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贝律铭建筑设计理念PPT精品文档

贝律铭建筑设计理念PPT精品文档
•25
天桥是过渡性的空间,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馆,天桥成为塑造内部空间 的重要元素之一,横越了整个内庭,为空间带来新的视觉中心。
•26
热爱艺术的人们通 过楼梯、自动扶梯 、平台和天桥出入 各个展览室,博物 馆弥漫着某种优雅 而又亲切的气氛。
如同当初馆长对设计师的要求,东馆内部空间给人的感觉
既不过于庄严,类若神殿;空间分割灵动,避免了大而无当
贝聿铭 •1
苏州博物馆新馆
•2
玻璃金字塔
•3
肯尼迪图书馆(建于1964年)
•4
澳门科学馆
•5
香港中银大厦 (1990年完工)
•6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7
(Ieoh Ming Pei) 贝聿铭
家庭背景: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 省广州市。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父亲 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 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 仅有95吨。
•36
贝聿铭:“我和我的建筑像竹子, 再大的风雨,也只能使我们弯弯 腰。”
•37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对贝聿铭的评价:
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式中的一部分是贝律铭给予我们的。他 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才能和技巧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但他工作的意义远远不止 于此。他始终关注的是他的建筑耸立其中的环境。他的机械和耐心使他能够把 有着不同志趣和属于不同学派的人们吸引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12
拙政园



苏州博物馆
东北街
忠 王 府

•13
建筑造型
建筑外观 建筑形式
•14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贝聿铭(Ieoh Ming Pei),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

例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玻璃金字塔以其简约的外观和优雅的线条,将传统的卢浮宫与现代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他尊重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要素。

例如,他设计的香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滨地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起伏和流动。

建筑外观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与周围的海洋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氛围。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使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将其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的外观犹如一对倒置的“V”字形,由两座巨大的钢铁框架构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也展现了贝聿铭对材料的创新运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设计不仅追求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德国柏林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结合了银行的功能需求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贝聿铭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新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和功能性的实用性。

通过赏析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对建筑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建筑大师-贝聿铭PPT课件

建筑大师-贝聿铭PPT课件

.
35
Ieoh Ming Pei
● 无处不在的绿色植物
.
36
Ieoh Ming Pei
● 装饰及小品
.
37
Ieoh Ming Pei
● 极具中国园林特色的 外部环境
.
38
Ieoh Ming Pei
• 德国历史博物馆
一个巨大的玻璃柜,建筑 学的展品,那是由玻璃、钢筋 与砂石组成的吸引观众的磁铁-这就是德国第一个贝聿铭作品。
.
2
Ieoh Ming Pei
• 个人概况 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日本帝赏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业中的奥斯卡) 自由奖(Medal Of Liberty)章(1986年 里根总统颁予)
.
3
Ieoh Ming Pei
• 主要代表作品
伊佛森美术馆-----------------------
.
5
Ieoh Ming Pei
• 在雕塑庭西北角有一座螺旋 楼梯,此楼梯雕塑味十足, 螺旋楼梯是雕塑庭的中心。
.
6
Ieoh Ming Pei
平面图1
.
7
Ieoh Ming Pei
平面图2
.
8
Ieoh Ming Pei
平面图3
.
9
Ieoh Ming Pei
立面图
.
10
Ieoh Ming Pei
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卢浮宫金字塔-----------------------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_PPT课件

贝聿铭_PPT课件

.
6
• 虽贝氏受西式教育受美国影响甚巨, 但贝氏认为中国是他的根,于是他开 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如台湾东海大 学路思义教堂,教堂面材采用带有凸 点的黄色面砖,钉穿瓦的营建方式作 为取法之对象,加上传统的中国色彩, 贝氏成功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北京 香山饭店是贝氏个人对中国现代建筑 的再次探索,借鉴古典的园林与江南 民居,[自然]仍是此作品的重要元素。
.
15
• 进入正门之后,透过像广角银幕一样的玻璃开窗.可以看见窗外的青 松以及层层叠叠的山峦,像一幅透明的屏风画,迎接着前来的观众。 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
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 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美秀 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 筑 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
.
12
•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 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 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 对这个 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 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 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 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 的希望。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设施大体由南北两翼构成,连 接南北两馆的通道使整个建筑显得舒畅有致,这些通过建筑 的平面图一目了然。北馆主要展示东方美术品,而南馆则是 西方美术收藏,地下两层均为服务空间。北翼是收藏库群, 而南翼则是理事和馆员们的办公室。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 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而这 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 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比如,为在南 亚美术画廊展示的,公元2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 顶部,专门设计7天窗。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神秘感。 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 在防水和防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所有的壁面都使用 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另一方面,为 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了具有耐寒和耐根(即耐 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生产的防水剂,再在那上面筑水泥 以防方一发生的事故。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 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 例是展示和收藏问的空调系统设计。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 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 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 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 范围之内。

《现代大师贝律铭》课件

《现代大师贝律铭》课件
来参观。
2023
PART 04
建筑思想与理念
REPORTING
人文关怀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贝律铭的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绿色建筑设计,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健 康、宜居的环境。
关注文化传承与保护
贝律铭认为建筑应该反映当地文化和历史,因此在设计中融 入当地元素,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 未来的桥梁。
自然采光与通风
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减少人工照明和通风的使 用,降低能耗。
绿化与景观
通过绿化和景观设计,提 高建筑的生态价值和美学 价值,为人们提供舒适宜 居的环境。
2023
PART 03
代表作品
REPORTING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集现代化建筑、园林和陈 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获得奖项
普利兹克奖、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 章等。
2023
PART 02
建筑设计风格
REPORTING
现代主义风格
简洁明快
贝律铭的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主,摒 弃了繁琐的装饰,呈现出清新明快的特点。
功能主义
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满足现代生活的 需求。
创新性
在材料、结构、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建筑 设计的进步。
追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贝律铭认为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艺术美感的方式 。他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既具有技术含量又富有艺术美感的建筑作 品。
探索建筑与科技的结合
贝律铭关注新兴科技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尝试将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等先进技 术融入到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和未来感。

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课件]

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课件]

影响和贡献
“建筑面积功效论”
提出建筑设计要追求有效、 节约、环保,对绿色建筑 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汇聚精英
在其事务所PRC办公室内 汇聚了大批中国建筑学的 精英,在建筑学界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
文化传承
其设计充分挖掘了深厚的 文化内涵,使中国传统文 化得到展现和传承。
荣誉和奖项
1
1979年
获得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 983 年
2获得日本文化勋章。 Nhomakorabea3
1984年
成为美国建筑学会会员。
2 01 1 年
4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终身成就奖。
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着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对 世界现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 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创始人之一
发展
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建筑的风格变化,更是建 筑理念上的全面变革。
设计理念和风格
理念
他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 又充满文化传承的建筑。
• 寻找建筑的灵魂 • 建筑是一种语言 • 功能和美学并重
风格
其风格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 善于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断突破创新。
• 强调质感和材料的意义 • 强调人的尺度 • 强调建筑的符号意义
代表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由 小三角形玻璃组成。作为现代 艺术和文化的象征,将传统建 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
国家大剧院
建筑造型仿佛一枚金属裹住了 一个水泡,空间豁然开朗,富 于韵律感、流动感,典型地展 示了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和独特 视角。
中国银行大厦
位于香港中环,风格独特,形 似竹节,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 的延续和创新,成为了香港的 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筑流派贝聿铭》PPT课件教学资料

《建筑流派贝聿铭》PPT课件教学资料

1961年 - 196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剁斧石
清水混凝土墙体采用附近的山岩石料作为骨料,通过剁斧处理显 示出粗矿有力的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伊佛森艺术馆),纽约州 雪城
清水混凝土墙体因锤击加工 显示出如粗绒布面般的柔和 质感。
假山庭院 Rock garden
THE END !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57
透光天花板 Light coming-in from ceiling
特別設計的牆上流水 special designed wall running water
門把影子
Shadows of door handle
石榴樹與六角形窗子
Pomegranate and
Hexagonal window
《建筑流派贝聿铭》PPT 课件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籍华人建筑师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 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 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 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北京中国银行总部(1995)
苏州博物馆 (2006)
蘇州博物館位於有2500年歷史的蘇州古城街區中心, 毗鄰16世紀明代拙政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 遺產之一)和19世紀的忠王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
Art Museum located in the historic center of the 2500-year-old city of Suzhou, adjacent to the 16th Century Ming Dynasty “Garden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the 19th Century Zhong Wang Fu (a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palace complex).

贝聿铭与建筑作品ppt课件

贝聿铭与建筑作品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中国古建筑的群体布局
苏博新馆的群体布局
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20/2024
中国银行 苏州博物馆新馆 法国卢浮宫改造工程 伊斯兰博物馆新馆
纲要
1 2 3 4
3
1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法国卢浮宫改造工程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 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 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 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 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 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 闻名于世。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 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 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 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 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 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 “金字塔”的方案。这座 “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 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 的耀眼的光彩。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 ppt课件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 ppt课件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 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 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 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 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 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 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 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 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 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 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5年,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 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 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 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 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 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 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建筑作品
年份
1949年 1955年1源自56年1960年 1962年 1963年 1967年 1971年 1972年 1974年 1977年 1978年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 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 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 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 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 之作。
•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 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 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 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 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 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学习交流PPT
8
晚年经历
•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 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 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 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 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 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 的精华”。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 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 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 ,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 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依自己的
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
系攻读。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
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
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
建筑专业。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
贝聿铭建筑大
师及其作品介
绍 • 苏州博物馆以白
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
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
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
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直
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
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作为最
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
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

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
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 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 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 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 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 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西中有东,东中有西,东西方的
图形自然转换,简洁、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 介绍
筑大师及
其作品介
绍 • (Ieoh Ming Pei)(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 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 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 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 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 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 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 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 年退休。
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此后,他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
大学学习,并在二战期间服役四年。
1945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助理
教授。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1948 年 , 纽 约 房 地 产 开 发 富 商 威
廉·柴根道夫聘用贝聿铭担任他创办的韦
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
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
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
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
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
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
任。其后的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
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
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
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
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
作品介绍
• 设计以“中而新、苏而新”的 设计理念,坚守“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这座建筑最大特点, 集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1917年生于广州的贝聿铭,祖辈是
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在苏州园林里
度过。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他
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
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
始人之一———贝祖贻。

1927年以后,他到上海读完中学、
大学,于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 新馆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 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 城市肌理相融合。
• 建筑大师贝聿铭“封刀之作”的中国大陆苏州博物 馆新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这座被贝聿铭视为 “最心爱的小女儿”建筑物,以江南园林造景设计, 是贝聿铭在中国唯一的一座博物馆建筑,备受全球
建筑界瞩目,现已成为苏州新的景点。
毫,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认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
同。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
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
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
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
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
贝聿铭建筑大师 及其作品介绍
• “在整体布局 上,博物馆新 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 的世界文化遗 产拙政园、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忠王府 融会贯通,成 为拙政园、忠 王府建筑风格 的延伸和现代 版的诠释。”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 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 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 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 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 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 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 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