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目标跟内容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详解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详解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详解本文旨在通过详细述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一、教学内容初中数学作为中学数学的起点,共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阶段。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数的基本运算数的加减乘除、分数、小数、整数的概念及比较、绝对值等运算。

2.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代数式的定义、等式的概念及解方程、因式分解等。

3.图形与尺寸的初步认识基本图形的认识及其计算,尺寸的认识及其计算,平面图形的投影及三视图等。

4.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计算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勾股定理、相似与全等及其应用等。

5.圆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圆的性质及计算、圆周率的定义及其应用等。

6.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事件的概念及求解、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等。

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内容根据教材的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但大体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学内容,还要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技能方面1)理解数的含义及其表示法,会进行小学数学基本运算和初中数学的代数运算;2)了解几何图形的主要概念和性质,能进行初中数学的几何运算,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求解等;3)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进行初中数学的概率统计运算。

2.思维能力方面1)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观察、归纳、类比和推理的能力;3)提高思维发散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方面1)培养正确认识数学,树立自信和兴趣;2)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精神;3)尊重数学的规律和方法,增强数学探究的热情。

以上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方面,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能够使学生对初中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极为重要,教师要认真备课和授课,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代数、几何、统计和数论等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旨在为大家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中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奥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抽象化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抽象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举例子,并逐渐抽象化,让学生逐渐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

3、教学多媒体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课堂讲解、电子教材、PPT等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更能理解知识,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主要包括数学的基本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数轴等原理和概念的讲解。

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中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代数代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变量、式子、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中的常用符号、代数式、平方差公式等知识,能够熟练求解代数式和方程。

3、几何初中数学中的几何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学生需要学习几何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形状、角度、面积和体积等知识,能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统计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数据统计和概率统计。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通过数据推出结论;同时也要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根据概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引言本文件详细描述了2024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旨在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秉持以下课程理念:1.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4. 强化课程综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以下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数学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包含以下模块:1. 数与代数:包括实数、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2. 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分析、概率论等。

4. 综合与应用:包括数学建模、跨学科应用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

3. 教学资源: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

4. 教学实践: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保障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 教学设备:保障教学设备齐全,满足教学需求。

3. 教学研究:鼓励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结语新课程标准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学数学教学数学

中学数学教学数学

中学数学教学数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中学数学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形成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中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运算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3)熟练运用数学符号、图形等表达方式,进行数学推理和论证;(4)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2)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策略;(4)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4)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5)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不仅拥有一套独特的符号和概念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课程既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核心要义。

一、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b. 提高基本的计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分数运算、代数运算等;c. 理解和应用数学公式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思维方法与能力:a.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培养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c. 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解决课程外的数学问题。

3. 数学素养与态度:a.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 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和自信心,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c.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内容安排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安排应该巧妙地结合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科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初中数学课程的常见内容安排: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a.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认识和性质;b. 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与应用;c. 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运算和应用。

2. 代数与方程:a. 代数式的认识、展开和因式分解;b.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应用;c. 二次根式、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认识与运算。

3. 几何与图形:a.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b. 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性质,计算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c. 几何变换的认识和应用,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4. 数据分析:a. 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作各种图表;b.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c. 概率的认识和应用,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模型。

2023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段(7-9年级)课程目标

2023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段(7-9年级)课程目标

2023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段(7-9年级)课程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数与代数的计算和应用。

2. 掌握图形与空间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图形与空间的分析和操作。

3. 熟悉函数与方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函数与方程的求解和运用。

4. 理解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统计与概率的分析和推理。

5. 具备数学建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想品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积极的研究态度和坚持解决问题的勇气。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集体协作和互助共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

2.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引导他们使用各种资源和工具进行数学研究。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途径。

4.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成果。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提高对数学的信任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公平、诚信和合作的价值观。

以上是2023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旨在将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全面培养和提高。

初中数学学科基本教学目标及内容

初中数学学科基本教学目标及内容

初中数学学科基本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知道、理解和掌握“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中的相关知识。

B.领会字母表达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掌握待定系数法、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C.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画图和推理。

2.逻辑推理能力A.知道进行数学证明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制和方法。

B.能简明和有条理地表述演绎推理过程,合理解释推理演绎的正确性。

3.运算能力A.知道有关算理。

B.能根据问题条件,寻找和设计合理、有效地运算途径。

C.通过运算进行推理和探求。

4.空间观念A.能根据条件画简单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

B.能进行几何图形的基本运动和变化。

C.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D.能由基本图形的性质导出复杂图形的性质。

5.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A.能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相互转译。

B.知道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初步掌握观察、操作、比较、类比、化归的方法;懂得“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及“转化”等思维策略。

D.初步会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E.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规定的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的内容与要求如下:(一)教学水平层次、基本特征及其表述中所涉及的行为动词如下表所示:水平层次基本特征记忆水平(记为Ⅰ)能识别和记住有关的数学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能在标准的情境中作简单的套用,或按照实例进行模仿表述的行为动词如:知道,了解,认识,感知,识别,初步体会,初步学会等解释性理解水平(记为Ⅱ)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知识的本质,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转换方式正确表述知识内容;在一定的变式情境中能区分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会把简单变式转换为标准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说明,表达,解释,理解,懂得,领会,归纳,比较,推理,判断,转换,初步掌握,初步会用等探究性理解水平(记为Ⅲ)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容、形式的变化;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或作归纳假设进行探究,能把具体现象上升为本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会对数学内容进行扩展或对数学问题进行延伸,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完整性、简捷性的评价和追求作有效的思考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掌握,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会用,总结,设计,评价等(二)具体的内容及要求如下:数与运算内容要求1.数的整除性及有关概念Ⅰ2.分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Ⅱ3.比、比例和百分比的有关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Ⅱ4.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Ⅲ5.有理数以及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相关概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Ⅱ6.平方根、立方根、n次方根的概念Ⅱ7.实数的概念Ⅱ8.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关系Ⅰ9.实数的运算Ⅲ10.科学记数法Ⅱ方程与代数内容要求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Ⅱ2.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Ⅱ3.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Ⅲ4.乘法公式[平方差、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运用Ⅲ5.因式分解的意义Ⅱ6.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的十字相乘法)Ⅲ7.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性质Ⅱ8.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Ⅲ9.正整数的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Ⅱ10.整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的运算Ⅱ1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Ⅱ12.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Ⅲ1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Ⅲ14.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Ⅱ1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Ⅲ16.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概念Ⅱ1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Ⅲ18.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Ⅱ19.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Ⅲ20.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Ⅲ2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Ⅱ22.整式方程的概念Ⅰ23.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Ⅱ24.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概念Ⅱ25.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解法Ⅲ2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Ⅲ27.列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解应用题Ⅲ函数与分析内容要求1.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Ⅰ2.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Ⅱ3.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Ⅱ4.画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Ⅱ5.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Ⅲ6.一次函数的应用Ⅲ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内容要求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Ⅱ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Ⅱ3.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Ⅲ4.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Ⅲ5.统计的意义Ⅰ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Ⅱ7.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Ⅲ8.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Ⅱ9.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简单应用Ⅱ图形与几何内容要求Ⅱ1.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的计算Ⅱ2.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求已知角的余角和补角3.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角的平分线,画线段的Ⅱ和、差、倍及线段的中点,画角的和、差、倍4.长方体的元素及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画长方体的直观图Ⅰ5.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以及有关性质Ⅱ6.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以及有关性质Ⅱ7.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的图形ⅡⅡ8.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9.直角坐标平面上点的平移、对称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问题Ⅲ10.相交直线Ⅱ11.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Ⅱ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Ⅲ13.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Ⅲ14.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Ⅱ1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那边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Ⅲ16.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Ⅱ1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Ⅲ1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其中涉及等边三角形)Ⅲ19.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Ⅱ20.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断Ⅲ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Ⅲ22.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Ⅱ23.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Ⅲ24.轨迹的意义及三条基本轨线(圆、角平分线、中垂线)Ⅰ25.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多边形外角和定理Ⅱ2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Ⅲ27.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棱形、正方形)的概念Ⅱ28.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Ⅲ29.梯形的相关概念Ⅱ30.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Ⅲ3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Ⅲ32.相似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Ⅱ3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分线的有关定理Ⅲ34.相似三角形的概念Ⅱ3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Ⅲ36.三角形的重心Ⅰ37.向量的有关概念Ⅱ38.向量的表示Ⅰ39.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Ⅱ40.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Ⅱ度角的三角比值41.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Ⅲ42.圆心角、弦、弦心的概念Ⅱ4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Ⅲ4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Ⅲ4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应的数量关系Ⅱ46.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Ⅲ47.画正三、四、六边形Ⅱ三、中考试卷结构1、“图形与几何”部分占全卷分值的40%左右,其他部分占全卷分值的60%左右。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素质的过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无趣或者有恐惧心理。

作为数学教师,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推理思维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不仅仅是纸上的计算,更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各类实例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与运算数学的基础在于数字和运算,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字和运算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的认识和运算法则。

通过清晰的教学结构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字和运算的良好理解和掌握。

2. 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直观感受和触觉认知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教师应重点讲解各种角、线段、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代数与方程代数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教授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引导学生学会联立方程和解方程,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及计划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及计划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及计划一、学习目标1. 建立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初中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代数、方程、函数、几何等。

2.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题目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基本计算技能:掌握基本运算、加减乘除、取模运算、分数运算等基本计算技能。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深入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建立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5. 掌握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包括样本调查、频数统计、概率计算等。

二、学习计划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业目标,制定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

包括每天/每周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

2. 注重基础巩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生应每天坚持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强化练习,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性。

3. 注重方法和技巧: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应重视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包括解题思路、分步分析等。

4. 多维度的联系:数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

学习数学不能只盲目做题,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的学习。

5. 多维度的练习:学生应根据学习进度,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包括课本题、练习册题、考试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深入的练习和巩固。

6. 导师辅导和互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学生应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并互相帮助,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共同进步。

三、具体学习计划安排1. 安排每日学习时间:学生每天应安排1-2小时的数学学习时间,包括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等环节。

2. 安排适当复习时间:学生每周应安排1-2小时的数学知识复习时间,巩固上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确保学习进度和质量。

3. 合理安排考试复习时间:学生要根据考试时间表,提前合理安排数学考试复习时间,结合课本、练习册、试卷等多维度的复习。

初中数学教案三个目标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三个目标模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和应用平行四边形;(2)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2)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2.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学生自主观察、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之间的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图片、性质、判定方法等;2. 实物教具:平行四边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初中数学知识和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并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代数式的意义,掌握代数式的值,并会用代数式描述生活中的问题。

3.掌握整式和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它们来化简整式和分式。

4.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会根与系数的关系。

5.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会添加辅助线来解决问题。

6.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会利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高度或长度。

7.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会利用它们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8.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会利用它们来设计图案。

9.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统计概念,并会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0.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11.掌握整式的乘除法、因式分解和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一些代数问题。

1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3.掌握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并会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4.掌握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15.掌握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利用它们来设计图案。

16.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17.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和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并会利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 观。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阶段目标
01
02
03
初一阶段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 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 习习惯。
初二阶段
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基础 问题的能力。
初三阶段
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掌握较难的数学方法,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交流
0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和提高。
几何部分
01
02
03
04
基础几何知识
学习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和 性质,掌握平行、垂直、相交
等基本几何关系。
三角形与四边形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四 边形的性质、分类以及特殊四
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圆与圆锥
学习圆和圆锥的基本性质、定 理和公式,掌握圆的性质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
几何变换
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 变换,了解几何变换在生活中
课外实践
数学竞赛
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数学探究
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数学应用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计划
01
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自主安排
学习进度。
解。
实验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 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理解。
网络教学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和目标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和目标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和目标一、学习计划1. 每天坚持数学复习每天至少安排1-2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数学复习,包括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扩展知识的学习。

这样可以保持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并且可以逐步提升数学水平。

2. 注重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弄清楚不懂的问题,并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样可以及时弄清楚问题,巩固知识,提高成绩。

3. 坚持练习题多做数学题目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和试卷,或者寻找一些经典的数学题目进行练习。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点。

4. 参加数学竞赛可以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数学竞赛,这样可以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同时还可以拓宽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5. 每周进行总结每周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并对学习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二、学习目标1. 提高数学成绩通过以上学习计划的执行,希望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提升数学解题能力通过多做练习题和参加数学竞赛,希望可以提升解题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增强数学自信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希望可以提高数学自信心,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面对数学考试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

4. 拓宽数学知识范围希望可以通过扩展阅读和参加数学竞赛,拓宽数学知识的范围,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5. 培养数学兴趣通过学习和练习,希望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愉快。

通过执行上述学习计划和目标,相信一定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提升,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学习的计划与目标

初中数学学习的计划与目标

初中数学学习的计划与目标一、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数学知识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解题能力4.加强实践能力二、学习计划第一部分:复习巩固阶段1. 复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

2. 复习基本的代数知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等。

3. 复习基本的几何知识,包括几何图形的性质、面积、体积等。

4. 复习基本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包括基本统计方法和简单概率题目。

第二部分:知识拓展阶段1. 学习二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 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等。

3. 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学习统计与概率中的相关知识,包括频率分布、统计图表、概率计算等。

第三部分:综合强化测试阶段1. 进行各个章节的综合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2. 复习强化之前学习知识,确保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3. 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疑问。

4. 参加校内外的数学竞赛,锻炼解题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习方法1.多做题,多思考。

2.合理安排时间,适量复习。

3.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提问。

4.与同学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

5.积极参加课外辅导和数学兴趣小组。

6.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学习资料,拓展知识面。

四、提高思想认识1. 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积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成绩。

3.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4.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总结,善于思考。

五、监测与评估1.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2.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的及时评定。

3. 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评定。

4. 定期进行学习计划的总结和调整。

六、总结初中数学学习的计划与目标,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解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思维的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较高的成就。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圆与圆锥
理解圆和圆锥的基本性质和定 理,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和圆 锥的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概率与统计部分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04
概率初步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 法,掌握概率的性质和应用。
统计初步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方法,了解统计图表和
统计量的概念和应用。
随机事件与概率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 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分布的概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目录
CONTENTS
•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 •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 •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 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 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01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
CHAPTER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定 理、公式和法则,能够理解和运用这 些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探究数学规律
学生应通过探究数学规律和数学现 象,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02
03
培养数学兴趣
学生应通过学习数学,感 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美感, 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 趣。
培养科学态度
学生应通过学习数学,培 养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 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科学精神。
培养合作精神
05 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CHAPTER
教师培训与进修
培训课程
提供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 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理念。
进修机会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进修 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平。
教师教学反思与自我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目标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应通过初中数学教学,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字运算、代数运算、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数据分析等方面。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解决问题。

目标二: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与演绎等数学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通过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目标三: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包括计算、测量、统计和推理等方面。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创造力。

目标四:培养数学兴趣和研究动力初中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研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数学潜能。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旨在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为他们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可能有所调整和细化,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学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

中学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

中学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学数学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具体描述。

中学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可以设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的几何性质,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目标。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即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来达到这些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目标。

3.层次性: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目标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4.适应性: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内容设置的要点中学数学教案的内容设置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并具备以下几个要点:1.知识点的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学数学教学计划书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计划书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计划书范文【中学数学教学计划书范文】一、教学主题与目标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学计划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安排1. 数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数与代数- 几何与测量- 数据分析与概率2. 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解决能力。

三、教材使用1. 教材选用教材的选用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进行选择,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教材包括教材上的例题、习题、练习册和补充教材等。

2. 教材使用- 基础知识学习: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结合具体示例和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计算能力培养:设置适量的计算习题,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学习和非标准解题等方式;- 解题技巧训练:通过系统的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并解决课外数学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评估方法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评选和考试等。

重点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反馈与辅导通过定期的成绩分析、教师评语和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提供评估结果和个别辅导,并与学生共同制定个人提高计划。

五、教学辅助手段和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线学习平台、数学软件和实验器材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 数学是一个多元结构 数学学习内容要包括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 经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角色要改 变 评价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数学课程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
•“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一句名言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是升学的主课”。常言道:“数学 是筛选人才的过滤器。”
第一节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实际上,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主要反 映以下三种功能: • 实用性功能 • 思维训练功能 • 选拔性功能
1.实用性功能
例如,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在今后 就业时会有用,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中有 用。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模型是描述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工具,数学是能够产 生经济效益的技术等等。
通过这些论述,强调数学教育的实用性。
2. 思维训练功能
例如数学能够提升思维品质,养成严谨、 准确、符合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 维方法,养成优良的心智素质,培育正确的 世界观,以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等等。这 些论述,强调数学教育的思维训练和公民素 质养成。
6.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 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 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 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 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的数学活动中去。
第一章 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为什么学那么多的数学”?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把本国语文和数学 作为最重要学习科目”? 这就要涉及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如果到大街上问行人:“为什么要学习数 学”?回答可能是:
•“数学有用”。俗话说:“学了语文会写 信,学了数学会算帐。”
1.教育的总体目标 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服从于总的教育 目标,并为完成总体教育目标服务。因 此,数学教育必须服从总目标:
教育的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课程目标是: 使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 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 人。
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特点,是数学教 育应当努力达到的目标。
4. 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确定数学教育目标,必须慎重考虑学 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如果教学内容 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学不会。 如果教学要求过低,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 性。这都是不可取的。在大众数学时代, 学生的水平尤其值得注意。
2.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 的人,社会的生产力。所以,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数学教育必 须符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公众对 数学教育的需求。
3.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本身的特点包括模型化、数量化、 算法化, 论述的逻辑严谨性、语言表达的简约性,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辩证因素等诸多方 面。
二、中学数学课程目标
中学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 心内容,它反映了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 基本数学素养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 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 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 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 基本要素。
2.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 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 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 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 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 选拔性功能
例如,数学教人聪明,数学智力是其他 智力的基础。数学成绩好的人,物理、化 学、计算机科学的成绩也都会好。 升学选拔以“语文、数学、外语”为主 要科目。数学教育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人才的任务。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可以发现优秀人才。 这些论述,强调数学教育在人才选拔中的 特殊作用。
二、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 依据
3.数学学习内容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 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 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数学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 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 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 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 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