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

合集下载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民的消费意愿,探索市场潜力,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收集。

问卷涵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习惯、消费意愿等相关内容。

调研结果分析:1. 上海市民的消费水平整体较高,且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品质和服务的追求。

近60%的受访者表示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持有较高的消费意愿。

2. 在消费品类方面,餐饮、旅游、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等是市民最常消费的品类。

此外,近40%的受访者表示对健康、环保的食品和产品有较高的消费倾向。

3. 线上消费正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近7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网上购买商品和服务。

同时,线下实体店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实体店购买商品。

4. 对于价格因素的重视程度,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价格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品质、服务和购物体验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更为重要。

5. 受访者对于购物环境的要求较高,近7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购物环境良好的商场和店铺。

同时,购物的便利性、交通条件和停车设施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上海市民的消费意愿较高,且消费习惯和观念逐渐向高品质、环保、健康倾斜。

2. 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市民的主要消费方式,但实体店的重要性仍然存在。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各行业可结合市场需求,推出高品质、环保、健康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

2. 实体店应重视提升购物环境,提供舒适的购物体验,同时推出线下线上结合的优惠和服务,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3. 加强线上购物平台的提供,提升购物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市民对于在线购物的需求。

4.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本次调研为上海市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和建议,相信通过积极采纳和落实,将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文创调研总结报告范文(3篇)

文创调研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创意产业(以下简称“文创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文创产业发展现状,挖掘潜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我们组织开展了本次文创产业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二、调研背景1.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创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3. 区域发展:各地纷纷将文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集聚区。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报告、学术论文等,了解文创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环境。

2. 实地调研:走访文创企业、园区、展会等,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

3. 问卷调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消费者、从业者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现状。

四、调研结果1. 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我国文创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全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4.3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产业布局:各地文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核心的文创产业集聚区。

(3)产业链条:文创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涵盖了设计、制作、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

2. 市场需求(1)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和个性化。

(2)市场潜力:文创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3. 产业发展问题(1)政策支持不足:部分地区对文创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2)产业链不完善:部分环节存在断层,产业链条尚需优化。

(3)创新能力不足:文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原创产品较少。

五、建议与措施1.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_升级与培育_2013上海文化消费报告_葛红兵

创新_升级与培育_2013上海文化消费报告_葛红兵

创新、升级与培育———2013上海文化消费报告葛红兵 高 翔 徐 畅 杨亦飞(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 200444)摘 要: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文化消费尤为繁盛。

在载体方面,创新与多元化趋势增强。

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不足、消费理念薄弱等问题。

电影节、书展、动漫节、艺术节、艺博会五大节庆类公共文化平台在消费产品多元化、亲民化、国际化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

新媒体作为市场主导的自主型文化消费载体,发展迅猛。

网购、APP、微博经济、网络文学消费稳步增长。

在客体方面,假日旅游和出境游消费火爆,私人影院等体验式消费备受青睐,演艺、奢侈品消费呈爆发式增长。

在主体方面,上海已形成高、中、低3类消费主体并存的文化消费格局,阶层化倾向日趋明显。

关键词:文化消费 公共文化服务 新媒体 体验性消费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14)03-0045-010作者简介:葛红兵,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翔、徐畅、杨亦飞,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①葛红兵、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况》,《科学发展》2009年第12期。

文化消费是人们在经济条件充裕以及具备闲暇时间的条件下,为了获取知识、陶冶身心、娱乐自我等而对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费在民众日常消费体系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文化消费的产业化载体越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依然存在着巨大缺口。

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显示,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多数受访者的年文化消费支出低于2000元,文化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低于12%,只有少数受访者每天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在1~3小时之间。

创新、升级与培育——2013上海文化消费报告

创新、升级与培育——2013上海文化消费报告
定 的提升 空 间 : 其一 , 公 共 文 化 机 构 数 量 依 然 不 足 。《 2 0 1 2 年 中国公 共 文化服 务发 展报 告 》 显示 , 上海公 共 文
2 0 1 3年儿童 节 正 式 启 用 , 曾 经歇 业 1 7年 的儿 童
艺术 剧场 又一 次焕 发光彩 , 成 为上 海儿 童 的“ 造梦
开放 , 使 广 大市 民在 “ 宝 山 国际 民间 艺术 节 ” 举 办 之 外 的时 间里能 随 时 欣 赏 国 际 民 间艺 术 , 受 益 人 数 每年 都在 增加 。
伍” “ 公共文化享受” 。上海在公 共文化服务综合
指数( 人均) 、 公共 文化 投入 ( 人均 ) 、 公 共文 化产 品 ( 总量 和人均 ) 、 公 共文 化活 动 ( 人均) 、 公共 文化 队
新屋” 为居民提供动手创造所需的工具及设备 , 让
社 区居 民尽 享 创新 乐 趣 。“ 十二五” 期问 , 全 市 将
建设 1 0 0 个“ 社 区创 新 屋 ” , 目前各 区 ( 县) 已立 项
这类 文化 消 费载 体 由政府 主导 , 常 常表 现 为
基础 型 的公共 文化 服务 与节 庆类 的公共 文化 服务
身的“ 文化 便 民 亭 ” 。此 外 , 上 海 市 政府 专 门设
络设 施 功能 布局 , 在 人 均 文 化设 施 享 有 面 积 等 指 标 上接 近 国际文 化大 2年 1 0月 1日起 免费 对
外 开放 , 现 已成 为上海 市 民欣赏 、 学 习和交 流 文化
国最 大 的儿童 艺术 专业剧 场上 海儿 童艺 术剧 场于
市 闸北 区共 和新 路 街 道 签 署合 作 协 议 , 在 共 和 新 路街 道适 型小 区捐建 、 助建 华 文公益 书坊 , 已经完 成 1家 , 计 划每 年捐 建 1 0家 。 与此 同时 , 上 海公 共 文 化 服 务建 设 仍 存 在 一

文化消费 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 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基于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消费行为,包括对艺术品、文化遗产、娱乐产品等的购买和使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中国日益兴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文化消费的兴盛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96%提升到了2017年的4.5%。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增长,如表演艺术、影视制作、音乐产业等,还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市场需求,如餐饮、旅游等。

例如,一部热门电影的上映,不仅会刺激电影院的票房,还会带动周边商家的营业额增加。

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的兴盛也提升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不再满足于生活的物质需求,人们需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并追求心灵上的愉悦。

文化消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如参观博物馆、购买艺术品、欣赏演出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塑造了良好的社会风貌。

然而,文化消费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监管问题。

随着文化消费的兴盛,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从中牟利,涉嫌侵权、仿冒等问题时有发生。

此外,一些文化产品的价格过高,使得一部分人无法负担,导致文化消费的不公平性。

另外,文化消费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给消费者带来的观感不佳。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和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文化产业的正常秩序。

其次,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进行创新和原创,推动文化产业从“跟随他人”向“引领他人”转变。

最后,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的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消费中来。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总结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总结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总结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文创消费调研报告主要对消费者在文创产品上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及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新兴趋势,而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决策也在逐渐提高。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文创产品的购买习惯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体。

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时尚、独特的东西,而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通常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也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与文创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而进行购买决策。

其次,消费心理在文创产品购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创新性、独特性和艺术性。

他们希望通过购买这些产品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个性,同时也满足对于美的追求。

此外,文创产品的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普遍认为,文创产品的价格应该与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水平相匹配。

最后,调研结果还显示,虽然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于什么是文创产品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有些消费者将一些普通商品误认为文创产品,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购买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干扰。

因此,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水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综上所述,本次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和认知程度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变化和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和潜力。

因此,企业在设计和推广文创产品时应该注重产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加强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教育,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消费如何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如何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如何调研报告文化消费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对于文化消费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一次针对文化消费的调研,以了解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和趋势。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偏好,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面对面或在线方式向受访者提问,并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有500名受访者,年龄在18-50岁之间,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2. 文化消费的频率: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每月进行一次文化消费,少部分受访者每周甚至每天都会进行文化消费。

3. 文化消费的方式: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线下方式进行文化消费,如参加音乐会、剧场等活动。

少部分受访者选择在线方式进行文化消费,如观看电影、听音乐。

4. 文化消费的偏好:调研结果显示,音乐是受访者最喜欢的文化消费方式,其次是电影、舞台剧等。

在音乐方面,受访者更喜欢流行音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等类型。

5. 文化消费的预算: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文化消费的预算大致在每月100-500元之间,个别高收入者的预算可能超过1000元。

6. 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选择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和个人爱好,其次是电视、报纸和社交媒体等渠道的推荐。

7. 文化消费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感到较为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过高造成经济压力。

四、调研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音乐是受访者最喜欢的文化消费方式,流行音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较受欢迎。

3. 受访者对于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感到较为满意,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过高造成经济压力。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

文创消费调研报告
根据对文创消费的调研报告,以下是研究结果的总结:
1. 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兴趣度持续增长:调研结果显示,文创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点。

消费者对于能够展现独特文化魅力和创意设计的产品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兴趣。

2. 文创消费者群体多样化:调研发现,文创消费者的群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不仅限于特定年龄、性别或职业群体,在更年轻的一代中,文创产品的购买意愿显著增加。

3. 高质量与原创性是消费者选择文创产品的关键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原创性。

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购买能够体现独特设计和高品质制作工艺的文创产品。

4. 线上销售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文创产品。

便捷的购物方式、丰富的产品选择和优惠的价格是促使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的主要因素。

5. 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根据调研结果,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追求和对创意设计的认可,文创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6. 品牌形象和口碑对消费者决策产生影响:调研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时,会考虑品牌的形象和口碑。

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提高购买意愿。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文创消费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文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原创性,加大线上销售渠道的推广力度,并注重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可编辑).doc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可编辑).doc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可编辑)上海文化消费研究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上海文化消费调查报告:万人收入超个人电脑端。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1亿网络文学用户,这意味着每六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网络文学的深度用户。

其中,盛大文学占据市场份额。

文化消费的对象是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消费产品。

纵观xx年的文化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入境旅游在下降,出境旅游在上升。

近年来,“出境旅游”在旅游消费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公众的青睐。

根据中国旅行社协会的《中国出境旅游季度报告》数据,2010年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数有所增加,增幅约为1个季度和2个季度。

xx年第二季度,前往亚洲目的地的人数增加;去美国目的地的人数增加了;去欧洲目的地的人数增加了;去大洋洲目的地的人数增加了;去非洲目的地的人数增加了。

然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上海出境旅游组委会和海外省市出境旅游组委会在上海的分支机构组织的出境旅游数量从传统的团体全价旅游增加到旅行社提供的半价旅游,同比增长了0%以上。

然而,在xx年,离开上海的人数达到了10,000人,比xx年增加了xx人。

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国家和地区是泰国、日本、韩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美国、法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他们倾向于选择旅游、教育、投资和休闲生活。

虽然中等收入阶层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它将在整个社会中发挥模范作用。

中等收入阶层正逐渐成为上海的主要消费者。

结语: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机遇与未来一、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机构建设,特别是城郊+工业区+城乡结合部等新人口集聚区。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实施免费或低价优惠政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

促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化、专业发展,鼓励非政府组织提供公益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多样性等。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根据最近的文化消费调研报告,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消费行为和趋势,以及相关推动因素和问题。

1. 文化消费行为与趋势
文化消费者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减,同时也追求新潮的时尚文化产品和体验。

音乐、电影、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2. 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
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推动文化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文化消费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人们可以在线观看电影、听音乐、购买艺术品等。

3. 文化消费市场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文化消费选择有限。

此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一些消费者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减少文化消费。

总体而言,文化消费市场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消费的普及和多样化,创造更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上海文创调研报告

上海文创调研报告

上海文创调研报告上海文创调研报告为了了解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过去几年,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文创企业的成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其次,上海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外滩等地标性建筑,以及豫园、城隍庙等传统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吸引了大量的文创企业进驻上海。

第三,上海市的文创企业多样化,涉及多个领域。

在上海,文创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表演和创意设计,还涉及到数字媒体、电子游戏、动漫等新兴领域。

上海的文创企业在艺术创作、设计制造、营销推广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第四,上海的文创产业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由于文创产品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容易遭受侵权和盗版问题。

其次是人才短缺,虽然上海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但是要培养一支专业的文创人才队伍还存在困难。

此外,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也制约了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

最后,上海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来解决。

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支持。

此外,上海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文创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相信上海的文创产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文化消费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报告。

首先, 调研发现大部分人对文化消费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
为文化消费可以提升个人品味和修养,丰富生活。

同时,一些人认为文化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可以在精神层面获得回报。

其次,调研显示,人们在文化消费上的支出也逐渐增加。

与以往相比,人们更愿意在艺术品、书籍、音乐演出等方面进行消费。

这表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人认为文化消费的价格太高,导致他们放弃了一些文化产品的消费。

其次,一些人对文化产品的选择和品质表示不满,希望市场上能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选择。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议文化消费市场应该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的合理性,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给消费者。

此外,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产品等方式,促进人们对文化消费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对文化消费的市场发展和政策制定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次《文化消费调研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启发。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上海市文化创意市场进行分析,评估其发展趋势和商机。

通过对市场规模、行业结构、创意产业集聚区、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给投资者和创意从业者有关上海文化创意市场的全面了解和参考。

市场规模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文化创意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X亿元,占据国内创意市场的很大份额。

市场细分领域包括设计、艺术、文化体验、数字媒体等。

行业结构上海文化创意市场的行业结构多元化,包括设计服务、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

设计服务是市场的核心部分,涵盖了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细分领域。

文化艺术品交易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收藏家。

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分布着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XXXXX和XXXXX。

这些集聚区聚集了大量的创意企业、设计师和艺术家,形成了区域内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正向循环。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市场的繁荣。

其中包括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搭建创意产业服务平台等。

这些政策为创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投资和创新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发展趋势和商机随着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上海文化创意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商机。

独特的文化资源、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良好的市场环境等将为投资者和创意从业者带来丰富的商机。

同时,数字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结论总结来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投资者和创意从业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抓住机会,开拓创新。

上海市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市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进入上海文化创意市场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只有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文创产品消费调研报告范文

文创产品消费调研报告范文

文创产品消费调研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文创产品消费市场进行调研,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以便为企业决策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包括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市场竞争等方面。

2. 调研方法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文创产品的认知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调研时间为2022年5月。

3. 消费行为分析3.1 消费频率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有47%的受访者表示已经购买过文创产品,并且其中大多数(65%)每年会购买1到3次。

此外,有20%的受访者会每个月购买一次以上。

3.2 消费意愿对于文创产品的消费意愿,我们发现7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购买,其中又以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为主。

这表明文创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3.3 消费渠道在受访者购买文创产品的渠道方面,线上渠道成为主要选择,占比达到60%,其中以电商平台最受欢迎。

另外,线下零售店铺(占比30%)和直接参观文创产地(占比10%)也有一定的购买比例。

4. 消费偏好分析4.1 产品类型偏好根据调研结果,受访者对于文创产品的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艺术类:受访者中有40%表示对于以文学和艺术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较为感兴趣,包括文学作品衍生品、艺术品复刻品等。

- 电影音乐类:有30%的受访者对以电影和音乐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有较高的兴趣,包括电影周边产品、音乐专辑等。

- 传统文化类:大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类文创产品感兴趣,如传统手工艺品、文玩等。

4.2 价格偏好对于文创产品的价格,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5%)认为价格在100元以内比较合适。

另外,有30%的受访者表示对于价格在100-300元区间内的产品有消费意愿。

4.3 设计风格偏好在设计风格方面,受访者对于简约风格的文创产品有着较高的偏好。

有50%的受访者表示简约、时尚的设计能够吸引他们购买,其次是复古风格和卡通风格。

上海文化调研报告

上海文化调研报告

上海文化调研报告上海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的文化特点、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市民对文化的参与度和意识,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方法和样本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

样本涵盖了上海市不同年龄、职业和居住区域的市民。

三、调研结果1. 文化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上海市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多元化和开放性。

9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是一个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城市,87%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市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2.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发达。

77.5%的受访者表示上海市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大,62.5%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3. 市民对文化的参与度和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65的受访者表示有文化活动的参与经历。

大部分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包括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观看音乐会、戏剧等。

此外,38%受访者表示会通过互联网参与文化活动。

4. 文化建设方向根据调查结果,市民对于文化建设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提高文化设施设备的公共性、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创新、加强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等方面。

四、调研结论1. 上海市的文化特点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市民对此感到自豪。

2. 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市民对文化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一部分市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较低。

4. 市民对于文化建设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提高文化设施设备的公共性和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创新上。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打造上海市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推广。

2. 加强对市民的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

3. 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提高其公共性和普及性。

4. 加强文化活动的质量管理和创新,提供更多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5. 加强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上海市的文化影响力。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文化创意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上海文化创意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背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市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创意市场持续蓬勃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上海的文化创意市场情况。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4. 调研结果4.1 文化创意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市场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亿元,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扩大。

4.2 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根据调研结果,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设计艺术、传媒与影视、动漫与游戏、数字艺术等。

其中,传媒与影视产业规模最大,而动漫与游戏产业增速最快。

4.3 发展现状和问题调研显示,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不完善,有些企业创意作品容易被侵权。

此外,一些文化创意企业还存在技术和人才短缺等问题。

4.4 市场前景和机遇尽管存在问题,但上海文化创意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政策环境逐渐完善。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创意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5. 建议基于对上海文化创意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创新和研发,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整体人才素质;•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6.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上海文化创意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然而,市场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和培养人才等都是解决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总结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上海市民的消费意愿进行的调研,可以总结如下:首先,上海市民的消费意愿整体较为稳定。

约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消费意愿没有明显变化,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另外,约1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消费意愿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受到政府鼓励消费政策的影响,以及经济良好的表现所推动。

其次,消费人群的结构和倾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受访者中,年轻人的消费意愿更高,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群体。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和品牌,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和服务付出更高的价格。

此外,女性的消费意愿也略高于男性,她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和美容健康。

第三,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对消费意愿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调研中,约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而且移动购物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发展和手机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购物方式。

另外,移动支付也成为了消费者偏好的支付方式之一,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第四,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提高。

调研结果显示,近70%的受访者认为品质是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具有良好品质的产品。

同时,约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注重商家提供的优质服务,包括售后服务和客户体验等方面。

最后,对于消费意愿增加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政府鼓励消费政策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主要的因素。

约8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鼓励消费政策对他们的消费意愿有所推动,包括税收减免、补贴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

此外,近6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对消费意愿的影响较大,经济良好的表现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消费信心。

综上所述,上海市民的消费意愿整体稳定,且年轻人、女性、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兴因素对消费意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政府的鼓励消费政策和经济发展是消费意愿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些调研结果对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制定销售策略和决策政策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

上海消费意愿调研报告
根据上海市消费意愿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市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整体较为积极。

以下是具体的调研结果。

首先,在产品消费方面,上海市居民对生活用品的需求较高,占比最大。

其次是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消费品。

对于品质好、性价比高的产品,上海市消费者更愿意进行消费。

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因此品牌产品销量较稳定。

其次,在服务消费方面,上海市消费者普遍比较看重服务的质量。

例如,在餐饮服务中,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合理、菜品美味、服务周到的餐馆。

在旅游服务中,消费者更注重导游的素质、行程的合理性等方面,对于好的服务会给予较高评价,并愿意进行再次消费。

此外,上海市消费者对于新兴消费模式也表示较高的兴趣。

例如,线上购物、共享经济等新型服务逐渐得到消费者接受。

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和优惠,也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部分消费者愿意尝试共享经济模式,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以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然而,上海市消费者在消费意愿上还存在一些隐忧。

调研显示,经济压力是消费意愿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少消费者认为物价上涨、房价高昂等因素导致他们的消费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对于一些高价位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出谨慎态度。

综合来看,虽然上海市消费者整体消费意愿较为积极,但在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下,部分消费者对于高价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有所降低。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定价策略,提供更适用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缓解消费者的经济压力,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上海80后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上海80后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摘要:文章从社会公共文化消费、个人文化产品消费、个人文化活动消费三方面,调查上海80后的文化消费现状。

同时,还结合国外文化消费研究中关于“消费文化”研究范式的新应用,将社会阶层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嫁接,以人口统计变量作为划分不同文化消费群体的依据。

最后的结论发现,教育、职位及收入等因素会对80后群体的文化消费产生影响,并总结当前80后群体文化消费的一般特征及最新动态,从而为国内文化消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上的支持。

关键词:上海;80后;文化消费;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消费作为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作为消费中的一部分,中国国内文化消费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文化消费的发展更加迅速。

其实,所谓的文化消费[1],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享受;即指消费者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费文化消费品的过程。

在经济条件宽松充裕以及具备闲暇时间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获取知识、陶冶身心、娱乐自我等需求的满足,而对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2]。

文化消费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并对本国经济发展有着带动作用。

在对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标准。

若从消费的形式来看[1],它包括社会公共文化消费和个人文化消费;其中,个人文化消费又可根据消费的内容划分为个人文化产品消费与个人文化活动消费。

再从消费内容的广义上来看[3],文化消费又包括教育、旅游、体育事业、文化娱乐场所、广电音像制品、戏剧舞蹈等等服务行业。

在此基础上,还可将健身、体育表演和赛事观赏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娱乐休闲活动纳入其中。

同时,学者们还进一步提出文化消费与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审美观及兴趣爱好有关[4]。

而80后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前人已经截然不同;这样,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主要消费群体,探讨80后在文化消费方面的特征,就显得极为迫切与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导读:本文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海文化消费调研报告(创新、升级与培育)3篇——2013年的上海文化消费葛红兵高翔徐畅杨亦飞作者:葛红兵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翔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徐畅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杨亦飞上海大学中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文化消费是人们在经济条件宽松充裕以及具备闲暇时间的条件下,为了获取知识、陶冶身心、娱乐自我等而对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体系中的比重日益提高。

文化消费的产业化或事业化载体越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依然存在着巨大缺口。

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显示,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多数受访者的年文化消费支出低于2000元,文化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低于12%,只有少数受访者每天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在1到3小时之间。

据调研数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026.1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30.0%,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388.0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6.6%,存在36638.1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

潜在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调研显示,上海文化消费综合指数、能力指数全国排名第一,文化消费环境指数排名第二,文化消费意愿指数排名第七,文化消费水平指数排名第八。

由此说明,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的文化消费状况尤为繁盛。

成为居民出游的好帮手。

市体育局则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点新建“百姓健身房”,2013年全面开放后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市科委已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创新屋”的方案设计,2013年3月首批4家创新屋已经向公众开放。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100个“社区创新屋”。

目前,各区(县)已立项的“社区创新屋”达30家。

“创新屋”为居民提供动手创造所需的工具及设备,让社区居民尽享创新乐趣。

另外,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东方书报亭”2012年正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开始,东方书报亭已从单一的报摊逐步转变成为集公益性、便民性于一身的“文化便民亭”。

此外,上海市政府专门安排“上海市公益性演出专项资金”和“上海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各1000万,鼓励公益性专场演出和营业性演出低价票,推动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

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实体书店,优化出版物发行网点布局规划,打造出版物发行网点服务体系。

2013年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上海民非文化公益机构也在行动,例如,上海市华文创意中心与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签署合作协议,在共和新路街道适型小区捐建助建华文公益书坊,已经完成一家,另将每年捐建10家,这也构成了一道非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风景线。

以上成绩可以和《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联系观察。

这是国内首部面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性法规,对于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受益群体进一步扩大。

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其一、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依然不足。

由《2012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标人均排名分数达到92.06分,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名。

这次评估的体系结构,由六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享受”。

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人均),以及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和人均)、公共文化活动(人均)、公共文化队伍(人均)、公共文化享受(人均)、人均文化事业费等多个指数中均排名第一,显示了上海市民所享受到的人均公共文化服务都高于其他省市,但在公共文化机构(总量和人均)方面则分别排在第26、27位,这是上海明显的“短板”,说明上海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和场馆等机构数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

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2012年的调查显示,被访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去过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公共展览馆的比重分别只有25.8%、38.3%、42.7%,均不足五成。

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图书馆离家太远”。

根据国际图书联合会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半径1.5公里以内或每两万人左右就需要设置一家图书馆,上海市目前的水平与此还有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随着郊区、工业区、城乡结合部成为新型人口聚集区,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入驻仍比较缓慢。

其二、公共文化消费理念仍需加强。

与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不足,市民文化消费“吃不饱”对应,公共文化消费也“吃不好”,或者“不愿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2012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市民文化消费支出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外出旅游、上网、看电视。

市民对于阅读、泡图书馆、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兴趣相对冷漠。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空闲时间少,追求娱乐放松成为文化消费的首要动机,另一方面也在于公共文化消费理念仍需引导。

构建健康、高雅、有品位的公共文化消费生态、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大众性,应成为今后努力的重点。

、政府导向的节庆类公共文化载体方面,2013年上海的五大平台在诸多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体现出国际化面貌和全国引领性特征。

1、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本届电影节于2013年6月15日至23日举行。

2013年电影节推出了历年阵容最强、质量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影展片目。

除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传统竞赛单元外,还设置了向大师致敬、官方推荐、聚焦中国、经典再现、多元视角、触摸3D、地球村、MIDA纪录片、电影短片展映、IMAX视野等多个单元,其中纪录片和IMAX影片的观影热度相当高。

据上海电影节官网显示:9天里,上海26家影院35个影厅共展映800多个场次。

电影节期间,各类影片观影达30多万人次,平均上座率8成以上,各种专题影展活动及主创见面会100多场,观众互动非常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电影市场”以“电影交易市场”与“电影项目市场”两大板块结构亮相,交易相当成功。

本次“电影交易市场”共有参展机构及公司819家,其中境外展商比例达到42%。

海外展商包括亚洲、欧洲、南北美洲以及第一次参展的大洋洲等机构;电影交易市场共吸引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8名注册买家,开幕酒会不仅好莱坞六大公司悉数到场,欧洲重要的发行公司纷纷参与。

另外,2013年“电影项目市场”共收到224个项目报名,8个项目入围“中国电影项目创投”、21个入围“合拍项目”,29个项目吸引735位买家,经过495场预约洽谈会议,每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寻到合作伙伴,不仅达成合作意向,而且通过创投平台快速丰富了业界资源。

2、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根据上海艺术节的官网统计,2013年10月18日到11月18日为期一个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来自42个国家和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演出团体、3000多名艺术家带来了47台剧目、130多场演出,近15万观众走进剧场饱享艺术盛宴。

全部演出平均出票率达92%,上座率近九成。

出票率达到100%的剧目有18个,包括蒙特卡罗芭蕾舞团《天鹅湖》、话剧《青蛇》、话剧《大宅门》,京剧《天下归心》、上海越剧院越剧《甄嬛》,谭盾《微电影交响诗:女书》、马友友音乐会、王健音乐会等,为历年之最。

本次艺术节群文活动共举行2782项各类演出、赛事、展览、论坛,直接参与中外演员近10万人,惠及450余万市民大众。

首次设立的“亲子活动”让学龄前的孩子同他们的家长一起走进艺术节享受艺术。

在前几届广场直播交响乐的基础上,2013年艺术节通过举办“上海影像艺术夜”活动,将包括《天鹅湖》与《国之当歌》在内的10台经典剧目在全市17个区县的74个播放点进行播放,总计播放场次达到268场。

3、第十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值得一提的是,2013(第十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压轴大展,同样备受瞩目。

24000平方米设四大展馆,四大展馆内设不同规格的展位173个,本届艺博会以“让消费爱上艺术”为主题,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15个国家的143家优秀画廊参展,展出数千件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影像、装置、陶瓷等艺术品。

其中不仅有梵高、席勒、达利、赵无极、朱德群、颜文梁等中外著名艺术大师的名作,还有冷军、艾轩、庞茂琨、郭润文、施大畏、周国桢等一大批具有中国艺术市场风向标意义的名家作品。

本届艺博会无论是观众人次和成交量均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观众人次超过6万,为历届最高;成交量则突破了2011上海艺博会曾创下的成交记录,增长了1千万元,达到了1.4亿元,创历史新高[2] 。

由于2013年整个艺术市场行情低迷,很多画廊打起了亲民牌,着重推出很多万元以下的版画作品,受到了许多白领追捧。

俄罗斯穆拉维约夫画廊,全部作品三天内便已售罄。

美丽道画廊推出的郭润文油画,以高价被藏家收藏,新动力代理的艺术家齐铁偕,全部26幅作品被订购了80%,初次参展的兰意文化和澳门画院等,也取得了优良的销售业绩。

大批新客户的参展,暗示着上海市民对艺术品收藏的消费热情越发高涨。

4、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

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7月12日开幕,为期五天,首日客流便突破3.5万人。

本届展出面积38000平方米,中外参展机构325家,海外展商出展面积超过40%,特装面积超过70%,其中东方梦工厂、集英社、小学馆、盛大等知名企业都是首次参展。

5、上海书展。

2013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以“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为定位,秉承“全国”、“首发”、“大家”的办展理念,共推出15万余种图书,其中新书5000余种,共约1300万码洋,策划了170多场富有创意和内涵的文化活动600余项,吸引了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900多位海内外文化人亲临书展现场。

综观2013年节庆类文化消费状况,我们发现,市民的文化创意消费热情日益高涨,电影、动漫、图书出版、艺术收藏各创意产业均受到不同层次的市民追捧。

原本相对高端的艺术收藏市场也逐渐展现出亲民化的趋势。

这得益于节庆类文化消费产品进一步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消费兴趣的各个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上海文化消费的国际化优势进一步加强。

无论是国外优秀文化产品的引入,还是中外合作投资的火热,都在彰显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