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
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意义
![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ca291a7d1f34693daef3e5c.png)
教 育 探 索
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意义
滕 海 涛 王慧娟 ( 郑 州职业技 术 学院 河 南郑 州
4 5 0 1 2 1 )
【 摘
要 】 高职 院校 的大学语 文教 育应着眼 于加强 学生的综合人 文素养, 塑造健康的品格。教 学中渗透人 文素质中渗透 人文素质 教育 的途 径
丰 富的 古今 中外 的 知识 , 做好 其 工具性 功 能之外 , 还 应该 让 学生 在 其 学习过 程中 , 领 略 自然风貌 、 体 察悠 久灿烂 的历 史, 感受 中外文 化 的 雄奇 和美 妙 , 并在 其 中潜移 默 化地 提升 自身 的思 维 能力和 水 平 , 提 高他们对 于各个 时代 、 名族 、 国家 的文化认 知能力和 审美意识 。 大 学 语文 不 同于 专业 课 , 本 身 不具 备立 竿见 影 的效 果 , 但不 可 因为其 工 具性 不强 就忽 略它 的 效用 , 这种 课程 看似 无法 学 以致 用 , 不 符合 高职 院 校的 办学 宗 旨, 但却 能 增长 学识 的人 文 情怀 , 培养 学 识 的品 味, 提高 学生 的人文 修养 , 对于大 学语 文的重视 和 学习 , 认 真 体 悟其 中的文 化养分 , 那 么其中蕴 含的 真善美 等人文 精神 的熏陶 便 会对 学生 的一生产 生不可估 量的影响 。
选篇 目要能够具有 民族感情 、 思想认 识和历 史文化 ; 二是 引导 学生 自我挖掘 语文的人文价值 , 感受 民族人 文精神 中的特 点 ; 三是以健全学生 人格为 目标, 以学生的 自我 实现为要求 , 在 大学语 文学习过程 中实现 自我成长。
【 关键词 】 高职 ; 语 文教 育; 人 文素质 ; 渗透 ; 意义 ; 途径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7badafa7c1cfad6195fa75a.png)
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人文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教育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语文教材选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的浸染,受其形象的影响,日积月累,自然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样的教学真是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
只有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浸染,才能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提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我曾尝试这样的方法:通过定时的写作和日记训练,达到师生间情感的互通。
中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而又复杂。
他们与成年人相比,内心更容易产生苦闷、彷徨、郁闷、羞愧、失望等情感。
而现在的中学生除上网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
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c1b6c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9.png)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关怀意识和道德素养。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来渗透人文教育。
每当教师讲解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背后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比如,通过讲解《小兵张嘎》这个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对英雄的尊重和关心,让他们了解真正的英雄是怎样从平凡的人中走出来的。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人文精神,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也可以怎样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2.通过朗读和欣赏经典诗词来渗透人文教育。
朗读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在欣赏诗词时,可以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情感来渗透人文教育。
比如,当教师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引导他们思考关于生活、人生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朗读和欣赏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并从中获得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3.通过写作和演讲来渗透人文教育。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人文教育相关的写作题目,比如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的作文,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演讲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让学生演讲一些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话题,比如讲述一位他们崇拜的人物的故事,可以让他们在演讲过程中理清思路,表达出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4.通过一些拓展活动和工作坊来渗透人文教育。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感受和体验人文教育。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关注。
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及渗透
![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及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ba452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3.png)
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及渗透人文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类本质的思想体系,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公正和博爱。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文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渗透作用。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念与目标、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路径以及人文主义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人文主义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要求高校教育教学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出发,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和人文观念。
人文主义追求教育教学的人文化,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潜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平等。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文主义的理念与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文主义强调教育的全面性。
高校教育教学应该是全人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人文主义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需求。
人文主义主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人文主义提倡师生平等和尊重。
高校教育教学应该建立在师生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实现的空间。
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与教师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人文主义追求教育的伦理价值。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实现人文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理念和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践路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实践路径。
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54e10fbba0d4a7302763aa8.png)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15-02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而且只能以人为本。
只有以人为本,尽人之性,教学才是有价值、有根基的,并且才可能是鲜活的、精彩的、和谐的、成功的。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调动教学主体的一切热情和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因素,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基础。
笔者认为,要在人文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并不是先天预成的。
海德格尔曾指出:人和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只是根据他内在的可能性在筹划、在自我设计,并不断获得自己的本质,并不断领会属于本身规定性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即所谓的个性化。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
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
国家需要80%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尊重与发展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新课改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新课改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518b3a1410a6f524ccbf8568.png)
新课改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人文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它是一种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弘扬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捍卫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完美人格的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一步深化与复杂化,又因为信息化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等等这一些因素需要加强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人的素质培养不能离开人文精神的教育。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真正的语文课堂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创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社会与人生的关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教师是有所作为的,并就此作过一些探索。
一、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文学即人学”,高尔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文学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文教材选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的浸染,受其形象的影响,日积月累,自然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月色下的荷塘,故都的秋,这些让“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自然景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些余音绕梁,激起心潮的动人旋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爱情;这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素材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60943d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5.png)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物科学之外的人类社会和人文领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几种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真实的生物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联。
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具有社会关注度的案例,如基因编辑、遗传疾病等,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科技与伦理、法律等的关系。
二、论文阅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入一些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论文或文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
可以选择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于人类社会和人文领域的贡献。
三、科普报道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了解和阅读一些生物科普报道,如科学杂志、科普书籍等。
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享,开展科普知识的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了解和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实验基地、科研机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人文教育场馆,如自然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等,让学生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项目探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社会调查和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和人文领域相关的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让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六、讨论课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入探讨和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讨论生物科学与人文领域的关系。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技和人文的辩证关系,讨论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七、学科交叉将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可以与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学科进行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主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f6543d37f1922791688e88c.png)
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尚华燕(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东营257091)摘要: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历史教学中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新教学观念。
全面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思想。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视野.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主义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看起来似乎人类无所不能,然而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环境恶化、能源枯竭、贫富悬殊、人际天系冷漠等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思考的是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问题、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
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科学规律的发现之上。
”然而,当今社会太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造成学生的人文素养匮乏,缺乏正确的社会理想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缺乏社会公德和对人的理解和宽容。
历史教师应该举起人文主义旗帜,利用一切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高尚的灵魂,以及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二、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一)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在触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时产生的效果是最佳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及语言形象地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大家很熟悉的《七子之歌》导入:“你町知M aca u……”这首歌已成为全中国脍炙人口的歌曲,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这熟悉的旋律。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这首歌是由谁在怎样的背景下作曲的吗?其中‘七子’是指什么?它们又是怎样相继沦落于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下的?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对这段历史的讲述激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憎恨。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7775b6f3caaedd3382c4d380.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
“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反映。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韩军老师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
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
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以德育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中学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着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冷峻机智的谈吐;韩非子对人性的鞭辟入里的剖析;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另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硬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无不开人心智,启人觉悟,促人警醒,催人奋进。
现代文学作品中,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勇敢无畏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品质象荷花一样纯洁、“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为每个学生树立了做人的光辉榜样。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085dd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4.png)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课程,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这篇报告旨在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首先,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现。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卡门》等,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
比如,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就旨在表达人类团结、自由、平等等正能量。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音乐的人文内涵。
其次,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实现。
在讲述作品的同时,可以引申出一些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比如,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穿插介绍宋代文化、苏轼的生平以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等背景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人文知识面。
最后,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目的实现。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素养可以被忽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来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文化传统。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必然存在的,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宽广的人文视野。
此外,在实现人文教育渗透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f2f7d651eb91a37f1115c73.png)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国际人文价值教育提出了真理、善行(良好品德)、宁静(和平)、仁爱、非暴力五大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和培养这些理念呢?下面就我们牧区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人文价值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良好的情感学习情感是学生认知的向导。
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课堂上我也尽量展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学生出现错误或想生气时,我就开导自己: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更何况面对的是素质参差不齐的孩子。
这样持之以恒的信念,必定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二、用仁爱之心关注每一个孩子教师要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努力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
课堂上出现爱插嘴的学生,我们要这样想: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怕事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插嘴。
如果老师就此遇事论事,顺水推舟,肯定他的亮点,也许效果会出乎预料。
教师应把这些现象调控成轻松和谐的氛围。
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会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
这种无私宽容的思想也是人文价值教育当中提倡的“仁爱”理念。
三、鼓励合作交流,发挥集体作用“如果你讲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或许我会记住;如果你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并应用。
”这说明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这也是人文价值教育“非暴力”,提倡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精神的价值观。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表达和交流。
比如,一些动手操作题,可以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反复验证,分工合作、认真探索得出结论,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
![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4ffe4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c.png)
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观念,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思想渗透是为了让学生不仅具备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加完整地成长和发展。
人文教育思想的渗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的第一个方面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且有责任感的人。
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的第二个方面。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让学生能够稳定地成长和进步。
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的第三个方面。
人文素养指的是具备人文精神、人文情感和人文理念的素质。
这种素养的培养需要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阅读、写作、讨论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做到辨识真伪、尊重他人、热爱生活、有责任心等,帮助他们成为有品质的人。
四、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的第四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指具有爱与尊重、坦诚与正义等价值观念的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包括教育者的言行举止。
教育者需要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营造教育环境,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支持。
人文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人文教育思想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素质的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优秀的人文素养,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其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修养,为学生的教育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1904110890c69ec3d5bb75c2.png)
3 .增设人文素质 为基础 的第 二课 堂 活 动
何更好地将 人文素质教 育融进大学英语教 学 中, 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值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 教学 渗透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作为高 素质人 才 的 必备思想 ,在大学 英语教 育 中起 着举足轻 重 的地 位 。大 学生作为 国家 栋 梁 ,其 素 质 高 低 也 直 接 影 响着 现代 化 建 设 和 国家 长治 久 安 。从 大 学 英语 教 学 现 状 来 看 , 人 文素质教 育并未很 好地 融入英语 教学之 中 。为 了更好地 提高大学 生人 文素质 ,促 进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 在英 语实际教 学 中, 高校 英语教 师不仅要 对人文 素质教 育 更 好 地 进 行 解 读 ,也 应 该 通 过 让 学 生意 识 到英语 与 文化 的联 系 、 教 师在 英语 教 学 中以 身作 则 、 增 设人文 素质为 基础 的第 二课堂 活
学教 育
人 文素质教 育在 教 学 中的渗 透
圃 张 素 艳
内容摘要 : 大学作为培 养人才的摇篮 , 其培养 出来 的学生素质如何将 直接 影响我国现代 化建设和发展 。英 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 重要专业之 一, 其培养 出的人才素质如何 , 也将 直接 影响我国在 国际社会上 的竞争力 。 目 前来看, 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呈逐 渐下降趋势 , 一定程度上 已经严重影响我国英语人才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 如
发 展 ,为 现 代 化 社 会 的 发 展 创 造 更 多 的奇 迹 。 二. 人 文 素 质 教 育在 教 学 中 渗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fb230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旅游管理专业是中职院校中备受青睐的专业之一,它涉及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智慧。
而在这个专业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将围绕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兴趣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与各种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打交道。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人文科学产生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比如《论语》、《大学》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通过组织或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如博物馆参观、古建筑游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体会到人文科学的魅力。
二、注重传授人文素养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实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传授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基本认知、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通过这些基本素养的灌输,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开展一些文化主题的讨论或演讲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历史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支教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融入文化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相关的文化课程,如文化旅游、民俗学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化和人文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业内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获取最新的文化资源,提高他们对人文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实践教学的人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而在实践教学中,也需要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差异和文化碰撞,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应变能力。
统编版语文人文主题的渗透
![统编版语文人文主题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adbbc4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2.png)
统编版语文人文主题的渗透【统编版语文人文主题的渗透】经过数年的改革与发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渗透,通过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以及弘扬人文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课文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统编版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渗透并分析其作用。
【渗透于课文内容之中】首先,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小羊和小羊妈妈》通过描述小羊追蝴蝶的故事,呼吁学生要关心他人,珍惜亲情;五年级上册的《公平和正义》则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公平和正义的话题,学会体味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并积极参与到公平正义事务中。
其次,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亲爱的橄榄树》通过橄榄树的角度,表达了对现代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家园的深情;高中下册的《阅读》通过选取了不同作者的文章,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再次,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孔庙大典》通过描述孔庙的历史和背后的儒家文化,教育学生要有敬畏之心,传承中华文化;九年级下册的《我们被彩虹连在一起》通过联想彩虹的意义和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坚守自己的梦想。
【渗透于教学方法之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不仅在课文内容上注重人文主题的渗透,同时也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努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人文主题中的道德、情感、价值等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文思维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此外,统编版语文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写作表达来感受人文主题。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供学生选择和阅读,通过阅读体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悟人文主题,并通过写作表达的方式深化认识和体验。
总之,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人文主题的渗透。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内容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0bc40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技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我们也应该深刻思考人文教育在其中的渗透和作用。
本文将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及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谈一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指对人类文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培养,包括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塑造。
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人文学科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感、有修养的人。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弥补信息技术教育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在信息时代拥有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的渗透,因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人文知识和精神修养的学生才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虽然是一种冷冰冰的技术,但它的应用却需要有情感、有人情味的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信息技术教育中也需要引入人文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这也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来面对。
而正确的价值观念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引导,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态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文关怀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
![人文关怀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f5b6a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3.png)
人文关怀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是一种以关注和关怀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理念,它强调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要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和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
通过关怀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完全,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得到关心和关爱。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并实践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文关怀理念注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真实情感和需求的理解与回应,通过尊重和认可的态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与沟通的能力。
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969ccadd49649b6648d74723.png)
文教学走 向了单调乏味 , 走 向了枯燥无趣 , 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缺 情 境 教 学 , 让 学 生 通过 表演 的形 式 将 课 文 内容 表 演 出来 。 当教 材 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时,学生们成为热情的演 的新装》 这篇安徒生童话时 , 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 的 思想 教育 , 但是却忽视 了生活情趣 ; 虽然注重 知识 积蓄 , 但却 轻 员 或 观 众 , 一 下 子全 部 进 入 了教 材 描 写 的 情境 中 。 例 如教 《 皇 帝 致使语文 教学体现不 出人情 味儿 , 没有把 “ 人” 放 在教学 的核心 朗读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 的天性 ,同时在学生课 本剧的情 境影
一
4 . 利 用 游戏 , 创设 生 动 活 泼情 境
、
营 造 民主 愉 悦 和 谐 的 教 学 氛 围
在语 文课堂上 我们不应固执于死 板的教学 常规课程 所采
民主 、 愉悦 、 和谐的师生关 系有利于学生情感 的迁移 , 使学 用 的 办 法 , 还 应 从 语 文 学 习心 理 角 度 , 开展课堂教学游戏 , 创设
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 这 里沐浴着 阳光 , 这里蕴含着泥土的芬芳, 这 里孕育着生生不息 的生命之源 。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我们的语 乏兴趣 , 审 视我们的行为 , 不难发现 , 我 们的语文课堂虽然 注重 视 了文化协调 ; 虽 然注重教材示范 , 但却放松 了表达热情 。这些
3 . 利用表 演 , 创设趣味互动情境
【 育 才方 略 】
【 才・ i t ]
渗透人文教 育让 学 生快 乐成长
甘肃 通渭 ●苏 耀 学
谈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谈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505fb4d33687e21af45a951.png)
谈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卢雪飞【内容提要】素质教育首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学生经历和感受,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
【关键字】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泛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以人文系统为直接环境的在总体自然系统中共生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的人的全面生成过程。
但在我们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和非精神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深深的忧虑。
而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更加突出。
语文新大纲强调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学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鲜明为标尺,以学生的最充分发展为目标,努力造就身心健康、友爱正直、积极向上、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一代新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是更应有所作为的,本人也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关注心灵催化学生良知文学是反映人生的,现实生活中有鲜花、掌声,也有坎坷、不幸,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尤其是投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孔乙己与周围人群有哪些地方格格不入?文章为何多次描写周围人群的笑声?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孔乙己?让学生关注孔乙己生活的冷漠无情的社会,明白周围人对他的冷漠无情也是一个重创,进而去同情可怜可悲的孔乙己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
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基本修养为目标的,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才可能培养一个完整和谐的人。
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中指出:“科学与技术无法解释生活的意义,我们只能从文学、艺术和精神中找到答案。
”
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知识。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人文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地人文环境需要从人际关系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
而我们周围的学校只看重自然环境,而对人际关系环境和活动环境则未引起重视。
教室贴着全班学生的排名榜,前5名学生贴着小红花,而后5 名学生坐着“红靠椅”,老师脸上严肃冷峻,学生规规矩矩,见了老师往后躲,教室里总有几个学生被罚这样的环境能算是良好的吗?
教育活动和过程应富有人道精神。
要把学生当做人来关心和对待,要有人情味和同情心。
而我们的教育只注重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感受。
要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不仅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去学习和
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生活过程的全部意义。
从我自己是学生时所受到教育影响来看,那时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本没有尊重学生。
老师根据考试成绩排座位,从不考虑后进生的感受而在实施班主任的权力。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都在抹杀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可我的老师又是怎样对待我呢?当我想起不平凡的高中生活,我的心不仅是痛苦的,还是冰冷的。
时过境迁,那所谓的优等学校各项制度变了吗?
如今,当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才深深体会到学校中所有人际关系并不是理想的,和谐的。
现实教育管理中,权威式的越位管理屡见不鲜。
有的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把标准订得很细,甚至对教案的内容、格式、节次、书写都做了要求,对作业的批改次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无形中把教师的工作机械化、程序化了,限制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整天为了应付检查评比,哪有精力进行教研教改?
如今,农村中小学将逐渐成为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家庭地位,缺乏关心别人的机会,怎样更好地教育独生子女将是我们教育界讨论的一个新话题。
当一个人主动关心别人时,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形成对别人的爱、同情与宽容。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
现代人文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
基于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宗教信仰造成的严重后果,人文教育思想必须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只有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