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汉字的奥秘【课时设计】一、教材分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符号系统。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描红、认字、写字、点读、背诵”的方法,探究汉字的构造、意义和用法,感悟汉字的深刻内涵,增强汉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目标1.掌握10个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区分一些相似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3.掌握一些实用汉字的用法和常用词语的意思。
4.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认真笔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通过描红、认字、写字、点读、背诵等方法,深入了解汉字的构造、意义和用法。
2.学习10个实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结构特点。
3.了解一些相似汉字的区别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2.掌握一些常用字的用法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
2.交互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前奏活动返回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课堂学习(1)描红字(在板书上,学生在本子上)教师板书一个汉字,学生描红这个汉字,根据汉字的笔画特点,体会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2)认字教师读出一个字义,学生认识这个字,并写出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3)写字学生自己想出一个词语,用刚才学过的字来书写,并口头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4)点读和背诵学生用扫描笔或读卡机点读汉字,领略诗意、画意、音韵;同时通过背诵汉字和词语,加深记忆和理解。
3.课后拓展参观博物馆或印刷厂,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拼读和理解所学的汉字?是否能够独立地认真描红、认真书写汉字?是否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汉字的用法和意义?以上都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八、家校共育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教育的机会,加强对孩子学习汉字的监督和引导,增强孩子记忆力和书写能力,提高汉字文字素养。
九、意义学习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现汉字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提高教师对汉字教学的认识,探索汉字教学的新方法,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发现汉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反思,提升教师对汉字教学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提高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2. 探索有效的汉字教学方法,提高汉字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汉字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汉字文化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王老师主持,邀请了校外专家张教授为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的讲座。
张教授从汉字的起源、演变、构造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程。
讲座中,张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激发了教师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 汉字教学经验分享接下来,由几位在汉字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
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在汉字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和方法。
例如,李老师通过制作汉字卡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字;张老师则通过让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汉字教学实践研讨为了进一步探讨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们分组进行了实践研讨。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汉字,从字形、字义、字音、字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出一套教学方案。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交流,碰撞出许多教学新思路。
4. 汉字教学观摩课为了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我校安排了观摩课活动。
由一位教师展示了一堂关于汉字教学的观摩课。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总结与反思在活动最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对提高汉字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兴趣。
(2)创新汉字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字教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创新探索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汉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汉字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汉字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对汉字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汉字教学质量,为汉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
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意义。
2.汉字的结构与特点汉字的结构主要包括笔画、部首、偏旁等。
汉字的特点有:形声、会意、指事、转注等。
掌握汉字的结构与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能力和书写水平。
3.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
汉字教学不仅要传授汉字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
三、汉字教学的实践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游戏等,使汉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汉字书写训练(1)规范书写姿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2)通过临摹、仿写、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3.强化汉字阅读训练(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
(2)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
4.开展汉字文化教育(1)组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2)举办汉字书法比赛、诗词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四、汉字教学的创新探索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汉字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汉字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文教学实践甲骨文(3篇)
第1篇摘要: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本文以语文教学实践为背景,探讨甲骨文教学的意义、方法以及实践案例,旨在传承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引言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古代商朝人记录历史、祭祀、卜辞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甲骨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文将从甲骨文教学的意义、方法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甲骨文教学的意义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甲骨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甲骨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写作、审美等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甲骨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从而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甲骨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创作、图画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甲骨文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造型、结构、线条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通过甲骨文教学,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甲骨文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讲解甲骨文祭祀仪式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祭祀活动的场景。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甲骨文。
例如,在讲解甲骨文卜辞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商朝人,模拟占卜过程。
3. 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字形、结构、意义等,从而加深对甲骨文的理解。
例如,讲解“马”字时,可以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书体,让学生观察其演变过程。
《古代汉语》大学教案
一、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
2. 掌握古代汉语的阅读技巧,能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言1. 古代汉语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3. 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二、汉字1. 汉字的结构和演变2.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3. 汉字的演变与异体字、繁体字三、词汇1.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2.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同义关系、词的同源关系第二课时一、音韵1. 中古音的声韵调2. 上古音的声韵调3. 上古字音相母相近的判定二、语法1. 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3.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4. 语序、双宾语三、古书阅读常识1. 古书的注释2. 古书的特殊表达式3. 工具书的使用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古代汉语的实际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
4. 练习法:布置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导言、汉字第二周:词汇第三周:音韵第四周:语法(一)第五周:语法(二)第六周:古书阅读常识八、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末考试:书面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版2. 辅助教材:《古代汉语常用五百字》、《古代汉语》高小方版等3. 工具书:《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十、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系统地讲解古代汉语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案例名称:探索汉字起源,树立文化自信一、案例背景《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古代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同时,该课程也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本案例以“探索汉字起源”为主题,旨在通过汉字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常见的造字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归纳概括古汉语规律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阶段:教师以一段关于汉字起源的短片或故事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随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汉字起源,树立文化自信”。
2.知识讲授阶段:教师首先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原理,包括“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及其由来。
通过具体汉字的例子(如“日”、“月”、“山”、“水”等象形字),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本义,理解汉字如何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讲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让学生感受汉字形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合作探究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汉字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汉字的结构、本义及引申义,并尝试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解读汉字背后的故事。
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形成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
4.总结提升阶段: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汉字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汉字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本文以汉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为依托,从汉字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汉字;教学;意义;现状文字,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而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最有活力的文字。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十足,体现着中华民族审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也承载和沉淀着数千年璀璨的文化。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活化石,它袒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语文的学习,也离不开汉字教学。
在这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汉字教学。
一、汉字教学的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根。
进行汉字教学,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感情,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学好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保障许慎《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从这句对汉字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汉字是汉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一种产物,它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它是国人精神意义的存在,国人一旦脱离了汉字和汉语,精神便没有了存在的依托。
另外,只有学好了汉字,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献和典籍,才能更好地徜徉在古代先贤的文章里,感受他们的思想,触摸他们的灵魂。
2.学好汉字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便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汉字,它不是冷冰冰的笔画线条组合,而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段艰辛的历程、一部动人的传奇。
汉字被称为东方魔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活跃在文学艺术、经济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
在汉语字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汉字的这一特点,注重对汉字文化底蕴的解读,只要我们以汉字为依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奥秘,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客观分析和研究,我们总结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汉字识字水平。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识字教学;实践;探索引言在汉字文化深厚的背景下,小学识字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教授小学生认识汉字,以促进他们的汉字文化传承和语言能力提升。
一、汉字文化的背景(一)汉字的历史演变汉字的历史演变是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
自公元前16世纪左右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小篆、隶书等,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甲骨文是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用于占卜和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为更加简化的金文,这种演变有助于提高文字的书写效率。
而后,汉字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了小篆,被广泛用于印章和文书。
随着汉字的书写逐渐标准化,隶书也应运而生,成为古代文书的主要书写体。
汉字的历史演变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演化,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这一过程也是汉字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为今天的汉字书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汉字与文化传承汉字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承载体。
汉字反映了中国的思想、历史、价值观和文学。
每个汉字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汉字书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毛笔字的书法艺术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汉字也在文学和诗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和经典都以汉字书写。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化,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此外,汉字还在宗教、哲学、传统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是连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纽带,将文化价值观念代代相传。
因此,汉字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三)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学术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
浅谈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古代汉语一直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正如一位古代语言学家所说的那样,“开始考虑语言的本质和用法,考虑它的实质和语义,考虑文字的形式和结构,考虑它的含义和用法”。
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又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知识体系,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下古代汉语教学方法吧。
首先,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非常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字、语法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学生会先学习有关汉字的书写规则、发音规则和语法规则,然后再学习语言的语义和用法。
其次,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也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特别是对于汉字的记忆。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如其形状,意义和发音。
第三,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基础用法的学习,比如文字的对应关系、语法知识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包括对文本的解读、翻译等,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用法。
最后,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还注重学生的从实践中学习,比如学习字词之外,还要求学生实践记忆古代汉语的句子和文章,以及古代汉语的习语、俗语和谚语。
总之,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把语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强调从实践中学习,注重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去掌握古代汉语的特点和精髓,这是古代汉语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同时也融合了当今语言教学的一些新的理念,比如素质教育、任务型教学和Total Physical Response等。
语言教学的重点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而是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思想内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反馈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用法。
古代汉语教学方法也与现代语言教学研究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习题练习、教材设计、实习活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并真正学会使用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学与字理教学之开展
汉字在形体结构发生简省 、 讹变 、 分化 、 混同等现象 ,
可 以联 系小学 生 应 当掌 握 的汉 字 , 当增 加例 子 、 适 增
学生更好地把握如何在识字教学 中恰切的说明字理 字义。 由于《 古代汉语》 教材阐述比较透彻 , 在教学中
可 以 多增加 一 些例 子 ,以加 深学 生对 这 些知识 的理
量, 加入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 真正做到专业化 。同时 , 把古代汉语常识及古代文
化常识与小学语 文相关 知识链 接在一起 ,有的放 矢, 使这 些内容与小学教育 紧密联 系起来 , 既可 以 作为教辅资料使用 , 也可 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
服务。
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中赏析古代文学经典 《
洁, 由此我们就会明白“ 的本义是晒 , 曝” 这样不仅能 够从意义上把“ 与“ 区分开来 , 暴” 曝” 也会在此基础 上把它们 的读音 “白 ” “ D 区分开来 , bo与 p ” 无论形义
均不会混淆了。 3 “ . 繁简字” 在 一小节 中 , 对于古今 字 、 繁简字 、 异体字 的区别 与联 系 ,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楚 。如
从其声。“人 在《 方 ” 说文解字》 中解释为 :旌旗之游方 “ 人
蹇之貌。” 就是旌旗上的飘带随风飘舞的样子 , 人 故方
部 与 旗 帜有 关 , “ ”旋 ”旅 ”族 ”旃 ” “ ” 如 旌 “ “ “ “ ,旗 是旗
帜 的总称 。
上, 再去 了解与学习字理教学 , 循序渐进 , 加深学生
的“ 卑鄙 ” 与现代汉语中“ 卑鄙 ” 的意思区别开来 。也
可以与左“ ” 旁加 以比较 : ” 左“ 旁是 “ ( 的 阜” 蜃) 变 写 ,阜” 思是“ “ 意 小土 山” 与山或 台阶等建 筑有 ,
汉字的教学方法要哪些
汉字的教学方法要哪些汉字是中文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文的基础。
为了有效地教授汉字,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汉字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的关键要素。
一、启发学习启发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发现来探索汉字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激发他们对汉字意义和结构的深入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汉字的构造过程,让他们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积极认知。
二、系统性教学汉字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
比如,可以将汉字按照常用频率分级,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有序地进行教学,逐级引导学生扩大汉字的认知范围。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汉字教学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幻灯片、教学视频、电子课本等多媒体工具,展示汉字的形状、发音、应用场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同时,还可以结合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进行汉字的学习和巩固。
四、实践运用学习汉字不仅仅是记忆字形和读音,更要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阅读理解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灵活运用所学汉字,提高他们的写作、阅读和交流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汉字书写的实践,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五、个性化习得每个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同,所以个性化习得是汉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比如,对于视觉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展示汉字的图形特点和相关图片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对于口语类学习者,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和交流来巩固汉字的运用。
汉字文化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汉字文化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汉字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章从汉字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汉字文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汉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对汉字文化内涵理解不足等。
为了提高汉字教学效果,本文从汉字文化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高书写速度和正确率。
2. 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汉字文化教学内容1. 汉字起源与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特点。
2. 汉字结构规律:讲解汉字的结构规律,如偏旁部首、笔画顺序等。
3. 汉字文化内涵:解析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4. 汉字审美价值:分析汉字的审美特点,如笔画、结构、布局等。
5. 汉字应用:结合实际,讲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书法、对联、广告等。
四、汉字文化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汉字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博物馆、欣赏书法作品等。
2. 比较教学法:将汉字与其他文字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特点。
3. 活动教学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实践活动,如汉字书法比赛、成语接龙等。
4.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字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书法作品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汉字文化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汉字书写能力、文化素养等。
3. 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古代汉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字词和语法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古代汉语阅读和写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古代汉语的发展沿革和特点。
古代汉语基本字词和语法结构的学习。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代汉语的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古代汉字的启发和古代汉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
2. 讲授教材(15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古汉语、籀文、秦汉简牍、文房四宝、丝绸之路等。
重点介绍古代汉语的特点,如重义轻形、字数短、音韵丰富等。
3. 制作古代汉语词汇表(10分钟)让学生制作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表,列举一些古代汉语的基本字词,并标注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辅助学生完成。
4. 进行古代汉语的阅读和写作(2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篇古代汉语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并配合习题分析文本中的句子结构、词义等。
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古代汉语的写作,要求至少写一段话。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小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古代汉字和古代汉语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古代汉语的发展和特点。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1. 基于学习者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行为观察、讨论和作品评价,了解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反馈方式:及时反馈和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品质,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一、本文概述《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汉字教学的核心原理以及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教学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既是基础也是关键。
本文将从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各类教学方法的优劣与适用场景,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汉字教学指南。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概述汉字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汉字的形成、演变及其特点,以及汉字学习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汉字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语境教学法、字源教学法、部件教学法等,分析它们的理论依据、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旨在为汉字教学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教学的汉字核心原理,科学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汉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汉字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汉字教学的原理汉字教学的原理主要基于对汉字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把握。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更是承载中华文化的载体。
汉字教学的首要原理是“字理为本”,即遵循汉字的构形理据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认知规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母语背景,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最简单的汉字入手,通过直观教学、联想记忆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汉字的基本认知。
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逐渐引入汉字的构词法、偏旁部首等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汉字的规律。
汉字教学还应遵循“学以致用”的原理。
汉字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对象,更是实际应用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交流等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汉字,实现汉字学习的最终目的。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课程背景:
《古代汉语》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基础。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提高古代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汉字发展的历程,了解古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读音规则和音韵特点;
3.能够读懂部分经典文献、古籍,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对古代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
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c.汉字的演变和变体
2.古代汉字的音韵规律
a.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规则
b.声调的变化和规律
c.声调的分析和标注
3.古代汉语的阅读方法
a.古代汉字文献的特点和风格
b.如何读懂古代汉字文献中的句子和文章
c.阅读古籍的常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音韵规律和阅读方法。
2.练习法:通过听读、口头练习和书写练习,巩固学生的古代汉语发音和阅读能力。
3.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探讨古代汉字文献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评估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汉字的基础知识和音韵规律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黄宇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 钦州 535000)[摘要] 汉字教育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
汉字教学早在西周时代就被列入学制,古代识字课本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古人对汉字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给现代汉字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 汉字教学 童蒙识字 /六书0理论[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4)08-0168-03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
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汉字,在21世纪,/中国热0、/汉语热0及/汉字热0遍布全世界,/汉字文化圈0日益扩大,因此,汉字教学受到了国际汉字学界及语文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然而对于如何学习汉字,如何进行汉字教学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许多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法,如针对语文教育有/语文教学法0,针对数学教育有/数学教学法0,唯独各种学科的载体)))汉字教育却没有相应的教学法。
这种对汉字教学研究的缺憾,正是导致汉字教学中存在着事倍功半弊病的根源。
众所周知,小学6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汉字,到中学6年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学汉字,但是不少学生中学毕业了,还是笔顺不规范,错别字连篇。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汉字教学的研究,建立汉字教学法学科。
本文就汉字教学的起源、古代汉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一些探索。
一、汉字教学的起源和地位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读音和意义也较难掌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困难显得更大。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十分重视汉字教学,把汉字教育当作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
我国的汉字教学起源很早。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对于汉字的搜集、汇编和形体的分析就开始萌芽。
唐兰先生认为:/中国人研究文字,据现在所知,是周朝开始的。
0[1]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汉字教学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被列入学制。
据5周礼#地官#保氏6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0所谓/六艺0,就是周代贵族子弟学习的六种基本科目。
其中的/六书0,众所周知,就是古代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传统理论,是古人为了适应创造汉字、学习汉字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属识字教学的范畴。
东汉许慎在5说文解字#叙6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0可见,/六书0是/国子0(古代贵族子弟)入学后最先学习的内容,这就说明了周代的贵族子弟学校已经开始用/六书0理论教学生学习汉字。
从此,汉字教学就成为历代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代开始注重汉字规范化工作。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针对当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0的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书同文0改革。
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大规范的正字运动。
5史记#秦始皇本纪6:/二十六年,,,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05说文解字#叙6:/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5仓颉篇6,中车府令赵高作5爰历篇6,太史令胡毋敬作5博学篇6,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0这次运动以秦篆作为正字的标准字体,用的是什么方法,没有留下说明。
但从传世不多的秦刻石及诏版进行研究,再参照5说文6等资料,可知李斯等人规范汉字的措施大约有四:确定偏旁形体;固定偏旁位置;选定偏旁种类;规定书写笔数。
汉字经过秦代的/同文0工作,六国文字异形的历史基本宣告结束,小篆统一了全国的字体。
/书同文字0在汉字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汉字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汉字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历代统治者对汉字教育十分关注,秦代当朝重臣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亲自主持编写童蒙识字课本,可以印证秦王朝对1682004年第8期(总第110期)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NO.8,2004(Cumulati vely,NO.110)X [收稿日期]2004-04-02[作者简介]黄宇鸿(1957-),男,广西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汉字教学的高度重视。
汉代统治者不仅重视汉字教学,而且还在法律上作了具体规定。
据5汉书#艺文志6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0/讽0,背诵。
/课最者0,考试成绩最优秀者。
/劾0,揭发罪状。
又5史记#万石张叔列传6载:/(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
上谴死矣!.其惶恐。
0繁体/马0字下部是四点,一个竖钩,四点表示马的四足,竖钩表示马尾,石建大约是少写了一点。
从这些记载可以知道,按照汉朝的法律,学童经考试能/讽籀书09000字以上,可以做/史0(郡县掌管文书的官);又以/六体0试之,优秀者可以做/尚书史0(中央掌管文书的官);吏民上书给皇帝,如果写了错别字,经揭发出来就会被处罚、判罪。
石建写字少写了一笔,竟然/惶恐0如此,足见当时正字法规是相当严厉的。
这样的重赏重罚,把识字提高到取士准则的地位,汉字教学受到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代以后,童蒙识字教育成为社会风气,汉代已经出现了类似今天小学的/书馆0。
王国维5汉魏博士考6说:/汉时教初学之所名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5仓颉6、5凡将6、5急就6、5元尚6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
0崔实5四民月令6说:/正月,民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冻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
0文中/小学0即书馆,/篇章0即童蒙识字课本,就是说古人在幼童时即开始启蒙识字,接受传统的汉字教育。
南宋陆游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
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
0诗中描绘的正是古代农村儿童习字学书的生活场景。
当时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0,所读5杂字6、5百家姓6之类,谓之/村书0。
二、古代识字课本及其特点识字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上古,识字教学的内容以编纂各种童蒙识字课本为主。
童蒙识字课本通常只是编次文字,没有说解,与解说汉字形、音、义的/字书0不同。
早期童蒙识字课本的编纂,可以说是文字学的萌芽。
5汉书#艺文志6中/小学类0著作有10家45篇,全都是童蒙识字课本。
我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的5史籀篇6, 5史籀篇6在5汉书#艺文志6/小学类0中列为首篇。
5艺文志6云:/5史籀篇6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
0关于5史籀篇6的作者和时代,近代学者曾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
现在一般认为:/史0是太史,官名;/籀0是人名,即太史名籀;征之考古资料,太史籀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据记载,宣王是西周时代有作为的一个中兴之主。
他在位期间对文字做过一番整理,并由其史官按字体编定识字课本,以便于推行规范字体和童蒙识字。
5史籀篇6早已失传,但5说文6中根据当时残存的9篇收录的223个籀文,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其字体结构与西周中晚期的金文和秦系文字颇多相合。
据专家考究,5史籀篇6一书按字的意义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隔句押韵,以便学童习诵。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童蒙识字课本。
这种体例对后世识字课本的编撰产生极大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中国归于一统。
秦统一中国后,李斯等人用小篆统一天下文字,并在5史籀篇6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编成5仓颉篇6。
同时,赵高编成5爰历篇6,胡毋敬编成5博学篇6。
这三本书后人称之为/秦三仓0,既是推行小篆的范本,又是童蒙识字的课本。
它们上承5史籀6,下启5急就6诸篇,影响深远。
后来许慎5说文6所用秦篆来源主要就是这三部分。
汉初人把这三部本进行删改合并,去其重复字,仍称为5仓颉篇6,用以教学童识字。
西汉中期到东汉初期,识字课本的编纂达到了鼎盛,较具代表性的课本有:司马相如的5凡将篇6,史游的5急就篇6、李长的5无尚篇6、扬雄的5训纂篇6,与/秦三仓0,合在一起,即所谓/仓颉七篇0。
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5急就篇6。
5急就篇6开头5句说明编书宗旨:/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0/急就0,即速成,是说很快可以学会。
/觚0,古代用来写字的本板。
第一句大意是:这本可以速成的奇妙的识字课本,与众不同。
/约0,与/少0同义。
/用日约少0,指所费时日不多。
/必有喜0,指学成后可以显达富贵。
魏晋以后,直到宋代,楷书成为社会通用的字体,又陆续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楷书识字课本。
最有影响的有:南朝梁嗣成奉敕编成5千字文6,宋代王应麟等编的5三字经6,宋代佚名编的5百家姓6。
此三书通称/三、百、千0,互相配套使用,成为千百年来使用不衰的识字教材,一直沿用到清末。
古代识字课本是汉字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主要表现在:1.选字注重规范实用。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习者获得最高的识字效率,并尽可能快地获得阅读能力,汉字教学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识字课本选录的必须是常用字。
古代童蒙识字课本在选录常用字方面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实用性和传承性。
秦汉时代的识字课本多选取当时通行的小篆和隶书作为标准字体,唐宋以后的识字课本则采用楷书作为通用字样。
同时,古代的识字课本注意选录与日常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常用字,每个时代的课本都能被后代的课本所传承。
周宣王时的5史籀篇6,成为秦代识字教材的蓝本。
据班固所云,李斯等编5仓颉篇6等书,/文字多取5史籀篇6,而篆体复颇异。
0秦代5仓颉篇6仍被汉代作为学童的识字教材。
/三、百、千0作为古代经典课本流传在汉字教学中近千年而不衰。
这些事实都说明,历代童蒙识字课本对常用字的选择是科学而实用的,其中绝大多数汉字都属于社会基本用字,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69黄宇鸿P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2.收字数量科学适中。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
但是,社会常用字种和字量却是相对稳定的,汉字初级教学字量与社会常用字量应当大体持平。
古代的童蒙识字课本在字量的确定上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通过统计,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识字课本单篇收字量约在2000字左右,同时并用的成套识字课本的总字量约在3000字左右。
据统计,/秦三仓0共计3300多字,汉代扬雄的5训纂篇6为2400多字,史游的5急就篇6为2100多字,南朝的5千字文6、宋代的5三字经6和5百家姓6一共也是2700多字。
用当代汉字字频的统计结果进行验证,2000~4000字几乎是中国历代社会常用字的恒量。
周有光先生曾对现代汉字字频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然后提出了著名的/汉字效用递减率0[2]。
这个规律可表述为:掌握最高频的1000个汉字,阅读和写作的覆盖率大约是90%;以后每增加1400字,大约提高覆盖率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