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科研院-四川大学
201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公示科技进步奖
201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公示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名称:动态不确定性知识发现理论与方法二、提名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围绕动态不确定性知识发现这一国际学术前沿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成果:1. 构建了基于粒计算的增量学习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降低了数据快速增长时学习模型及算法对时间和空间的需求。
2. 设计了面向异构信息系统的粒化分析技术与近似计算模型,突破了传统近似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3. 提出了数据体量大限制下的多粒度并行大规模知识获取方法,实现了海量动态数据的多粒度高效知识发现。
该项目研究得到多国院士和AAAI/AAAS/ACM/IEEE等学会Fellow以及多位重要期刊主编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应邀在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二十余次,形成重要国际影响,有力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我单位严格按照《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的相关规定,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该成果符合相关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推荐材料全部属实,且未发现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形。
综上,提名该项目为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如何从大数据中高效实时地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而大数据所呈现的体量巨大、多源异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知识发现理论与方法面临重大挑战,亟待发展新一代大数据知识发现技术,以突破现有成果的局限性。
项目组在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历经十余年协同攻关,以粒计算理论为基础,以典型粗糙集模型为对象,以增量学习技术为手段,以云计算并行框架为支撑平台,在动态不确定性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如下的重要科学发现。
1. 构建了基于粒计算的增量学习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揭示了不确定性知识在多层次粒度空间中的单调性演化规律和动态关联1机理,提出了不依赖于全量数据的不确定性知识发现的增量计算理论与方法,降低了数据快速增长时学习模型及算法对时间和空间的需求。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川大科技【2015】6号
`
,
对我校作为唯一专利权人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 、实用新 型专利 ,以 及我校作为专利权人获得授权的发达国家发明专利 给予奖励。具体 奖励如下
:
四川大学授权专利奖励标准
奖励 内容
金额 (万 元 /件 )
∩υ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 获得授权 的中 国发 明专利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获 得授权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 利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获得 授权 的发达 国家发 明专利 我校作为共有专利权人 (不 超过 2个 专利权人 )获 得授权 的发达 国家发 明 专利
-5-
第八条 青年人才培养类。 “ 四川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奖”奖励 当年1月 1日 未满们周岁 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能成为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 的青年学者 ,按 理 、工、 医三类评 选 ,每 年每类授予人数不超过10名 (可 以空缺 ),由 学校颁发荣 誉证书,每 人奖励1万 元。 第九条 科研项 目类。
奖励 内容
一类
金额 (万 元 /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级特等奖 (第 一 完成单位 ) 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自 然 、发 明、进步 ,下 同 )一 等奖 一完成 单位 ) 国家级科 学技术奖励 二等奖 (第 一 完成单位 )
|国 家 级科 学技术 奖励 特 、 一 等奖 (第 二 完 成 单位 )
术奖 。
3,中 国专利奖是指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 的中国专利金奖和 中国专利优秀奖
j
・
、 4.中 国技术市场协会 金桥奖是指 经 国家科 学技术 奖励 工 作办公 室 审定 ,中 国技术市场协 会 “ ” 设立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 5. 术奖励 工 作办公室批准设 立 ,山 旨 ‘ 中国产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8年11月编制说明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精神,做好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提名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8年11月目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2)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16)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4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65)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90)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9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95)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工作的补充说明 (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人)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组织) (128)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138)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139)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技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1)关于外籍专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序号:编号:(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适用于提名专家)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12项目名称: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提名意见我国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机理复杂、隐蔽性强、灾害损失及社会影响大,国家防灾减灾需求迫切。
该项目依托973计划等,针对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十余年研究积累和联合攻关,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滑坡隐患识别与预警走在世界前列。
获得“标准规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成果在四川、贵州、三峡库区(重庆、湖北)、甘肃、广西等地区推广应用,提高了滑坡隐患识别的精度、灾害预警的成功率,准确识别和提前预警数十个大型滑坡,保证了上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四川省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领域。
西部山区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每年因此而造成数百上千人的人员伤亡和数十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巨大。
重大滑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地质灾害总死亡人数的60%,且绝大部分属于未查明的隐患,其中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滑坡隐患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
十余年来,本团队一直在开展三峡库区数百个滑坡的监测预警工程和西部山区数十个大型滑坡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基于滑坡变形时-空演化规律的综合预警方法。
近五年来,依托于973计划项目以及多个省部级课题,通过多单位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将防灾关口前移至滑坡隐患的早期识别,构建了基于致灾因子的地质识别和基于三查体系的技术识别体系,深化了基于滑坡变形时-空演化规律的预警理论方法,研发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使大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逐步走向业务化运行,并多次提前数小时成功预报,推动和引领我国大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008]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7项目名称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材料,确认全部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要求。
我国是口腔感染性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的高发国家,发病率60~90%,同时口腔也是多种全身性疾病(肝炎、结核、艾滋病等)重要传播途径,经口腔的交叉感染严重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是口腔科最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防止病人经口腔科治疗而导致的交叉感染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中之重。
口腔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与全身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体最大的菌库之一。
研究发现口腔常驻菌、一过性病原菌均可成为口腔科感染的重要源头。
因此,针对口腔微生物特点,阻断经设备器械耗材等引起的感染是确保口腔科医疗安全的关键。
长期以来,口腔科感染防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是:①口腔科感染的核心微生物是什么?②牙科手机是引起口腔科感染的重要源头!如何有效阻断经牙科手机所引起的口腔科感染?③缺乏口腔科感染防控的新技术和评价标准。
口腔疾病治疗的特点是多次反复,对设备器械耗材高度依赖。
口腔科器械品类多、体积小、结构复杂、可多次使用、不易清洗、不耐高温等, 给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带来困难。
牙科手机在日常口腔诊疗工作中使用频繁,直接接触患者的牙齿、龈沟液、唾液、血液等组织及患者口腔中的各类微生物,在高速运转后停转可产生负压回吸,导致牙科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污染,如果处理不当,是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安全。
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的防控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的关键。
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口腔科感染控制新技术研究,率先开展口腔科感染微生物的系列研究,发现疾病相关“口腔核心微生物”与口腔科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一致性,为感染防控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建立了以牙科手机防回吸技术为核心的口腔病原微生物阻断技术和标准化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有效阻断经牙科手机的口腔科感染;制定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口腔科器械集中消毒灭菌的安全管理模式与诊疗环境卫生消毒方法,切断口腔科感染传播途径。
四川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 :11项目名称: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提名意见由四川农业大学柯永培教授主持的“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项目,根据西南生态特点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优异自交系匮乏、育种效率低等关键问题,发掘优良种质资源,开展材料创新、方法创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30年,育成高配、高产、多抗、优质自交系156、698-3、成自2142、K169、K236和K305,取得了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的突破,拓宽了西南玉米种质基础;育成审定优良杂交种19个,取得了优质、高产、生物与非生物抗性聚合育种的重大突破及西南耐夏播与宜机品种选育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西南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实现自交系和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玉米基因资源。
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
育成品种在西南区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余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亿多元,为西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根据西南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针对玉米优异自交系匮乏、育种效率低等关键问题,发掘优良种质资源,开展材料创新、方法创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30年,取得了以下成果。
1、育成高配、高产、多抗、优质自交系156、698-3、成自2142、K169、K236和K305,取得了优异自交系选育的突破,拓宽了西南玉米的种质基础。
这些自交系产量GCA高,与西南骨干系产量SCA高;新疆制种产量380-450公斤/亩;抗大、小斑病等西南玉米主要病害4-5种;容重725-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1.0-13.6%,粗淀粉71.7-77.8%,赖氨酸0.25-0.35%。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奖序号:20项目名称:深地探测中的地球电磁与重磁协同多维探测技术及应用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材料,确认全部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要求。
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深部壳幔结构大地电磁与重磁协同解释模式、深层油气和地热勘探重磁电三维面元观测与联合解释技术、中浅层针对目标提的高精度精细探测的四维时移重力和时移电磁勘探方法,开发了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与系统软件;在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与大陆动力学、塔里木等深层油气勘探和西藏地热,以及川滇构造带矿产勘查等方面勘探实践,在三维重磁电观测与联合解释和四维时移重磁电勘探方法领域实现了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起到引领和开拓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突出的社会效益。
专家鉴定认为,项目开发的基于柱坐标和球坐标的二三维大地电磁正反演、三维大地电磁面元观测与正反演、三维重磁复式采集与物性反演、四维重力电法时移协同油气监测等核心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提出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大庆、辽河、塔里木、青海、四川等知名油田,以及在川滇成矿带、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等热点地区使用,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和基础研究突破。
开发的实用化重磁电联合反演解释软件和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国内外用户已突破300余家。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德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2项,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情况介绍在国家“深地探测计划”重大发展战略中,成都理工大学、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石油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深地探测中的地球电磁与重磁协同多维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开发了三维大地电磁面元观测与正反演、三维重磁复式采集与物性反演、四维重力电法时移协同油气监测等新技术,在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西藏地热勘探和固体矿产勘查等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22 化工组活性相定向构建
及复杂反应分级
强化的柴油高效
清洁化关键技术聂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
丁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
张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
华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徐盛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李大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
院)
中国石油化
工集团有限
公司
二等奖
23 化工组满足国V/VI升级
的FCC汽油关键
组分定向分离技
术高金森(中国石油大学(北
京)),
郝天臻(河北精致科技有限
公司),
赵亮(中国石油大学(北
京)),
李德忠(河北精致科技有限
公司),
卢志远(河北精致科技有限
公司)
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联
合会
二等奖
24 化工组粘性粉体流态化
过程强化与放大
技术朱庆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
程研究所),
李洪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
程研究所),
谢朝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
程研究所),
赵庆宇(中信钛业股份有限
公司),
唐建国(中信钛业股份有限
公司),
李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
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9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限1200字)系列突破性成果,河北省食管癌死亡率下降了约77.9%,成为肿瘤防控的里程碑。
1.国际首次创立食管癌早诊早治关键技术并率先在全国推广:国际上首次阐明食管癌变过程中糖原变化规律,率先进行食管上皮细胞碘染色临床应用研究,创立了食管癌内镜下碘染色早期诊断技术;首家研制出食管癌内镜切除器,创立了内镜下食管癌早期治疗技术;率先开展食管癌内镜根治术,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食管癌早期治疗技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撰写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诊治规范与指南。
2.国际首次通过人群队列研究评价食管癌筛查策略: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食管癌高发现场早诊早治的研究”,创建高发区食管癌防治基地,成为卫生部授予的首批两个全国“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之一;在国际上首次也是唯一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经过10年随访,证实在食管癌高发区通过内镜筛查可以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结果发表在JCO等杂志,被美国NCI癌症信息库引用,为全球制定食管癌筛查及诊治指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3.创新性建立了食管癌手术吻合方式,制定AJCC/UICC食管癌N分期标准:首创“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和食管癌胃“围巾式”及“套入式”吻合方法,有效减少了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的发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目组成员作为国际UICC专家组中第一位中国专家,参与制定最新版AJCC/UICC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从而国际首次增加了食管鳞癌分期版本,列入食管癌诊治的NCCN国际指南。
4.系统研究了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发现一系列预警、分子分型及预后相关的新标志物并成功进行成果转化,首次发现两种诱导食管癌和逆转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单体化合物:系统解析了高发区食管癌基因组特征性改变,建立了食管癌非编码RNA数据库;首次发现LINC01503、ciRS-7、SNHG5等非编码RNA是食管癌预警、分子分型及预后判断相关标志物;研制食管癌预后标志物试剂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首次发现STAT3亚基STAT3β及其调控的下游通路是食管癌保护因素;国际首次发现对羟基桂皮醛和羽扇豆烷乙酸酯具有诱导食管癌细胞分化、逆转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作用。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渗流模型;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方法;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作用。
3. 构建并验证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开采系统。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信息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信息公示一、项目名称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二、项目简介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海洋国防建设无可替代的大国重器,是海洋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具有设备系统多、功率密度大、布置紧凑、专业性强、工况多变等特点,总装设计制造技术极其复杂,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和封锁。
2000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交疏浚等行业主力单位组成产学研用团队,攻克了挖掘破碎、可靠定位、远距输送、集成监控、总装设计制造等“卡脖子”难题,创新成果如下:1.构建海底高强度岩礁的快速挖掘破碎技术,解决大功率挖岩绞刀、长轴倾斜驱动系统的重载作业与抗强冲击等难题,研制7800千瓦级重型挖岩绞刀、40米超长挖掘驱动系统和重载多层复杂结构绞刀架等攻坚利器,突破远海坚硬环礁挖掘的“禁区”,满足了国家战略工程“挖得快”的需求。
2.突破复杂海况下漂浮装备重载作业可靠定位技术,构建“挖掘—主体—定位”的多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首创远海钢桩台车稳定定位和绞刀轨迹精准控制系统,抗浪能力提高一倍,保障恶劣海洋环境中“定得稳”的疏浚作业需求,创造连续作业180天的世界纪录。
3.攻克岩礁物料超远距离连续高浓度输送技术,研制出可输送0.5米大岩礁块的大通道高效泥泵和多介质低阻力管道输送系统,解决大块物料卡泵、高浓度堵管等难题,单装备输送距离达到15公里的国际领先指标,实现“排得远”的强大能力,有力保障了重大工程的按期实施。
4.创建海上大型绞吸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体系,攻克总装设计制造、复杂动力系统集成、装备综合控制与作业管理、重型结构设备制造与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电轴、变频等5大类装备,形成“系列化”装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与进口相比研制周期缩短31.5%、成本降低42.4%。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43项,编修订国家标准7项、其它标准21项,发表论文141篇。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提名者 提名意见:
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材料,确认全部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要求。 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 口腔科感染控制新技术研究,率先开展口腔科感染微生物的系列研究,发现疾病 相关“口腔核心微生物”与口腔科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一致性,为感染防 控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 建立了以牙科手机防回吸技术为核心的 口腔病原微生物阻断技术和标准化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 有效阻断经牙科手机 的口腔科感染; 制定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口腔科器械 集中消毒灭菌的安全管理模式与诊疗环境卫生消毒方法, 切断口腔科感染传播途 径。 项目技术体系在国内多家单位应用推广,临床实践显著降低了口腔科细菌与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应用前景广泛,应用效益显著,研究水平达到国 内领先水平。
客观评价(限 2 页)
1. 支持项目的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圆满完成,顺利通过验收。 国家科技部 973 前期项目“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微生物群落 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2011CB512108)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宿主的遗传和环 境因子对口腔微生物组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2011DFA30940) 、“十二 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口腔龋病微生物群落致病的关键因子与控制技术的研 究 ” ( 2012BAI07B03 ) 、国家卫生部行业专项 “ 牙科手机消毒灭菌的研究 ” ( 1999-2001 ) 、四川省卫生厅项目 “ 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监控措施评价研究 ” (hxkqky-2000010) 、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口腔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防护行为现状 调查分析”(2008ZR0161) 、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天然药物对病毒的生物调节 及促进口腔生态平衡的实验研究”(03SG011-009-1)等项目任务圆满完成,通 过专家组验收。 2. 支持项目的科技成果获专家鉴定组高度评价 2015 年 5 月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支持本项目的“牙科器械集中灭菌 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性研究成果进行函评, 专家组一致认为“牙 科器械集中灭菌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项目 “创建了牙科手机消毒灭 菌中心,创建了牙科器械集中灭菌模式,创建了牙科器械集中管理体系及质量 标准,为口腔医疗器械的规范处置、安全运行、有效管理梳理了标杆、提供了 可借鉴性。项目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较易在各级口腔医 疗机构推广应用。该研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且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牙科器械集中灭菌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获 得四川省医学奖三等奖。2017 年 5 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专家 对项目“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创新性突出, 研 究成果总体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 年 5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表彰“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的科技成果,并授予四川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首个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口腔感染控制项目。针对 口腔科感染防控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构建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首次证 明牙科手机防回吸技术能有效阻断口腔科感染, 证实逆止阀技术能阻断经牙科 手机回吸引起的细菌、病毒的传播,极大推动了防回吸牙科手机的研发应用和 国产替代。创建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技术和规范,形成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三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 带动我国口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的整体 提升。 3. 项目成果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项目组关于口腔科常用器械表面消毒的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Cheng L, et al. Effect of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and silver nanocomposites on dental plaque microcosm biofilms. 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12;100(5):1378-86)被 Bella Manshian 教授与 Lidiany K.A. Rodrigues 教授分 别在国际权威期刊 Chemical Reviews(Chem. Rev. 2015; 115 (5): 2109–2135. IF=47.928)和 Trends in biotechnology(Trends Biotechnol. 2013; 31(8):459-467. IF=11.126)正面评价,认为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口腔细菌性能,并能有效整合 到牙科常用材料, 其接触性抗菌效果在口腔科交叉感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2019年度)项目名称:基于干细胞的牙再生研究提名单位(专家)意见:该项目长期目标是通过牙再生彻底解决牙病治疗目前无法突破生理性修复的瓶颈。
自1991年以来,该团队从牙发育起源的颅神经嵴干细胞出发,系统研究了干细胞在牙发育中关键作用,积极探索了牙发育过程中微环境对干细胞成牙分化的调控机理,成功建立了干细胞成牙分化体系,并基于牙发育原理成功再生出具有生理功能的牙髓、牙周及牙根。
该团队从牙发育角度出发,以干细胞分化为研究主线,探索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先后发现牙囊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能力,与牙周干细胞成牙分化差异调控机制;首次揭示上皮根鞘细胞与牙囊细胞相互作用对牙根发育的相关调控机理;形成一整套干细胞成牙分化理论体系,并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构建了牙功能组织模块再生新技术,有望开拓牙髓病、牙周病与牙缺失治疗的新策略。
上述成果共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47篇,该项目8篇代表作共被他引198次,其中包括Cell Stem Cell(IF 23.29)、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IF 50.167)、Nature Reviews Cancer(IF 42.784)。
2017年付小兵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对中国再生医学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本团队在牙再生领域做出了重要创新,确定了本项目处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项目受邀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次,获批发明专利8项。
培养教授15名,副教授10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士79名,硕士52名,其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
项目成果得到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提名该项目为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口腔医学与再生医学研究领域。
牙病直接危害人类全身健康,牙周病直接引发结直肠癌,而牙缺失则与阿尔兹海默病密切相关。
2019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项目
14 19KJJB2206 面端头悬顶压裂控
刘生龙、殷绍林、
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
制理论与技术
韩波、彭芙、何谷、
基于构效关系的中 川大学、成都大学、
李俊龙、刘丁、张
13
19KJJB2204 药活性物质发现及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
省中医药局
强、谢欣、张运春、
其开发应用
份有限公司、四川协
夏柯、黄维
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
黄炳香、马云成、
份有限公司、中国矿
坚硬顶板采煤工作
吕俊高、赵兴龙、
业大学、四川煤矿安
附件
2019 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项目
序号 编号
一等奖
(一)自然科学类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提名单位
宋永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
研究院)、刘俊勇(四川大学)、
多约束条件下的电网安全分 林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
1 19ZRKX0092 析与运行优化理论
成都市 究院)、胡泽春(清华四川能
源互联网研究院)、向月(四
教育厅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
院、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
刘世荣、刘兴良、
岷江上游森林植被 保护研究所、南京大
孙鹏森、安树青、
恢复与水源涵养功 学、四川大学、电子
11
19KJJB2173 能提升关键技术与
史作民、徐庆、冯 省林草局 科技大学、阿坝藏族
秋红、张远东、蔡
应用
羌族自治州林业科学
蕾、刘千里
四川大学、航空工业
刘怡光、游志胜、
面向高空高速空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阳治平、刘营、张
平台的多图像联合 有限责任公司、电子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政府为了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个人、团队和单位而设立的奖项。
以下是近年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效稳定的高纯度氢气制备技术及装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完成。
2. "新一代高性能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由沈阳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3. "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完成。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效绿色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完成。
2. "高速列车创新技术与装备",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完成。
3.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由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公司等单位完成。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效绿色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完成。
2. "新一代高效节能炼钢技术与装备",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公
司等单位完成。
3. "高速列车创新技术与装备",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完成。
请注意,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还
有许多其他优秀的项目未在此列出。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根据评审
结果进行公布,以表彰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
201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四川大学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限 1 页) 二氧化硫(SO2)是形成酸雨、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前驱体,又是重要的硫资 源。催化法技术既能脱除 SO2,又可实现硫资源利用。以钒系催化剂为核心的接触法制硫酸 技术仅适用于操作温度 350-450℃、SO2 浓度≥4%的硫酸生产,百年来未有大的改变。对于 量大面广的温度在 50-200℃、SO2 浓度≤1%的各类工业废气,要实现脱硫和资源利用,需 突破低温低浓度 SO2 催化氧化的技术瓶颈。 本项目针对低温低浓度 SO2 催化氧化、 SO2 深度净化、 末端污染治理与生存过程结合三 个关键技术难点,研发了非钒系低温高效脱硫催化剂、SO2 深度处理方法、硫铵(硫酸)生 产与烟气脱硫相结合一体化新工艺,形成了适应钢铁、化工、燃煤工业锅炉等非电行业烟气 的深度脱硫技术,其主要创新点为: 1、研发了 N、S 等杂原子掺杂的炭基非钒系低温脱硫催化剂,提出了其低温催化脱硫 的新机理。 研发了针对不同行业的烟气特性的系列脱硫催化剂, 通过集成多孔碳纳米催化限 域效应和炭材料表面非金属掺杂效应,直接将烟气中 SO2、O2 和 H2O 转化为硫酸,突破了 钒系催化剂 SO2 催化氧化活性温度高的瓶颈,实现了在排烟温度下(50-180℃)低浓度 SO2 (50-3000mg/Nm3)的连续催化氧化并脱硫制酸,解决了低温、低浓度 SO2 催化氧化和 SO2 深度净化的关键技术难题。 2、研发了污染治理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新方法。将脱硫副产硫酸分别作了硫酸生产过 程的工艺水和焦化企业硫氨生产工段的外购硫酸进入生产系统, 有效解决了脱硫副产硫酸的 出路问题,形成了“新型催化法脱硫+副产硫酸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在解决硫酸、焦化等 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问题同时, 实现污染治理过程与工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 突破了传统 末端污染治理技术的难题。 3、研发了新型催化法烟气深度脱硫技术成套装备,重点解决了反应器大型化所带来的 设备结构、 防腐、 气液分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问题。 设计了由反应器塔体、 催化剂支撑组件、 滤层组件、烟气开闭装置、喷淋组件、回液装置等部件组成的多区式气液固三相反应器;通 过流体仿真模拟计算, 利用填料支撑立柱的合理布置、 陶瓷波纹填料作为催化剂主支撑层等 方式,实现气液均匀分布;开发了专用控制系统,实现了成套装备的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 2014 年,由郝吉明院士和金涌院士分别担任主任委员的项目鉴定委员会认为本技术成 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低温、低浓度 SO2 催化氧化和 SO2 深度净化方 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列入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 污染防治领域,2018 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2018 年)、科技部和环保部《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2014 年);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 年)和化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2014 年)。 本项目共申请专利 96 项,授权 54 项,发表论文 35 篇。国内建成工业化装置 28 套,在 建工业化装置 6 套,技术输出国外建成 1 套,总投资 8.6 亿元。每年消减非电行业二氧化硫 4.2 万吨,每年产生环境效益 8.6 亿元。工程中实现了硫氧化物深度治理(出口 SO2 浓度≤ 30mg/m3, 硫酸雾≤30mg/m3, 优于相关行业特别排放限值) 、 低成本稳定运行 (200 元/tSO2) 和硫资源高效回收利用(100%)。本技术成果还可推广应用于烧结、有色、电力等行业烟气治 理中,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doc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及应用(二)提名意见针对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来源识别、排放监控、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的技术需求,国家急需建立“数据准确、响应及时、覆盖全面”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体系。
十余年来,该研究团队通过承担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和地方科研任务,与企业合作,创新发展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和方法,创建了有毒有害气体高温光谱测量数据库和模型,突破了高气溶胶背景大气痕量气体成分卫星反演技术,研发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点-线-面-区域全方位光学监测系统,开展了系统在典型工业园区的示范应用和监测设备的产业化。
该研究团队所研制的系统已在四川、云南、安徽、甘肃、江西、内蒙古等地石化、冶金、水泥、电力等行业,以及鄂托克旗建元煤化、山东钢铁、山东金诚重油化工、四川普光气田,福建泉惠石化,山东京博石化,甘肃庆阳石化,溧阳新材料工业园区,苏州吴中等工业园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有效弥补了现有监测技术在工业园区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监测范围的不足,填补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全方位监测领域技术空白,为我国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控制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我国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目简介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种类多、成分复杂、分布范围广、突发事故风险巨大,不仅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
对工业工艺过程及园区污染排放的定量监测是进行污染防治的基础,传统采样分析技术由于监测范围有限、响应时间慢,难以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急需建立“数据准确、响应及时、覆盖全面”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体系,以满足工业园区对有毒有害气体来源识别、排放监控、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的技术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微破裂前兆机制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提名者:中国黄金协会
一、提名意见
二、项目简介(限1页)
随着金属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露天矿转入深部凹陷开采阶段,深凹
露天矿成为世界上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
坡高的增加导致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差,滑坡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和雅砻江等地区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许多前所未有的岩石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对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陡工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
针对此问题,以大连理工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了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预警的成套技术和方法,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解决了重大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预警的关键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微震监测方法在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建立了边坡岩体非均匀性与非线性渐进破坏内在联系的支撑理论,发现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中的微震模式,阐明了滑坡灾害孕育过程的岩石微破裂前兆信息的共性特征及时效破裂的触发因素;
(2)工程岩体边坡微破裂前兆信息监测技术国际领先。
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震信息识别及精确定位,建立基于微震能量密度的边坡潜在危险区域识别方法,研发了边坡稳定性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微震监测与雷达监测相融合的一体化综合预警系统;
(3)基于监测的模拟和基于模拟的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国际领先。
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边坡岩体破裂及动力灾害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亿级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边坡稳定性模拟和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三个层次、四个等级、六个指标”的重大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综合预警系统。
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微破裂监测分析预警技术在重大岩体工程边坡应用中的地位,服务于金川集团石英石矿、长山壕金矿东北坑边坡、临沂会宝岭铁矿、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多个重大岩体工程,极大地保障了矿区矿体安全开采和水电工程建设,确立了我国在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分析预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钱七虎院士、王思敬院士、蔡美峰院士、何满潮院士等九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监测与预警研究的思路创新、方法先进,为岩土工程行业今后开展类似工程的安全分析与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了成功范例,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客观评价
1、鉴定评价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包括钱七虎、王思敬、蔡美峰、何满潮4位院士在内的九名专家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监测与预警研究的思路创新、方法先进,且已经成功应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安全预警,对工程的施工安全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水电乃至其它岩土工程行业今后开展类似工程的安全分析与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了成功范例,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项目成果在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监测预警领域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附件28)
2、知名专家评价
(1)2009年中国科协主编《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近年来……唐春安和梁正召的岩石破坏过程精细模拟研究, ……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岩体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成果, 也反映了主要发展趋势。
”
(2)P.K. Kaiser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评价是:……recommend that both strength and stiffness be assigned equal homogeneity factors. Therefore, different homogeneity facto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ir corresponding damage initiation stress thresholds. (发表在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3)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冯夏庭教授(时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等应用是:In situ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energy release and microseismic events tended to increase for most of the monitored rockbursts (发表于Engineering Geology) (4)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教授在发表综述性文章,报道了本项目锦屏一级水电站(世界最高拱坝314m)左岸边坡微震监测成果,高度评价了申请者基于微震监测实现了高陡岩质边坡变形分析从“表观到深部”三个层次的研究成果。
(2016年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四、推广应用情况
1、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山壕露天金矿高陡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解决爆破震动等动力扰动下高陡岩质边坡破裂与滑坡分析预报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微震监测技术、三维建模、实地监测及RFPA数值分析研究边坡失稳,预防边坡滑坡、人生安全、设备安全,从而有效提高矿山生产能力。
依托该露天矿典型高陡边坡实例,建立基于监测信息反演的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揭示边坡岩体损伤演化及其诱致灾变机理,寻求边坡失稳过程岩体损伤劣化的微震活动性、爆破震动参数及岩体参数弱化之间的联系,建立以微震前兆信息、爆破震动参数和边坡岩体参数为关系失稳判据,实现露天矿滑坡灾害分析预测。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本项目的牵头单位,与青岛理工大学、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大连力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如下:
1、合作项目为“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微破裂前兆机制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2、完成人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项目组(唐春安、唐世斌、梁正召、马天辉)、青岛理工大学张拥军、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王挥云、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钟、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吴世勇、四川大学徐奴文以及大连力震科技有限公司张永彬;
3、研究过程中,各方发挥各自优势:(1)大连理工大学完成人唐春安、唐世斌、梁正召、马天辉主要负责本项目总体研究方案与思路的设计,微震监测分析系统在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可行性论证,采动或开挖引起坡体破裂与变形的内在机制和联系,监测预警系统相关参数与方法研究;(2)青岛理工大学张拥军负责研究了边坡复合动力损伤与开采卸荷动力变化下边坡岩体的破裂特征,开采卸荷动力作用与边坡复合动力损伤位移响应及其稳定性变化的耦合分析,建立了以金川石英石矿边坡稳定性监测为背景的边坡稳定性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3)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吴世勇负责本研究成果在水电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的研究基地建设,保障项目实施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的协调与组织,并提出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传感器空间阵列的网络优化方法。
(4)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钟主持并负责本项目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微震监测项目技术方案构架总体设计,提出了基于微震监测、微震损伤效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和常规监测等多元信息融合的岩石高边坡稳定
性预警方法,协助建立了国内首套岩石高边坡微震监测综合预警系统;(5)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王挥云负责本项目成果在金属矿山中的应用,并建立以微震前兆信息、爆破震动参数和边坡岩体参数为关系失稳判据,实现露天矿滑坡灾害分析预测。
(6)四川大学徐奴文负责本项目微震监测的基础理论以及基于微震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完成项目成果现场应用的研究分析报告,作为主要骨干负责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水电边坡微震监测系统;(7)大连力震科技有限公司张永彬负责构建本项目中亿级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计算系统,提出了计算程序的前后处理等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研发了基于离心机方法的边坡岩体破裂分析软件系统,发展了数值离心机加载法。
4、提交总报告成果成果及验收事宜,有大连理工大学总体负责,青岛理工大学、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大连力震科技有限公司协助完成;所得数据各方共享。
各单位在自己的研究方面,利用成果数据发表文章,去的知识产权等则为各单位独自享有。
申报奖项时,各方写上联合申请。
多年来,在第一完成人领导下,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依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金川石英石矿、长山壕金矿东北坑边坡、临沂会宝岭铁矿、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多个重大岩体工程的灾害问题为背景,围绕边坡的滑坡灾害问题,提出岩体微破裂是工程灾害前兆信息的基本思路,系统地构建基于微震监测与模拟计算的工程岩体边坡灾害监测与安全预警成套技术和方法体系,在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前兆规律、监测技术与预警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基于模拟与监测相结合的岩体工程灾害分析预警新方法。
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确立了我国在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分析预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