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讲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2〕比较静态分析法:只分析 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 状 况
〔3〕动态分析法 引入时间因 素,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 的过程状况 .
三、经济模型
1、 经 济 模 型 〔economic
model>:用来表述经济
P price
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
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建立起了以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生产具 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3、萨伊<Say>〔法〕 〔1767-1832〕
让·巴蒂斯特·萨伊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
他认为:供给创造需求,储蓄必然转化 为投资,生产就是消费,供给就是需求, 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不会发生的.一个 国家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企业越多, 贸易越多社会财富越多.主张发展生 产.
2、按研究经济问题判断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用事 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 〔What is>如: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8%,失业率是6%.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 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 什么〔What ought to be>.如:要实现8%的 年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 是公平.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在《国富论》的序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政治经济学 提出两个目标: 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 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微观经济学》课件(全)
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
➢(1)股市繁荣,裙子变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2 ) 在 美 国 , 收 入 最 高 的 1 0 % 家 庭 占 据 了 总 收 入 的 2 5 % , 而 最 低 的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资源与稀缺 ➢( 1 ) 劳 动 是 人 们 用 于 生 产 物 品 和 劳 务 付 出 的 时 间 和 努 力 。 ➢( 2 ) 土 地 是 人 们 日 常 所 说 的 自 然 禀 赋 。 ➢( 3 ) 资 本 是 用 于 生 产 其 它 物 品 的 物 品 。 ➢(4)企业家才能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组织起来的人力资源。
一、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与另一个经济体相比 ,某一经济体用较少的资源生产相同的物品 ,该经
济体在生产该物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 如 , 假 定 中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2 小 时 劳 动 , 美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3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
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出组合。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很显然,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隐含了一些假设: ➢( 1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资 源 的 数 量 与 技 术 是 不 变 的 。 ➢( 2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仅 仅 生 产 两 种 产 品 , 比 如 黄 油 与 大 炮 , 黄 油 满 足 吃 的
【微观经济学】第1讲
白鲨在线
14
三、如何培养经济学感觉?
3.4 推荐教材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社)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人大社) 萨缪尔森:《经济学》(多版本)
白鲨在线
15
三、如何培养经济学感觉?
3.5 推荐文章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聂辉华:《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ruc_nie) 白鲨在线教学研究
17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武林中有“独孤九剑”,经济学中有“十大原 理” 参考: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曼昆,《经济学原理》
白鲨在线
18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举例:工作vs.读研;事业vs.家庭;大炮vs.黄油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选择,就不需要经济学!
收益 成本
Trade-off/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白鲨在线
4
一、经济学是什么?
1.3 主流经济学 为什么是主流?主流经济学有什么特征? 以假设为导向 以逻辑为线索 以效率为标准 以数学为工具 以数据为检验
白鲨在线
21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十大原理之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激励改变 预期成本或收益,因此人们会有所反应。 举例:提高汽油价格,人们会少打车;法律规定司机必 须系安全带,导致更多车祸次数(Peltzman效应)。 含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或制度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
(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它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
“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
(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
(二)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二、经济学的定义
对人类基本问题的选择和解决涉及一个社会资源 利用效率和分配公平与否的问题,即资源的配置 与利用问题,这构成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最新发 展
一、经济学带的萌芽阶段
(一)15世纪—17世纪中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商业本位”, 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确立的时期。
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 学的基础,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 的工具来分析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了。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构 架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假设
(二)完全信息假设
(三)除上述两个最基本假设之外,还有市场出清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制度假设等。经济人假设和 完全信息假设是最基本的。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关系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一)基本假设方面 (二)研究方法方面 (三)研究对象方面 (四)主要理论方面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一)研究目的方面 (二)研究内容方面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区别,但更应该强调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题答案-第一讲
2
(瓦里安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 p48-53)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在(3)中,萧锋的效用函数不可以是 u ( x, y ) = min( x,2 y ) ? 事实上,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可以快速的得出固定比率的效用(生产)函数(而用道上 的 “黑话”则被称之为里昂惕夫效用(生产)函数) ;
m ; x2 = 0 p1
x
max = u ( x)
s.t. m = p1x1 + p2 x2
构造拉氏方程:
α ψ ( x, λ ) = Ax1 x1α + λ (m p1 x1 p2 x2 ) 2
ψ αu ( x) = λp1 = 0 x1 x1
(1)
1-6-5
第一讲 偏好、效用与消费者的基本问题
5(1)当 ρ = 1 时, u ( x ) = α1 x1 + α 2 x2 ,又知
x2 α = 1 为常数,则效用函数为线性。 x1 α2
1-6-3
第一讲 偏好、效用与消费者的基本问题
ρ α1 x1ρ ln x1 + α 2 x2 ln x2 (2) lim ln u ( x) = lim ln(α1 x1 + α 2 x2 ) = lim ρ ρ →0 ρ →0 ρ ρ →0 α1 x1ρ + α 2 x2
ψ = m p1 x1 p2 x2 = 0 λ
由上式可知,通过拉氏方程不能解出方程解。
x2
● ● ●
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可知,当
p1 > p2
后, 此效用函数则为: ( x1 , x2 ) = x1 + x2 ; u 当 p1 > p2 时,消费者把全部的收入用来 消费 x2 可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当边际效用替代率为常数时, 即效用 函数的斜率为负的常数时, 才可满足完全 替代的定义,由此,我们能断定,两商为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
“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利民裕民之道,涵 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 金融工商等活动。
二、经济学的概念
1. 前提/对象
稀缺(scarcity)
选择(Choice)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1)稀缺:产生
无限的欲望 VS 有限的资源=>稀缺性
欲望: 无限性,层次性 ;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 稀缺性:有限的经济物品难以满足无限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
矛盾就是稀缺性。
稀缺法则: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及由此产
生的合理使用资源和物品的客观要求。
(1)稀缺:三类物品
物品分 类 稀缺性 价格 经济功能 取得的代价 举例(相对)
1932年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第一次正式地 把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资源的稀缺性+人们面临的选择( 须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
二、经济学的概念
2. 定义
• 曼斯菲尔德《经济学》:按照一个标准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满足人 们需要的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配置资源的方式。
说)
(1)稀缺:经济资源
劳动labor: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时间和努力(
无差别的人类体力和脑力)。
土地land: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自然禀赋。 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其他物品与劳务的、利用
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
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 (1)组织协调劳动、土
二、经济学的概念
理论基础:微/宏观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预算约束
第一讲 预算约束
最优化原理指出,行为人总是在一定约束下选择最优方案。 消费理论部分运用这一原理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总是选 择他们能负担的最佳物品。
一、预算线 预算线是指所需费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费束。这些消费
束正好可以把消费者的收入用完。预算线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2.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配给即控制某些商品的消费量,使其不能超过某个数量。
图1-3 受配给限制的预算集
3.食品券计划 (1)1979年以前的计划
1979年以前的食品券计划是对食品的一种从价补贴。按照规 定,一个四口之家参加这项计划每月最多能得到153美元的食品 券配给。
图1-4 食品券
(2)免费送食品券 1979年后,将食品券免费发给符合要求的家庭。
图1-2 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三、税收、补贴和配给 1.税收(补贴)对预算线的影响
税收分商品税(针对商品征税)和所得税(针对收入征 税),商品税又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p1 t x1 p2 x2 m
1 p1x1 p2 x2 m
p1x-1 预算线
说明几点:
(1)复合商品假说:商品2代表消费者除了商品1之外的可能
要消费的其他一切商品。
(2)预算线的斜率为
p1 p2
。
(3)最优选择点一定在预算线上。
二、预算线的变动 由预算线方程可知,由于假定商品2的价格不变,所以当商
品1的价格或者收入发生改变时,预算线转动(移动)。
图1-5 免费送食品券
(3)给予现金补助
如果给予现金补助,预算线水平向右移动,此时家庭获得的 补助不仅可以用于购买部分食物,还可以购买其他商品。
假设政府对一个每月收入$400的贫困家庭进行补贴。补贴方 案有三种:一、政府允许该家庭购买$400的食品券,单位美元食 品券的价格为$0.5;二、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的食品券补 贴;三、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的货币补贴。尝试画出该家庭 的无差异曲线,解释该家庭的最优消费决策,并据此对比分析这 三种方案的优劣。[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5研 ]
微观经济学第1讲
经济学说史
10
第一节 概述
➢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平衡论/贸易差额论/重工主 义)
1.时间: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
2.特点: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 。在他们看来,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 ,还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为 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 张允许货币输出。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 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 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主张奖励 输出和限制输入,并提出保护关税的主张。
经济学说史
15
第二节 英国的重商主义
• (5)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 径和手段。
• (6)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 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 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 (7)还提出了英国经济扩张的纲领,企图垄断 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称霸天下。
经济学说史
16
第三节 法国的重商主义
一、法国早期重商主义
✓ 法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博丹和孟克列钦。
✓ 让·博丹(1530—1596)是16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政治 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论》(六 卷)(1576)和《研究历史的捷径》(1566)。
✓ 他提出了物价上涨的新原因。与马莱斯特罗特等人认 为物价上涨主要由于货币成色不足不同,博丹认为黄 金与白银的充裕是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指出美洲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被看做是货币 数量论的最早“发现者”之一。
经济学说史
17
第三节 法国的重商主义
一、法国早期重商主义 ✓ 博丹认为,物价上涨是由五个原因造成的:
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
整理ppt
8
◆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20世纪60年代至今)
★分析内容的深化: 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的发展
★分析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博弈论 ★分析范围的扩展:
▲ 研究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问题 ▲ 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融入经济分析 之中
整理ppt
9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注重分析经济变量中增量之间的关系
整理ppt
10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 ◆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决定 ◆产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产品市场供给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Non-increasing in P
Increasing in I 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 in P and I
怎样得到间接效用函数? 研究间接效用函数的意义?
整理ppt
17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概念和图示 ◆ Slutsky equation ◆应用分析
整理ppt
7
◆微观经济学的确定阶段 (20世纪30-60年代)
★厂商理论的建立
E. H. Chamberlin 《垄断竞争力论》 (1933)
J. Robinson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将结合
J.R. Hicks 《价值与资本》 ( 1939) R. Triffin 《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 (19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为什么总显得不那么精确?
自然科学:糖精是否会致癌(控制下的实验)
经济学:汽油税对燃料消费的影响 (不能使所有条件都相同)
经济学倒底是不是科学?
• 1968年瑞典决定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此举引 起许多科学家和公众反对。 • 社会经济现象远比自然现象复杂,更为重要的 是,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切身物 质利益 。 • 人们认为经济学不是科学还来自三个问题:经 济学真能摆脱价值判断吗?既然经济学是科学, 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争论不休?经济学家经常 作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 • 有人讽刺经济学,“说得好听点是一门伪科学; 说得不好听些,它是场猜谜游戏”
西方少数经济学家持另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的概念并非取决于市场经济的程度,而是由所有制状况所决定。” ——克拉斯· 埃克隆德《瑞典经济:现代混合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费希尔在《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所有 制的主要形式是私有制和国有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是市场和中 央计划。两种所有制形式和两种资源配置方法进行组合,形成4种 不同的经济: (1)私有制和市场配置资源方法的结合,形成市场资本主义;(2) 私有制和计划的结合,形成计划资本主义; (3)国有制和市场的结合,形成市场社会主义; (4)国有制和计划的结合,形成计划社会主义。
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 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 值判断(Value judgement)。
• 经济学致力于对经济领域的观察现象提供解释和 预测
•经济学的理论进展三步曲:
观察社会现象、形成假说、检验假说 • “后此谬误”
A在B之前,因此A是B的原因。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就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 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 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具有客观性,结 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粮食的减产引起粮食提价,增加学费就学人数要减少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 和政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清 胡澹庵《解人颐》收录之 《不知足》
对经济学最简捷的理解
稀缺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的欲望,迫使我们作 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 经济学也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最有 效的配置
• 不同的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不同的
• 市场经济
-------价高者得
• 威权社会
-------位尊者得 • 无法无天的乱世 -------力大者得 • 共产主义社会 --------最需者得
垄断是否应当限止? 通货膨胀好还是不好? 应当不应当向富人课重税以帮助穷人?
规范经济学的问题度涉及到道德标准, 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思考
• 1、轿车能否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2、轿车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 1、增加汽油税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大于得 2、增加汽油税收(费改税、燃油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 会破坏经济的发展 • 1、对高收入公民应征收多少所得税 2、对高收入公民是否应该征收所得税 • 以上论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
经济系统运行的四大基本问题
你有没有担心过某一天起床,早餐 •计划机制 店都没有开门,菜市场卖菜的也都 • 生产什么, •市场机制 没来,整个社会变得一团糟了?
生产多少?
•混合机制
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系统是如何运 • 如何生产? 作的呢?
• 为谁生产?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争论焦点:计划经济体制能否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学》第十版中译本,第8页
经济学并没有 提供一套立即可用 的完整结论。它不 是一种教条,只是 一种方法、一种心 灵的器官、一种思 维的技巧,帮助拥 有它的人得出正确 结论。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经济学的定义
几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定义:
⒈ 英国经济学家 Lioner Robbins 定义为:“经济学是 一门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 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目的—满足无限的欲望;稀缺资源—有限的资源。 ⒉ 美国经济学家 Paul Anthony Samueison 的定义是: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 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 生产、分配—对无限欲望满足的问题。
重要提示:
在经济学领域,对个人来说 是对的东西,对整个社会来说 并不总是对的。
反之,对大家来说是对的东 西,对任何个人来说可能是十 分错误的。
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
“经济人”假定:
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是会计算、能寻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会自觉的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和 成本─收益比较来进行决策。
经济学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是总量分析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是否增长 失业率是否下降 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控制 进出口贸易是否平衡
是只见森林 不见树木 鸟瞰
两者的差别不仅在于研究对象的大小不 同而且在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经济学的分类
经济学的分支
微观经济学 经济个体的行为 厂商、家庭、个人 ⑴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⑵ 如何生产? ⑶ 为谁生产? ⑷ 谁来决策? 依据什么决策? 自下而上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虫瞰 宏观经济学 经济总体的行为 失业率 利率 通货膨胀率 增长率 汇率等 自上而下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鸟瞰 研究 对象
为什么学经济学
•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经济学不会使你脱离领接济食物的穷 人队伍,但是至少会使你了解你为什么会站 在那个队伍中。
一罐可乐在超市买大概只要2元,在路 边小店买可能要3、4元,但在五星级宾馆的 房间里可能就要10元,同样一罐可乐,为什 么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资源的稀缺性
• 经济学中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 倘若资源不是稀缺的,我们研究经济学就失去了意义,每一个人 都能随心所欲的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某一物品是否生产过多,无 关紧要了,资源配置是否高效也没关系了…。
• 纵观人类历史,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稀缺性 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是绝对的。 • 经济学中的稀缺又是相对的稀缺。不是绝对数 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的稀缺。
经济学定义
⒊ 美国权威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定 义是:“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 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 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 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科学,因为他们所支 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所有这些定义都围绕着资源稀缺性问题和无限 欲望这对矛盾问题阐述。
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是人类过于相信自己的理
性这种致命的自负所造成的。你想公平的分配
馅饼,它却变小了,你想玩弄价格机制,短缺 就会产生。 人类的发展从来都不会遵从由仅仅生命有
限的个人所撰写的任何剧本。 《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 代表,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 由于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知识的演进性质,没有人(或任 何一群人)能够掌握资源有效配置所需的全部信息和知识。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即便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也不值得追求, 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极权主义。希特勒的 法西斯统治与社会主义,在哈耶克看来都是“通向奴役的道 路”。 《通往奴役之路》,1944
经济学的分类
经济学
按研究对象分
按研究方法分
理论科学
宏观 经济 学
微观 经济 学
应用科学
计量经 济学、 发展 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 合同经济学
规 范 经 济 学
实 证 经 济 学
经济学的分类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
以单个经济主体(厂商、家庭、个人)为研究
对象
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家庭、个人如何效用最大化(获得最大满足) 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虫瞰
(加里· 贝克尔)
(理性人假定与利他主义)
• 理性的行为不一定自私自利,更不一定是损人 利己的。因为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一词, 效用是指满足的程度,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 包括精神满足。 • 事实上,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以有多种动机, 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人有理 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 会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因 此,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 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 影响与相互关系。 • 人民币升值会有什么影响?国家之间的贸易争 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时通货膨胀,有时通 货紧缩?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北京中南海决 策者们的事,也是我们老百姓牵挂的事。 • 经济学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无论以 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在政府机关工作, 或者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你都会为你学习 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保罗· 萨谬尔森
(Paul A. Samuelson) 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第一人。现代主流经 济学集大成者,现代经 济学之父。
每一项所言及的国家事务都需要有 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处理这件事务 时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过经
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条 件来考虑国家事务。他象一个想
欣赏交响乐的聋子:给他一个助听器, 他可能仍然缺乏欣赏的才能,但他经过 努力至少有希望领悟音乐是怎样一回事 。国家的首脑必须经常作出牵涉到经济 学的决定。当然他本人并不必须是职业 经济学者,而只须是别人提供给他(往 往相互抵触的)经济情报的“消费者” 。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人的欲望能否满足?——请看:
终日奔波只为饥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取得美妻生下子 买到田园多广阔 槽头扣了骡和马 县丞主簿还嫌小 一人作官难传世 作了皇帝求仙术 若要世人心里足 方才一饱便思衣 又想娇容美貌妻 恨无天地少根基 出入无船少马骑 叹无官职被人欺 又要朝中挂紫衣 儿女同朝方无虑 更想登天跨鹤飞 除是南柯一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