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模式选择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动画概论课件——05 动画概论第五章材料动画制作综述

动画概论课件——05 动画概论第五章材料动画制作综述
(一)木偶动画 木偶动画继承了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模式,有很鲜明的艺术特点:面部表情不变,形体动 作机械、夸张,有较强的戏剧舞台感。现代木偶动画制作工艺复杂,制作与拍摄相当费 时费工。木偶主要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和银丝或金属等材料制成,以脚 钉定位。木偶肢体的关节依靠机械或软性的铜丝、银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 扳动木偶关节,使木偶做出一个个按顺序分解的动作,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一一拍摄下来, 通过连续放映还原为活动的影像。其拍摄原理与剪纸片相同,但剪纸片的图画是平面的, 而木偶片的人物和布景是立体的。
图5-4 《狐狸打猎人》剧照
图5-5 《济公斗蟋蟀》剧照
5.2
第二节 剪纸动画 剪 纸 动 画
图5-6 《螳螂捕蝉》剧照
图5-7 《苍鹭与鹤》剧照 图5-8 《故事中的故事》剧照
第三节 偶动画
偶动画通过立体的人偶或动物偶造型的表演来完成,泥偶动画是由逐帧拍摄制作而成的。 一部偶类动画的制作包括了脚本创意、角色设定和制作、道具场景制作、拍摄、合成等 过程。影片的立体造型材质主要包括木偶、泥偶、布偶等。因为黏土动画在前期制作过 程中大多依靠手工,所以手工制作决定了黏土动画具有淳朴、原始、色彩丰富、自然、 立体的艺术特色。
图5-19 《圣诞夜惊魂》 场景设定稿
图5-20 《圣诞夜惊魂》 场景制作
图5-21 《圣诞夜惊魂》 场景搭建
图5-22 《圣诞夜惊魂》 角色设定
图5-23 《圣诞夜惊魂》 角色制作
图5-24 《圣诞夜惊魂》 拍摄动作设定
图5-25 《圣诞夜惊魂》 角色骨架
图5-26 《圣诞夜惊魂》 角色骨架调整
第三节 偶动画
木偶片的场景制作应有纵深感,能进行多角 度拍摄。布景风格画要与木偶造型设计的风 格相一致。正式开拍前要进行试验性拍摄, 对影片人物的性格刻画、动作和表演风格进 行检验,拍成样片再经导演和动作设计确定 后进入正式拍摄。20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 电影制片厂的曲建方导演拍摄了《阿凡提》 (见图5-9)系列木偶动画,具有鲜明的木偶 材料动画特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木偶动画 精品。

有关服装创业计划书(5篇)

有关服装创业计划书(5篇)

有关服装创业计划书(精选5篇)现如今,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创业者在初创企业成立之前用于取得合作支持或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商业报告。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创业计划书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服装创业计划书(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服装创业计划书1第一章:摘要鉴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热情的高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也积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作为在校学生的我们对于在校内创业也是十分的拥有热情,也有了自己创业的构想。

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开启我们创业的大门,在自己的创业路上走出第一步。

第二章:项目介绍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我们的主要经营产品是以大学生喜爱的时尚服饰为主,主要客户群体肯定是年轻时尚的学生族、白领以及追求潮流的人群。

作为在校大学生,都有着一颗年轻时尚的心,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及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所销售的产品正应对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以时尚靓丽的新颖服饰来吸引同学,为同学提供多样的选择,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赢得一个发展自己,体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的团队积极奋进,共同为了我们的创业梦想而奋斗。

一、宗旨(任务)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学生为主要客户群,在学生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开拓自己的市场。

二、团队介绍我们的团队,对商品的整个销售流程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实体店铺内,在网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销售,在我们运营期间不仅可以结合各专业的优势,给团队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完善我们的运营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独有的创业优势。

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合理高效的进行运作。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策略一、市场介绍首先,我们的市场定位是面向广大的学生市场,学生对于时尚服饰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抓住了学生这一市场,那么就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增加了一个厚重的砝码。

其次,服装行业是很好进入的,起点比较低,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小,客户需求大,只要是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能够做强做大事很有希望的。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模型集成和模型选择策略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模型集成和模型选择策略

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中的模型集成和模型选择策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模型集成和模型选择策略是AI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不断优化,AI模型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有效地将它们整合起来,对于实现更准确、高效的智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集成是指将多个AI模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强大、更准确的集成模型。

模型集成的目的是通过利用不同模型之间的互补性,来提升整体模型的性能。

常见的模型集成方法包括投票、加权平均和堆叠等。

投票方法是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选择得票最多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加权平均方法是根据模型的性能和重要性给不同模型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将它们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堆叠方法是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新的特征输入到另一个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预测。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势,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选择合适的模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模型的准确性、效率、可解释性和适应性等。

模型的准确性是指模型对样本进行预测的准确程度,通常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来衡量。

准确性是选择模型的重要度量标准,但在某些情况下,除了准确性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效率是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尤其是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模型的效率至关重要。

可解释性是指模型输出的结果能否被解释为人理解的方式,这在某些场景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适应性是指模型在不同数据集和不同任务上的表现,模型的适应性越强,就越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集成模型和集成方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首先,选择哪些模型参与集成需要基于对模型的理解和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其次,需要对不同模型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比较,确定每个模型的权重和贡献度。

最后,还需要对集成模型进行合理的训练和调优,以保证整体性能的提升。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参考文献
[1]D.Geneva.The Concept of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Training[Z].Vocational Training Branch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黄克孝,郭扬.优化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原则[J].职教论坛,1998(11):12. [3]杨黎明.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长处(CBE)及其不足之处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1998(8):2-3. [4]蒋乃平.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5-8. [5]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09- 06- 24 作者简介:李 琼(1978-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工作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开发》(BJA0800
60),主持人:刘显泽。
(二)基于综合能力的课程开发 “多元整合”课程开发是在对现有各种课程模 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各种模式优点,集各 家所长,概括其共同规律、整合成一个最优化的课 程模式。具体操作构想是在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 职业化方向的前提下,开设技术化学科,采取模块 化的组合形式安排阶段化进程,并实现学习者学习 的个性化;在教学策略方面,实施能充分实现产学 研结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制”教学和完全学 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等[5]。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以姜大源为代表的专家借鉴德国经验,倡导基 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强调按照工作过 程序化知识,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隐形知识的生成 和构建,其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 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过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模式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 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 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重视学生 自我管理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在课 程改革中被看好,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 题,如一些学校和专业在现有条件下有时很难找到 和开发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现有的师资水平还 无法适应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的要求,给以班级授课 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秩序带来挑战等。 (四)基于实践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以石伟平、徐国庆等为代表的专家针对职业教 育课程学问化倾向较严重的问题,倡导实践导向的

技术采纳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技术采纳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技术采纳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技术采纳方面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领域,本文试图通过对较成熟的几个理论框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把握技术采纳模型相应的发展脉络,对该领域已有的成果作总结以帮助后来的研究者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关键词: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当今社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发展迅速,正在并将持续不断地改变社会生活。

技术可以提高生活乃至生产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们必须首先被人们接受才能延续下去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于是,在新的技术产生的同时,学者们开始研究用户对技术的采纳行为。

该项研究被认为是当代信息系统中较为成熟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数十年的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的理论和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及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

一、相关理论模型分析1、理性行为理论(tra)理性行为理论是由fishbein和ajzen在1975年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础来源于社会心理学,是用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而它也被证明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众多领域的人类行为。

依据该理论,人的很多特定行为表现是由其行为意愿(bi)所决定的,同时行为意愿又受到个人行为态度(a)和主观规范(sn)的双重影响。

具体说就是认为个体倾向于按照能够使自己获得有利的结果并且也能够符合他人期望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该理论主要有两个前提假设:一是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是在出于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个是个人在决定了该行为之前会先考虑到其行为动作的隐含意义。

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理性行为理论框架sheppard,hartwick and warshaw(1988)经过研究得出结论:tra具有很强的预测效用,该结论是通过对87个独立研究进行元分析得出的。

研究总共包括12624个观察样本,显著性水平为0.001。

(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五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及其劳动特点(一)教师的概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贯性和议处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二、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三、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作为佛给我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漫长性2、生长性(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为标准2、从教师本身发展来说,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为标准3、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做出的贡献为标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个阶段(1)关注生成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2、四个阶段(1)职前储备阶段(2)入职调整阶段(3)巩固稳定阶段(4)创新成熟阶段。

3、五个阶段(1)新手(2)进步的新手(3)胜任行(4)精通型(5)专家型(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和非组织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1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解释集成学习模型中的模型选择过程

解释集成学习模型中的模型选择过程

解释集成学习模型中的模型选择过程集成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弱分类器组合成一个强分类器,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在集成学习中,模型选择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最终集成模型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解释集成学习模型中的模型选择过程,包括模型选择的原理、常用的模型选择方法以及模型选择过程的注意事项。

第一章:模型选择的原理在集成学习中,模型选择的原理是通过组合多个弱分类器来构建一个强分类器。

弱分类器是指分类性能较低的模型,而强分类器是指分类性能较好的模型。

通过将多个弱分类器组合起来,可以弥补各个弱分类器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体的分类性能。

模型选择的原理基于集体智慧的思想。

通过组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这是因为不同的模型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建模,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劣势。

通过集成这些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从而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第二章:常用的模型选择方法在集成学习中,有许多常用的模型选择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自适应权重调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型选择方法。

在该方法中,每个弱分类器都被赋予一个权重,该权重表示了该分类器对最终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

通过适应性地调整这些权重,可以使得每个弱分类器的贡献与其性能相匹配,从而提高整体的预测性能。

2. 结合投票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模型选择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每个弱分类器都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进行投票。

最终的预测结果是得票最多的类别。

通过结合多个弱分类器的投票结果,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3. 软投票法:软投票法是结合投票法的一种扩展方法。

与结合投票法不同,软投票法考虑了每个弱分类器的分类概率。

具体来说,每个弱分类器都会为每个类别给出一个概率值,表示该样本属于该类别的可能性。

最终的预测结果是所有弱分类器对每个类别概率的加权平均值最大的类别。

第三章:模型选择过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模型选择过程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大学论文模板范文5000字

大学论文模板范文5000字

大学论文模板范文引言大学论文是学生在毕业阶段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论文的撰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展示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大学论文模板范文,帮助学生理解论文的结构和格式,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篇范文将以一个虚构的主题进行展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写作风格。

第一章:背景和综述1.1 主题介绍本论文旨在研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影响。

通过对比研究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发生重大变革。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问题,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第二章:研究方法2.1 研究方法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关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将用于了解农民和农业专家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认知和看法,实地观察将用于收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构建合适的问卷,并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民和农业专家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和资料整理。

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农村地区并观察现实情况,可以获得更直观的数据和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将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传统农业的特点和问题3.1 传统农业的定义和概述传统农业是指在农业发展初期和现代技术应用较少的地区所采用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具有以下特点:劳动密集型、土地利用不高效、农业技术落后等。

3.2 传统农业的问题分析传统农业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农产品质量低下、农业资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第四章: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4.1 现代农业的定义和概述现代农业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优化的农业模式。

房地产的多元化运营方案

房地产的多元化运营方案

房地产的多元化运营方案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增加收入,房地产公司需要采取多元化运营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章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

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依靠住宅销售已经无法实现持续增长。

因此,房地产公司需要采取多元化运营战略来拓展业务领域,增加利润来源。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房地产公司如何通过多元化运营来实现业务拓展和增加利润来源。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分析多元化运营的意义和好处,探讨多元化运营的策略选择和实施,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多元化运营的风险。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将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来分析多元化运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定量研究方法将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评估多元化运营的效果和风险。

1.4 结构安排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构。

第二章综述了多元化运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多元化运营的策略选择和实施。

第四章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了多元化运营的效果和风险。

第五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第二章多元化运营理论与实践综述2.1 多元化运营的定义和意义多元化运营是指房地产公司在原有主营业务之外,通过增加新的业务领域来实现业务拓展和增加利润来源的策略。

多元化运营的意义在于可以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平衡风险,并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

2.2 多元化运营的方式多元化运营可以通过内部拓展和外部合作两种方式来实现。

内部拓展可以通过开发新的业务领域,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现有业务。

外部合作可以通过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展新业务。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2011年我参加了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2年半的学习中,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学》等一系列课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同时对我工作帮助最大的是《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

现对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进行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讲述了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淘汰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有如下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

3、管理具有艺术性。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计划的概述和计划的工作程序。

计划工作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工作程序包括:机会分析、确定目标、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计划分解、编制预算。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

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战略构成要素;公司层战略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战略的选择。

战略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定义和分类。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第八章,主要讲述了人员配备的影响因素。

增强现实技术(第五章)综述

增强现实技术(第五章)综述

综合以上三个关系式,得
sx=1/dx s 为水平方向上的图像尺度因子
x
sy=1/dy s 为垂直方向上的图像尺度因子
y
四个坐标系的关系
P称为投影矩阵,含有五个未知数,反映相机的内部参数: f,即相机的焦距,单位是毫米,
Sx即水平方向上的图像尺度因子,单位是像素/毫米
Sy即垂直方向上的图像尺度因子,单位是像素/毫米 (u。,v。)表示图像屏幕中心点像素所处的行数和列数。 D称为旋转平移矩阵,六个未知数,反映相机的外部参数: R含有的三个旋转角 t含有的世界坐标系原点在相机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在用户看来,无论从任何角度观察,都应该使虚拟物体与 真实场景保持三维欧氏空间的几何一致性。这就是AR中的 三维注册(Registration)所要完成的任务。
5.1 虚实融合原理
实现虚实融合的关键技术,是相机标定与三维注册技术, 通过精准的相机标定与三维注册,使虚拟物体可以与真实 世界进行无缝融合。 在真实世界中人为地设定世界坐标系的原点、X坐标、y坐 标、Z坐标,并测量出多个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值。 对摄像机摄取的图像进行视觉识别,找到各标志点在图像 显示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值。 通过各个标志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值和在显示坐 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值,实时计算出摄像机的焦距、成像屏 幕大小等内部参数、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角等外 部参数。
如:“别克汽车十城市巡展潘多拉项目.MOV”
第五章
三维注册与虚实融合
5.1 虚实融合原理
5.2 相机标定技术
5.3 图像的标识识别
5.4 虚实融合
5.2 相机标定技术
通过相机标定技术实时计算出摄像机的焦距、成像屏幕大 小等内部参数、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角等外部参 数。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技术接受模型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理论模型之一,用于解释和预测用户对技术的接受程度。

TAM模型认为,用户对技术的接受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又受到外部变量如系统特性、用户特征等的影响。

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模型本身的完善和扩展、模型要素的分析和验证以及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等。

在研究方法上,技术接受模型多采用量表、问卷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来检验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技术接受模型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信息系统采纳、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

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接受模型在解释和预测用户行为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TAM模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完全解释复杂的用户行为、对外部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等。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在模型的完善和扩展、考虑更多维度的变量以及跨文化、跨情境的普适性等方面加以深入。

本文通过对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的梳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然而,技术接受模型仍需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如模型的跨界适用性、对用户行为复杂性的解释能力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领域,同时与其他理论模型的融合,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用户行为。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技术接受的心理和行为越来越。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解释和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理论模型,已经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本文将系统地回顾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发展历程、现状和争论焦点,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技术接受模型概述技术接受模型是一种解释用户对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理论模型,由美国学者Davis于1989年提出。

《经典扎根理论》第五章 发现数据

《经典扎根理论》第五章 发现数据

第五章发现数据要点:理解扎根理论对数据的使用知道如何为一项扎根研究收集数据理解做扎根理论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反复性为什么“一切都是数据”作为扎根理论家,我们有极大的自由来识别和利用在分析中获得的任何相关的、可获得的所有的数据,这样做可以增强我们理论的力量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选择和发现数据时使用这些数据来解释有争议的行为模式。

这种解释能力是很多人被吸引到扎根理论研究中的主要原因。

其概念性的力量使得扎根理论不仅对理论家来说很有价值,而且由于其聚焦于解释“影响力高的主要问题”(Glaser, 1995, p. 4),所以对实践者和参与者来说,扎根理论也很有意义。

扎根理论过程确保了当我们的研究结束时,其结果是“可操作的”(Schon, 1983)。

正如Walsh (2014c)所强调的,在许多方法论书籍中,关于方法和技术的论述很多,而关于数据的论述却很少。

然而如果没有数据,方法和技术就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数据是建立理论的必要基础”(Evermann ,Tate, 2011, p. 634),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好的数据来产生好的理论(Lyytinen, 2009)。

Creswell(2014)将定性数据描述为文本和图像,定量数据为数字。

定量数据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可被计算或被数据化表达的信息,可以被进行数据分析(Monette Sullivan,Delong, 2011),而定性数据则以文字的形式对某种现象进行深度解释、提供信息。

然而,研究者可以选择量化质性数据(Sandelowski et al., 2009)或者限定(Creswell,2007)或质性化(Sandelowski,2000)定量数据。

研究人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技术使用二手数据,而不用管使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这些数据。

虽然许多扎根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定性数据和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扎根理论可以使用任何所有数据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视听媒体,或来自任何来源的调查(如报告、报纸或问卷)。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是在⼀定的历史条件下产⽣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

国际贸易可以按商品移动的⽅向分为进⼝贸易、出⼝贸易和过境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形贸易,也可以按⽣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与转⼝贸易。

16-17世纪盛⾏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当⿎励出⼝,同时限制进⼝。

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第⼀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受限制的⾃由贸易对⼀个国家是有利的,Smith认为应当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不是政府决策来决定⼀国进⼝什么商品和出⼝什么商品。

他的论点还表明对贸易采取的这种⾃由放任的态度符合⼀国的最⼤利益。

在Smith理论的基础上,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相对优势理论,是现代不受限制的⾃由贸易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两位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改进了Ricardo的理论,创⽴了著名的Heckscher-Ohlin理论。

1. 贸易利益①国际贸易为各国的企业家打开了机遇之门,同时也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更为⼴阔的选择空间;②国际贸易能有效利⽤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地丰富和⽅便了⼈们的⽇常⽣活;③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国际贸易使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份机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都在⽇益增长,⼀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④国际贸易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使⼀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和创造⼒,从⽽富裕起来。

Smith,Ricardo和Heckscher-Ohlin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

⼀国⽣产不了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绝⼤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

另外,他们的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可以⽣产的产品仍能获得利益。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一、消费和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1).市场:按照顾客购买目的或用途的不同,市场可分为组织市场和消费者市场两大类。

1.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2.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构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维持组织运作或履行组织职能。

(2).消费者市场的特点1. 广泛性2. 分散性3. 复杂性4. 易变性5. 发展性6. 情感性7. 伸缩性8. 替代性9. 地区性10. 季节性(3).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6W+1H(who what why who<购买组织> how when where)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刺激—反应模式(见P106)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综述(1)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个人和群体的消费行为,其研究内容和体系结构由消费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所决定。

(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两大类。

(其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为:认识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购后行为)(3)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影响因素有:1.消费者个体因素:生理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生理嗜好)、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社会、文化)、行为因素(未购买、重复购买)、经济因素(收入水平)2.环境因素:a.宏观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b.微观环境因素:商场购物环境、商场人流量(流量越大越好)、售货员服务技能与态度、家人和朋友的看法等(4).市场营销因素:a..产品因素:质量、性能、商标、包装b.价格因素:基本价格、折扣、信贷c.渠道因素:批发、零售、位置、交通d.促销因素:广告、推销、公关、促销促进(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1.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2.揭示消费行为的规律性3.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第二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发起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使用者(在5种角色中,营销人员最关心决定者是谁。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介绍了特征选择算法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在详细分析了特征选择算法的三种主要类型:过滤式、包裹式和嵌入式,并对现有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展望了特征选择算法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特征选择算法、过滤式、包裹式、嵌入式、比较分析、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征选择算法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庞大的特征集合中选择出最具代表性和相关性的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随着数据规模不断增大和特征维度不断增加,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特征选择算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基于过滤、包裹和嵌入式的特征选择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境下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处理高维稀疏数据、如何处理不平衡数据等问题。

本文旨在对特征选择算法进行综述和进展研究,探讨其在机器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现有特征选择算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让我们深入探讨特征选择算法的定义和分类,以期为特征选择算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在数据预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征选择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冗余特征和噪声,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同时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和运行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往往包含大量的特征,而其中许多特征可能是无关的或冗余的,这就导致了“维度灾难”的问题。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

特征选择算法综述及进展研究特征选择算法是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是从原始特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特征选择算法可以减少特征的维度,降低模型的复杂性,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并且能够提高模型的解释性。

特征选择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原始特征空间往往包含了大量无关或冗余的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模型的性能。

通过特征选择算法,可以剔除掉这些无用的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目前,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统计学、信息论、优化理论等,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征选择算法。

这些算法在不同的场景和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对这些算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研究,以便指导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使用。

一、特征选择算法的种类特征选择算法可以分为三大类:过滤式(filter)、包裹式(wrapper)和嵌入式(embedded)。

1. 过滤式(filter)特征选择算法过滤式特征选择算法主要是根据特征与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筛选,常用的方法包括相关系数、信息增益、卡方检验等。

这类算法的特点是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特征数据,但是一般不能很好地考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2. 包裹式(wrapper)特征选择算法包裹式特征选择算法是通过训练模型的过程中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常用的方法包括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前向搜索(Forward Selection)、后向搜索(Backward Selection)等。

这类算法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考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计算量较大,计算时间较长。

3. 嵌入式(embedded)特征选择算法嵌入式特征选择算法是将特征选择过程融入到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Lasso回归、岭回归、决策树等。

数据通信_5_1(分组交换网-虚电路)

数据通信_5_1(分组交换网-虚电路)

39
(1)同步时分复用
40

同步时分复用的特点:
① 定义帧和时隙 ② 等分信道 ③ 靠帧内的时隙位臵来识别信道(仅凭时间 轴上的位臵就足以区分出各个信道)
41
(1) 同步时分复用:
优点: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控,适于数字信息传输 缺点: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对应的信道会出 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 道,会降低线路的利用率。 用户有大量突发性数据要求传送,也只能借助于 固定的时隙来传输和交换,可能造成信号的延时, 甚至是信元的丢失。
19
2. 报文交换技术
(5)实际应用: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 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 它不适用于电话通信,也不适用于在公用数据 网中的较高速率的数据通信。 由于报文交换中报文的传送时间延迟大、变化大, 即适用于低速、不要求进行“对话”方式通信的场 合。
20
2. 报文交换技术
(6)问题: 报文长度差异很大,长报文可能导致很大的时 延 并且对每个节点来说缓冲区的分配也比较困难, 为了满足各种长度报文的需要,节点需要分配不同 大小的缓冲区,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传送的失败;

46
统计(异步)时分复用
(1)在一帧中占用的时隙数不固定,可以有1至多 个时隙,完全根据当时用户通信的情况而定。信元 所占用的各时隙之间并不要求连续,只要有位臵可 用即可。
(2)信元输出时除了帧必须与输入端一致外,具 体在哪个时隙输出则随意,只要所用的时隙原来并 无数据占用即可。
47
统计(异步)时分复用
(3)处理过程: 将报文划分成为一定长度的分组,每一个分组都 附加有地址信息和差错校验信息等; 再发送到传输链路上去,中间节点在接收到分组 之后,进行存储,再根据分组携带的地址信息进 行转发; 接收节点对分组进行处理和组合,恢复成原来的 报文,再送到目的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
商业模式研究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主要涉及20世 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文献。
阶段三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和演化,主要涉及2010年至今的文献。
阶段二
互联网泡沫时期,商业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主 要涉及2000年至2010年的文献。
未来趋势
商业模式研究将继续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 续性等新兴趋势,同时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实 践将更加深入和丰富。
技术驱动创新
商业模式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以技术为驱动,推动产品和服务的 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平台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实现企 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共赢。
数据驱动决策
信息技术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优化 原有商业模式,制定更精准的市场策略。
商业模式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研究内容
从商业模式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创新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创新点
通过对商业模式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方法,为企 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02
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定义
定义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为创造和提 供价值而建立的一种结构、流程和策略的组 合。
其他研究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之外,商业模式研究还采用了其他 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 察法等。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以了解商业模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家访谈法 则通过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对特定商业模 式的看法和建议。实地考察法则通过深入企业现场, 观察和了解商业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这些方法可以 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商业模式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激光的单色性。
横模
横模:腔内电磁场在垂直于其传播方向z的横向xy面内存在的稳定场分布
激光的模式表示:TEMmn
TEM:横向电磁场; m、n:横模的序数 m=n=0的模式(TEM00)称为基模,光斑最简单的结构
不同的横模,光场分布不同,光束的发散角不同
基横模
为什么要选出基横模? 基横模特点:1、光强是高斯形 2、发散角最小 随着横模序数的增加: 1、光场的范围加大 2、分布不均匀 3、发散角越来越大。
第五章 模式选择技术
Mode-Selection Techniques
1)概述 2)横模选择技术 3)纵模选择技术 4)模式测量方法
主要内容 5.1 概述 5.2 横模选择技术
5.3 纵模选择技术 5.4 模式测量
5.1 概述
选模的目的: 1、减少激光的模式数
2、改善激光的方向性 3、提高单色性。
影响衍射损耗的因素
(3) 与菲涅耳数( N=a2/( L))有关,同一腔型不同 N,衍射损耗不同
影响衍射损耗的因素
1、g、N一定时δ10<δ00 2、N一定时,g 3、g一定时,N δ00 δ10 δ00 δ10
横模的选择理论
不同对称腔的δ10/δ00值与N的关系
横模的选择理论
横模的选择方法
什么是非稳腔? 特点
5.3 纵模选择技术
一 纵模选择原理
二 纵模选择方法
一 纵模选择原理
(1)实现单纵模选择的过程:
减少荧光谱线 振荡的纵模数: n
选出基模
0 q
纵模选择
(2)纵模选择的基本思想
二 纵模选择方法
1 色散腔粗选频率 方法: 利用腔镜反射膜的光谱特性或在腔内插入棱镜或光 栅等色散元件,不同波长的光束在空间分离,然后设法 仅使较窄波长区域内的光束在腔内形成振荡。 特点:只能选出具有一定宽度的谱线, 不能选出单一 的频率。
(2)福克斯-史密斯(Fox-Smith)干涉仪复合腔
复合腔的两相邻的频率间隔为:

选择适当的l1及l2,使 单纵模输出。
c 2(l1 l2 )
与增益线宽相比拟时,即可获得
5.4 模式测量方法
一 直接观测法 二 光点扫描法
三 扫描干涉仪法
四 F-P照相法
一 、直接观测法 不同的横模光场分布不同。 对于连续的可见光波段的中、小功率激光器,这种 方法比较适用;中等功率的激光采用烧蚀法观测。 中小功率的红外激光器,还可用变像管或CCD摄像 机观测横模。

另一种色散腔是用一个反射光栅代替谐振腔的一个反 射镜,如下图所示:
设腔内之光束所允许的发散角为θ,则光栅色散所能 允许的最小分离波长范围是:
2tanθ0
θ
2 F-P标准具法
(1) F-P标准具的原理
F-P对不同波长的光束具有不同的透过率:
相邻两透过率极大值的间隔(自由光谱区)为:
除最大透过率外, 其他频率处的透过率与R有关—透过率曲线
1.谐振腔参数g 和N的选择法 2.小孔光阑法选模 3.腔内插入透镜选横模 4、非稳腔的选模
谐振腔参数g 和N的选择法
小孔光阑法选模
• 在谐振腔中加一小孔光栏 • 原理
• 方法
腔内插入透镜选横模
• 聚焦光栏法: 透镜+小孔光栏 • 原理
腔内插入透镜选横模
• 改进: 正+负透镜=望远镜
非稳腔的选模
3 复合腔法
原理: 用一个反射干涉仪系统取代谐振腔中的一个反射镜, 则其组合反射率是光波长(频率)的函数。 特点: 组合反射率R随频率做周期性变化,在某些特定频率 处R具有极大值。极大值之间的频率间隔是可以通过调整 复合腔长来改变的。
(1)迈克耳孙干涉仪式复合腔
复合腔的频率间隔为:
适当选择l1及l2,可以使复合腔的频率间隔足够 大, 即两相邻纵模间隔足够大,与增益线宽相比拟时,即可 实现单纵模运转。
腔的总损耗:δ=δd+δi
激光振荡的条件是 G>δ出基横模而使其他高阶模不能振荡 两条原则:
① 高阶模与基横模的衍射损耗之比要大, δ10/δ00大,即增大横模间的衍射损耗差别。( δ10要 大) ② 衍射损耗与总损耗之比δd/δ要大,即总损耗主要 由衍射损耗决定。
影响衍射损耗的因素
衍射损耗的大小是选横模的关键,衍射损耗与哪些因 素有关? (1) 与腔型,即g参数有关, 不同腔型,衍射损耗不同 ; g=1-L/R a、稳定腔 b、准稳腔 c、非稳腔
影响衍射损耗的因素
(2) 与模序数有关,同一腔型不同横模,衍射损耗不 同 TEM00模δ00最小,随着模序数增加,δd增大
特点: 透射峰频率间隔相等 R越大, 峰越细锐
(2)选模
法 线
上图所示为F-P标准具法选纵模
C/(2nL)腔谐振频率 C/(2nL)腔谐振频率
单振荡频率
C/(2nd)腔谐振频 率
优点: 在于标准具平行平 面板间的厚度可以做得很 薄,由于腔长没有缩短, 输出功率仍可很大。
气体激光器增益线宽 较窄,一个标准具即可; 固体激光器增益线宽 较宽, L大使纵模间隔小, 精细度受工艺限制,需用 双标准器选模。
为什么要选出基横模
一般激光器中有很多模式振荡,实际的光场分布是复合模。
为了改善激光的方向性,必须选出基横模。
不同横模的光场强度分布
改善激光方向性、提高单色性
• 为什么要改善激光方向性、提高单色性? 从实际应用需求来看: 1、激光打孔 2、激光全息
横模的形成
横模的选择
基本原理: 不同横模的衍射损耗不同
5.1 概述
激光器的模式:
模式:在腔内可能存在的稳定光场的本征态-模式。 (本征态是指聚合物未经任何物质掺杂) 量子理论:可能区分的光子态。 量子电动理论:电磁场的可能区分的量子态。
腔内:纵模和横模
5.1 概述
横模: 在腔中垂直腔轴方向的电磁场的本征态
改善激光的方向性
5.1 概述
纵模: 沿谐振腔轴线方向上的激光广场(电磁 场)分布。
图5.3-1所示是腔内插入色散棱镜的粗选装置图。
O
D A
C
φ
c
c B
图 5.3-1 色散棱镜粗选原理示意图
T α1 = α2 = α
设腔内之光束所允许的发散角为θ,则由于色散棱 镜的分光作用,腔内激光波长所能允许的最小波长分 离范围为 2 2 1n sin 2
D
dn 2(sin ) 2 d
变像管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