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https://img.taocdn.com/s3/m/2c9da2226f1aff00bfd51e8d.png)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
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b5ec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a.png)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纲要明确指出,中考语文常见考察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和对偶等八种。
1、比喻:释义: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一样、成了、是、变成等,有时没有本体,有时没有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相似点。
2、拟人:释义:把物当做人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试它具有人的情态特点。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夸张:释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排比:释义: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跟感染力。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5、设问:释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6、反问:释义: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难道今天不是周三吗?(意思是:今天是周三。
)7、引用:释义: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312ecd10661ed9ac51f31e.png)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讲课稿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35157e770bf78a65295493.png)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08aa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7.png)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剂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情势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为了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成效。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方法主要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照、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别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类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显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暗喻从表面看是判定,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显现,喻词由“好像,好像”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显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当显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54981ffd0a79563d1e723e.png)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一个恰当的比喻,不但胜过累赘的解说,而且耐人寻求,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比喻的结构。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①明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比喻的事物)。
常用的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具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例如:生活像一团麻。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藤萝瀑布》②暗喻:说甲(被比喻的事物)是乙(比喻的事物),常用的词语还有“变成”、“成了”等。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作为战斗武器,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
(具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不出现。
)③借喻:直接把甲(比喻的事物)说成乙(比喻的事物),不用比喻词,连本体都不出现。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千万条瀑布。
二、拟人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例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时,要注意符合事物本质的特征。
三、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四、夸张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c8ba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a.png)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00979d700abb68a982fb61.png)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判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上。
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且主观题题量在逐步加大。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还有一些需要了解的修辞方法,如:借代、对比、双关、反语、引用、互文、顶真、回环等。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用一类似的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以便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构成比喻。
她的性格像她的妈妈。
天好象要下雨了。
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英雄的时代。
……这些都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例句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5、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6、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阐述道理时可以化深奥为浅显,描写事物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同时比喻句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中考阅读题中有:“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这一类题。
答题模式为: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特点,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之情。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初中八大修辞手法
![初中八大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428b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初中八大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来达到表达、描写和抒发情感的目的。
它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生动性和吸引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接触修辞手法的阶段,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中八大修辞手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受众更加清晰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这句话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了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其美好的含义。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此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
例如,“雨停了,天空露出了笑容”中,将天空拟人化为能够笑的对象,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性。
3. 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或烘托某个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效果而进行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受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描述的内容。
例如,“这个苹果大得能填满一辆小汽车。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得苹果的巨大程度更加鲜明。
4. 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在表达中使用相对矛盾、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以此达到鲜明、对比或呼应的效果。
例如,“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空自徘徊”中,对偶手法的使用使得句子具有了呼应的美感。
5. 排比: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以突出其中的个别成分,使句子的节奏感更加鲜明,起到强调的效果。
例如,“我想,我努力,我成功”,这句句子通过排比手法,使得三个并列的动词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意愿和行动。
6. 比拟:比拟是通过使用“像”、“如同”等字眼,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更好地表达和烘托的效果。
例如,“他像一只奔腾的狮子,充满了力量与勇气。
”这句话将人与狮子进行了比拟,使得形容对象更加具有力量感。
7. 借代:借代是通过使用某个具体的事物代指与之相关的事物或概念。
借代可以使受众更好地理解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
中考语文 修辞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 修辞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7da4ce76a20029bc642d1d.png)
三、夸张 (1)概念: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 大或缩小的描写。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例如: 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 ③超前夸张。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 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反复 (1)概念: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 (2)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3)举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 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 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七、设问 (1)概念: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2)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3)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 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反问的形式: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4)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方法
![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816700c5da50e2524d7ff0.png)
周总理,你在哪 里?你在哪里?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反复答题模式
修辞格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反复
运用了反复 的修辞手法, 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什么, 强烈表达了 什么之情。
突出强调事物的某个显著的特 征,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 象
夸张答题模式
修辞格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突 出强调了教室 的特别安静, 使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突 出强调了什么, 怎么样的特 点,,使读者 留下鲜明深刻 的印象。
教室里 静得出 奇,连 针掉地 上的声 音都能 听见。
七、对偶
例:
用结构相同,字 数相等的两句 . (或短语)组成一 2、横眉冷对千夫指; 对句子,使句式 俯首甘为孺子牛。 工整,增加文采, 3、子将父作马, 意义相对。
父愿子成龙。
1、墙上芦苇,头重脚 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
经典名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比喻的作用:
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比喻答题模式
修辞格 比喻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把茂盛的藤 萝比做瀑布, 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藤萝 的茂盛,表达 了作者对藤 萝花的赞美 喜爱之情。
运用了比喻 从未见 的修辞手法,过开得这么 (把什么比 盛的藤萝, 作什么,) 只见一片辉 生动形象地 煌的淡紫色, 写出了+本 像一条瀑布, 体+特征。 从空中垂下。 有时还需加 上作者的情 感表达。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d0b04780eb6294dc886c52.png)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初中语文八大修辞手法介绍
![初中语文八大修辞手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c5f3b269eae009591becba.png)
20XX年初中语文八大修辞手法介绍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https://img.taocdn.com/s3/m/000d390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7.png)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字词、语句,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思维方式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拔高教育】K12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五 仿写修辞和语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拔高教育】K12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五 仿写修辞和语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69c058eff9aef8941e06b9.png)
反复
为强调某种意思,突 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增强语气,突出感情。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增强语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富有感染力。
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 ?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的而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
定义
修辞作用
举例
比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它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1)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说理时,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
( 梁晓声《慈母情深》)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 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表达出来。
(1)集中、透彻地表达复杂的内容,情感强烈;(2)使语势贯通、流畅;(3)形式整齐美观。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鱼肚色 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事物栩栩如生,感情色彩鲜明。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贾平凹《落叶》)
夸张
运用想象,对客观事实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
使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
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