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歌中戏曲元素与歌曲因素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歌中戏曲元素与歌曲因素的结合后塍小学周秋萍
前言
戏曲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过去是人们的宠儿,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逐渐失宠,知音逐渐减少,音乐创作者们为了戏曲艺术的源远流长,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们了解戏曲艺术,在歌曲中加入了戏曲元素,使之具有了戏曲风格,这便是“戏歌”。本文以戏歌发展的时间为主线,从戏曲元素和歌曲因素这两个方面浅谈戏歌,并总结第二个时间段的戏歌对第一时间段戏歌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章戏歌产生的背景
第1节、现代人为何不垂青戏曲艺术
戏曲,顾名思义就是“戏”和“曲”的组成。它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戏剧和曲艺的结合,是我国特有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它经历了宋元、明清这两个辉煌的时期,让一国之君到布衣臣子无不对其爱之有加,尤其是昆曲和京剧更是人们的宠儿。然而,在今天它们却逐渐失宠,知音也逐渐减少,人们不得不掀起一场场保护文化财产的硬性强化措施,继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也被提到了07年两会的议程,可是其结果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强扭的瓜不甜,真正的戏曲爱好者是不需要法规的约束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不垂青戏曲艺术,使它逐渐失宠的呢,戏曲节奏的缓慢,剧情的冗长庞大难以和时代合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过去那种文化生活贫乏,信息通讯落后的农耕时代,人们别无选择,只好把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消磨在听戏看戏中,从而使戏曲飞速发展,越发受宠。但那些都是过去,人类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戏曲缓慢的节奏已经难以适应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艺术来源于群众的创造,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戏曲与客观现实的脱节只能使戏曲为少数人所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
戏曲音乐的衰落。
第2节、戏歌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末《故乡是北京》的成功创作标志着我国第一首戏歌的产生。它的始创者是北京空政歌舞团的阎肃和姚明先生。他们取京剧的婉约细腻的声腔的流利上口后,以歌曲形式中的三段体创作了这首有着浓郁的京腔京板眼、歌曲
味的歌曲,其中戏味和歌味的结合都比较到位,广受大众的欢迎。从此类似的歌曲层出不穷。在歌曲中加入了戏曲元素,使之具有了戏曲风格,人们把这种具有戏曲特色的歌曲统称为戏歌。戏歌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而且为歌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戏歌发展到现在有两个不同的阶段,戏歌的发展也有了一些继承和变化。下面以时间为主线,分析两个时间段的戏歌。
第二章 20世纪末期戏歌分析
第1节、概述
中国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轨迹,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歌曲创作领域仍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社会音乐中通俗音乐已占据一定的优势。到1990年已形成新民歌、抒情流行歌曲与摇滚三足鼎立的现象。所以离不开歌曲的戏歌也会是以抒情的为主。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戏歌开始起步,在九十年代中期形成一股热潮。如《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味儿”、“戏味儿”都很浓的歌曲作品。让我们看了一场丰富的京剧盛宴,歌词也赋予了时代的心声,简单明了的表达了当代青年和老人对待戏曲的态度。再看《前门情思大
碗茶》,它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歌手清晰的吐字、柔美的行腔、朴素的演唱风格将京韵大鼓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韵白语气韵味十足,半说半唱也与唱腔自然衔接。伴奏乐器既有传统的鼓板,大三弦,琵琶等,又有现代旋律伴奏,结合的自然,戏味十足歌味也浓,让人百听不厌。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是戏中有歌,歌中有戏,戏与歌有机糅合浑为一体。几乎是后来者创作戏歌的范例。类似的例子还很多,零点乐队推出的歌曲《粉墨人生》,越剧风格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风格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如黄梅戏风格的《天女散花》,豫剧风格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风格的《冰糖葫芦》等等都是朗朗上口的好作品,这些戏歌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把中国的瑰宝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些歌曲至
今仍是脍炙人口、百听不厌的经典,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时期的戏歌:
第2节、戏味的浓郁:
这时期的戏歌具有浓郁的戏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装饰音的修饰:
如《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等作品中旋律都运用了各种装饰音,如倚音,波音、颤音等。京剧等戏曲唱腔的特点之一就是装饰音的运用,因为戏曲强调依字行腔,却又戏曲又运腔曲折,一个字拖了很长,难免会咬不准字调,所以装饰音的运用不仅校正了字调,而且又装饰了曲调,使得歌曲戏味浓郁;谱例:见附录。
(2) 拖腔的运用:
《故乡是北京》、《粉墨春秋》、《梨园彩虹》中的片断戏曲中都有较长的拖腔,拖腔是除了旋律、调式、板式、腔式之外构成戏曲音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
运用在唱词每逗的尾字,这三首歌曲中一波三折的情感拖腔是旋律中的华彩部分,抒发了歌曲的感情,令人有荡气回肠的美感,充分体现了戏曲韵味;谱例:见附录。
(3) 过门的参考:
戏曲中独有的器乐旋律过门最能诠释出戏曲的特色,如《梨园彩虹》的前奏、《前门情思大碗茶》的间奏、《穿越霓虹》的尾奏。与歌曲融为一体的过门,对加强音乐形象的塑造、烘托歌曲的气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唱腔的可听性可唱性、谱例:见附录。
(4) 韵律的采纳:
戏曲中说唱词大多是韵文,讲究押韵。如“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将京剧
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中。《说唱脸谱》中讲究“四声”,平上去入,字正腔圆。如第一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这一句,到第二段词同样的旋律,歌词是“紫色的天王托宝塔”,到第三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这“马”、“塔”和“瓦”都用的是平上声,而且每段词的平仄都较为统一。 (5) 舞台风格、人物造型的借鉴:
如屠洪刚的《霸王别姬》,把京剧艺术的唱腔,唱词,舞台风格、人物造型都搬到舞台上。一段时间,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他中气十足,咬字清晰的声音。《说唱脸谱》把京剧的脸谱搬上了舞台。使歌曲戏味十足,形象而生动地向人们传达
了京剧的美。
第3节、歌风的突出:
这时期的戏歌中歌风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句式、段落结构的清晰
歌词的句式、段落结构是成为歌曲的条件之一,如《故乡是北京》是三段体歌曲,最后一段基本再现第一段,它的句式也是以长短句交替,第二个段落则整齐划一,短句与短句之间连续紧凑,以达到情感上的跌宕起伏。 (2) 重复手法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