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景观变化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扩散(diffusion):扩散指溶解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的浓度区的移动,
物质的运动通过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完成。扩散是与空间异质性相联系的具有普遍性
的作用力,是一种低能耗过程。基本动力之一。 质量流/重力(mass flow):是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携带运动(locomotion),指动物和人在景观中的活动对能量、物质与生物体在 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形成高度集聚的分布格局。
物。
通过树篱中臭鼬和林地内臭鼬的比较表明,它们喜欢生活在少数树木的开阔景 观地区,多是林地边缘和树篱
LANDSCAPE ECOLOGY
5. 植物流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 • • • 散布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种子散布方式和距离与该种在演替中的地位和生活史对策有关。 散布按距离可分为:长距离散布(景观之间)和短距离散布(景观内)。
LANDSCAPE ECOLOGY
四、景观的一般功能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 1. 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能够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 总初级生产力( G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全 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 净初级生产力( N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 量,是从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净吸收或净排放被称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 NEP):NPP 和土壤呼吸的差值。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第五章 景观动态与模拟

第五章 景观动态与模拟
环境可以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
科技
科学技术对景观的作用:
• 科学技术进步导致农业景观用地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生
产力,阻止了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农业用地扩张;同时使得更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
的束缚,可以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促进城市化发展。
2.2 人文驱动因子
经济
经济对景观变化的驱动作用:
• 由手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通常表现为一段时间的总体规律,
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时间点的某种景观的重大变化。
• 采用统计的量化方法,只能反映出那些易于量化的指标因素对景观变化的影响。而一
些对景观变化起重要作用,但不宜量化的指标因素则难以反映。
• 当前对景观变化驱动机制的识别实质上是关于景观驱动因子识别的假设和验证,几乎
• 物种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影响物种分布、优势种和丰富度及种间关系
等。
• 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集中在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结构和组成。
存在的问题:景观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不合理景观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降低
景观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
重要联系。
草地变化的影响
草地对水分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草地的管理。不合理的管理和过度放牧引起植被减少
土壤板结,使得地下水供应减少,这会严重影响靠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
耕地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耕地增加,需水量增大;耕地减少,需水量降低。
聚居和其他非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
随着世界人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景观稳定的原因:因为建立了与干扰相适应的机制。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土地/景观动态过程及模型

1.数据
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 化的信息,可以监测到土地退化的发生或发 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县为单位的, 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
2.土地资源退化过程辨析
土地退化的质变过程是生产力或生态服务功 能高的土地资源类型向难以利用或生产力极 低的沙地、裸土地、盐碱地和非农用地等类 型的转化过程,另外还包括陆地“三大”生 命支持系统——森琳、天然草地和湿地资源 的丧失过程。
3.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
4.土地资源退化指数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指数:
C i P = 100% i S i
每种土地资源退化过程指数Bi,Bi反映某一土地 退化过程,如沙漠化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B = P 100% i i
i=1
土地资源总体退化指数:
A= (B -K ) 100% j j
建立定量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定量化) (1)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 (2)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3)估计参数值 (4)编写计算机程序 (5)确定模拟的时间步长 (6)运行模型,获得最终结果
模型检验 模型确认(model verif ication) :仔细检查数学公式和计 算 机程序 模型验证(model validat ing) : (1)对模型结构和变量间关系合理性的检验 (2)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值的直接比较 (3)模型的敏感性分析(sensitiv ity analys is ) (4)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 analysis )
第二节 土地/景观变化模型
一、模型的含义
• 模型的定义 是某种对现实系统或现象的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或简化; 具体地说,模型是对真实系统 或现象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及其相互 关系的表述。

第五章__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第五章__旅游景观构景机理

▲ 湖泊类
● 平原风景湖特点 ● 半山区风景湖特点 ● 丘陵区风景湖特点 ● 高山峡谷风景湖特点 ● 高原风景湖特点 ● 天池风光特点
● 城市风景湖特点
▲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横断面悬崖处倾泄下来的水流
▲ 泉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即潜水面被地面切断时,地 下水出露于地表而成泉。 泉的成因有以下几类: ▽ 侵蚀泉 ▽ 堤泉 ▽ 溢出泉 ▽ 接触泉 ▽ 断层泉
C.石柱与华表。同石阙一样,也是宫殿、陵墓、 祠庙出入口的重要标志。 D.牌坊。又名牌楼,为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 物,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
各式门阙
石柱
石柱
华表
华表
牌坊
牌坊
橖越牌坊群
经幢(chuang)
经幢
碑碣
碑碣
⑤ 宗教寺观与礼制建筑
宗教寺观,即具有宗教功能的场所和建筑,其中佛教 称寺院、道教称宫观、基督教称教堂、伊斯兰教称清真 寺。
★ 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价值
名山风光
名山风光
⑦ 干旱地貌景观
★ 沙漠 ★ 戈壁 ★ 雅丹等地貌形态
⑧ 峡谷地貌景观
峡谷即狭而深的河流谷地,大多是在水流作用 下不断形成的。
⑨ 岩溶地貌景观
⑩ 其他地貌景观
沙漠(格状沙丘)
沙漠(格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
戈壁(石质戈壁)
戈壁(砾质戈壁)
b 相信耶稣是救世主
c 相们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d 相信来世之说,要求信徒对现实世界的压 迫、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能反抗。
☆.基督教的派别。主要分三大派子,即罗马公教、 新教、东正教
公教
正教或东正教
新教,在我国叫耶稣教
★ 伊斯兰教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参考教案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参考教案

第二节城镇与乡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懂得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城镇与乡村的差异,理解其发展与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图片,同学们看到的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乡村和城市,由人们的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99,并结合城乡景观图片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从房屋、道路、商店、医院、学校、农田、鱼塘、人口分布、自然景观的改变等方面去进行比较)。

(2)读教材P99思与学,思考形成城镇的条件。

(3)读教材P99活动,小组讨论探究家乡的景观特征;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市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市、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学生交流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二)城镇和乡村的变化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0、101,回答下列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2)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4)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教材P101、102活动,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珍惜特色乡镇的意识。

学生交流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师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课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课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

任务二 1.读世界最早出现城镇的地区示意图,说一说最早 出现城镇的地区所具有的共同点,并分析这些城镇的形 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 区或河口、沿海地区。
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任务二 2.A、B、C为什么能形成乡村? A、B、C三个 乡村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镇?为什么?
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
B。
在干支流汇合处,有大量的 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2.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乡村
先有乡村,后有城镇。城镇一般是由乡村发 展演化而来的。
城镇
生活便利
城镇
就业机会多
学习机会多
城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 全世界人口中约有56%住在城镇。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和城镇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印度的泰姬陵
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我国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我国澳门历史古城区(大三巴牌坊)
我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我国福建永定土楼
任务三 阅读资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资料一:丽江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1997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为 丽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 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 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 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 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 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在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色鲜明的村落正在逐渐减少, 部分特色传统民居被高楼大厦所代替。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景观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景观生态过程
一般大片同质性地区不适宜于动物生存 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决定于廊道的类型和动物
的种类
动物巢区通常呈扁长形,有时成线形 景观中的异常特征(如水源地、湖泊、沼泽地等),
往往成为中继站或栖息地
景观生态学-本科-华中农大
53
(3)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植物的运动以散布为主 散播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② 散布(dispersal)
指某种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的巢区的单向运动
景观生态学-本科-华中农大
47
(2)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③ 迁徙(migration)
动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往返 运动
景观生态学-本科-华中农大
48
49
50
51
52
(2)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动物运动的格局
• 运动
locomotion
7
(1)扩散 (diffusion):
溶质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动 温度或密度差异、布朗运动 通过势能来推动
8
典型的扩散运动
9
10
(2)质量流(mass flow)
物质沿能量梯度的移动——重力作用
泥石流,地表径流
11
河流
12
(3)运动 (locomotion):物体通过消耗自身
连续运动对景观影响很小,而间歇运动的动物, 则与停点发生显著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本科-华中农大
23
(2)运动格局与空间扩散过程
休息点(rest stop):一种动物到达某一点经过短 暂停留后继续前进
长歇点(stepping stone):动物到达某一点后顺 利成长和繁殖
景观生态学-本科-华中农大

5第五章 景观多样性

5第五章 景观多样性

“自然地域综 合体” 合体”的代名 词
3 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
20世纪 年代 c.Troll 将景观的概念 世纪30年代 . 世纪 年代, 引人生态学, 引人生态学,是希望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 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 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 用的表示功能的 垂直”分析方法结合起 功能的“ 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分析方法结合起 来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来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landscape diversity
景观多样性对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景观多样性对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多样性减少与保护 生产力水平、物种分布、 生产力水平、物种分布、扩散和动物觅食有 重要影响。 重要影响。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 关系呈正态分布。 关系呈正态分布。 景观多样性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多样性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景观 评价与设计、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评价与设计、 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空间尺度大的景观多样性
什么是景观呢? 什么是景观呢? 景观是指一组重复出现、 景观是指一组重复出现 、 具有相互影响 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如森林景观、 草地景观、 荒漠景观、 如森林景观 、 草地景观 、 荒漠景观 、 农 业景观、果园景观和城市景观等。 业景观、果园景观和城市景观等。
不同的斑块形状 不同的斑块形状对径流的过程和营养 斑块形状对径流的过程和营养 物质的截留都有不同的影响。斑块形状的 物质的截留都有不同的影响。 最重要生态学特征是边缘效应。实践证明 最重要生态学特征是边缘效应。 ,林缘对于森林植物和动物区系成分有很 大的影响。小片林地中心的种子雨是以林 种子雨是以林 大的影响。小片林地中心的种子雨 缘植物的种子为主,这样最终将改变森林 缘植物的种子为主, 的种类组成,内部耐阴植物将被来自林缘 的种类组成, 的不耐阴的种类所代替。 的不耐阴的种类所代替。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

思考题
1. 2. 3.
4.
5. 6.
7.
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 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 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 较。 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 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 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 什么? 人类为什么要对景观进行改造?改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 如何对待人类活动对景观的作用?


Hubbell(2001)提出的生态漂变学说,以岛屿生 物学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为基础,从完全不同的 角度解释了热带雨林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机 制。 该学说认为,群落主要是由生物地理范围重叠的 物种组成的非平衡随机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物种可以局部共存,但物种的组合及物种的相对 丰富度会缓慢地发生漂变。
3.景观总体格局的变化

景观格局通常指的是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包括
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景观格局影 响生态学的各种过程。

因此,景观格局的变化可理解为景观组成单元的 结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景观过程的变化。
3.1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主要来源: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
3.2 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

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如
Forman(1986)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 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表征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 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作出

全面评价。

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和考察景观变化和景观对干扰
相对稳定性,使景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表 现为特定状态。

5第五章 景观形成因素

5第五章 景观形成因素

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
直节理发育的奇峰的总称。
附5、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另外还有
湖泊地貌:湖岸带形成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 地貌。 海岸地貌:由海浪、潮汐等作用形成的海蚀地 貌和海积地貌。 冻土地貌:由冻融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冻土地貌 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
土壤分类标准。
西欧的土壤形态学分类:根据土壤剖面形态分异和剖面
发育情况进行分类。
受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影响,
我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部分高校分别于1991、
1995和2001年完成了第一版、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土壤
系统分类》。 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2001),共分为 14土纲,39亚纲,141土类,595亚类。
形成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下游扇形地。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漫滩。 河口地貌:主要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被海水淹没)。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 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
冲积平原
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
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
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
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 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 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 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
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
极干旱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针)
湿润 (混)

第五章 景观变化

第五章 景观变化

3 )不稳定性指的是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不稳定性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受到干扰后打破原有平衡后立刻建立新的平衡。 即以新的平衡代替原有的平衡。 二是旧的平衡被打破后,新的可预测的稳定状态并未 出现。比如:干旱的草地一经耕垦,就会不稳定。 2、关于稳定性的其他重要概念(p75) 1 )持久性(persistence)
城市景观: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本底,存在少数植被。
2)景观类型与生态属性
生态属性
水平结构
热力学性质 生物分布学 营养循环 净生产量 种的对策 抵抗性类型
天然景观
管理景观
农田景观
城郊景观
城市景观
对比度小,曲线 线
相对闭合 粘滞性强 较快 接近于0 K≥r 抗衰老 流动性强 快 正值 K≈r 抗干扰 引入外来种 更快,施肥 显著增加 r ≥K 抗病虫害
2)关于自然干扰的假说 关于干扰的生物学意义有两种假说: 中等干扰假说:一个群落经历的干扰呈某种中等 水平时,种的丰富度最大。比如森林中的干扰。 关于干扰频率与种的丰富度的关系的表达:只有 干扰发生得比竞争排斥所需要的时间更加频繁时, 才能维持种的丰富度。
3)干扰发生及其后果的影响因素 (1)群落结构 不同的生活型和外貌,对干扰发生及造成的后果有 显著的影响。比如火灾对森林和草原。 对森林来说,树种、年龄与干扰有关。比如老龄林 易发生火灾,针叶树比阔叶树易发生火灾。 (2)立地条件 比如草原和沼泽 (3)生活史对策
空间扩散过程
有的物体在空间的扩散是均匀扩散,也有的是跳跃的,两者 的结合可能是生态学中更常见的运动形式。物体以一个结点跳跃 到周围几个结点,如果结点的等级是明显的,这个扩散过程则市 等级式扩散。方向性是等级扩散的一个重要特性。 膨胀扩散与易位扩散也很重要。 扩张(膨胀)扩散:物体在继续占据原位基础上,扩大面积的扩散。 例:热量在无风天气下向四周的散布,树木根系的繁殖。 移位扩散:物体离开某一地方到达新的地方。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生态教案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生态教案

第五章景观⽣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态教案第五章景观⽣态流与景观功能教学⽬的和要求掌握景观的主要⽣态过程及其动⼒机制掌握景观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景观的主要⽣态学过程。

第⼀节景观过程主要掌握景观的主要⽣态学过程第⼀节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动⼒与运动机制:1.1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扩散:随机分布格局重⼒:⾼度聚集的分布格局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度集中,形成⾼度聚集的分布格局第⼀节景观过程2. 媒介物风:物质流(风),⾼压→低压⽔:⾼处→低处;重⼒差重⼒:滑坡、泥⽯流、塌崩等动物⼈第⼀节景观过程3. 运动格局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扩张和散布第⼆节景观⽣态流(Ecology flow )⼀、空⽓流1. 空⽓流的动⼒⼤⽓的⽔平运动就是风。

太阳辐射驱使地表⽓温上升, 这是风的根本动⼒。

空⽓受热上升在近地⾯形成低压, 冷空⽓补充过来就是风, 这是风的直接动⼒。

?由于地球的⾃转运动产⽣地转偏向⼒, 这是风的间接动⼒2. 空⽓流的⽣态学效应空⽓的流动, 是物质⽓态循环的主要动⼒⽔分带来降⽔:导致⼲旱:⼲旱风热量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逆温层(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1.逆温现象: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风的天⽓⾥,在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定⾼度之后,就向⽔平⽅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阴沉,太阳⽆光,压得⼈透不过⽓来,同时也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味。

⾝体抵抗能⼒较差的⼈,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般情况下,在低层⼤⽓中,通常⽓温是随⾼度的增加⽽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温随⾼度的增加⽽升⾼,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通常出现於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约⼏百⾄千馀公⾥左右。

在逆温层中,较暖⽽轻的空⽓位于较冷⽽重的空⽓上⾯,形成⼀种极其稳定的空⽓层,就象⼀个锅盖⼀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的对流运动逆温层的危害:逆温层能阻碍空⽓的垂直运动;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都趋於稳定,对流不易发⽣;因此,⼀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风⼒微弱;空⽓中的悬浮颗粒物、⼤量烟尘、⽔汽等聚集在逆温层下⾯,聚积⽽使空⽓的能见度变差,也易造成⼤⽓污染,空⽓的质量变得恶劣由于近地层空⽓中的⽔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体,上天⽆路,⼈地⽆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的空⽓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烦,更严重的是,使空⽓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污染,给⼈们的⽣命财产和健康带来危害。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何种特性?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多样性2、下列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垂直地带性?A、长江三角洲B、横断山脉C、东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3、题干: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下列现象最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是:A、大庆油田的石油开采B、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D、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4、题干:以下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地理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上B、不同纬度的地带性差异导致了纬度地带的分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上D、非地带性差异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5、以下哪种地理现象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 河流的水文特征B. 植被的垂直分布C.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D. 地貌的侵蚀与沉积6、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仅表现在地表形态上B.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C.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差异D.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完全消除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是()。

A、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高寒气候、地质地貌和生物群落B、东北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充沛,相应形成了湿润的森林气候C、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长期冲积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D、随着纬度增高,北半球森林带大致表现为由赤道到北极的带状分布8、下列自然现象中,最能体现自然环境差异性特征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生物种类丰富B、我国西北地区较干旱,东部地区则湿润多雨C、青藏高原地区的藏羚羊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D、极地地区气候寒冷,森林带为针叶林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这种地势形态对我国气候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夏季风的进入,有利于湿度条件的形成B. 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C. 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种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D. 北方地区多雨,南方地区干旱 10、以下关于我国气候差异性描述,错误的是:A. 从东部沿海到内陆,降水从多到少,气温逐渐降低B.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C. 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全年降水量较少D.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11、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5.2城镇与乡村(课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5.2城镇与乡村(课件)

1.为什么繁华的城镇里会有村名? 城镇和乡村自形成以来,总在不断发展变化。城市不断的对
外扩张,吞并了周边的乡村,在城市里就保留了大量的村名。
2.对比课本图5.10的变化,总结城市景观的变化。 建筑层数趋于增多,密度更大。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交通道路网更观的变化。 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乡村景观明显改变,人们
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
4.读课本图5.12,思考:
(1)保护特色城乡景观有何意义? 特色城乡景观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 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
4.读课本图5.12,思考:
(2)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特色景观保护的关系 ? 特色城乡景观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加强对特色景观的保护措施;合理规划特色景观的发展;加强 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等等。
学生活动一
阅读图5.7和图5.8并结合课本98-99页,对比城乡差异。
1.乡村和城市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方面有何不同?
2.比较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并完成表格。
比较内容
乡村
城镇
房屋建筑
公共设施
道路交通
自然环境
人口规模
3.读课本“思与学”,分析具备哪些条件的村落容易发展为城镇
1.乡村和城市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方面有何不同?
1. 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 A.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 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 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 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C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3.下列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城市人口不断迁入乡村 B. 城市和乡村的服务设施在不断完善 C. 乡村在扩大、城市在缩小 D. 城乡景观变化的速度在加快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生活动】阅读图文资料,感受城镇生态建设的发展变化。
【承转】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区边界会向外扩张,“吞并”周边的乡村。芜湖也是如此,市区的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播放】视频:1949—2022年芜湖市市区面积扩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城镇扩张、“吞并”周边乡村的过程。
【承转】除了“吞并”周围的乡村,有些大城市还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新城。
【小结】假如妙泉村没有实施乡村振兴政策,可能就会越来越贫穷、落后,环境越来越差,人口不断外迁,最后乡村可能就消失了。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的。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改变了命运:环境变好了,产业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人口回来了……
【承转】像妙泉村这样的乡村还有很多,乡村的未来也大有可为。但是有些偏远的乡村,人们生活不便,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渐渐的村落也就消失了。我们一起看下面的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谈谈芜湖城东地区的发展变化。
【小结】一般来说,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的层数也越来越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
【承转】很多选择在城东安家的人都会说,他们在这里安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的环境好。近年来,在芜湖城东,一个又一个公园建设起来了。雕塑公园、中江公园、太阳垾公园等,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生态理念的加强,建设更多的绿地和休闲场所成为城镇发展的趋势。
【播放】视频:浙江无人村——后头湾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村落可能逐渐消失的过程及原因。
【承转】从古至今,像后头湾村这样渐渐没落的聚落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聚落。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一些聚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主要铁路的实际图和拓扑图 (a)根据西班牙地图;(b)根据意大利地图
二、景观要素间的生态流
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 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一)景观中的空气运动 1、空气运动的方式 (1)风:不同地段或区域气压的差异所
形成的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的格局有两种,一种是层流,即:
4、景观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距离
(1)运动方向 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景观要素的不同关
系,对景观的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上图为斑块的走向和内部-边缘比与主要作用力 方向的关系。
(2)运动的距离 直线距离:连接两点间的距离为直线距离,
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时间距离:把两点间运动速度最快的线路所
需的最短运动时间称为时间距离。 拓扑距离:拓扑空间上的距离。
(二)景观中的水分和养分运动
1、景观中水分和养分运动的形式
(1)水平运动
景观要素 特征对水分 和养分的水 平运动有很 大影响,如 地表透水性、 地表坡度等。
(2)垂直运动
2、景观结构与水分和养分运动 (1)生态交错带与水分和养分运动
生态交错带具有过滤或屏障的作用,对 各种物质和生物体起到扩散和滞缓的作用 ,对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起重要作用 。
2、空气流的作用 大尺度空气环流起着传输水分和热量的功能; 景观尺度上的风起着传播花粉、包子、小昆虫、
种子等作用;
2、空气流的作用 大尺度空气环流起着传输水分和热量的功能; 景观尺度上的风起着传播花粉、包子、小昆虫、
种子等作用; 风除了传播空气的成分以外,还传递烟尘和各种
污染物质;
2、空气流的作用 大尺度空气环流起着传输水分和热量的功能; 景观尺度上的风起着传播花粉、包子、小昆虫、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粗粒结构与细粒结构的优势比较

粗粒结构景观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 低(边界附近例外),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 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的建筑场地,却不利 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 细粒景观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 多生境物种的生存,却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 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具有上述所说的各 项优点,是最佳的景观结构。
景观变化空间过程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





①边缘式: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单向地呈平 行带状蔓延,景观变化从一个边缘开始; ②廊道式: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类型 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 ③单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 蔓延; ④多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 民点或外来物种的侵入(郊区化); ⑤散布式: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如住宅区扩张)
第二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一、景观动态与干扰 1 干扰:是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 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干扰类型
①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② 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③ 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 物干扰; ④ 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3 景观格局演变与干扰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 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 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 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
景观对比度及景观粒度
1. 景观对比度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 之间的相异程度。通常分为高对比度的景 观与低对比度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不稳定性指的是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不稳定性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受到干扰后打破原有平衡后立刻建立新的平衡。 即以新的平衡代替原有的平衡。 二是旧的平衡被打破后,新的可预测的稳定状态并未 出现。比如:干旱的草地一经耕垦,就会不稳定。 2、关于稳定性的其他重要概念(p75) 1 )持久性(persistence)
指一个系统或它一些分量的持续存留时间。
2) 抗性(抵抗力)(resistance) 指一个系统对某种干扰就地抵制的能力。
3 )恢复力(resilience)
指一个系统在受到干扰破坏后恢复其功能的能力。
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 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 能力。 4 )关于景观特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 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 性。 随生物量的增加准稳定性增加。 顶级群落的准稳定最大,中间演替阶段次之,先锋阶段 最小。
1、景观变化的基本参数 描述景观变化过程和趋势的属性指标: 景观生产力、总生物量、斑块形状、斑 块大小、廊道宽度、基质孔隙度、生物 多样性、网络发育特征、营养物质储量、 演替速率和景观流等景观参数。
景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用3个独立参数表征



Forman & Godron 用3个独立参数表征所 有变化曲线: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 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景观变化的描述:基于趋势分水平、递增和递减,波动周期分规 则和不规则周期,幅度分大幅度和小幅度,可组合出12种类型。
(a)美国田纳西洲阿巴拉契亚硬木林在1000年内预测的生 物量变化 (b)英国剑桥附近罗金厄姆林地面积400年来的变化 (c)夏威夷冒纳罗亚山上空22年间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稳定性、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 )LT-SRO和LT-LRO稳定曲线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是相对的,景观参 数的长期变化成水平状态,并且在其水平线上下波 动,波动幅度和周期具有统计特征的,我们认为是 稳定的。 2 )有人用准稳定性(metastability)来表达这种稳 定状态 因为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 中,说它是动态的,是因为它还在变化,说它是平 衡的,因为从较长的尺度来说,它又是不变的。
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 先锋群落大于顶级群落。
3.景观的亚稳定性

������ 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暂时的,不稳定性是永 恒的,不稳定性不断为稳定性创造条件。������ 亚稳定性(metastability): 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 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亚稳定性并非介于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间的一种状态,而是两者的结 合,具有新的特性。亚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抗干 扰能力增强。如,景观演替过程中生物量不断累 积.会提高景观的稳定性,而多数的外部干扰会降 低景观的生物量,影响景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景观变化与稳定性
景观始终不断变化,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将景观稳定性作为景观变化的一个特征加以综 合研究,旨在掌握景观变化的基本规律,保持 其相对稳定性。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述
1. 若干基本概念
稳定性: 群落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维持物种间相 互组合及各物种数量关系的能力,和在内外干 扰下恢复原平衡状态的能力。
例:洪水从山上流到山下
一群猴子从原来的丛林到另一个丛林
第五章
景观变化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s)系指景观的结构 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变化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以及两 者的复合驱动; 变化有快有慢。 比如: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 一夜间。1978年的大兴安岭大火,435万公顷。 荷兰的围海造田、沙漠化、滥伐森林等。




4.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涉及: 气候、地貌、岩石和土壤、流水、植被 和干扰等因素。 5. 景观稳定性的内在机制 1) 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 2) 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3) 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
二、景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 景观变化曲线----
空间扩散过程
有的物体在空间的扩散是均匀扩散,也有的是跳跃的,两者 的结合可能是生态学中更常见的运动形式。物体以一个结点跳跃 到周围几个结点,如果结点的等级是明显的,这个扩散过程则市 等级式扩散。方向性是等级扩散的一个重要特性。 膨胀扩散与易位扩散也很重要。 扩张(膨胀)扩散:物体在继续占据原位基础上,扩大面积的扩散。 例:热量在无风天气下向四周的散布,树木根系的繁殖。 移位扩散:物体离开某一地方到达新的地方。
城市化景观 现代农业景观1950~
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
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 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 新石器及青铜时代 景观-
景 观 土 地 利 用 变 迁 过 程
原始自然景观-
自然→人工
遥感数据准备
阔叶林
针阔混交
针叶林 灌丛
草甸
裸地 雪
云 阴影
深圳地区城市化过程示意图
2003年卫星影像图(下)
1988年卫星影像图(上)
南昌市景观分类图
2000
1988
1988
2000
南昌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示意图
南昌地区城市化过程示意图
1988年卫星影像示意图
2003年卫星影像示意图
01年北京市热岛分布图
这节课学习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景观变化时空动态模型
第四章 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内容回顾

1 通过景观的流有三种: 1)能量流 2) 养分流 3)物种流

2 导致景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5种媒 介物(风、水、飞行、地面动物、人) 3 影响三种流运动的力(扩散、重力和 运动)

第四章 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内容回 顾




概述生态流分类包括空气流、水流、养 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景观元素通过流的相互作用(斑块与本 底、廊道与本底等) 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动物流、植物 流) 流与景观结构(流的空间扩散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