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

合集下载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PPT课件

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一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医院和社区的资源,建立多学 科协作机制,共同推进预防工作。
实践经验二
个性化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践经验三
加强患者教育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 其复发风险和改善预后。
提高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对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和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与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对缺血性卒中二级 预防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规范诊
疗行为。
促进患者及家属对缺血性卒中二 级预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高
06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未 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1 2 3
新型影像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磁共振 成像(fMRI)技术,更早更准确地识别脑缺血病 灶,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新型药物研发
研究开发针对缺血性卒中病理机制的新型药物, 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
03
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便于
及时发现并干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抗凝治疗
对于特定患者,如房颤患者, 可考虑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降低卒中风险。
戒烟限酒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饮酒,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级预防的难点与挑战
长期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长 期坚持二级预防措施,导致预防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05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 实施与监测
实施策略
风险评估
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进行全面 的风险评估,包括血管、心脏、 代谢、生活方式等方面,以确定 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 压药物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非药物治疗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 素(如吸烟、饮酒、肥胖等)、 进行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展其适应症范围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动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实践与创新
加强指南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指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对指南的 认知和遵循程度。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 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高血压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TIA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复发风险。
03
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策略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抗凝治疗
对于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 林、达比加群等,以预防心脏内血栓形成和卒中复发。
实。
06
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进展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等危险因素的有效控 制是预防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重要措施。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 中和TIA患者,抗血小 板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 的主要手段。

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ppt课件

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ppt课件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
血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
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 (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文献报道只有他汀类 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 使二级卒中预防的危 险下降26%。
脂代谢异常
2014中国指南推荐意见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 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应启动他 汀类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Ⅰ 级推荐,A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将LDL-C降低大于等于50%或 LDL-C 小于等于1.8mmol/L,二级预防更为 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 抗血小板或抗栓治疗 控制血压 调整血脂 控制血糖 戒烟 限酒
抗血小板治疗
1.对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建议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 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ǀ级推 荐 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 板药物(ǀ级推荐 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 药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剂量为75mg~ 150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 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 /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 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 (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 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 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 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发病机制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血管 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多个方面。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易导致血管狭窄或 闭塞。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因缺血部位和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类似,但通常较轻且短暂,不超过24小时。
氯吡格雷
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 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可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华法林
对于伴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 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作为华 法林的替代药物,用于特定患者的抗 凝治疗。
由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影像科 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指南制定小组,确保指 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缺血性卒中 和TIA二级预防的研究进行证据评价,为指 南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意见形成
指南更新与修订
基于证据评价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 专家经验,形成针对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 预防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以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药物治疗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降 脂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
饮食与运动治疗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 维的食物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高血压患者
女性
风险评估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ppt课件
Lancet Neurol 2019;6:961969
2019年CHANCE研究
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中国的114家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纳入人群:发病在24h内的高危TIA患者(ABCD2 ≥4)和轻型卒中患者(NIHSS≤3
)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90天卒中事件(缺血或出血性);
主要终点:90天卒中再发风险
安全性终点:出血风险
90天卒中再发风险
绝对风险度降低 -3.8%; 95%CI: 9.4-1.9% P=0.19
风险差异[95%CI] P值
颅内出血 1% [-0.4 to 2.4] 0.5
颅外出血 重度 0.5% [-0.5 to 1.5] 1.0 中度 1% [-0.4 to 2.4] 0.5 轻度 0.5% [-0.5 to 1.5] 1.0
强化内科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架置入组, 且大出血发生率显著更低
主要终点事件
大出血事件
药物治疗组 支架置入组
P=0.0009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任何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随访时间(月) 主要终点:入组30天内卒中或死亡、血运重建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31天至随访结束的缺血性卒中
Lancet. 2019;;383(9914):333-41.
基于CHANCE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2019指南推荐意见: 发病在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 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 ( I,A),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48(4):258-273
基于SAMMPRIS 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课件
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参与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如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成功关键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管健康状况,降低缺 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
失败案例:未及时识别与控制危险因素的后果
总结词
未及时识别与控制危险因素
详细描述
患者未能及时识别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缺血性 卒中复发。
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或超重,有助于降低卒中的风险。
药物治疗与控制危险因素
01
02
03
高血压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 糖水平,通过药物治疗和 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 式,降低卒中的风险。
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对卒 中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卒中患者的支持群体,提 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适应与调整
引导患者逐步适应卒中后的生 活,重新建立生活信心和目标

05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长期药物治疗的风险
新型药物的研发进展缓慢
提高生活质量
缺血性卒中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级预防通过减少复发和改善患者功 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 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节约医疗资源与降低医疗负担
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大。
二级预防通过降低复发率,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医疗负担,实现医疗资源 的合理配置。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可能增加出血 等副作用的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0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 中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 防。
02
公众可以通过参加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的健康讲座、阅读相关科普 文章和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增 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了解。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 中的风险。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 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视力 模糊等症状。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血液检查和血管检查 也可用于评估病情和确定病因。
02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 疗
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快速识别
及时识别卒中症状,如肢体无 力、言语不清等,并立即拨打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 进食、洗澡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
言语和吞咽治疗
针对语言和吞咽障碍,通过特定的 训练和代偿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 言和吞咽功能。
护理措施
急性期护理
长期护理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 供生活照顾和日常护理,预防并发症。
03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定期监测和控制高血压,保持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减少
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 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血脂异常
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降 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
吸烟和饮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避免烟草和 酒精对血管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向: 有危险因素但没有卒中的人群。 一级预防 筛选脑血管病的高危个体,对未发病者 提供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健康促进 靶向: 整个人群。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基本认识
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下降80%) 二级预防可减少卒中(下降50%) 危险因素越多则受益越多 预防是cost-effective 卒中预防靠系统而非新技术 AntihypertensivesStatinsAntiplatelet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诊 断
1 2 3 4 5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卒中二级预防 卒中的预防水平
二级预防
靶向:卒中病人。 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脑梗死 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32%的亚洲人群 18%的中国人群
South America 2 countries
Africa and Middle East 3 countries
Australia
Sacco RL, Diener HC, Yusuf S, et al. Aspirin and extended-release dipyridamole versus clopidogrel for recurrent stroke. N Engl J Med, 2008,359:1238-51
危险分层
极 高 危 (I)
启动他汀 的LDL-C 立即启动
他汀治 疗方案
LDL-C 目标值
<2.1mmol/L (80mg/dl)
强化
>2.1mmol/L (80mg/dl)
或 降低幅度 >40%
极 高 危 (II)
其它缺血性卒中或TIA (除外心源性卒中)
高 危
>2.6mmol/L (100mg/dl)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血管病变检查 斑块性质检查
•颈动脉双功超声 •经颅多普勒(TCD)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CT血管成像(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平扫脑CT或MRI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 解质 •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 数 •凝血酶原时间(Pr) •国际标准化比率(1NR)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氧饱和度 •胸部X线检查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 •毒理学筛查 •血液酒精水平 •妊娠试验 •动脉血气分析 ( 若怀疑缺 氧) •腰穿 (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 血而 CT 未显示或怀疑脑卒 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
血清胆固醇mg/dL (mmol/Ld. 1989;320:904-910.
病理学机制提示,胆固醇与卒中有相关性
LDL-C
斑块破裂
事件
单核细胞
黏附分子 CRP
巨噬细胞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卒中/TIA
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氧化 斑块形成
标准
<2.6mmol/L (100mg/dl) 或降低幅度 30-40%
注:列表中红字部分 是共识更新处
ASA 卒中二级预防的内容
控制血压 处理糖尿病 血脂处理 戒烟 饮酒调整 体重减少/活动 颈动脉干预 抗血小板 / 抗凝 他汀
其他
预防干预所降低的相对危险下降
症状性颈动 脉内膜剥离
降压 0% -10%
他汀
抗栓
戒烟
抗凝
相对危险下降
-20%
-15
-30%
-40% -50% -60% -70% -80%
-28
-27 -33 -43
-67
Hankey, Lancet 1999;354:1457-63.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
缺血性卒中分型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21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 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 (≥50%或<50%但有易损 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 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 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 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 154-160
卒中二级预防—他汀
3.0 缺血性卒中死亡相对危险 2.5 2.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
1.5
1.0 0.5 0 <160 (4.1) 160-199 (4.1-5.2) 200-239 (5.2-6.2) 240-279 (6.2-7.2) ≥ 280 (7.2)
他汀,通过多种机制稳定逆转斑块

降脂
+

改善内皮功能 抗炎 抗氧化 稳定/逆转斑块 ……
2008更新版《他汀防治卒中/TIA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及他汀治疗LDL-C目标值
临床描述
缺血性卒中或TIA,属于以下任一 种情况: 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 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缺血性卒中/TIA,伴以下任一危险 因素: 冠心病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未戒断吸烟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
中国 加拿大
吸烟
16.9
21.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构成比(%)
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害
复发与类型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性者最高,腔隙梗死者最低,心源性/不 明原因者居中
复发卒中危害大
病死率是首发的2倍,复发卒中30天内的病死率达2030% 50%非死亡复发卒中者有功能残疾 复发导致残疾加重、死亡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痴呆 增加 增加心脏病、血管性死亡和周围血管病(PAD)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心源性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 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 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 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 塞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小/微血管病变
23
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 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 直径小于15mm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 因素; 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 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 病等; 无心源性栓塞证据; 该穿支动脉的父动脉和供 血动脉无粥样硬化性狭窄 或闭塞(≥50%或 <50%但有易损斑块证 据) 。
Statins
他汀
Antihypertensive
降压药
Stroke. 2007;38:1110-1112
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
ATC
ESPS-2
ESPIRIT
FASTER EXPRESS
®
全球最大的卒中二级预防试验
North America 3 countries
Europe 17 countries Asia 9 countries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2006年,SPARCL的发表使他汀 防治卒中有据可依
Amarenco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549-559.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内容提纲
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 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 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脑卒中——不断增加的人群
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 年发病率(116-219)/10万人口
中国脑血管病复发率持续攀升
主要终点: 阿托伐他汀80mg/日显著降低卒中再发风险
16% 安慰剂 阿托伐他汀
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
12%
16%
P=0.03
8%
4%
0% 0
HR, 0.84 (95%CI, 0.71-0.99)
1
2
3
4
5
6
随机分组后时间(年)
Amarenco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549-559.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
波立维(75mg) vs. 阿司匹林(50mg)+缓释双嘧达莫(400mg) 波立维(10151) vs. 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10181) 平均随访2.5年
Sacco RL, Diener HC, Yusuf S, et al. Aspirin and extended-release dipyridamole versus clopidogrel for recurrent stroke. N Engl J Med, 2008,359:1238-51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卒中?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脑病变检查
•平扫CT:首选 •多模式CT:尚未肯定 •标准MRI:(T1加权、 •颈动脉超声 T2加权及质子相) 有费栓子监测 •TCD 用较高、检查时间长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 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 像(HR-MRI) 等局限 •MDCT •多模式MRI:包括弥 •FDG-PET 散加权成像(DWl) •、灌 Near infrared 注加权成像(PWl) 、水 spectroscopy (NIRS) 抑制成像(FLAIR)和梯 度回波(GR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