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经历探究过程
动手探索引导孩子通过实践探索学习知识
动手探索引导孩子通过实践探索学习知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引导他们学习知识成为了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焦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听讲和记忆为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因此,动手探索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
一、动手探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手探索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尝试实验、制作、解决问题等,这种亲身经历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感。
举个例子,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一份简单的电路实验,他们可以亲自感受到电流的流动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从而对电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动手探索提高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探索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过程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实践探索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动手探索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并理解知识的本质。
相比于仅仅听老师讲解或者观看类似实验的视频,实践探索可以帮助孩子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
四、动手探索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动手探索,孩子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实践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集体意识。
五、动手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实践探索,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知识。
当他们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反思时,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孩子们建立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
六、动手探索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动手探索教育方法的应用,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引导。
教师或者家长应该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
引导小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
引导小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将介绍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让他们明确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杨柳的叶子会摆动?”、“为什么金鱼可以在水中生活?”等。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设计实验在明确问题之后,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力的重要阶段。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步骤和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
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在设计实验时,要让学生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实验变量的控制以及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三步:进行实验在实验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应尽量保持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应遵循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仔细的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发现实验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
第四步: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实验组的数据,观察实验现象的规律。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数据。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和结论,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展示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果。
学生可以用文字、图片、模型等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通过总结和展示,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总之,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总结和展示。
通过这些步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理解世界,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呢?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源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当天空中出现彩虹时,问问孩子为什么会有彩虹,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当孩子对某个现象产生好奇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在家里,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磁铁、电池、小灯泡等。
还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科学角落,摆放一些科普书籍和实验器材。
在户外,带孩子去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地方,让他们接触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注重提问的技巧。
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觉得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而不是“月亮的阴晴圆缺是因为地球的遮挡,对不对?”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或奇怪。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
教孩子如何仔细、全面地观察事物是关键的一步。
可以从简单的事物开始,比如观察一朵花的颜色、形状、花瓣的数量等。
引导孩子注意事物的变化,比如观察一颗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严谨性。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用醋和小苏打反应产生气泡,观察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等。
在实验前,让孩子预测可能会发生的结果;实验中,让他们亲自参与操作;实验后,一起讨论实验的结果和原因。
通过实验,孩子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引导幼儿经历探究的过程
有效引导幼儿经历探究的过程探究是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地鼓励和引导幼儿经历探究过程,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提升,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引发探究欲望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驱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只有有了疑问和寻求答案的愿望,才能形成探究的欲望。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多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幼儿在动脑筋思考,好提问题说明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意愿。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提问的环境,引导幼儿质疑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励幼儿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二、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引导探究过程爱因斯坦曾经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今天的幼儿需要以某种方式去阅历各种自然现象,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亲身体验“学科学”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
然而,幼儿受认知、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局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放任幼儿的探究行为,幼儿的探究很难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另外,幼儿具有个别差异性,他们的兴趣、认知、能力等发展也不尽相同,加上科学探究活动的变化性很大,没有完全的预见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有效地引导幼儿经历探究的过程,充分关注幼儿在过程中的反应,及时把握幼儿探究的动向,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有所获、有所得。
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幼儿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即使探究活动失败了,也能通过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三、关注幼儿兴趣发展,启发幼儿思维只有建立在幼儿兴趣点与关注点上的科学引导策略,才能有效地将幼儿的探究欲引向深入。
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会融化的糖”中,幼儿对糖融化在水里很感兴趣,提出“在水中加果珍或者其他东西行不行?”等问题。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第一篇: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袭卷了中国,这就是法国的“做中学”。
那么何为是做中学?简单一句话:基于动手的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科学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正确把握科学知识点,确立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
首先,我们确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的,其实并不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深奥的内容才称之为科学,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孩子们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有整体性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孩子循序渐进地在每一次科学活动后逐步加深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由我们直接传授给孩子的科学知识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认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更为孩子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先充分正确地把握好每个主题所要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点是什么,本班幼儿能否理解这一概念,达到一定的要求,再确立具体的内容。
基于此,我们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设计、确立了“怎样把不同的东西分开”、“有趣的磁铁”、“沉与浮”、“溶解”、“蜗牛”等一系列主题内容,让幼儿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了自然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教授孩子科学探究
如何教授孩子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在教授孩子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一、引导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例如,在公园或者家庭花园中,带孩子们观察不同植物的特征、颜色、形状等。
在观察过程中,提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当孩子们在建立一个积木城堡时,可以问他们如何让城堡更加稳固。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孩子们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
例如,教授孩子们关于物体浮沉原理,可以准备一个水槽和不同材料的物体,让孩子们预测哪些物体会浮起,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培养创造力科学探究不仅需要观察和实验能力,还需要创造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材料,让他们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保护鸡蛋不被摔碎的装置。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五、展示成果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被展示出来,以便孩子们能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学习经验。
可以组织学校的科学展览或者家庭的科学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或成果展示给他人。
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还能够让他们从他人的反馈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启示。
总结通过观察、提问、实验、培养创造力和展示成果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授孩子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探究活动是多方面的,观察是探究、交流是探究、思考是探究、实验是探究、创新发明更是探究。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几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都是些比较生活化的探究内容,基础性强,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具有开放性、延伸性、整体性、探究性等特点,适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那么,我是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哪?1.开放课堂让学生交流教科书所选择的内容很贴近生活,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比较熟悉的事物,像玩具、植物、动物、水、空气、食物、阳光、电等,那么学生对其不同程度的或多或少有过观察、有些初步认识,让他们自由的发言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或提出不知道的问题,交谈对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的猜想和假设。
给学生提供的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这样,展示学生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与自己共享已有的知识,互补有无,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励他们学习留心生活细节、生活现象,还有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中发现其它关联的需要知道的问题,弥补教科书中的不足。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于“水的科学”,有些同学展示说:“我知道地球上水很多”;“水是无味无色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是液态,水大了能把东西浮起来”。
同学们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必要的补充说明更应少不了:地球上的水是很多,但真正供我们饮用的淡水却很少,我们应当节约用水;水温上升到一定温度才能变为气态,下降到一定温度才能变为固体。
2.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是的,玩具里有科学,小游戏里有科学,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里有科学,小实验里有科学,就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里也有科学,科学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影子。
教科书里的小游戏、小实验、小玩具,小制作很多,那么我们就指导鼓励学生来参与游戏、实验、制作,让他们亲自玩一玩,动一动,在玩和动的过程中体会感悟身边的科学;在玩和动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想办法去探究问题,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探究,小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培养科学思维、提供适当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引导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培养提问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假设,培养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实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提供适当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提供适当的科学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实验的设计应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设计实验,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和设备应简单易得,并注意安全性。
确保实验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安全的,并且材料和设备易于获取或制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适当调整实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境设计实验,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3.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通过讲故事、提出问题或展示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趣味性实验,如颜色变化、水的气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应用实践: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培养他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历探究过程 形成科学概念
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中不言而喻,科学课要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历探究过程,从而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然而,在众多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流于形式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创设生动情境,诱发探究问题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因此,教者应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我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三年级自编教材《吹气球》时,先让学生开心地吹气球,气球很容易被吹大了,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接着,我让学生把气球放入塑料瓶内,把气球套在瓶口上,再来吹瓶内的气球,可气球很难吹大。
有些小组还请“大力士”吹,可还是吹不大。
强烈的好奇心一下子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内的气球吹不大?”孩子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愿望显得十分强烈。
学生在教者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能驱使学生去寻求答案。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此外,教者还应注意收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问题,在每节课的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自然、社会、科学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他们的新发现、新问题。
因为这些是他们真实的思想,也是他们强烈愿望研究解决的。
教师了解这些,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使我们很容易找到科学探究的切入点。
二、强化思维训练,经历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教师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
有效的办法是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强化思维训练,让探究的价值更有实在意义,避免功利性。
1、动手前先动脑,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呢?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
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鸟儿会飞?”这类问题时,不要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引导他们去思考。
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天空,或者一起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也至关重要。
在家里,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
还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科学角”,摆放一些科普书籍、标本和孩子自己的实验记录。
在户外,带孩子去公园、郊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一步。
无论问题多么简单或者复杂,都要认真对待,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为提问意味着孩子在思考,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同时,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这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理解自己的疑惑和需求。
当孩子有了问题后,引导他们进行假设和预测。
比如,如果孩子好奇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可能的原因,比如种子需要水、阳光、合适的温度等。
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假设,预测在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根据之前的假设,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让孩子亲自参与,动手操作。
比如,为了验证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可以准备两组种子,一组浇水,一组不浇水,然后观察它们的变化。
在观察过程中,教孩子如何仔细、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
帮助孩子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也必不可少。
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结果是否与之前的假设一致。
如果不一致,思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方法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方法在科学教育中,鼓励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出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为了让学生真正从这些活动中受益,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方法。
1. 提供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在开始进行科学实验或探究之前,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或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实验题目或问题,并向学生明确解释相关知识背景和目标。
2. 引导观察、推理和提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推理和提问,以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实验与探究活动。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图片或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设计合适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合适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分析和结论推断等环节,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
4. 提供支持与反馈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时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给予建议,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5. 激发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方法或观点,并引导他们分析推理结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6. 培养科学共同体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讨论、研究项目、实验展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共同体意识。
通过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彼此的探究经验中获得启发,并形成友好合作的环境。
总结起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方法包括提供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引导观察、推理和提问、设计合适的活动、提供支持与反馈、激发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培养科学共同体意识。
数学案例—经历探究过程,演绎数学规律
经历探究过程,演绎数学规律——二年级《找规律2》教学思考省教科院附属小学:徐海琴一、背景介绍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
而二年级的《找规律2》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探究过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后,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数列的形成规律。
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寻找数列规律之前手脑并用,积累充分的活动经验,也让数列规律有实物和图形的支撑。
二、案例描述教学片断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游戏导入师:小朋友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做“猜一猜”。
游戏规则是:老师拍手,小朋友们听听老师拍手的次数,你来猜猜其中的规律。
游戏一:先快速拍一下手,再快速拍两下,依次循环。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老师拍手是有规律的。
是拍一下手,再拍两下手,依次循环。
师:说得真好!一下,两下;又一下,两下……,依次循环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复习找规律师:下面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括号里应该怎么填?3、6、9、12、15、()、21、()20、()、16、14、12、10指名说说每个数列的规律,并且填写括号里的数。
师:这些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它们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都是相等的,第一条差都是3,第二条差都是2,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今天我们就要继续研究隐藏在数列中的规律。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探索和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探索和实验,小学生可以主动观察和发现规律,培养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1. 设计开放性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和探究问题。
2. 提供实践机会:为小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例如,让他们亲手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3. 引导观察和记录:教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鼓励他们用文字、图表和图片等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4. 学习科学方法:教导小学生学习科学方法。
例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强调安全意识:教导小学生安全意识。
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6. 进行团队合作:鼓励小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例如,组成小组进行探索和实验活动。
通过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7. 提供资源和材料: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材料。
例如,实验器材、图书、网络资源等。
让他们有机会获取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展开探索和实验。
8. 培养创造力:鼓励小学生发挥创造力。
引导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实施。
通过培养创造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9. 鼓励提问和探究: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
让他们知道没有问题是愚蠢的,鼓励他们追问和深入探究,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10. 提供指导和反馈: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帮助他们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引导他们不断改进和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
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在他们的探索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理解。
同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引导,让他们逐渐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呢?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源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发孩子的好奇,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当孩子对这些问题产生好奇时,他们就有了探究的欲望。
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家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
还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学角”,放置一些科普书籍、科学玩具。
在户外,带孩子去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的可能性。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树叶会变黄掉落?”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测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季节变化、水分不足还是其他因素?然后一起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际情况来寻找答案。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关键。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孩子如何仔细观察事物的细节、变化和特征。
例如,观察一朵花的生长过程,从花苞到绽放再到凋谢,记录下每天的变化。
观察一只昆虫的行为,它是如何移动、觅食、交流的。
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孩子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
引导孩子进行实验和实践。
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实验来验证。
比如,探究浮力的原理,可以让孩子把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在实践过程中,让孩子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阅读科普书籍和观看科学纪录片也是很好的方式。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科普读物,让他们在书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
观看优质的科学纪录片,能够直观地展示一些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和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
学前班科学实验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
学前班科学实验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科学实验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和观察,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索的能力。
在学前班中,适当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前班的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
一、实践与观察相结合学前班的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通过实践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使用小瓶子和纸巾制作小风车,然后观察风能的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二、培养实验习惯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教导孩子在实验室中的安全规则和实验操作步骤。
例如,要引导孩子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明确告诉他们实验过程中禁止吃东西和乱跑等。
同时,要鼓励孩子保持实验台的清洁和整齐,妥善使用实验器材。
通过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实验素养和操作能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时,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向孩子们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的手会擦热了之后感觉凉凉的?”然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探索能够锻炼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实验原理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在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和解释实验的原理。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实验的结果和原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自由思考。
这样既可以加深孩子对实验的理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开展团队合作实验学前班的孩子常常处于群体环境中,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实验,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实验中,可以分成小组,组织孩子们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探究教案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案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1. 引言科学探究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
而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是我们非常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科学地编写教案,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而有趣的科学探究。
2. 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以孩子研究植物的生长为例,可以设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 学习如何绘制植物生长曲线-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3. 教学步骤在设定好教学目标后,就可以着手编写教学步骤了。
以上述植物生长为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让孩子们观察植物,并记录下其生长状态和特点。
- 步骤二:教授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介绍如何绘制植物生长曲线。
- 步骤三:让孩子们动手绘制植物生长曲线,并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分析其生长状态和变化。
- 步骤四: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展示,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 步骤五:作为总结,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方法,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和探索。
4. 教师角色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有关科学探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5. 教学评估在教学的最后,还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考试、观察评估、反馈评估等。
考虑到“科学探究”是一种注重实践、注重动手体验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比如观察、记录、展示、探究报告等,以考察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6. 结语科学探究教案的编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并在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呢?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环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它。
在家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摆弄和观察。
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个专门的科学角落,摆放一些科普书籍、科学杂志和模型,让孩子在闲暇时能够随时接触到科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
比如,春天来了,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花朵的开放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夏天,可以一起观察夜晚的星空,认识不同的星座;秋天,观察树叶的颜色变化,探讨季节对生物的影响;冬天,观察雪花的形状,研究水的形态变化。
通过这些日常的观察活动,让孩子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鸟儿会飞?”等等。
无论问题多么简单或复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
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答案,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或者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提出假设和猜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孩子对某个现象产生疑问时,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比如,孩子发现放在冰箱里的水果不容易坏,就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是不是温度越低,食物就越不容易变质呢?”然后一起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在提出假设和猜想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和实践。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从简单的实验开始,比如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火山喷发”,用鸡蛋和盐水来验证浮力原理等。
孩子的探究之路中班科学教案趣味实验
孩子的探究之路中班科学教案趣味实验中班科学教案趣味实验在绚烂的童年时光里,孩子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尤其是在科学领域,孩子们总是对周围万物和自身的身体构造产生着种种疑问,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应该充分利用的资源。
那么,在中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趣味实验来引导孩子开启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呢?一、“彩色水花”所需要的材料:一张白纸、三四瓶颜色不同的食用色素、清水、四个小盘或碟子、塑料吸管操作步骤:1.在四个小盘或碟子中分别加入清水,每个小盘或碟子中的水量大约为瓶子的三分之一。
2.依次向小盘或碟子中加入食用色素,使用吸管小心地将色素混合均匀并保证四个小盘或碟子中的颜色不同。
3.取一张白纸,在其正中心部位滴一滴食用色素,并将薄纸叠于白纸上。
4.再利用吸管将小盘或碟子中的颜色沿着边缘滴到薄纸上,观察彩色水花在纸上的生长变化。
注意事项:在加入食用色素时,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控制色素的用量。
此外,孩子在实验时也应该避免玩具、家具等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沉浮小船”所需要的材料:一个洗发水瓶盖、4-5条竹签、一张白纸、水、明胶粉、塑料碗操作步骤:1.首先在塑料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一勺明胶粉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
2.接下来,在白纸上切下大小适中的四角形,并将其张开,成为一张十字形状的纸片。
3.将竹签在纸片里纵横交叉穿过,并将洗发水瓶盖采用胶水粘在竹签的交叉点上,形成一个小船。
4.将小船轻放到清水中观察其浮力和漂移情况。
注意事项:在加入明胶粉时,需根据实验需要控制清水的量以及明胶的用量,并在溶解时充分搅拌均匀。
孩子在实验时,需注意不要搞混了材料,不要将竹签刺破自己的手指或宠物,也不要将明胶粉误食。
三、“魔法奶酪”所需要的材料:一杯牛奶、一勺白醋或柠檬汁、细网或毛巾操作步骤:1.先将牛奶倒入锅中并加热到约90度左右,离火等待5分钟左右直至牛奶中出现少量气泡。
2.接着取一勺白醋或柠檬汁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 学 患 无 疑 , 疑 则 有 进 。 ” 教 学 过 程 中 ,若 能 抓 住 时
机 引导学生善于存疑 、质疑 ,敢于辩疑 、释疑 ,那 么,就能更 好地调动 学生学习 的积 极性 和主动性 ,从而有 效地 培养学生的 学 习能力 。例如 :在教 学 “ 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 ”时,当教学完
励学 生对刚学 的新 知识 提出质疑 。学 生讨 论后提 出:能不能先
把被 除数变成整数 ,再移动除数小数 点的位 置呢 ?通过计算讨 论,学生很快会发现 : 自己所提 出的解法 存在着商的小数位数 比除数多 的情况 ,而课 本上 的解法具有普 遍意义 。学生通过讨
论 、 实 践 ,否 定 了 自己 提 出 的 问题 , 发挥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
黑板 上 : ( 5 +4 ) ×3 5 ×3 +4 ×3 ( 6 +8 ) ×4
二 方法—— 学生 自己确定
“见 人 之 未 见 , 思 人 之 未 思 , 言 人 之 未 言 , 行 人 之 未
6 ×4 +8 ×4 继而让学生观 察上面的算式
:从上面的算式 中你
行 。”这就是 孕育一切创新 的源 头:求异思维 。在教 学中,我 极力推崇求异 的价值 ,鼓励 学生标新立异 ,呵护学生 的求 异火
教学 《 年 、 月 、 日》 这课 之 前 ,我 让 学 生 收集 以前 的年 历 ,把 从 收集 到 的 年历 中得 到 的知 识 在 课上 同同 学们 交 流 。
花。
有没有 发现 什么 规律 ? 同学们 的双双 眼 睛注 视着 黑板上 的算 式,在寻找着其 中的规律 。在这个探究发现 乘法分配律 的过程 中,我没有采用简单 的一 问一答的方式 ,而 是适时地给 出一组 问题:从上面 的算式 中,你有没有发现什 么规律 ?这些算式 中 真的隐含着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好吗 ?
呢 ?下 面 笔 者 以数 学方 面 的 教 学 ,谈 谈 自 己的 做 法 。
一
在 新知探 究中,教师 应多挖掘教材 中有利于增强学生 实践 意识的因素 ,牢固确立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 地位 ,使学生在活 动 中学 习数学 ,给 学生提供充分 的参与 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 在观察 、操作 、猜 测、推理、分析和交流 过程中去发现数 学问
六 、结 论——学 生自己验证
在 乘 法 分 配 律 的教 学 中 学 生 们 发 现 了这 个 规 律 , 我 不 急 于 肯 定 他 们 的发 现 而 是 向 他 们 提 出 了这 样 一 个 问题 :你 们 所 看
解之后 ,我发现 许多 同学对 多减 、少减模糊不清 。做类似 题 目 时 ,学生把减 数看成整 百后 ,弄不清 是多减 了还是少算 了,该 加上几还 是减 去几 。对此 ,我意识到可能课本 的思路没有被学
生 所 理 解 , 于 是 我 及 时鼓 励 学 生 寻 求 自己 的简 便 算法 。经 过 一
到 的也许只是一个 偶然现 象 ,能再举些 例子进行验证 吗?这时 学 生们认 真地 在本 子上任 意 地写着 算式 ,进 行着 计算 。很 快 地举 起 了手 ,积极 地汇报 自己验证 的结果 。 “ 吃花 生必 吃带
例题4 7 . 8 5 ÷7 . 5 的 笔 算 方 法 后 ,让 学 生观 察 、 思 考 、 讨 论 ,鼓
法测量 出布做 的圆的周长 ,但对求 画在 纸上的圆 的周长觉 得有 困难 。这 时我 再次指导学生做实验 ,引导学生探究用一种 问接 的方法计算 圆的周长 ,从而得 出圆和 周长 公式。
壳 的 ” ,用 林 语 堂 先 生 的 一 句 话 形 容 学 生 的 自主 探 索 最 合 适 不
阵激烈 的讨论过后 ,学生的种种 个性算法终于新鲜 出炉 了。
三 、材料——学生 自己收集
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 ,服 务于生活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 学 ,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丰富 ,在第十二册教学统计图前我 安排 了一次课前调 查活 动:每人都去搜集统 计图,从报纸 、杂 志、书籍或网上下载均可 ,最后比一 比看谁搜集得最多。又如在
五 规律— —学生 自己发现
在教学 《 乘 法 分 配 律 》 时我 先 后 出示 了两 题 应 用 题 : ( 1 )商店 的一种儿 童服 装,上衣每件5 元 ,裙子每条4 元 ,买3 套这样 的儿童服装应付多少钱 ? ( 2 )小强摆木块 ,每行摆6 个 绿木块 ,8 个红木块 ,共摆 了4 行 。小强一共摆 了多少个木块 ? 请学 生先后用不 同的方法解答 。教师依次把学生 的回答板书在
在教学 “ 3 4 1 -9 6 ”的简便计算 ,课本 的算 法是把9 6 看成
1 0 0 ,因为减1 0 0 比减 9 6 多4 ,所 以 要 加 上 4 ,也 就 是 3 4 1 —9 6 = 3 4 1 —1 0 0 +4 =2 4 1 +4 =2 4 5 , 这 样 的 算 法 应 该 顺 理 成 章 。 但 讲
题 ,理 解 数 学 问题 , 解 决 数 学 问题 。如 教 学 《 圆 的周 长 》 时 ,
.
问题——学生 自己提 出 源自我首先就 为学 生提 供实践的机会 ,让学 生比较几个 圆形物 体的
周 长 ,谁 长 ? 长 多 少 ? 在 我 的 指 导 下 , 学 生 会 用 “ 绕 线 法 ”和 “ 滚 动 法 ”得 出 厚 硬 纸 板 做 的 圆 的周 长 , 也 会 用 “ 折 叠 ” 的 方
教学 论坛
让孩 子经历探究过程
文/ 郭宏莺
小学 《 课 程标 准》 中这样描述 科学 探究 : “ 探 究既是科 学 学 习的 目标 ,又是科学学 习的方 式 。亲身经历 以探 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 是学习科学 的主要途径 。 ”那么如何让孩子 经历科学的 探 究过程 ,在 自由的活动 中体验 乐趣 ,获 得更 多成 功 的机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