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叶朗)

合集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4.文章反驳“西方美学在中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5.请结合材料谈谈,当下,我们应怎样来建构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鹿回头
蒙福森
相传,在高良村后面不远的灯盏山上,有一处佳穴——鹿回头。远远望去,那座山头就像一头奔跑如飞的麋鹿,飞越了千山万水,突然间停了下来,回头眺望,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老爷深鞠一躬:“多谢先生。 ”
大师双手作揖:“若他日富贵,还请告诫后人,谨守五戒!”
“何为五戒? ”
“五戒为:戒奢,戒贪,戒骄,戒恶,戒纵。有此五戒,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后人必定世泽绵长,名登科甲,功名通达,鹏程万里。古人有云:有德能司三昧火,无私可达九重天!”
范老爷沉吟道:“五戒,五戒……”
他沉思良久,忽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临别,大师说:范老爷宅心仁厚,福泽广布,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如,我为老爷点一处佳穴,如何?”
范老爷问:“在哪里?”
大师携范老爷出到门外,遥指灯盏山,吟道:“高良风水无人知,龙隐凤藏百岁余;为报范家救命恩,沉吟再三泄天机。”大师手指灯盏山上一处松林繁茂之处说:“此处山奇水秀,林木葱郁,有一佳穴,名曰鹿回头。老爷请看,那座山头,山势巍峨,状似一头麋鹿,奔跑如飞,蓦然回首,故名:鹿回头。若葬先人骨骸于此处,后人非富即贵,前程似锦,人才迭出,非比寻常。 ”

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_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

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_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

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孔凡娟(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收稿日期:2008-04-30摘 要:以美学史为观照视角,可以清晰地界定 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宏观概念,进而可以论证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同时, 中国近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这几个概念需要认真甄别,如果对时间纬度的时代和空间纬度的内容进行科学严谨的比较分析,可以显见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

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为标准,中国美学在不同的历史分期呈现出不同的概貌。

关键词:追认;原创性;填空白;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83-09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3154(2008)04-0120-03The H istorical Su mmary of Chinese A est heticsThe Deep Thoughts abou tM acroscop ica lProb le m s o fAestheticsKong Fan j u an(Shandong U niversit y ,Jinan ,250100,Ch i na)Abstract :In v ie w o f aesthetics hist o ry ,the concept of Ch i nese anc ient aesthe ti cs can be clearly de fined and a conclus i on can be draw t hat there w as no aestheti cs i n anc i ent Chi na .A t t he sa m e ti m e ,concepts of "Ch i nese neoter i c aesthetics","Chi nese modern aes theti cs","Ch i nese conte mporary aesthetics"shou l d be de licately disti nguished .T he history o f t he Chinese aest he tics was ca rved up by Chinese h isto rica l deve l op m en t and d ifferent genera l p i ctures o f Chi nese aestheti cs w as taken out in d ifferent histo rical ti m es .K ey word s :R ecognoxe R etroacti v ely ;O r i g i na lity ;F ill G aps ;M odern i ty中国从上世纪初到现在,国人对美学的热情一直未减,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涌入,美学普及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形成了美学研究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叶朗)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叶朗)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叶朗)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报告关于中国美学发展之情况,还有我对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些看法。

当然,我谈的主要是大陆的情况。

美学在中国大陆是比较热门的学问,研究的人很多,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喜好美学的人也特别多。

今天,我就把大陆五十年来美学发展的概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同时也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一点看法。

历史的回顾我想先回顾一下历史。

历史大致可分为三段来讲。

第一段是近代。

所谓近代,是指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

我们从近代开始引进西方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

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企图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著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段是现代。

所谓现代是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时间。

现代研究美学的人也不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朱光潜主要是将西方的美学介绍到中国,最有名的著作是《文艺心理学》。

据说在四十年代中国大学生有两本最喜欢读的书,其中一本就是《文艺心理学》。

此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等书。

我在台湾的书店看到,朱光潜的《谈美》竟有十六、七种版本,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

台湾一位出版家说:“作为普及性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谈美》仍然是一本经典,至今没有一本新的《谈美》来代替它。

”朱光潜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批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

翻译学术著作,除了中、外文程度要好,理论上的修养也要高,学问要比较宽。

朱光潜的外文很好,过去是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担任教授。

他中文修养也很好,他是安徽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是很有名的。

桐城派的传统可能对他有影响。

宗白华名气没有朱光潜那么大,有一个原因是五十年代以后他写的文章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在五十年代以前写的。

另外,他文章的写法是中国传统写法:点到即止,谈自己的体验,而不是用一种逻辑展开的方式来写,所以想要掌握他的思想也不是很容易。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的美学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就要到了。

我提出以下五点看法。

第一点,要重新审视五十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

五十年代那场美学大讨论有它的积极作用,最大的积极作用是在社会上普及了美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大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这对美学的发展很有利。

但是我认为那场讨论也有它消极的方面,而随著历史的发展,消极的方面越来越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就是在那次讨论中,大家普遍把美学问题归结为认识论的问题。

审美活动其实不是一种认识活动。

例如,这里有一株梅花,我欣赏这株梅花是一种体验,用中国人的话讲是一种“感兴”。

“感兴”这个词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西方讲的“体验”。

用“感兴”这个词比用“美感”来得好,“美感”容易被人误解,因为美感的情感色彩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我们看一朵花得到的美感,和看一出悲剧得到的美感是不一样的。

我们念李煜的词,得到一种惆怅感,它也是美感,和看一朵花的美感也不一样。

用“美感”这个词就容易被人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和谐感,愉悦感,而那种惆怅感、悲剧感就不被包括在里头。

其实这些应该包括在里头,而用“感兴”这个词就可以。

所以,“感兴”这个概念非常好,应该把它引到美学里头来。

我们欣赏一株梅花,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兴,感受它的美;而不是去认识这株梅花,掌握它的规律,不是像植物学家所做的那样。

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就是把审美活动归结为认识活动,而把哲学上心和物的关简单地搬到美学里面,讨论美在物还是在心。

当时,批判朱光潜就说他是唯心论,批评他不承认美的客观性,不承认美在物。

蔡仪倒没有人批评他是唯心论,因为他主张美就是在物,但是有人批评他是机械唯物论。

实际上这种讨论在理论上的意义并不大。

再一个问题是在那场讨论中形成了一种理论模式,就是把审美活动归结为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就是在大陆学界影响很大的“自然人化”的观点。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记述过一种特殊的“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

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性的、可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诗的作品中蕴含“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

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

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

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

(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美学原理是研究美、审美的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美学原理旨在揭示人类如何感知美、创造美以及美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本文将从美学原理的定义、内涵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探讨叶朗对美学原理的贡献。

首先,美学原理可以理解为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美感,即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美学原理涵盖了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经验的形成过程、美的标准和规范等方面。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可以深入了解美的本质和特征,把握美的内在规律。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体验和开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美学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感知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感知美的规律。

感知美的能力是人类天生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体验外界的美。

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运用。

创造美的能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意创造新的美。

这包括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设计师设计美的产品等。

感知美的规律是通过对大量美的事例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它揭示了人类感知美的普遍规律,包括对颜色、形状、音乐、文学作品等的感知规律。

美学原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学原理可以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体验。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对于欣赏艺术作品、品味生活中的美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美学原理可以指导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

在创作和设计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美学原理可以使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三是美学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美的本质和特征。

在人类文化传统和艺术史上,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的内在规律和演变过程。

叶朗是中国当代美学界的知名学者,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美学身份”的概念,认为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应该有其专业身份,不应该被其他学科所完全禁锢。

美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美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美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美学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然而,美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仍然值得探讨和思考。

一、美学教育的现状目前,美学教育在中国的学校课程中还并不是一门必修课程,只有在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和学科中才会开设。

这种现状反映了我们对美学教育认识的不足和对它价值的忽视。

此外,教师在教授美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美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许多老师在美学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上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深入领会美学的内涵。

此外,许多学生对于美感缺乏敏感度,难以真正理解和欣赏美学价值。

二、美学教育的未来发展1.推广美学课程由于美学教育的价值已经为人所知,因此在未来,我们要推广美学课程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塑造和磨练自己的精神。

对于不同学历和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美学课程,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美学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推广美学课程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学科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

2.提高教育质量在推广美学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美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连续的培训和教学改革,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美学知识的精髓,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技巧,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我们应尝试使用互联网和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实现美学教育的教与学。

3.注重实践教学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为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美学的深刻意义,同时在实践中领悟美学的内在规律,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可以在美术课或者其他相关方面的课程中纳入更多的实践性措施来丰富课程的内容。

例如,带学生去博物馆、画廊、艺术展会等现场进行观察和探索,以让他们更好地领会美学的精髓。

结语美学教育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我们有必要不断努力去推广美学课程,提高教学和教师水平,注重实践教学等,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美学教育,豁然开朗,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不断追求生命的磨练与提高。

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的美学史观研究

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的美学史观研究

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的美学史观研究作者:温玉林来源:《西部学刊》2016年第03期摘要:从《中国美学史大纲》看叶朗先生的古典美学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审美意象”为核心,对审美哲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进行全面的研究;二、《中国美学史大纲》既要考虑意象的审美属性,也考虑艺术作品的审美性质。

三、中国古典美学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有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等发展线索,也有互相交织的概念。

关键词:美学史;审美意象;意境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叶朗先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说明:一是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一是美学史的分期;一是古代美学的流行观念的说明。

关于古典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他认为“美学史就应该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1]P143但具体到研究,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家提出的美学命题,一是艺术家提出的美学命题,这在叶先生的美学中会怎样融合。

对于美学分期,则说明美学的连续性,该如何把整个历史上的美学问题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有说服力的美学史。

这就需要对叶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进行系统的思考。

一叶郎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认为“美”不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是审美意象。

从审美意象入手,可以把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文艺学等整合起来研究。

从哲学美学问题入手,“道-气-象”这几个范畴就很重要。

这里的原因在于《中国美学史大纲》对艺术本体的看法。

他认为在中国哲学和艺术理论中:“气”是艺术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气对艺术的规定就是意象,而“意象是标示艺术本体的美学范畴”[1]265所以《中国美学史大纲》着力探讨的就是艺术意象的形成,叶先生认为“意象,就是形象和情趣的契合”[1]265因为“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表现出来了”。

[2]49那么“象”这个概念从哲学到美学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融合了哪些当代的艺术认识?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

当代中国美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代中国美学教育是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欣赏与创造能力,以及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美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美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的发展,美学教育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许多高等学府和艺术院校开设了美学专业或美学课程,以满足学生对美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此外,各种美术学会和教育机构也积极开展美学教育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教育的发展。

然而,当代中国美学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社会对理工科教育的重视,艺术和人文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美学教育在教育资源和支持方面的相对不足。

其次,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最后,美学教育的内容和研究方向也面临着亟需更新的问题。

传统的美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如数字美学和环境美学等。

未来,当代中国美学教育将面临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美学教育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美学教育的发展。

其次,美学教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和包容性。

传统的美学理论将与当代艺术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面向大众的美学教育将逐渐兴起,通过各种方式普及美学知识,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

最后,跨学科研究将成为当代中国美学教育的重要趋势。

美学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拓宽研究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推动当代中国美学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美学教育的重视和理解,提高社会对美学教育的认可度。

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美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美学教育的资源投入和师资培训。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黑龙江省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黑龙江省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黑龙江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市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

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等诸多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国美学运思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人最基本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统摄力,其所包含的“意象”“意境”“气象”等概念范畴组成了一个强大系统。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责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责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责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学学科的建立,从德国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35年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要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并为这门学科起名Aesthetic即感性学开始,经德国哲学家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等人的发展深化,而最终完成的。

美学学科是哲学中与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逻辑学、研究意(意志,类似于人的道德理性)的伦理学并列的研究情(即感性认识)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学由西方传入中国,而中国的美学学科的真正建立是在以后,在第一次美学热潮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结束后重新复苏,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得到了现代发展。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美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步伐不断加速,第三次美学热潮已经可以期待!这是时代的发展赋予美学的全新使命!一、美学的兴起与中国特色第一次美学热潮反思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兴起是在之后,其标志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1956-1965)出现的美学研究的第一次热潮,这是一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美学大讨论,当时的各大报纸、杂志都有专栏讨论各种美学问题,总计有近百人发表文章参加这次讨论。

美学也因此在民众中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似乎是人人都可说上几句的理论问题。

这第一次热潮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回顾与反思,每次反思都可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主要是随着时间的积淀,历史上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会显现出别样的意义,给后世不断以新的启示。

第一次美学热潮讨论的议题为美学的对象、美的本质、美感、自然美、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等,又以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

在美的本质的讨论中,形成了以高尔太、朱光潜为代表的主观论派和以蔡仪、李泽厚为主的客观论派等多个学派。

主观说以吕莹和高尔太为代表。

吕莹在其《美学问题》一文中提出: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并不是中心范畴,而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

美学史应该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而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一个时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

审美意识分散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同时又集中于若干美学理论著作中,表现为两个系列:形象的系列和范畴的系列。

审美意识史=美学史+各门艺术史。

第一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第一章:老子的美学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的发端。

“道”中心范畴,最高范畴,道是原始混沌,道产生万物,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自己运动,道是无与有的统一。

“气”,万物之本,道包含气、象,万物都包含阴阳对立面,在气中得到了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包含了有和无,天地万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

老子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界定了美,区别了美和善,对立了美和丑,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对美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方式。

“味”成为一种美学范畴,提出“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的审美标准,无味也是一种味,而且是最高的味。

“妙”体现的是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出于自然归于自然,和徼相对,徼意为边界,体现道的规定性和有界限性。

徼和妙同属于玄。

老子否定美,却并不否定妙。

“妙”对后代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严羽“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涤除玄鉴”涤除指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指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的观照。

涤除玄鉴有两层含义,一是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一是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孔子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epub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epub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epub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三、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2.汉魏六朝时期3.唐宋时期4.元明清时期四、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体系1.美的本质和审美标准2.艺术创作与表现3.艺术鉴赏与批评五、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价值六、结语正文:【引言】中国美学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概括性地阐述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及其现代价值,以期对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美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性,它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哲学观念,强调和谐、中庸、自然之美。

同时,中国古典美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倡导艺术应当服务于人生、启迪心灵。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活跃,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强调道德教化;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家美学则注重实用与功利。

2.汉魏六朝时期: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美学观念日趋丰富。

曹丕的《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3.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高峰,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美学理论方面,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文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等作品为后世传颂。

4.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美学观念更加成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美学著作,如元代谢应芳的《谢氏诗源》、明代李时中的《诗薮》等。

同时,戏曲、小说等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体系】1.美的本质和审美标准: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是和谐、平衡、自然的状态,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审美标准则注重意境、韵味、气韵等。

2.艺术创作与表现: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艺术创作应当以自然为师,追求形神兼备、意蕴深厚。

表现手法上,注重以虚写实、以意传神。

3.艺术鉴赏与批评:中国古典美学倡导感悟式的鉴赏,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

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

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本文关键词:美学,概况,状况,分析,国内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本文简介: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回顾分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概况与具体状况本文内容:20世纪以来, 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 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 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 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 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 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 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 回顾分析美学的引进和接受过程, 梳理分析美学研究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分析美学研究总体概观回顾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 可以按照学界对分析美学不同的重视程度,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分析哲学引进阶段、1950年至1978年的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的选择性地认识评析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多方面地展开研究阶段 (1) 。

(一) 20世纪初至1949年:分析哲学的引进从来源上说, 分析哲学是分析美学生发的理论基础, 因而, 考察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 应当从对分析哲学的引进和介绍开始谈起, 而这一阶段, 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早期分析哲学的引进和接受, 为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换句话说, 描述本阶段的发展状况旨在表明, 至少在哲学分析方法这一点上, 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与国外几乎是同步的。

事实上, 自1920年罗素 (Bertrand Russell) 来华讲学起, 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分析哲学在国内学界的影响逐渐扩大, 包括张申府、张岱年、金岳霖、冯友兰等在内的现代哲学先驱的哲学思想, 就与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 在方法论意义上, "中国现代哲学建构的方法基本上就是罗素所带来的逻辑分析方法"[1]1。

叶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课堂笔记 什么是美学

叶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课堂笔记 什么是美学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课堂笔记什么是美学第一讲美学是什么,一、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最突出的发展就是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50(1956年)年代到60年代美学大讨论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点(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开始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 出现所谓的美学几大派:1. 蔡仪:美是客观的;2. 吕英和高尔太:美是主观的;3.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作用:活跃美学风气普及美学知识学术角度的缺陷:1. 对朱先生(引入西方美学、融合中西方美学)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的片面性;2. 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了认识论的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从主客体之间认识论的关系来考察审美活动(很长时间内起支配地位,对理论框架建设很不利);第二次: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对历史、现在、未来的反思: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会经历这样一个热潮(美学热是文化热的一部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一次性印发2万册。

80年末到20世纪初美学得到真正的发展跳出主客二分的框框美学原理的建构张世英西方哲学研究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西方现当代哲学(改革开放后) 《天人之际》《进入澄明之境》《哲学导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周扬翻译观点:美是生活傅雷《傅雷家书》美学、美育、艺术的见解二、美学研究对象观点:1. 美2. 艺术(广义:包括文学) 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美学只研究艺术的一部分3. 美和艺术4. 审美关系5. 审美经验6. 审美活动比较同意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可以纳入审美活动美是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的审美意象(王国维) 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审美活动第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三、美学学科性质1. 人文学科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回答应当是什么应包含价值导向人生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素养教化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关于叶朗意象美学的看法

关于叶朗意象美学的看法

关于叶朗意象美学的看法导言意象美学是现代文化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叶朗是中国当代意象美学的代表性思想家之一。

他在对古代和现代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意象美学理论。

本文将对叶朗意象美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一、意象美学的起源和发展意象美学建立在象征主义和心理学的基础上,旨在探究艺术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

叶朗作为中国当代意象美学的代表人物,深受西方象征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意象美学理论。

1.1 象征主义与意象美学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艺界一股重要的思潮,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独特的、多义的,并通过形象和隐喻来传递观念和情感。

1.2 叶朗对象征主义的发展和变革叶朗在借鉴西方象征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实践,提出了意象美学的观点。

他认为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叶朗追求意象的“直观”,以求达到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

二、叶朗意象美学的核心概念叶朗的意象美学理论包括多个核心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有“形象挪用”,“隐喻场景”,“内化再现”,“心理效果”,下面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2.1 形象挪用形象挪用是叶朗意象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挪用和改变形象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形象挪用能够使原本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脱离原来的语境,产生新的象征意义。

2.2 隐喻场景隐喻场景是叶朗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家可以通过创造一种隐喻场景的方式,引导观众进入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隐喻场景可以是一种虚构的场景或者是对真实场景的重新解构和再现。

2.3 内化再现内化再现是指艺术家通过再现自身内心世界的方式,使观众在审美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投射。

叶朗认为,艺术作品首先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再现,只有内心世界的再现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结。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读后感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读后感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读后感以前我对美学的理解吧,就停留在“美就是好看”这种特肤浅的层面。

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通往一个深邃而又精彩的美学世界的大门。

叶朗先生写美学史,那可不是干巴巴地罗列史实。

他像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导游,带着我沿着中国美学发展的长河慢慢游走。

从先秦诸子百家的美学思想开始,就把我惊到了。

比如说孔子的美学,我原本只知道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思想家,可这里面一讲,他对美的看法涉及到道德、礼仪和艺术的方方面面。

像“尽善尽美”这个词,以前我就觉得是个普通的形容,现在才明白背后蕴含着孔子对美和善关系的深刻思考,美可不只是表面的东西,还得和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秩序挂上钩呢。

再到庄子,庄子那简直是美学界的一个“怪才”。

他那种追求自然、逍遥的美学观念,让我感觉就像是一阵清风吹进了满是规矩的美学房间。

他觉得美就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之中,人要是能像大鹏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间,那才是最美的状态。

这种想法在现在看来都特别前卫,好像在告诉我们,别老在那些人为的条条框框里找美,去大自然里撒欢儿,那美多得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更是像一场美学的狂欢派对。

这个时候的文人雅士们,对人物品藻的审美可太有趣了。

他们评判一个人美不美,不仅仅看外貌,还看气质、神韵。

就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样,看一个人也不是只看表面的五官,而是看从这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气场”。

这让我想到现在咱们有时候说一个人有“高级感”,也许就有点当年魏晋风度的影子呢。

而且书里讲到中国美学里的意境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墨画里。

意境这东西可太神奇了,简单来说,就是一幅画、一首诗里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画面之外的情感和氛围。

就像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短短十个字,眼前就好像出现了那片广阔无垠的沙漠,一道孤烟直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的落日又大又圆。

但是呢,这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你还能感受到那种在大漠中的孤独、宁静,还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文化美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

中国文化美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

中国文化美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中国文化美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承载着古代智慧、历史感受和对生活的诗意表达,是一种精神及人类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美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又是什么呢?第一,中国传统美学的源泉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文化美学的根基。

早在《易经》中,就有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建筑、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逐渐成型,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中国传统美学的源泉还包括儒、道、佛三家学说,其中儒家强调仁爱伦理、人伦之美;道家则为自然之美和内心之美;佛家注重的是审美禅修和精神之美。

三者不同的美学关怀,贯穿了中国美学史的始终,影响至今。

第二,跨文化融合与美学开放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长时间被封闭的时期,文化交流一度中断。

但是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国文化美学开始从封闭走向向前。

这种开放态度,也是中国文化美学的一大发展特点。

文化交流、跨国合作等等都促进了跨文化融合。

在这种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学观都会产生影响。

跨文化间的融合,也带动着中国文化美学的开放,使得我们更能够接纳和借鉴一些来自外部的美学思想,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融合。

第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近年来,中国社会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民自信的大幅度提升和文化自觉的加强。

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体现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美学的重要特点。

有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文化美学更加强化了本土特色,着眼于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启示。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美学也更具有时代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美学领域的地位。

第四,新领域的探索舞台艺术、电影、广告、时尚,这些新领域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美学发展特点的体现之一。

新舞台剧的出现,电影更“中国话题”的吸引力,以及中国时尚的崛起是中国新文化中美学的新方面,也给中国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中国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在中国美学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等。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通过与西方美学的比较,可以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之处;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一些美学理论的有效性;通过理论研究,可以构建新的美学理论体系。

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中国美学的发展。

其次,中国美学的研究内容丰富。

中国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美的概念、美的评价标准、美的实践方式、美的历史演变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广泛涉猎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同时,他们也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探讨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美学的内涵和外延。

再次,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正在向跨学科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交叉的趋势,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和跨学科化。

例如,中国美学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这种跨学科研究可以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通过跨学科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揭示美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联,为中国美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数字人文、计算机辅助研究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为中国美学的研究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启发。

同时,学者们还应该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美学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使中国美学的研究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

中国美学对当代设计开拓新的空间的启示

中国美学对当代设计开拓新的空间的启示

作者: 叶朗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新美术
页码: 3-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美学 当代设计 东方美学 东方国家 文化教养 空间的 人生境界 生命情调 审美活动 生活氛围
摘要:对印度、日本和其他东方国家的美学,我读过一些书,但缺乏研究,所以对东方美学,我不能谈什么。

我只能谈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能否代表东方美学,也不太好说。

但是从历史上看,中国美学和东方各国的美学,一直在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吸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所以谈中国美学,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或在某些方面代表东方美学。

中国美学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中国古人的形而上的智慧和特殊的美感追求。

我在很多场合谈到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叶朗)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报告关于中国美学发展之情况,还有我对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些看法。

当然,我谈的主要是大陆的情况。

美学在中国大陆是比较热门的学问,研究的人很多,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喜好美学的人也特别多。

今天,我就把大陆五十年来美学发展的概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同时也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一点看法。

历史的回顾我想先回顾一下历史。

历史大致可分为三段来讲。

第一段是近代。

所谓近代,是指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

我们从近代开始引进西方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

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企图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著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段是现代。

所谓现代是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时间。

现代研究美学的人也不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朱光潜主要是将西方的美学介绍到中国,最有名的著作是《文艺心理学》。

据说在四十年代中国大学生有两本最喜欢读的书,其中一本就是《文艺心理学》。

此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等书。

我在台湾的书店看到,朱光潜的《谈美》竟有十六、七种版本,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

台湾一位出版家说:“作为普及性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谈美》仍然是一本经典,至今没有一本新的《谈美》来代替它。

”朱光潜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批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

翻译学术著作,除了中、外文程度要好,理论上的修养也要高,学问要比较宽。

朱光潜的外文很好,过去是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担任教授。

他中文修养也很好,他是安徽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是很有名的。

桐城派的传统可能对他有影响。

宗白华名气没有朱光潜那么大,有一个原因是五十年代以后他写的文章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在五十年代以前写的。

另外,他文章的写法是中国传统写法:点到即止,谈自己的体验,而不是用一种逻辑展开的方式来写,所以想要掌握他的思想也不是很容易。

他的书,最早出的是《美学散步》,后来又出了一本《艺境》,还出版过一本《美学与意境》。

这几本书内容都差不多,都是他的论文集。

最近安徽教育出版社出了《宗白华全集》,共四大本,除了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外,还收集了他的许多手稿。

在这以前安徽教育出版社还出过《朱光潜全集》。

除了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位外,我觉得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也是中国现代对美育贡献很大的一位人物:丰子恺。

丰子恺大家都知道是一位漫画家,但他不但是一位漫画家,还是音乐家、散文家。

丰子恺的散文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情。

丰子恺后来信佛了,他的老师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

丰子恺有一本画集叫做《护生画集》,现在看了非常感动。

他对世界上万有生命的一种爱,非常符合我们现代的观念,十分有价值,应该印出来广为散发。

丰子恺始终保持著一种童心,一种赤子之心,非常可贵,影响也很大。

丰子恺的漫画、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一批大学者来面向青少年做这种普及性的美育的工作和人文教育的工作。

过去我们老一辈的学者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人写了很多给青少年、中学生读的书教育了几代的青少年。

现在我们应该提倡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大学者面向青少年、面向中学生来做这样的工作。

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样的工作,因为现在整个社会的人文教养非常薄弱,小孩子从小不知道如何做人,将来长大了到社会上很危险,除了追求快快发财,不知人生还有甚么价值。

老一辈的一批学者所表现出来的对文化的一种关切,也就是对文化的一种献身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来继承的。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光潜受到了批判,被关进了“牛棚”。

当时,北京大学有四大“反动权威”:冯友兰、朱光潜、翦伯赞(历史学家)以及冯定(哲学家)。

四人帮被粉碎后,朱光潜已经七十九、八十高龄了。

他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翻译、整理了一大批西方美学的经典著作,包括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和第三卷、哥德的《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加在一起将近二百万字,表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后来朱光潜过世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来悼念他。

文章引用了我小时候所看过的丰子恺的一幅画。

画面上一棵大树被拦腰砍掉了,树的边上长了许多枝条,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小弟弟站在边上看。

画上题了四句诗:“大树被砍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我用这样一首诗和这幅画来形容像朱光潜这样一些老先生,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击,在情况好转后仍然勃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就是一种文化献身精神。

第三段是当代。

这一段主要是讲大陆的情况。

在当代,大陆有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美学热潮是从批判朱光潜过去的美学思想开始的。

当时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主观唯心论的美学思想,在政治上是有害的,是毒害青年的。

因为“五四”之后中国是处于革命的大时代,青年们应走向革命的民族解放的最前线;而朱光潜在美学里讲,艺术作品是一个避风息凉的地方。

这等于是把青年从革命的前线拉回去,因此被指为毒害青年。

当时虽然大家都在批判朱光潜,但在批判过程中发现彼此对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展开了讨论。

讨论过程中分成了几大派,讨论的焦点就是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换一种说法就是美是在物还是在心。

比如说这棵树我觉得很美,那么这棵树的美是在树本身还是在我。

认为美是客观的一派代表人物是蔡仪,另一派认为美是主观的,代表人物是吕荧。

朱光潜则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他认为客观的物是美的条件,但光有条件还不够,还需要加上主观的情趣成为物的形象才成为美。

后来又出个第四派,就是李泽厚。

李泽厚当时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他批评朱光潜只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没有看到美的客观性,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没有看到美的社会性,而他自己则把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起来了。

如一棵树是美的,美是在这棵树本身,但不是在它的自然性。

这棵树有一种社会属性,美是它的社会属性。

蔡仪反批评李泽厚,说没有人的时候月亮就有了,它有甚么社会性?李泽厚回答说没有人的时候月亮是有的,但有了人以后月亮就纳入人的社会生活,它就有了社会性。

这场讨论特别引起了一批文科大学生的兴趣,这对美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到了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讨论就中断了。

第二次美学热潮是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这一次的美学热潮和第一次美学热潮的差别在于,第一次美学热是自上而下,而这一次是由下而上,是一种群众性的由下而上,特别是很多青年人开始对美学感兴趣。

为甚么呢?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反拨。

文化大革命是毁灭文化、毁灭美。

如文革中的烧书,破坏文物等等。

北京郊区碧云寺有两座“哼哈二将”的塑像,塑得非常好。

文革中有一天我去一看,没有了,被砸掉了。

贴了两张毛主席语录:“凡是牛鬼蛇神一定要把它打倒,决不能让它自由泛滥。

”把艺术品当牛鬼蛇神给砸掉了,书也烧掉了。

杭州那儿烧书,把高尔基的《母亲》也给烧掉了。

其实,高尔基应该是无产阶级作家,怎么也给烧掉了呢?经过文化大革命,大家便开始反思: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怎么会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怎么会产生这场文化大革命?当时的青年确实有一种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所以,当时出现了一种“文化热”,美学热只是整个文化热中的一部分。

当时,西方的学术文化如潮水般地涌进大陆,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出版就印两万册。

这本书是很难懂的,其实也没多少人能读得懂,可是当时就是一种热、一种气氛让这本书一下子就能印刷两万册。

这次美学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象第一次美学热讨论的问题那么集中,只讨论一个美的本质问题;而这次因为开放了,眼界打开了,讨论的问题就比较分散了。

第二次美学热后来也慢慢冷了,而文化热也慢慢转变为“经商热”。

大陆有句话叫“下海”,下海就是去经商,很多人感觉读书没有意思,都下海去经商了。

目前美学的发展状况现在我从几个方面把大陆现在的美学发展状况大概地描述一下。

目前在大陆的哲学系,美学是必修课;中文系则是有的属必修,有的属选修。

师范院校的哲学系、中文系也都有美学课,也是有的必修有的选修。

另外还有两年制师范学校也都有美学课。

所以,大学里普遍都有美学课,甚至包括工科大学、农业大学,没开美学课的学校都觉得这是一种缺陷。

台湾的大学哲学系美学不是必修课,我觉得这点可以再研究。

我们说“真善美”,如康德的三个批判里有一个批判是美学,黑格尔也有一本美学,大的哲学体系里面总有一部分是美学,缺了美学是不行的,整个哲学体系是不完整的。

我们北京大学美学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即台湾的硕士班和博士班)。

美学博士点全国只有两个:北大和社会科学院。

北大的美学硕士生一年大概招四到八名,但是报名一般有四、五十人,最多的一年有一百多人报名,这说明美学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从出版物来讲,美学出版物还是比较多,销售的状况也比较好。

从研究方面来说,目前还是朝著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继续翻译、研究、介绍西方的美学,特别是西方现代、当代的美学,像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分析哲学等。

另一方面就是整理研究中国传统美学及东方美学。

东方美学研究不太多,例如日本、印度的美学只有少数人在研究;但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一些中国美学通史的著作,另外有一些专题的研究如周易的美学、禅宗的美学等。

还有就是各文学部门的美学,如诗歌、戏剧、书法以及园林等。

这些方面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中国的诗歌美学非常丰富,小说美学也很丰富。

我曾写过一本《中国小说美学》,台湾翻印过。

小说美学为甚么值得研究呢?因为过去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诗歌理论很发达,但没有小说理论。

因此,有人就根据这一点论证说中国美学的特点为重“表现”;西方美学的特点为重“再现”。

对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因为“表现”、“再现”本来就是西方的概念,硬要拿到中国来区分,这是很不科学的。

中国的美学很难讲是重表现还是重再现,表现和再现有时候是统一在一起的。

说中国没有小说理论是不对的,因为中国有小说理论。

那么为甚么会有人说中国没有小说理论?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小说理论的形式是很特殊的形式,中国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最大量的表现形式就是“小说评点”。

我那本书就是研究明清以来的小说评点。

小说评点过去被一些文学史的专家认为是没有价值的,胡适、鲁迅、郑振铎等人都认为小说评点没有价值。

胡适认为小说评点是八股调,应该扔到汪洋大海里头去;鲁迅也把金圣叹骂得狗血淋头。

到后来大家也都认为小说评点没有甚么价值,就不研究了。

其实金圣叹的美学眼光非常高,是个天才。

但我们五十年代批判金圣叹,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也批判,给他戴了顶帽子叫“反动文人”,说他反对《水浒传》里面的农民起义。

其实他很明显是同情《水浒传》里那些被压迫的老百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