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_》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解
从旧的人教版教材选出节选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文,旨在作为古代散文教学的补充。“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言文,通过本文指导高三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给重要的语段短句或翻译;二是“补”苏教版对一些传统经典篇目的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教师列举,学生可以辨认并解释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关键的文言语句,结合已有知识积累口头或书面当堂翻译。
(二)课程标准意在让教学对象“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落实在本文教学中,主要是: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赤壁之战运筹过程中孙权的作用;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读出重音、节奏、语气,体现出课文文气的急切舒缓、文意的抑扬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能说出本文叙事线索,找出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对话语言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
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
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
四.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点复习(见知识点整理)
二.《赤壁之战》描写孙权目的何在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
福……”司马光《上<资治通鉴>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与孙权书
曹操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引自《曹操集》(中華書局,1959年7月第1版)
第三课时
作业练习讲评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注音
今操芟.夷大难(shān)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ù)
及说.备使抚表众(shuì)王室之胄.(zhòu)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wèi)因拔刀斫.前秦案(zhuó)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léi)预备走舸.(gě)
一.通假字
1.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
2.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
3.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4.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词
1.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古义:派别。今义:代词,这个和那个;形容词,一样。
2.致殷勤
..之意。古义: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名。
4.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
..而事之!古义:面向北称臣,投降;今义:名次。
5.鼎足之形成
..矣。古义:两个词,形势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形成;今义:一个词,某种局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