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_张荣
1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1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d55476ddccda38366baf08.png)
【摘要】“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是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制定的第一个有关于结直肠手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概念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从而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和减少住院时间,使得患者获得快速康复。
ERAS是21世纪一个重要的外科学进展及革命,目前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最为成功。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根据国内外的文献及专家经验,制定了2015版的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共识。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手术;专家共识Chineseconsensusof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forcolorectalsurgery(2015)China 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GroupofChinese SocietyforParenteral andEnteral Nutri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General Surgery,JinlingHospital ,Medical School ,NanjingUniversity,NanjingChina ,210002Correspondingauthor:JiangZhiwei,Email :surgery34@163.com LiNing,Email :liningrigs@vip.sina.com 【Abstract】The Chinese Consensus of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for ColorectalSurgery(2015)is the first guideline in the area ofERASin colorectalsurgeryin China ,which is drafted bya committee organized bythe China ERASGroup.The concept ofERAS(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is a series ofevidence -based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stress ofthe patients both physicallyand psychologicallyand then achieve rapid recovery.This is a new concept in the 21st centurywhich is a revolution to the medical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mode.There are a lot ofbenefits in ERAS:(1)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2)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3)accelerating rehabilitation ;(4)shortening ofhospitalstay;(5)reduction ofmedicalexpenses ;(6)reliefofthe financialburden both on the familyhood and the socialsecuritysystem.With the successfulapplication ofERASin colorectalsurgery,both literature and clinicalexperiences are reviewed bythe committee to draft this consensus.【Keywords】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ERAS);Colorectalsurgery;Expert consensus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ERAS)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是21世纪医学一项新的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
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ac53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4.png)
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张德军【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2例行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90mn,术中出血平均170ml.术后住院平均(9±1.5)d.结论利用多种内镜用刀切开病变周围黏膜,沿着黏膜下层进行剥离的切除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整块地切除肿瘤,适合直径较大的平坦型腺瘤及早期癌.【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7)022【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镜;切除手术【作者】张德军【作者单位】150631 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心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技术。
EMR术用于平坦型腺瘤及早期癌为标准的胃肠道平坦型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1]。
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2例行结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0±2.5)岁。
直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2例,升结肠癌2例,盲肠癌1例。
肿瘤直径2~7 cm。
Dukes A期1例,B期8例,C期3例。
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3例。
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1.2.1 双钳道镜切除法器械准备双钳道内镜、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活检钳等。
进镜至病变部位,通过染色显示病变轮廓,再用高频电刀距灶缘3~5 mm标记拟切除范围后,经一个钳道插入圈套器,另一钳道插入活检钳,将圈套器张开置于病灶上方,再用活检钳把病灶夹住提起,使其呈亚蒂状,然后收紧圈套器使其套紧病灶根部,通以高频电切除病灶并收取标本[2]。
NCCN遗传性结直肠癌实践指南2015第一版
![NCCN遗传性结直肠癌实践指南2015第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5bb1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8.png)
2015年第1版,05/04/15 © 2015 NCCN Inc.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版权所有。
未经NCCN 书面授权许可,不可将这些指南和解释部分以任何形式复制。
翻译:丁培荣,姜武,孔令亨,刘国臣,唐京华注:除非特别指出,NCCN 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 类共识。
临床试验:NCCN 认为任何肿瘤患者都可以在临床试验中得到最佳处理,因此特别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研究。
前 言相较于已被临床工作者广泛接受的《结肠癌/直肠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NCCN 旗下另一本经典刊物《遗传性结直肠癌实践指南》尚未为大家所熟识。
此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组织一线临床医生,将2015年第1版翻译成册供大家学习研究。
与《结肠癌/直肠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不同,《遗传性结直肠癌实践指南》除了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更强调防治结合,注重对遗传性/家族性疾病的筛查发现和监测随访。
可以说,它是我们当下精准医疗时代防治结合的经典读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历来重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治工作。
从2011年起,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所有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MMR 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Lynch 综合征普筛,目前已检测病例近3000例,筛查出疑似Lynch 综合征200多例,使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获得及时精准的治疗。
2014年,中心成为卫计委公布的肿瘤领域第二代基因测序20家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获得试点资格的医院实验室;其推出的“遗传性肿瘤、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检测项目,特别是“遗传性结直肠癌14基因突变检测”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进一步筛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结直肠科主任潘志忠教授的倡导下,科室于2014年成立了遗传性结直肠癌工作小组,由结直肠科、病理科、分子诊断科和内镜科的相关医务人员组成,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科普宣传和疑难病例讨论。
2015年,以工作小组成员为主要班底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咨询门诊正式设立,依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强大的检测平台和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专业的遗传咨询和诊治建议。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99ac4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8.png)
结肠镜检查目的
诊断肠பைடு நூலகம்病变
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内 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 变,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
断。
进行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结肠镜检查可以用 于治疗肠道病变,如切除息肉、烧 灼异常组织等。
肠道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结肠镜检查 效果不佳,甚至错过病变,因此肠道 准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肠道准备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常用的肠道准备药物包括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硫酸镁等。
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溶液 口服,甘露醇需要口服后大量饮水等。
患者在使用肠道准备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正确使用并完成整个流程。
随诊观察
对于某些肠道病变,如溃疡性结肠 炎、克罗恩病等,结肠镜检查可以 用于随诊观察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 果。
结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饮食准备
在结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要按照医生 建议进行饮食准备,通常需要提前一 天进流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
心理准备
结肠镜检查可能引起不适感,患者需 要有心理准备,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 识意见解读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结肠镜检查概述 • 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及方法 • 结肠镜检查操作流程及规范 • 结肠镜检查后的护理及注意事
项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
意见解读
01
结肠镜检查概述
结肠镜检查定义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查结肠内部病变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将一根细长的镜 子从肛门插入,经过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到达盲肠和回肠末端的 肠道。
指南与共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指南与共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42553dcbb14e852458fb57a3.png)
指南与共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许剑民1手术机器人的特点与优势1.1技术特点手术机器人系统由视频系统、机械臂系统和医师控制台3部分组成。
视频系统为主刀医师提供放大10~15倍的高清三维图像,赋予手术视野真实的深度感,增加医师对手术的把握。
机械臂系统位于床旁,安装有1条镜头臂和3条器械臂。
器械臂所持专用器械具有独特的可转腕结构,可以540°旋转,突破了双手的动作限制,使操作更灵活,尤为适合狭小空间内的手术。
主刀医师坐于控制台前,实时同步控制床旁机械臂的全部动作,无需长时间站立,显著降低了生理疲劳[1-3]。
机器人计算机系统自动滤除术者动作中的不自主颤动,使操作更稳定。
除了上述优点,手术机器人系统仍需改进:缩短机器人连接安装时间;镜头臂和器械臂可以转换使用;缩小机械臂体积、扩大机械臂活动范围;增加机械臂力反馈功能;降低设备耗材及维护费用等。
1.2临床应用机器人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
大量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和少数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机器人直肠癌手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更为精细的手术操作;更为精确与流畅的直肠分离,可转向器械更易克服直杆器械在低位直肠侧方间隙游离中的“相对死角”,保障系膜的完整切除;更快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好的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排尿功能、性功能等);更少的术中出血,比腹腔镜手术更低的中转开腹率和相似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4-11]。
肿瘤根治方面,机器人手术的淋巴结检出率、远端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相似,在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5,7]。
机器人右半结肠癌手术技术尚在发展。
回顾性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右半结肠癌手术具有更快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少的术中出血,与腹腔镜手术相似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12-13]。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3cd7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3.png)
检查时间
患者舒适度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能 够显著提高结肠镜检查 的准确性和效果,提高 病变的发现率和诊断率 。同时,肠道准备不良 会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 的效果。
评价结肠镜检查肠道准 备的效果应综合考虑以 下几个方面
肠道准备越充分,肠道 清洁度越高,检查效果 越好。
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缩 短检查时间,提高工作 效率。
临床应用前景和挑战
普及率和接受度
随着结肠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然而,目前肠道准备的普及率和接受度 仍有限,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肠道准备重要性的认识。
检查时间和效率
结肠镜检查需要较长时间,且需要患者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因此,如何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缩短检查时间 和提高效率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 识意见解读
2023-10-30
目 录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概述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临床应用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展望
01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概述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定义
•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是指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通过特定的 方法清除肠道内的粪便、黏液、炎性分泌物等,以使结肠镜 检查视野更清晰,提高诊断准确率。
的检查体验和依从性。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常用方法
01
02
03
饮食控制
在检查前数天开始控制饮 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脂、 纤维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以减轻肠道负担。
药物准备
使用泻药、灌肠剂等药物 治疗,以清除肠道内的粪 便和分泌物。
运动和按摩
适当的运动和按摩可以促 进肠道蠕动,辅助清除肠 道内的废物。
手术讲解模板: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结、直肠息肉摘除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9e2202dd88d0d232d46a0e.png)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 阿托品0.5mg,用2%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 喷雾麻醉共3次。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术前准备:
2)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 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 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 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 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 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 神门”、“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步骤:
,易为患者接受。但保留直肠段仍有腺瘤 恶变的可能。保留段直肠癌的发生率各家 报告不一,从0~23%不等,这一差异与下 列因素有关:①保留段肠管的长度,即是 否为真正的回肠直肠吻合(有恶变危险粘 膜的量);②随诊工作是否严密以及对随 访发现的腺瘤是否及时予以处理;③手术 时患者的年龄,如果在35
手术步骤:
1、全大肠切除、回肠腹壁造口术 理论 上讲,fpc患者的整个结直肠粘膜都有发 生癌变的危险,切除应该包括全部有危险 的粘膜。因此,该术式是最合理的治疗措 施。但事实上,手术后永久性腹壁回肠造 口,管理比结肠造口更为不便,使该术式 难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是无症状的 患者更难以接受。另外,该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术后处理: 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 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 肉即行内镜摘除。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并发症: 可能发生恶变。
手术资料:结、直肠息肉摘除术
术后护理:
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十分重视,认为直肠息 肉的形成与七性郁结有关,使脏腑功能失 调,以致气血停滞的结果。直肠息肉的病 人往往怀疑是癌,故心理压力大,首先应 向患者说明肠息肉的西医分类及其转归,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调畅情志,保持 心情舒畅,忌烦躁恼怒;鼓励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2015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_张荣
![2015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_张荣](https://img.taocdn.com/s3/m/e1b84b2f87c24028915fc356.png)
2015 V ol.36 No.12814·综 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1]。
研究表明,手术切除结肠直肠容易恶变的息肉如腺瘤,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因此,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肠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共识简要概述息肉的定义以及临床息肉的手术治疗,并重点从带蒂和无蒂息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息肉的定义从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息肉是起源于上2015 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张 荣1,2,林 辉1*(1.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72;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结肠直肠息肉指肠道表面的隆起型病变,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综述近年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主要技术、适应证及结肠镜监测等相关诊治指南和共识。
关键词:内镜;息肉切除;指南;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5)12-0814-06DOI :10.13683/j.wph.2015.12.005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5-11-30作者简介:张 荣,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林 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治疗。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201440477)。
Guidelines interpretation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polyp in 2015ZHANG Rong 1,2, LIN Hui 1*(1.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2.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Colorectal polyp refers to the protruded lesions on intestinal tract surface, which has a closed correlation with colorectal cancer.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s helpful to reducing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related guidelines of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ncluding the major techniques and indications and colonoscopy survilliance.Key words: endoscopy; polypectomy; guideline ; diagnosis; treatment皮组织非黏膜下肿瘤的隆起。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efa7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7f.png)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张向辉;刘冰熔【摘要】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提出来.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不同,术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术,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本文就肠镜下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应用进展作一概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024)012【总页数】3页(P1415-1417)【关键词】肠息肉;氩离子凝固术;活检钳;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作者】张向辉;刘冰熔【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内镜下治疗肠息肉在减少肠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起主要作用[1]。
内镜下治疗安全、经济、有效,目前已普遍应用,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多种,术者通常根据息肉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
本文将目前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常用技术及进展作一概述。
1 氩离子凝固术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技术,通过电离的氩离子体,对病变组织发挥凝固作用,术中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0.3 ~0.5 cm 处,以每次1 ~3 s 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治疗后病变泛黄、泛白甚至变黝黑,治疗的次数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而定。
APC 治疗息肉最大的优点是不易出现穿孔,这是由于其凝固深度有自限性,一般≤3 mm,其次是氩离子束可以自动导向需治疗的组织表面,可以进行轴向、侧向和自行逆向凝固。
缺点是APC 术中可引起肠扩张,用于肠壁较薄的位置易发生穿孔、出血,不能取得完整的组织标本。
APC 适用于扁平、广基息肉,尤其是不易进行圈套治疗的息肉。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课件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69c0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a.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虑。
02
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调整 、用药方法、检查前准 备等方面,需要严格遵
守。
04
04
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估
临床应用情况介绍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 应症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的方法和流程
效果评估方法和结果展示
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评估结果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估的总结和展望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临床应用价值 和意义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改进和优化建 议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研究方向
05
问题与挑战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肠道准备不充分
部分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 结肠镜检查效果。
检查时间较长
药物清洁肠道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 服用一些药物,如泻药等 ,以促进肠道内的粪便排 出。
灌肠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便 秘、肠道狭窄等,医生可 能会采用灌肠的方法来清 洁肠道。
03
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共识意见的主要内容
肠道准备的评估指标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重要 性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肠道准备的常用药物
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
结肠镜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 大。
操作技术要求高
结肠镜检查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未来需要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优化肠道准备方法
进一步优化肠道准备方法 ,提高肠道准备的效率和 安全性。
缩短检查时间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6138d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5.png)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同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肠道准备,并按时服用泻药等。医生也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检 查安全。
02
肠道准备的重要性
肠道准备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影响
提高检查效果
通过肠道准备,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粪便、黏液、食物残渣等,使 结肠镜检查时视野更加清晰,提
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
专家共识提供了以下用药建议:1)对于一般患者,可以选 择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硫酸镁、甘露醇等药物;2)对于肾 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甘露醇,以免造成肾损伤;3) 对于肠道病变较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渗透性更强的药物, 如硫酸镁。此外,专家还强调了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 病史和发症
肠道准备可以减少肠道内的废物, 降低肠道内细菌数量,从而减少感 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准确性
通过肠道准备,可以更准确地发现 肠道内的病变,如息肉、肿瘤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肠道准备的常用药物和方法
药物
常用的肠道准备药物包括泻药、灌肠剂、抗菌药等。其中,泻药是常用的肠道准 备药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的废物。灌肠剂则可以清洗肠道,抗菌 药则可以预防肠道感染。
肠道准备方案。
结肠镜检查和其他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与其他内镜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结肠镜检查可以与胃镜、小肠镜等内镜检查方法联合应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 肠道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与影像学检查的联合应用
结肠镜检查可以与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联合应用,以便更准确地判断 肠道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05
总结与展望
专家共识意见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专家共识意见是临床实践的重要 参考和指导,对于结肠镜检查肠 道准备这一关键环节更是如此。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ef1e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2.png)
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关于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下面是一个示例: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用于治疗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凸起的肿瘤样病变,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切除,以防止其发展为恶性肿瘤。
然而,在进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之前,医生需要根据特定的标准来确定切除的合适时机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讨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应用和展望。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接着,我们将探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选择结直肠镜进行切除。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阐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包括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切除的技术要点。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意义,包括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我们将讨论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到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中可以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安排。
在目的中可以明确本文的目标,即介绍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标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标准的意义、应用和展望。
正文部分包括结直肠镜检查、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和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标准三个小节。
在结直肠镜检查中可以介绍结直肠镜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在结直肠镜息肉切除的重要性中可以说明息肉切除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治疗结直肠息肉相关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https://img.taocdn.com/s3/m/6dcb77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8.png)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医学界消化频... 08-02 20:28 大内镜下清除肠息肉技术就这么几种,你都掌握了吗?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编辑:好大一只龙猫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透明帽辅助EMR 术切除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残留病变行APC 凝固治疗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 通常用于<20 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 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 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 3 - 6 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应用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30 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 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8cc0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e.png)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孟玉此(夏邑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商丘476499)摘要:目的㊀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 M 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 S 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㊀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E M R,对照组采用C S P,观察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手术前㊁手术后1d2组患者的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 G E2)和物质P(S P)]㊁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肾上腺素(E)㊁去甲肾上腺素(N E)和皮质醇(C o r)]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 G F)和血栓素B2(T X B2)水平.结果㊀研究组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比92.86%,P>0.05);2组术前血清P G E2㊁S P㊁E㊁C o r㊁N E㊁V E G F和T X B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P G E2㊁S P㊁E㊁C o r㊁N E㊁V E G F和T X 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㊀结直肠息肉E M R与C S 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均高,疗效相似,但E M R在改善血清疼痛因子㊁应激反应产物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栓素B2水平方面优于C S P.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冷圈套息肉切除术;结直肠息肉;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R656.9;R657.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24)01-0019-04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24.01.006㊀㊀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饮食㊁遗传因素和炎症等[2].结直肠息肉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 S P)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一种常见方法.C S P通过使用冷圈套将息肉捕获,并使用冷切割技术切除,从而实现病灶的切除[3].C S P具有操作简便㊁出血风险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结直肠息肉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C S P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完整切除较大的息肉㊁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以及在切除过程中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 M R)作为另一种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4].E M R通过内镜下手术操作,将黏膜下的病灶切除,从而实现息肉的完整切除.相比于C S P,E M R能够有效地切除较大的息肉,并减少复发的风险.此外,E M R还可以提供更大的标本供病理学检查,从而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变类型和恶性风险.尽管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已经有了多种方法,但对于E M R和C S P的比较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比较E M R和C S 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有助于临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优化结直肠息肉的治疗策略.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3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E M R)男15例,女10例,年龄40~65岁,病程2~5年;对照组(采用C S P)男16例,女12例,年龄41~67岁,病程2~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审批.收稿日期:2023G06G26表1㊀2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研究组(n=25)对照组(n=28)95%C I t/χ2P 性别/例25280.2,23.20.0290.725㊀男15160.2,13.20.0340.543㊀女10120.4,10.20.0420.583年龄(xʃs)/岁53.2ʃ2.853.7ʃ3.2-0.1,23.20.0330.426肠息肉巴黎分型/例㊀Ⅰs型861.2,4.30.0190.582㊀Ⅰs p型10121.1,3.40.0320.531㊀Ⅱa型7101.5,9.30.0220.520合并疾病/例㊀高血压680.5,3.70.0210.398㊀糖尿病350.1,3.80.0780.230㊀心脏病230.2,4.80.0710.531㊀其他460.2,4.20.0270.676饮酒史/例㊀是11101.1,2,50.0320.436㊀否14181.3,2.60.0190.422吸烟史/例㊀是891.2,2.20.0180.575㊀否17191.1,2.30.0210.591病程(xʃs)/年3.24ʃ0.873.41ʃ0.921.2,2.60.6890.494息肉大小(xʃs)/mm6.98ʃ1.127.13ʃ1.041.4,2.90.5060.6151.2㊀病例选择标准1.2.1㊀纳入标准1)依据«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指南2015版»[5]符合结直肠息肉切除适应证的患者.2)肠息肉特征:①肠息肉大小在5~10mm;②肠息肉巴黎分型为Ⅰs型㊁Ⅰs p型㊁Ⅱa型;3)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或已使用上述药物但符合停药时间要求:①阿司匹林停药7d;②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停药5d;③华法林停药5d;④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停药2d.1.2.2㊀排除标准1)合并炎性肠病或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2)肠道准备不足的患者,即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低于6分.3)其余不适宜研究入组的情况.1.3㊀手术方法1.3.1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①患者的详细病史记录,包括症状㊁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②体格检查,包括一般身体状况㊁肠道症状和体征的评估.③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㊁肝功能㊁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④结直肠镜检查,确定结直肠息肉的位置㊁数量㊁大小和巴黎分型等.2)肠道准备:①在术前1d进行肠道准备,患者通常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以清洁结直肠,减少粪便残留,提供更好的内镜视野.②禁食禁水:患者在手术前至少禁食8h,并在手术前2~4h内禁止饮水,以减少手术中的并发症风险.3)术前讨论和同意:术前医生与患者进行讨论,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㊁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1.3.2㊀手术操作1)对照组采用C S P.①预准备:在肠镜操作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圈套器大小.②操作步骤:将圈套器插入肠道,并将其套取至正常黏膜周围,套取范围为1~3mm.逐渐收紧圈套器,使其勒除息肉.不使用黏膜下注射及电凝等辅助治疗方法.③完善操作:将切除的息肉吸入吸引管或通过异物钳抓取并移出.将切除的组织标本送往病理检查.2)研究组采用E M R.①预准备:在手术前,准备0.9%氯化钠注射液和亚甲蓝注射液或1ʒ10000肾上腺素混合液.②操作步骤:使用注射液将息肉基底部进行注射,抬举息肉组织与黏膜下层分离.不使用高频电凝,直接使用圈套器收紧并切除息肉.③完善操作:将切除的息肉通过吸引管与内镜连接处纱布进行回收,或使用异物钳抓取并取出.将切除的组织标本送往病理检查.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如有需要,可使用金属夹夹闭出血部位或在创面上喷洒凝血酶以止血.1.4㊀观察指标1.4.1㊀比较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记录息肉完整切除(病理标本切缘干净)病例数,对比2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1.4.2㊀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d 采集2组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 2(P G E 2)和物质P (S P )]㊁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反映应激反应,包括肾上腺素(E )㊁去甲肾上腺素(N E )和皮质醇(C o r )]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 G F )和血栓素B 2(T X B 2)水平.1.5㊀统计学方法使用S P S S 20.0软件分析数据.对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研究组息肉完整切除24例(96.00%),对照组完整切除26例(92.86%).研究组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 >0.05).2.2㊀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术前血清P G E 2㊁S P ㊁E ㊁C o r ㊁N E ㊁V E G F 和T X B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 ,研究组P G E 2㊁S P ㊁E ㊁C o r ㊁N E ㊁V E G F 和T X B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表2㊀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 ʃs组别nP G E 2/(p g m L -1)S P /(μg m L -1)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前手术后1d研究组25138.26ʃ15.32206.23ʃ20.112.85ʃ0.211.21ʃ0.38对照组28136.90ʃ12.35218.34ʃ29.362.84ʃ0.181.66ʃ0.29t 0.8929.0230.87111.234P0.432<0.0010.588<0.001组别nE /(pm o l L -1)C o r /(n gm L -1)N E /(n m o lL -1)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前手术后1d研究组25154.25ʃ11.20268.32ʃ21.28102.33ʃ4.39128.35ʃ13.981.12ʃ0.212.13ʃ0.21对照组28155.98ʃ10.57278.21ʃ30.92101.37ʃ3.98168.36ʃ11.251.09ʃ0.334.89ʃ0.33t -0.2252.2830.1193.115-0.3264.392P0.792<0.0010.589<0.0010.778<0.001组别nV E G F /(μg L -1)T X B 2/(n gL -1)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前手术后1d研究组25132.22ʃ21.29187.23ʃ15.49159.38ʃ14.98224.35ʃ14.32对照组28138.35ʃ17.31204.27ʃ14.32155.29ʃ13.87245.33ʃ12.98t -0.2167.4320.1188.216P0.987<0.0010.590<0.0013㊀讨论㊀㊀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的良性肿瘤,通常以息肉的形式出现,并且在不同年龄群体中都有一定的发病率.结直肠息肉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㊁饮食习惯㊁遗传因素和炎症性肠病等.刘成义等[6]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㊁饮食习惯有关,戒除烟酒㊁加强体育锻炼㊁常食蔬菜与水果㊁少食动物脂肪和加工食品可能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旨在完整切除息肉并预防其再生.C S P 是一种局部治疗肠息肉的方法,它通过应用圈套器套取息肉并逐渐勒除,以实现切除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限性较小的结直肠息肉,具有操作简便㊁创伤小㊁恢复快的优势.E M R 是一种更为精细的治疗结直肠息肉方法,它通过注射药物将息肉与黏膜下层分离,然后使用圈套器或其他工具将息肉切除.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一项前瞻性研究[7]发现E M R 治疗组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1%;另一项研究[8]中也同样发现相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E M R 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利于患者康复.血清疼痛因子是评估患者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 ,研究组血清P G E2和S 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这可能与E M R的治疗机制有关.姜建江[9]研究也发现, E M R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相比于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血清I LG17㊁P C T㊁I LG6水平更低.罗哲等[10]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炎症反应与切除的病变组织和术后修复过程密切相关.P G E2是一种促炎性因子,其水平的降低可能反映了切除病变组织后的炎症程度减轻[11].S P是一种神经肽,它参与传递疼痛信号和调节炎症反应[12].S P具有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节的双重作用,术后S P水平的降低可能意味着切除病变组织后的疼痛感受减轻[13].有研究[14]提示,S P可促进高氧暴露A E CⅡ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通过促进E R K信号激活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的A E CⅡ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明结直肠息肉E M R术在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疼痛方面的优势.应激反应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本研究观察反映应激反应的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水平,包括E㊁N E和C o r等[15].本研究中,2组术前血清P G E2㊁S P㊁E㊁C o r㊁N E㊁V E G F 和T X B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P G E2㊁S P㊁E㊁C o r㊁N E㊁V E G F和T X 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V E G F是血管生成和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16],T X B2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指标[1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研究组的V E G F和T X 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反映了结直肠息肉E M R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状态的影响.V E G F降低可能反映了切除病变组织后的血管重构过程,T X B2水平降低可能意味着手术后血栓风险的降低.综上所述,结直肠息肉E M R与C S P治疗结直肠息肉均有效,但E M R在改善血清疼痛因子㊁应激反应产物㊁V E G F和T X B2水平方面优于C S P.这可能与其切除病变组织后炎症程度的减轻㊁疼痛感受的减轻以及血管重构和凝血状态的改善有关.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深入探究结直肠息肉E MR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㊀覃弦,宋军,侯晓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12):1040G1046.[2]林园园,何洁,李小华,等.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1):52G58.[3]李叶茂,翟自鹏,王军,等.结直肠息肉相关冷切除术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17):3429G3433.[4]万亚玲,张虹,彭淑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观察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4):55G57,87.[5]张荣,林辉.2015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5,36(12):814G819.[6]刘成义,党彤.内蒙古地区生活㊁饮食因素对结直肠息肉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5,20(5):287G291.[7]施信荣.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1,6(6):67G70.[8]侯巳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4):131G132.[9]姜建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大医生,2021,6(21):72G74.[10]㊀罗哲,浦江,王晓辉,等.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9):769G773.[11]郑明传,叶凡,李琢,等.冷圈套黏膜切除术对直径ɤ1.0c m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疼痛因子㊁应激反应及V E G F㊁T X B2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0):1898G1901,1939.[12]万曼.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20.[13]刘倩菁,陈秀榕,向昱臻,等.神经肽S S㊁S P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调控及中医药防治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2):62G66.[14]黄波,李青,叶梅,等.神经肽P物质对高氧暴露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959G963.[15]沈明,钟晓锋.自拟温阳散结汤对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血清N E㊁E㊁C o r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20):84G85.[16]童小梅.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㊁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小息肉完整切除率与出血率的影响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7):119G121.[17]何煊,乔丽娟,张勇,等.C SGE M R与C S P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 E G F㊁T X B2水平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11):1414G1417.(责任编辑:钟荣梅)。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d990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9.png)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肠息肉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肠息肉不会有啥特别的感觉,最多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然而,只有当息肉变大时,可能会出现拉黑便、便血以及经常性腹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然而,肠息肉确实会癌变,且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息肉发生癌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等等。
现已明确,息肉切除术可有效中断腺瘤至腺癌进展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
肠镜是息肉最主要的检出手段。
在肠镜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无法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
最后,根据肠镜检查息肉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切除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
多数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切除较困难的息肉还需不断改进切除技术以及所需的相关器械。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一、微/小息肉切除术常规的肠镜检查中发现,约90%的结直肠息肉为微小息肉( ≤ 5mm) 或小息肉 (6 ~ 9mm ),对此类息肉进行切除可有效阻断息肉癌变的进程。
目前,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主要方式有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圈套器息肉勒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
1、活检钳息肉钳夹术活检钳息肉钳夹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息肉,是最常用且简单的息肉切除方法。
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包括了冷活检钳夹术(CFP)和热活检钳夹术(HFP)。
A 钳除前,B 钳除后创面。
C-D:热活检钳除术注意事项,息肉体积过大,增加电凝时间,造成透壁性损伤(图片来源:胃肠病)CFP能避免与电凝有关的风险以及几乎可忽略的肠穿孔风险。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分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分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9e3b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分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姜华;曹金恒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54)9
【摘要】结直肠息肉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结直肠息肉检查方法有多种,但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腺瘤的检出率。
结肠镜下不但可以评估息肉大小,进行内镜分型诊断,而且更能在内镜下将息肉切除。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成为结直肠息肉早期治疗的首选技术。
该文就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分型诊断评估其浸润深度和内镜下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060-1064)
【作者】姜华;曹金恒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消化内镜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
【相关文献】
1.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2.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3.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在直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
4.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5.注水与注气肠镜+非放大NBI下NICE分型对于结直肠小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V ol.36 No.12814·综 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1]。
研究表明,手术切除结肠直肠容易恶变的息肉如腺瘤,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因此,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肠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共识简要概述息肉的定义以及临床息肉的手术治疗,并重点从带蒂和无蒂息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息肉的定义从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息肉是起源于上2015 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张 荣1,2,林 辉1*(1.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72;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结肠直肠息肉指肠道表面的隆起型病变,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本文综述近年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主要技术、适应证及结肠镜监测等相关诊治指南和共识。
关键词:内镜;息肉切除;指南;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5)12-0814-06DOI :10.13683/j.wph.2015.12.005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5-11-30作者简介:张 荣,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林 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治疗。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201440477)。
Guidelines interpretation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polyp in 2015ZHANG Rong 1,2, LIN Hui 1*(1.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2.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Colorectal polyp refers to the protruded lesions on intestinal tract surface, which has a closed correlation with colorectal cancer.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s helpful to reducing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related guidelines of endoscopic polypectomy including the major techniques and indications and colonoscopy survilliance.Key words: endoscopy; polypectomy; guideline ; diagnosis; treatment皮组织非黏膜下肿瘤的隆起。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从病理上将肠道肿瘤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源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传统意义上的息肉包括腺瘤、异型增生、锯齿状病变和错构瘤等,均属于上皮性肿瘤分类中的癌前病变[3](表1)。
2 息肉切除技术目前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勒除器息肉切除术(SS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分次EMR (pEMR )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等[4]。
根据内镜下形态学特征,结肠直肠息肉可进行巴黎/日本的形态学分类[5](表2)。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肛肠协会(ACPGBI )根据息肉大小以及巴黎/日本形态学分类推荐治疗息肉的方法[6],见表3。
3 带蒂和无蒂息肉的管理 3.1 带蒂息肉的管理目前关于结肠直肠带蒂息肉的管理尚无统一的8152015 V ol.36 No.12815表1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肠道肿瘤分类(简表)生物学行为码上皮性肿瘤癌前病变腺瘤8140/ 0管状8211/ 0绒毛状8261/ 0管状绒毛状8263/ 0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低级别8148/ 0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高级别8148/ 2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广基的锯齿状腺瘤/息肉8213/ 0传统的锯齿状腺瘤8213/ 0错构瘤Cowden 相关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J 息肉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间叶源性肿瘤继发性肿瘤注:生物学行为码 / 0为良性;/ 1为不明、交界性或未定组;/ 2为原位癌和上皮内瘤变Ⅲ级;/ 3为恶性肿瘤。
表3 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的选择息肉分类息肉大小/mm ≤56~1011~1516~20>20SS SS SS SS SS 0 -ⅠpSS/EMR EMR EMR EMR pEMR 0 -Ⅱa, 0 -Ⅱa+bEMR EMR EMR/ESD ESD/Surg Surg 0 -Ⅱc EMR EMR/ESD Surg Surg Surg LST-G EMR EMR EMR pEMR/ESD pEMR/ESD LST-NGEMREMREMR/ESDESDESD/Surg注:LST-G :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NG :非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Surg :外科手术切除术。
表2 巴黎/日本形态学分类标准息肉形态分级隆起型病变 有蒂0 -Ⅰp 无蒂0 -Ⅰs 亚蒂0 -Ⅰsp平坦型病变轻微隆起型 0 -Ⅱa 完全平坦型0 -Ⅱb 轻微凹陷型0 -Ⅱc 隆起和凹陷混合型0 -Ⅱa +Ⅱc 0 -Ⅱc +Ⅱa凹陷型病变 溃疡型0 - Ⅲ混合型0 - Ⅲc +Ⅲ0 - Ⅲ+Ⅱc推荐指南,尤其是对良性带蒂息肉的管理。
对于恶性带蒂息肉,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 )指南[7]认为,只要带蒂息肉的形态结构允许,就应在内镜下进行息肉完全切除术。
美国结肠直肠外科协会(ASCRS )指南[8]推荐,应根据恶变息肉的形态和病理学结果决定治疗策略。
带蒂或亚蒂的息肉不合并病理高危因素(G3-4分化、癌栓等)时才考虑进行纤维结肠镜下切除。
ESMO 指南[7]指出,若息肉内有侵袭性癌,需要与病理科全面评估与不良转归相关的组织学特征。
若侵袭性癌仅限于蒂的头部,且不伴有其他不利因素,带蒂息肉大多转归良好。
目前一致认为,带蒂息肉可采用内镜下切除术。
蒂部有癌变的息肉,在切除边缘清晰且组织学特征良好时,可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风险与2级侵犯(侵犯黏膜肌层但限于蒂的头部和颈部)相似。
带蒂息肉样癌的治疗标准与包含侵袭性癌的其他带蒂息肉的治疗标准类似。
若切除完整,预后良好(无脉管浸润及分化程度良好),不推荐再行手术切除,但对于病理学高危的恶变息肉需行根治性切除[8]。
3.2 无蒂息肉的管理2015年6月,英国胃肠病学会(BSG )/ACPGBI 发布了新的管理指南[9],这是BSG 首次对结肠直肠无蒂大息肉患者的管理提供基于证据的推荐意见。
2015 V ol.36 No.128163.2.1 相关定义(1)建议用结肠固定扁平类病变作为无蒂结肠直肠息肉(NPCP )最合适的定义,而巴黎分类及“侧向发育型息肉”(LST )定义或可用于进一步亚分类。
尽可能使用巴黎分类对息肉进行形态学描述。
同时,用NICE NBI 或工藤(Kudo )腺管开口分型描述息肉表面特征。
(2)建议>2 cm 的NPCP 为大NPCP (LNPCP )。
(3)高风险恶变者:腺管开口分型Ⅴ、巴黎形态学分类0-Ⅱc 或0-Ⅱa+Ⅱc 、非颗粒型LST (LST-NG )、有主体的颗粒型LST (LST-G )、表面扭曲型、有颜色和血管[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 )窄带成像(NBI )Ⅲ型] 、厚且微血管不规则[佐野(Sano )微血管形态Ⅲ型][6]。
(4)切除不完整/复发风险高者:>40 mm 、位于回盲瓣、阑尾、憩室或齿状线;位于结肠炎的炎症区域;内镜难以发现(如肠曲或折褶后、狭窄性憩室内);黏膜下注射后无抬举征;曾切除失败或原切除位置复发(单个微小易切除病灶/首次检查时的消融后残余腺瘤除外)。
(5)复杂NPCP :具有恶变风险高、不完整切除/复发风险高、发生不良事件风险高或体积、形态、大小及可及性(SMSA )评分达4分中任一项者。
3.2.2 切除NPCP 时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推荐内镜下切除息肉过程中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10-12],然而这些指南并未就带蒂和无蒂息肉进行区分。
2015年BSG/ACPGBI 新指南[9]仅对无蒂大息肉进行如下推荐:(1)在LNPCP 患者停用/继续低剂量阿司匹林的证据等级弱时,应根据患者风险进行个体化决策。
(2)LNPCP 患者至少于息肉切除术前7 d 停止使用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及替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LNPCP 患者至少于息肉切除术前5 d 停用华法林,确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
(4)由于缺乏证据,对具有不同特性的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不建议做出一般推荐意见,使用此类药物应寻求专业建议。
(5)推荐评估个体风险级别,对高风险级别患者应给予低分子肝素桥接方案的建议。
(6)若患者因共患疾病无法或不确定是否可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应寻求专业建议;若需暂时服药,对病灶评估后癌变风险较低者,在可停药时进行息肉切割。
(7)建议权衡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后,依据个体情况考虑是否重新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并寻求进一步的专业建议。
3.2.3 关于NPCP 切除(1)建议治疗LNPCP 领域的临床医生参与多学科协作,如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讨论会(MDM ),其中应至少包括1位复杂NPCP 内镜医生、至少1位结肠直肠腹腔镜手术医生和1位病理科医生。
对此前未进行复杂息肉MDM 讨论的良性NPCP 患者不推荐进行手术。
(2)所有从事LNPCP 内镜治疗的医生均应具备丰富的标准息肉切除术经验,已取得此类息肉的内镜治疗许可,且必须定期接受考核,以确保其关键绩效指标(KPI )不低于质量标准下限。
(3)无恶变风险LNPCP 的一线治疗为内镜下切除。
疑似恶变者避免分次切除(无论是内镜下或手术切除)。
(4)推荐对LNPCP 进行体积评估,开放式圈套器测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