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_《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避开、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要点和主要内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3.抓住中心句理解语段意思,利用文中科学试验的例子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三次实验表课时:2课时,本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题1、教师通过一个真实故事导入,(王大叔丢电动车没报警,反而从智能机上跟随GPS卫星定位导航仪准确找到电动车的具体位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齐读课题,共同学习课题中的蝙蝠两个生字。
2、质疑释疑。
说说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能提出哪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共同了解蝙蝠、雷达、超声波的有关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让学生分排读,读后集体评议。
2、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探究课件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这句话。
1、教师谈话:这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那么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预设:生1:蝙蝠是怎么探路的?生2: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生3: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带着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15篇)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15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科普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作为第二课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及本课的写作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2、培养学生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1、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2、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简单概括为三句话:1、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在体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语言的逻辑性;2、边读边画,删减对比,画示意图,在学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学性;3、课外扩展,迁移写作,在仿写课文中把握语文味。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漆黑的夜空,飞机怎么能安全的飞行呢?它不怕出危险吗?继续学习本课,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课文,十分自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为了弄清楚飞机到底是靠什么安全飞行的,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它都不会和任何东西相撞,它靠的是什么?寻找该问题的答案,有如下几个环节:1.先让同学们读几遍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按照试验顺序、方式、结果、证明的问题四步填写PPT上的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飞行不靠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铃铛响个不停蝙蝠飞行要靠耳朵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铃铛响个不停蝙蝠飞行要靠嘴巴通过这个表格,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内部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科普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理解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增强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内部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验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蝙蝠和雷达的内部原理,探讨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小实验,如制作简易雷达,加深对雷达原理的理解。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蝙蝠和雷达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撰写短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与雷达》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
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
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
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
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引出人们受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介绍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介绍人们受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普文章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和雷达的特点和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和雷达的特点和关系。
2.难点: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教学视频:准备与蝙蝠回声定位和雷达工作原理相关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的特点,引出本文的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6.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避开障碍物的原理,以及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科学道理。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发明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知道雷达的发明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雷达的发明过程。
2.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配套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发明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蝙蝠是如何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避开障碍物的?科学家又是如何从中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所讲的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发明过程你们明白了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来躲避障碍物,以及人们是如何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料: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蝙蝠模型、雷达设备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选)。
3.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课文讲解、科学知识拓展、互动环节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如何在夜间飞行?人们是如何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第一篇: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说课材料《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科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
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
小学语文_《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
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
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认识7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设计:(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
大家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蒙住眼睛捉人难吗?生:难师: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生:无法看清人在哪里师小结:在一般情况下,人要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但飞机为什么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呢?那究竟又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蝙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雷达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有关雷达的图片师: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就能明白了。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件展示文中词语,检查朗读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四)指导书写揭碍范写,在练习本上自己写两个。
师: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坐姿,注意笔画笔顺,尽力把每一个部首写清楚。
(五)初读感悟师:课文的题目是《蝙蝠与雷达》,可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 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探测距离的本领,以及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雷达的故事,向学生揭示科技发展的奥秘。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对蝙蝠和雷达的原理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探测距离的本领,以及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雷达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探测距离的本领,以及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雷达的过程。
2.难点: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蝙蝠和雷达的奇妙之处。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实验教学法:进行现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课件、实验器材等。
2.提前为学生分好小组,每组选好组长。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生动有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分析1、字词教学,稳固扎实。
字词教学虽然已不是四年级教学的重点,但字词的教学仍然要贯通于小学六个年级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识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
但是教师仍然要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者容易混淆的字做适当指导。
所以本堂课对于字词的学习主要交给了学生,老师只是检查指导,强调个别生字词,例如轻声的读法2、理解课文 引导学法(1)、整体感知、段意导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依然是四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可把课文按体裁归类,渗透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中段意导引的方法,可以在匡助学生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课文先介绍了什么,然后介绍了什么,最后介绍了什么”这样的方式进行概括。
教师的作用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并匡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中间的每一步都落实得很透彻,那末到最后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教给学生这种抓段意的方法很适合写景和说明性的文章,长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为了能力,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本堂课主要从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入手,先找到拉近两者关系的句子。
让写生自己去寻找,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能执导本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问题统领,品读感悟一个贯通全篇的大问题,带领着学生走进了精美的课文,学生在默读中思量,边读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出答案。
读中动笔圈点、勾划、批注。
这样读思结合,写思结合,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会文”。
然后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中理解内容,习得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疑,并能流畅地表达,保护学生鲜活的个体。
教师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认识和感受,对有关词句进行点拨。
对于学生的问题,则引导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相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本堂课也是,主要环绕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雷达是这样摹仿蝙蝠的,二者的原理有什么共同特点,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条主线来完成。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篇课文既具有科学性,又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科学知识和实验过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这篇课文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2、教学难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
本文以蝙蝠和雷达为例,介绍了科学家们如何受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并运用雷达技术造福人类的故事。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式,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和应用雷达技术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蝙蝠探路方式和雷达技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探路的方式,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和应用雷达技术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蝙蝠探路的方式,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和应用雷达技术的。
2.教学难点:理解蝙蝠探路的方式,以及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直观地展示蝙蝠和雷达的特点。
3.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蝙蝠和雷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吗?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寻找答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分析
《蝙蝠和雷达》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应用。
(2)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1)介绍蝙蝠的生活习性及回声定位的概念。
(2)讲解蝙蝠如何利用回声定位捕捉猎物。
(3)分析蝙蝠回声定位的优点及其在夜间飞行中的重要性。
2. 雷达的工作原理:(1)介绍雷达的发明背景及发展历程。
(2)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
(3)探讨雷达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应用。
(2)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蝙蝠如何利用回声定位捕捉猎物。
(2)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蝙蝠回声定位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蝙蝠和雷达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如蝙蝠回声定位实验设备)。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室环境:座位分组,便于讨论和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蝙蝠和雷达。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讲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应用。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 优质课 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讲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技术。
本文以生动的童话形式,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对这两个主题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知识,课文内容的理解。
2.难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实验器材:准备蝙蝠和雷达实验所需的器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蝙蝠和雷达有什么了解?为什么科学家要研究蝙蝠的夜间飞行?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展示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蝙蝠和雷达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最新教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最新教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以及科学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科学道理和科学精神。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情节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并从中体会到科学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原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体会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对于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并回答相关问题。
3.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蝙蝠和雷达原理的理解。
6.拓展:让学生思考,除了蝙蝠和雷达,还有哪些事物是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现象而发明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原理: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雷达的发明原理精神:科学精神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理解、讨论和总结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蝙蝠和雷达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精神的体会。
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以及科学家如何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科学道理和科学精神。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科学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在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方面,还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基本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原理。
3.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蝙蝠回声定位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4.课堂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
6.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蝙蝠回声定位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7.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稿第1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
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新课程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安排】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提前搜集蝙蝠和雷达的有关资料和图片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蝙蝠具有特异的功能,那我们这一课是不是只讲了蝙蝠呢?(不是)。
我想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到底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下面我们进一步读课文,了解这些实验。
三、品读4~5自然段感知1、学生自读,老师出示小黑板。
实验次数实验的方法实验的结果探路工具第一次蒙眼没响不是眼睛第二次蒙眼响与耳朵有关第三次封嘴响与嘴有关2、要求分学习小组讨论填写。
3、抽学生说,老师填写。
4、巩固这部分内容,抽读,比赛读。
5、再次感受三次实验过程。
6、谁能代替蝙蝠跟科学家说说心理话。
(学生表演蝙蝠自述:⑴准备了蝙蝠的头饰。
⑵两位学生用双簧的形式表演。
内容简介是:先介绍自己(蝙蝠)的来历,及还有别名叫“燕老鼠”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说课材料《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科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
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
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
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
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幻灯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
由于幻灯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
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
”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
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
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说板书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第二课时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板书设计:7蝙蝠和雷达课后小记:《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
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再次,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领悟各种学习方法了。
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
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巧设质疑,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就播放在晴朗夜空里,一只蝙蝠在愉快地飞行,一架飞机穿梭夜空,平稳的飞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三、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的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
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
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
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
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的确,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