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_谢若龄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_谢若龄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谢若龄1,2,吴必虎2(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海南海口570228;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摘要]宗教旅游是一个既古老又缺乏深入研究的旅游方向。
30年来,境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仍然仅限于对宗教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反观境外的研究则较为全面,除了对宗教游客的理论、游客群体、活动、动机等各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外,更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多样化的研究,包括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营销等。
文章通过6个研究方向,即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宗教场所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宗教旅游的影响研究、宗教旅游营销与产品开发研究、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宗教旅游者相关研究,对境内外1981—2015年间所发表的宗教旅游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
最后结合境内外研究的结果,从5个方面探讨境内宗教旅游研究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宗教旅游;综述;宗教资源发展;宗教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6)01-0111-15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1.016笔者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游模式。
在早期的旅游研究中,“宗教”与“旅游”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旅游是一个以享受放纵、寻找快乐和满足感为目的的旅行,而宗教则是一个严谨自守、寻找安静和神圣感为宗旨的信仰;两者在活动、规则和概念上,都显得背道而驰[1]。
因此,当宗教与旅游结合时,宗教旅游更倾向于以“宗教”为主要目的,被认为是一个古老[2]、以朝拜、求法[3-4]、传道[5]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中,大旅游(Grand Tour)被认为是最早的宗教旅游模式[6],一个以传道为目的,从欧洲大陆向外传播西方宗教思想和社会文明的大型旅游活动。
然而,宗教与旅游对立的观点,在1973年被著名的旅游社会学家Dean MacCannell否定了。
济南灵岩寺宗教旅游开发研究
济南灵岩寺宗教旅游开发研究
李厚忠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1(000)036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旅游以其神秘的建筑、高深的文化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本文以济南灵岩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灵岩专宗教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灵岩寺宗教旅游开发策略.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李厚忠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基于WSR方法论宗教旅游开发研究 [J], 许同
2.宗教文化风景区植物造景分析\r——以济南灵岩寺风景区为例 [J], 李成;陈菁菁;韩建军;吴佳怿
3.大同宗教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以宗教建筑为例 [J], 李晓宇
4.济南长清灵岩寺佛学碑刻“义理”思想初探 [J], 梁琛; 高英华
5.选择实验法在济南灵岩寺文化遗址景区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J], 张凌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9年—2012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1989年—2012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综述作者:谭艳寒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3期宗教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专项旅游活动,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是国内旅游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293篇(1989-2012)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从发表刊物的等级以及硕博士论文关于宗教旅游的比重;现有研究宗教旅游文献的南北地域分布;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旅游研究现状;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研究比重;宗教旅游的基金资助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关于宗教旅游的文章发表刊物等级不高,且以期刊论文为主,硕博论文数量少;现有研究宗教旅游的文章存在存在南北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旅游研究不足;四大宗教研究比重失衡,且研究不够深入;我国宗教旅游基金资助少。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宗教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专项旅游活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宗教旅游进行了研究。
如2009年崔丽丽在《国内宗教旅游研究综述》一文中对近年来学界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做了大致梳理,重点关注了宗教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宗教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论题;2010年高科著的《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发现20年来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内涵、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生态旅游等5方面。
这些成果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宗教旅游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单一、成果水平不高、适用性不强的特征;2011年胡芬在《宗教旅游研究综述》一文中,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对比,从各学科视角对文献进行整合,指出国内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领域,多采用定性的方法且结论相似。
以上学者都只涉及到了宗教旅游研究的某些方面,并不是很完善。
本文对发表于各种期刊在CNKI可以检索到的293篇(1989年-2012年)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求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宗教旅游研究进展。
三十年来中国的日本宗教研究
三十年来中国的日本宗教研究
李子捷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我国目前的日本宗教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即对日本佛教和神道相对比较关注,而对日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的研究则不足,且缺少结合各种宗教而进行的总论性的成果.此外,日本宗教学者的宗教学理论研究及其消化、整理西方宗教学成果的情况目前在国内也是个空白.本文将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及新兴宗教五个方面来回顾这三十年来我国大陆学者在日本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李子捷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三十年来哈萨克族宗教问题研究综述 [J], 陈刚
2.三十年来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罗惠翾
3.近七十年来基督宗教与中国宗教比较研究评析 [J], 赵晓阳;
4.近七十年来基督宗教与中国宗教比较研究评析 [J], 赵晓阳;
5.三十年来中国语言工作的一些情况——在日本中国语学会演讲会上的讲话 [J], 詹伯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研报告:关于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早期信徒们前往宗教圣地的朝圣活动,发展到今天众多普通旅游者以饱览宗教名山、了解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气氛、祈福祭拜等为内容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旅游一直长盛不衰。
有资料表明,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90%,在我国当今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达55%,正如所谓“旅游之胜,半赖寺庙”。
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
我市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素以“淮海东来第一郡”的盛名享誉海内外,如何更好挖掘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其旅游功用,提升我市旅游开发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积极健康的宗教活动是荡涤心迹、矫正心态、抚慰心灵、开启心扉的有效途径。
旅游,就其核心内涵而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超越当下、突破自我、提升境界的心灵感悟之旅。
因此,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生共赢。
推动宗教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与开发,可以较好提高精神产品,满足游客宗教文化需求,有效扩大旅游市场容量,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消费结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开启心智,升华精神境界。
旅游活动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等追求提高的具体表现,通过旅游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加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包括对不同地区的宗教文化的理解。
宗教文化场所是集文化艺术之大成者,幽雅环境,足以游览。
文人骚客对宗教场所周边景观的咏唱,给只供单纯欣赏的自然景观增添韵味;名人雅士给宗教寺庙题写的匾额、对联、诗词,让旅行者在游览参观之中,发思古之幽情,得到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宗教场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掌故传说、风俗民情,蕴藏着历史痕迹和时代信息,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可丰富人们想象。
宗教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宗教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宗教旅游,是指人们因信仰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随着宗教信仰的舒展,宗教旅游在当今的旅游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一些宗教寺观来说,宗教旅游成了新的经济支柱。
但是,如何挖掘宗教旅游的潜力,将其开发成具有综合效益的旅游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宗教文化的吸引力众所周知,宗教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普世性,其所散发出的人文历史价值、精神符号等都是遐窥古今,独具魅力的。
而针对弘扬、传承、强化宗教文化,宗教旅游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手段。
首先,宗教旅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举办文化节、传扬经典、展览藏品、举办音乐会等,让游客了解宗教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深邃内涵;其次,感性化的宗教文化和旅游本身所带来的欢乐体验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二、开发宗教旅游项目的意义更加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开发宗教旅游项目,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各地区经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宗教旅游项目可以反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当地特产等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进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宗教旅游本身也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创意等领域产生辐射作用,进而促进文化旅游的佳循环,推进文化交流和创新。
三、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很显然,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涉及到文物保护与利用、管理问题、公共服务、以及经济效益等众多方面。
尤其是对于那些要发展宗教旅游业的地区来说,正确利用开发创新、细致缜密的管理理念,是确保该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换言之,在开发宗教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各个参与方需要做到:1、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维护宗教遗址和建筑;2、利用现代技术打造丰富的宗教旅游项目内容和交互体验;3、加强区域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升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4、丰富旅游产品,推出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5、强化官方投入,配合民间力量开发宗教旅游的智慧;6、多渠道合作,实现互吸互惠,公正分享旅游收益等方面进行努力。
近30年来中国学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与展望
近30年来中国学界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研究与展望一、前言对于如何界定“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学界历来争论不休。
先谈谈宗教的分类问题,杨庆垄先生(C.K.Yang)曾有“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与“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区分。
他认为“制度性宗教”是“一种宗教生活体系。
它包括(1)独立的关于世界和人类事务的神学观或宇宙观的解释;(2)一种包含象征(神、灵魂和他们的形象)和仪式的独立崇拜形式;(3)一种由人组成的独立组织,使神学观简明易解,同时重视仪式性崇拜。
借助于独立的概念、仪式和结构,宗教具有了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的属性,故而成为制度性的宗教。
”杨先生还认为,中国汉族所固有的宗教实践是一种“分散性宗教”,它与上述情况相反,没有明确的经典、教义、伦理学和严密的组织,只是“拥有神学理论、崇拜对象及信仰者,于是能十分紧密地渗透进一种或多种的世俗制度中,从而成为世俗制度的观念、仪式和结构的一部分,并作为世俗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也就是说,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分不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它在社会中的功能也许要大于“制度性宗教”。
换言之,“它作为一种基层支持力量,对于世俗制度和整体的社会秩序或许十分有意义。
”还有一种分类,将宗教分为“人为宗教”(man―made religion)和“自发宗教”(spontaneousreligion)。
前者主要指那些由某个人创立出来的宗教实践,或者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创立与发展起来的宗教实践;后者则主要指从群众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宗教实践,或者更具体一点,它是指某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仰体系、崇拜形式、仪式等,虽然在历史的发展中会有一些变化,但都与人们世代更替的日常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有时难以把它们从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
不同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与分析“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如中国台湾民族学研究所的李亦园先生、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的郑志明教授等使用的是“民间宗教”,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丁荷生先生使用的是“民间道教”(popular Taoism)和“民间崇拜”(popular cults),日本的渡边欣雄先生等使用的是“民俗宗教”(folk religions),中国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主张使用“神仙教”一词。
国内外宗教旅游对比
国内外宗教旅游对比研究摘要:宗教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中的一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通过对中外宗教旅游研究的对比,总结中外宗教旅游的发展状况,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及其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文献进行整合,以及提出对中国宗教旅游研究有益的借鉴,促进中国宗教旅游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宗教旅游;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国内外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99-03引言宗教旅游(religious tourism)是一种古老的旅游形式,国外进行宗教旅游研究的时间相对国内要早,20世纪70年代学界开始对宗教旅游进行研究,而中国在1986年,陈传康等首次对中国宗教旅游进行专题研究,发表《宗教旅游及其政策研究》一文。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的研究中中国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多是针对宗教旅游资源评价、产品设计以及区域宗教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宏观性的定性描述,而极少对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感知、宗教旅游影响等微观领域进行量化研究。
相对国外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对宗教旅游者的研究,宗教旅游影响研究分析等方面反映出相对国外研究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还不够成熟,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通过对中外宗教旅游研究的对比,总结中外宗教旅游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这将对我们进一步进行宗教旅游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一、国内外宗教旅游的研究内容(一)宗教旅游的概念宗教旅游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旅游形式,对其定义也因研究者的不同角度存在一定差异,也曾一度是学界争议的热点。
布兰克威尔从动机和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对宗教旅游进行界定,认为宗教旅游是由宗教原因引发的、目的地是宗教场所的所有旅游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从旅游动机来看,既包括宗教徒的朝圣动机又包括非宗教徒的文化体验动机;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宗教旅游活动的发生地是宗教场所,如宗教圣地、寺院、神社等。
普遍认为宗教旅游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指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也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
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摘 要:宗教旅游在我国 旅 游 中 的 地 位 日 趋 重 要,渐 成 研 究 热 点。 通 过 国 内 外 相 关 研 究 的 对 比,从各学科视角对文献进行整合,指出国内宗教旅游研究主 要 集 中 于 管 理 学 领 域,多 采 用 定 性 的 方 法 且 结 论 相 似 。 建 议 后 续 研 究 应 该 补 充 定 量 或 实 证 的 方 法 ,研 究 领 域 向 宗 教 旅 游 的 宏 观 规 律 、微 观个体活动等方向延伸。
第 34 卷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宗教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探究
宗教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探究作者:刘家玮柯慧陈欣恬周沛媛王晓宇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6期武汉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针对宗教旅游体验性强的特点,如何从体验的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五台山以及同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的归元禅寺进行对比,探寻对宝通寺的参考意义:即利用好城市中少有的山岳型景观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体验,运用通俗的方式加强宗教文化带来的特殊旅游体验。
一、宗教旅游体验与研究背景(一)宗教旅游体验的定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宗教政策的变革下,我国的宗教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大众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在两者的交汇碰撞中逐渐产生了“宗教旅游热”。
此后,宗教旅游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乃至旅游体验研究都有涉猎。
关于宗教旅游的定义,谢若龄、吴必虎通过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游模式,不仅局限于朝圣活动,更是一个以游览“旅游吸引物”,尤其是以参观宗教场所为中心,普及宗教思想、传播和谐概念、提升并净化心灵境界的一次旅游活动。
保继刚和陈云梅则从市场的角度定义,认为宗教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有所区分,是客源市场稳定、吸引游客人数多和游客重游率高的一种旅游模式。
还有一些学者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如明世法认为宗教旅游既是朝觐,也是以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活动,同时兼具非宗教属性的旅游观光活动。
关于旅游体验,谢彦君认为,旅游者在旅游世界中的种种作为都是为了获取愉悦体验,通过对历史上的中外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体验方式,其中,提到了在宗教圣地,宗教旅游者追求的是圣地中心的神圣性,而普通游客得到的则是一般审美意义上的体验。
同时从词源看,以德语为例,通过与“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体验的3个特性:第一,体验是第一人称的,强调主体的在场性,而经验不一定是第一人称的;第二,体验具有更多感性色彩,经验更偏重于理性;第三,体验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经验更常作为名词使用。
国外宗教旅游研究与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体系构架
第2 8卷第 4期 20 0 8年 l 2月
西北 工业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UR AL O O T W E T R O Y E HNC N VE S Y Sc lSine O N F N R H S E N P L T C IAL U I R Tr (oi c cs a e
() 1 宗教旅 游的概念 界定
关 于 宗教 旅游 的界 定 曾一 度是 学 界争 议 的热 点 , 对 于宗教圣 地 的疑惑和希 望 了解 当地 的历史 文化所 但 目前 对宗教 旅游 的认识 已基 本达成共 识 。普 遍认 驱 使的 , 而朝圣者 则更多 的是 要履 行一种 责任 , 故而
一 、
国外宗教旅游研究 的主要 内容
基础 , 虽然 朝圣 的内容不 同 , 是 内在本 质的驱 动力 但
却是相 同 的。
1 宗教 旅游的含 义 、
也有 学 者认 为旅 游 和宗 教 活动 也 有一 定 差异 。
N l (9 9认 为旅游 者前 往 宗教 圣地 主要 是在 他们 o n 18 ) a
() 2 朝圣活动 与旅游活动 的关系
Snh2o ) 为世俗朝 圣活 动和世俗 旅游 活动是有 i (o5认 g 本质 区别 的 ,并 且在一 定程 度上把 旅游 活动 看成是
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
Ke r s r l i u tu s ; r l iu u t r ; r l iu o r m e o r e r l iu c h r y wo d : e i o s o r m g i ei o s c l e g u ei o s t u s r s u c ; e i o s u u a g i g l
中图分类号 : F9 . 5 0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0 47 (0 0 0 0 5 0 09— 4 4 2 1 ) 3— 0 9— 7
A t r t e Re i w f Re e r h o Ch ne e Rei i us Lie a ur v e o s a c n i s lg o
( o i c ne ) S c l i cs aS e
近 二 十 年 中 国 宗 教 旅 游 研 究 述 评
高 科 佘 晶 晶 ,
(. 1 东北师范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吉林 长春 10 2 ; . 南理 工大学 经济与 贸易学 304 2 华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 106
关键词 : 宗教旅游 ; 宗教 文化 ; 宗教旅游资塬 ; 宗教 文化旅 游 ; 宗教 生态旅 游 摘 要 :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 以宗教文化为核 心的旅 游体验 活动 , 国 内外旅游 学术界 重要 的研 究 内容。通 是
过 对 中国期 刊 网 上检 索 到 的 2 4篇 (9 1 2 0 ) 关研 究 文 献 的 分 析 , 现 2 4 19 — 09 相 发 O年 来 国 内的 宗教 旅 游 研 究 主 要 集
To r s n t e Pa t2 a s u im i h s 0 Ye r
宗教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探究——以武汉宝通寺为例
宗教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探究——以武汉宝通寺为例刘家玮 柯 慧 陈欣恬 周沛媛 王晓宇一、宗教旅游体验与研究背景(一)宗教旅游体验的定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宗教政策的变革下,我国的宗教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大众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在两者的交汇碰撞中逐渐产生了“宗教旅游热”。
此后,宗教旅游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乃至旅游体验研究都有涉猎。
关于宗教旅游的定义,谢若龄、吴必虎通过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游模式,不仅局限于朝圣活动,更是一个以游览“旅游吸引物”,尤其是以参观宗教场所为中心,普及宗教思想、传播和谐概念、提升并净化心灵境界的一次旅游活动。
保继刚和陈云梅则从市场的角度定义,认为宗教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有所区分,是客源市场稳定、吸引游客人数多和游客重游率高的一种旅游模式。
还有一些学者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如明世法认为宗教旅游既是朝觐,也是以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活动,同时兼具非宗教属性的旅游观光活动。
关于旅游体验,谢彦君认为,旅游者在旅游世界中的种种作为都是为了获取愉悦体验,通过对历史上的中外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体验方式,其中,提到了在宗教圣地,宗教旅游者追求的是圣地中心的神圣性,而普通游客得到的则是一般审美意义上的体验。
同时从词源看,以德语为例,通过与“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体验的3个特性:第一,体验是第一人称的,强调主体的在场性,而经验不一定是第一人称的;第二,体验具有更多感性色彩,经验更偏重于理性;第三,体验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经验更常作为名词使用。
综上,我们可以将宗教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在宗教场所以及文化环境下通常以第一人称视角实现的,对其中任何与宗教有关联的内容进行的偏重感性角度的感知行为过程。
(二)宗教旅游体验的特点总的来说,宗教旅游体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参与程度高一般旅游往往只停留在眼睛和身体的层面,而宗教旅游则可以上升到心灵高度。
谈晚清时期传教士在华宗教旅游
第20卷 第4期2006年8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 No.4Aug.2006谈晚清时期传教士在华宗教旅游Ξ杨 健(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晚清时期,传教士在华旅游经历产生、发展、繁荣三个阶段。
其发展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晚清时期;传教士;宗教旅游[中图分类号]F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6)04-0060-03On the Missionaries’R eligious Tourism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Q ing DynastyY ANGJian(S ociology C ollege,Anhui N 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China)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western missionaries traveling in China went through the stage of initiation,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stage of prosperity.Its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 portant tokens that China gradually became a semi2feudal,semi2colonial country.M oreover,it owned a strong semi2feudal,semi2colonial trait.H owever,it prom 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 odern tourism.K ey w ords: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missionaries;religious tourism. 旅游按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娱乐消遣旅游、宗教旅游、公务旅游等类型。
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综述
王武林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涉及老年教徒的现状与特征,涵盖老年人宗教参与和宗教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宗教信仰、宗教性、宗教参与对老年人健康、死亡率、抑郁、沮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国外老年人宗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老年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6页(P111-116)
【作者】王武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国外老年人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J], 李一喆;吴丹
2.多学科视野中的国外老年人阅读研究综述 [J], 肖雪
3.国外老年人对抗性训练效果研究综述 [J], 黄贤东;张建梅
4.国外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 [J], 易靖涵
5.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研究综述 [J], 施巍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亚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亚宗教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三亚市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南部,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
在其卓越的自然风光之外,三亚还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亚的宗教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三亚市宗教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一、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三亚的宗教文化旅游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方面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三亚市现存的宗教文化资源以佛教、道教、基督教为主,其中佛教文化资源最为丰富。
目前,三亚市的主要宗教旅游景点有南山寺、天涯海角、海棠湾道教文化旅游区等。
1.南山寺南山寺位于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是国内最大的禅宗名刹之一。
这里有着不同的禅修活动和佛教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和品味佛教文化。
2. 天涯海角作为中国南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天涯海角不仅有着美丽的海滩和壮观的海岸线,还有着基督教”爱在天涯海角”的爱情故事。
3. 海棠湾道教文化旅游区海棠湾道教文化旅游区坐落于三亚湾南岸,集道教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
二、发展对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亚的宗教文化旅游不断拓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在宗教文化旅游中,三亚市的文化资源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文化资源较为缺乏。
2.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和完善。
当前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参观和旅游,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空间。
3. 宗教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需要完善。
当前三亚市的宗教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三亚市宗教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大力发掘宗教文化资源,加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加强宗教文化旅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同时,三亚市应加强与其他地区宗教文化旅游的合作与交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旅游体验。
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安徽九华山为例
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安徽九华山为例一、概览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游览。
安徽九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宗教旅游者。
本文以安徽九华山为例,对宗教旅游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宗教旅游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将对九华山的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概述,包括寺庙建筑、佛教文化遗址、自然景观等方面。
接着通过对九华山旅游者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对旅游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旅游者的基本特征。
然后本文将从宗教信仰、旅游目的、消费行为等方面对旅游者进行类型划分,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在九华山的旅游行为特点。
本文将结合九华山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建议,以促进宗教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宗教旅游地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和精神寄托之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朝拜、参观和体验。
然而目前关于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九华山这一地区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对安徽九华山地区的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宗教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通过对安徽九华山地区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行为特点,为宗教旅游地旅游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者,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宗教文化体验项目,满足其独特的精神需求;针对商务人士和家庭游客等其他类型的游客,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其次通过对安徽九华山地区宗教旅游地旅游者类型划分与旅游行为比较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类型旅游者在宗教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宗教旅游地旅游业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宗教与旅游调研情况汇报
宗教与旅游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些知名的宗教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调研。
在这些地方,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深厚历史底蕴,还体验到了宗教旅游带来的内心宁静与平和。
例如,在西藏的拉萨,我们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的宗教建筑,深切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魅力;在印度的瓦拉纳西,我们沐浴在恒河圣水中,聆听着印度教徒的祈祷之声,感受到了宗教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公众对宗教旅游的态度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寻找内心宁静与平和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愿意通过宗教旅游来深入了解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宗教旅游产品进行了市场调研。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市场上的宗教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宗教主题的旅游线路、宗教文化体验活动等。
这些产品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一些宗教旅游目的地也在不断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总的来说,宗教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宗教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文化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推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宗教旅游体验。
通过以上调研情况汇报,我们对宗教与旅游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宗教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近十年国内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2.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Xining 810007,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s of religious tourism from 2007 to 2017 in China,as well as doing a systematic review
现 ,近 十年 我 国 宗 教 旅 游 研 究 内容 不 断 深 入 ,宗 教 旅 游 者 、宗 教 旅 游 影 响 、宗 教 旅 游 利 益 相 关 者 等 主 题 开 始 成 为 热 点 ;研 究 方 法 以 定 性 为 主 ,同 时 也 呈 现 了 宏 观 向微 观 、定 性 向 定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主 要 运 用 人 类 学 、经 济 学 、地 理 学 等 学 科 理 论 来 研 究 宗 教
years.Meanwhile,religious tourists,the impact of religious tourism ,religious tourism stakeholders became the hot research topics.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as the main method,also presented the macro to micro and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trends.Anthropology,economics,geog—
摘 要 :通 过 梳 理 和 分 析 2007- 2017年 国 内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宗 教 旅 游 相 关 文 献 ,对 宗 教 旅 游 研 究 过 程 进 行 了 系 统 回顾 ,以期 把 握 近 十年 我 国宗 教旅 游 的 研 究 进 展 和 最 新 动 态 。分 析 发 现 ,近 十 年我 国 宗 教 旅 游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宗 教 旅 游 概 念 界 定 、宗 教 与 旅 游 的 关 系 、宗 教 旅 游 者 研 究 、宗教 旅 游 资 源 价 值 与 宗 教 旅 游 开 发 、宗 教 旅 游 影 响 、宗 教 旅 游 利 益 相 关 者 等 方 面 。结 果 发
中国宗教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宗教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牟钟鉴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改革开放30年,宗教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宗教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宗教理论和政策也有很大的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宗教在中国还会继续发展.所以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牟钟鉴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1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创意人才现状问题研究——兼论北部湾经济区创意产业发展与人才现状
3.最近30年中国宗教思想历史发展的研究现状
4.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5.中国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谢若龄1,2,吴必虎2(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海南海口570228;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摘要]宗教旅游是一个既古老又缺乏深入研究的旅游方向。
30年来,境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仍然仅限于对宗教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反观境外的研究则较为全面,除了对宗教游客的理论、游客群体、活动、动机等各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外,更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多样化的研究,包括对宗教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营销等。
文章通过6个研究方向,即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宗教场所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宗教旅游的影响研究、宗教旅游营销与产品开发研究、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宗教旅游者相关研究,对境内外1981—2015年间所发表的宗教旅游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
最后结合境内外研究的结果,从5个方面探讨境内宗教旅游研究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宗教旅游;综述;宗教资源发展;宗教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6)01-0111-15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1.016笔者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神圣的旅游模式。
在早期的旅游研究中,“宗教”与“旅游”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旅游是一个以享受放纵、寻找快乐和满足感为目的的旅行,而宗教则是一个严谨自守、寻找安静和神圣感为宗旨的信仰;两者在活动、规则和概念上,都显得背道而驰[1]。
因此,当宗教与旅游结合时,宗教旅游更倾向于以“宗教”为主要目的,被认为是一个古老[2]、以朝拜、求法[3-4]、传道[5]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中,大旅游(Grand Tour)被认为是最早的宗教旅游模式[6],一个以传道为目的,从欧洲大陆向外传播西方宗教思想和社会文明的大型旅游活动。
然而,宗教与旅游对立的观点,在1973年被著名的旅游社会学家Dean MacCannell否定了。
MacCannell[7]认为,旅游者在观赏“旅游吸引物”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种爱慕和“崇敬”的心态来欣赏旅游吸引物,可称为是一位“世俗的朝圣者”在进行一次虔诚的“崇拜”之旅。
Turner和Turner[8]支持MacCannell的观点,认为:每一位旅游者都是旅游者和朝圣者的共同存在体(A tourist is half a pilgrim,if a pilgrim is half a tourist)。
所以,今天的宗教旅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朝圣旅游活动,更是一个以游览“旅游吸引物”,尤其是以参观宗教场所为中心,来普及宗教思想、传播和谐概念和提升并净化心灵境界的一次宗教旅游活动,而且,这种宗教旅游是每一个旅游者都能体验到的旅游经历。
本文欲以泛宗教旅游作为出发点,探讨境内外近30年来,在宗教旅游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及变化。
本文除了对境内外宗教旅游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外,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为未来境内宗教旅游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宗教旅游的定义宗教旅游,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
最早对宗教旅游下定义的是境外学者Rinschede[9],他认为宗教旅游是:•一个与其他旅游类型,如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大众旅游等可兼容的旅游模式。
•一个多功能的旅游活动;在古代,宗教是主要的推动因素,而现代旅游,宗教的动机相对要减弱些。
•短期宗教旅游可以采取到附近的宗教场所进行一日游的旅游模式。
•长期宗教旅游则是几天至几个星期,到境内外的宗教场所进行观光旅游的模式。
•通常以团队旅游的模式进行。
境内最早的宗教旅游研究始于1986年陈传康和徐君亮所发表的《陆丰县的海滨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一文,文中提到开发宗教为旅游资源的可能性[10]。
[收稿日期]2013-12-24;[修订日期]2015-06-09[作者简介]谢若龄(1975—),女,马来西亚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宗教旅游、文化旅游、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E-mail: rosalindsya@;吴必虎(1962—),男,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
之后,在1988年,陈传康等再次发表《宗教旅游及其政策研究》,正式深入地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并正确提倡宗教旅游的看法[11]等方面做出讨论。
然而,陈先生却未曾对宗教旅游下任何的定义。
截至目前,最早对宗教旅游下定义,同时被许多学者引用次数最多的是保继刚和陈云梅[3]的定义,他们认为宗教旅游是一个客源市场稳定、吸引游客人数众多和重游率高的一种旅游模式。
这个定义是把宗教旅游与其他一般旅游模式区别开来的主要特征。
此后,许多境内学者,包括张滢和王玉春[12]、郑嬗婷等[13]和曹绘嶷[14]皆引用此定义,直至今日仍被广泛认同。
另外一部分学者则从不同角度为宗教旅游定义。
比如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明世法[15]认为,宗教旅游是一种朝觐,也是一个以宗教景观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内容的宗教活动,同时也兼容非宗教性质的文化观光[16]旅游活动。
更有学者视宗教旅游为推动区域发展,带动经济的重要要素之一[17-18]。
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游客的角度出发,颜亚玉[19]认为,宗教旅游指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仰的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活动。
孙天胜[20]表示,宗教旅游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
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宗教旅游不仅仅是封闭的信徒朝觐活动,更是双向开放的旅游活动,即能满足信徒朝圣崇拜的心态,也能达成非信徒(一般游客)观光、求知和游憩的目的[21-23]。
截至2015年3月,通过中国知网对“宗教旅游”和Scopus(包括Web of Knowledge和Google Scholar)对“religion tourism”进行搜索,经筛选后,发现中文文章457条和关键词2028个,而英文文章有292条和关键词588个(表1)。
境内的宗教旅游研究着重于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无论是整体的规划研究或是个别的案例研究,都是以发展旅游资源为主。
2011年之后,虽然宗教旅游的相关研究还是脱不了对宗教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研究的偏好,但也有一小部分学者开始对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和游客的需求进行研究,尽管文章数量不多。
相反,英文文献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分布较为平均,涵盖宗教资源、目的地发展、旅游模式、影响研究、旅游移动性研究、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经济、文化、节庆、营销、遗产等研究,还对宗教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出行模式、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研究将从6个研究方向对境内外宗教旅游的文献进行讨论,包括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宗教场所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宗教旅游的影响研究、宗教旅游营销与产品开发研究、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宗教旅游者相关研究。
2宗教旅游资源发展与规划研究2.1宗教旅游资源与发展相关研究境内的学者对宗教资源研究,多采用“特征-资源介绍-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策”的模式来阐述。
许多学者发现境内宗教旅游在发展中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宗教被庸俗化、项目遍地开花、盲目上马、项目大部分停留在浅层次开发、内部管理混乱、旅游景区与宗教活动场所关系难理清[24]、营销不够、基础设施不配套、景点开发不够[25]、现有景区发展停滞不前[26]、开发资金不足、形式单一、商品没特色、发展思路不明确、宣传不足[27-28]、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商业色彩浓、环境污染严重[29]、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文化资源研究不足、文化资源创新不足[30]、缺乏宗教气氛[31]、景点分散、可进入性低[32]、体验内容雷同、文化特质不突出[33]、重视和保护力度不够[34]、庙大而空、法事不多、气氛不浓[35]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建议,包括保留原真性、与其他资源一起发展[36-37]、发展资源潜力、有针对性的客源市场宣传、丰富内容[38],打造品牌形象、改善基础设施、创新产品[25]、营造气氛、开发旅游商品、培训导游人员、加强周围旅表1按照年份的文章发表数量分布情况(1981—2015年)Tab.1The distribution of articles published,from1981to2015年份Year1981—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2011—2015总计Total number of articles关键词总计Total number of keywords中文文章数量Number ofChinese articles‒41535371612054572028个英文文章数量Number ofEnglish articles81414184392103292588个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2015年的数据截至2015年3月。
游区合作、加强中外宗教交流[39]、明确发展方向、建立保护管理组织、建立完善宗教文化产业集群、强化人才培养[40]、打造商业链[41]、有侧重地开发、进行选择性的组合、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42]、清除售货摊点、不宜建设现代建筑、不宜形成西方园林模式、不宜设建饭馆[43-44]、开发旅游路线[45]、多举办活动[46]、积极扩张产品组合、整合宗教旅游路线、旅游纪念品精品化[47]、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品质、市场导向、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48]、注重“硬软件”配套的建设[49]等。
然而,境外学者在宗教旅游资源方面的研究,则不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比如宗教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宗教场所的监督研究、宗教旅游所带来的地方文化改变的研究、宗教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宗教场所硬件发展的研究等,其中包括:•影响力(influences)研究。
Apostol[50]在对罗马尼亚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研究中,强调宗教、经济和旅游等元素的影响力发挥作用,促使宗教游客不断前往宗教景点观光。
Aremu等[51]则对寺庙壁画(shrine painting)的影响力开展研究,表示壁画除了能美化和装饰寺庙外,还能拉近崇拜者对神明的崇仰之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Saayman等[52]在研究南非举办的年度复活节庆典活动时发现,宗教庆典不但是一个宗教朝圣仪式,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监督研究。
Hosseini和Zainal[53]在对伊朗圣地Mashhad朝圣旅游的研究中表示,监督宗教旅游景点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行为,尤其是在接待大流量朝圣者和游客的季节。
•文化改变和进化研究。
通过对泰国普吉岛的调查,Cohen[54]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同化过程,自2006年开始,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华人的素食节在同一天举行联合庆典,形成新的文化改变,也成为当地新的旅游吸引物及节事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