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f45e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d.png)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课后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的美景;初步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多样,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秋天的雨》。
师生一起书写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秋雨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解决生字词重点强调多音字“扇”的读音以及轻声词“衣裳、喇叭钥匙”的读法。
3.交流出示的生字,在书写时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齐读词语。
三、把握整体,局部突破钥匙啊,很常见,又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被打开了。
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一把钥匙),他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课文中去看看秋天的雨。
1.交流读完课文以后,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并划出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的句子。
3.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读每个自然段开头一句。
4.把每个自然段的开头连成一首小诗,学生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潜心会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走进秋天的大门,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颜色最丰富的这一幅。
1.朗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拓展描写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2.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是写颜色的词呢?把它划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5045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0.png)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教授过很多次《秋天的雨》这篇文章。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以及这次教学的反思。
1.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此次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秋天的雨》这篇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力量;(2)通过大量的诵读和模仿,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雨天的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教学策略的采用(1)提问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例如:树叶被雨水打断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雨水在地面上流淌的时候,有什么声音?等等。
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在听和理解中思考,并自然地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样的感受。
(2)情景再现法。
我通过设计模仿的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在雨天散步、游戏和收获的过程中的感受。
例如,让学生模仿屋檐下的声音,散步的步伐声音,雨的声音。
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们更加想象,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情感的力量。
(3)口说练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口说练习,让学生们更加熟悉朗读的技巧。
通过模仿、跟读和诵读,让学生们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
3.教学效果的评价(1)学生们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从雨点、滴水声、雨后景象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能够更加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感受。
(2)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
通过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学生们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雨天的印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
这种锻炼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
(3)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大量的口读和朗读练习,学生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他们也更加熟练地运用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发音不够准确、语调不够自然,或者无法生动地描述雨天的印象等问题。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反思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66c74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9.png)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讨论和感受秋天的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雨的形容词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秋天的雨。
教学内容包括秋天的特点、雨的特点、描述雨的形容词等。
通过词语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导入部分、讲解部分和练习部分。
1.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个小故事作为导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和探讨秋天的雨。
学生可以在导入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讲解部分讲解部分主要是对雨的特点和描述雨的形容词进行讲解。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描述雨的形容词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学习这些形容词。
同时,通过对这些形容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形容词。
还可以给学生一些例句,让学生通过模仿和造句来巩固这些形容词的用法。
3.练习部分练习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写雨。
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述不同种类的雨,如细雨、大雨、冷雨等。
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的形容词写一篇描写雨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情景体验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讲解形容词的用法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了解这些形容词描述雨的特点。
同时,通过给学生一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形容词。
2.情景体验法情景体验法是通过体验和感受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一个小故事作为导入,通过故事让学生想象和探讨秋天的雨。
通过情景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五、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秋天的雨的特点,了解描述雨的形容词的用法和意义。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优秀13篇)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c773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9.png)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优秀13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一《秋天的雨》这篇课文语境美,语言具有丰富的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了秋天的美景,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一是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看画面欣赏秋天的美;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三是通过扩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
我在这第一课时的执教过程中以重视朗读,品味语意为基础,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并进行了相应的句式练习,由于教学第一课时,我在执教过程中已经安排了初读课文,生字词教学,因此,在这课时教学中我直接进入课文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较成功之处是重点落实的较好,难点也亦有所突破。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中,我以“读”为教学主线,落实教学重点。
读的形式多样,如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
本课教学难点是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及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使课文抒发感情较含蓄,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而是通过课文范读让学生从中感悟语言的美,体验秋天的美好。
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
接着特意安排“飘啊飘啊”“扇哪扇哪”,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体会语言的美。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感受秋天的美,因此,教师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们的。
回答都很精彩。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
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
在教学中,也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课堂上也表现出了教学时语言缺少精练,对于各个环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二教学中,首先是自我感觉到老师学生都走进了文本。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8dfe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3.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气候特点,学习秋天的产物。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如阅读、绘画、表演等。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等相关教材。
2.教具:图片、音频、课件等。
3.学具:笔、纸、彩笔等。
4.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讲解秋天是什么季节,以及秋天的气候特点。
2.通过展示图片或音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候。
2.学习1.首先,学生阅读《秋天的雨》,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
读完课文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读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2.鼓励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自由发挥,完成一幅秋天的图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画出一幅秋天的场景。
3.在学生完成画作后,鼓励学生口头表述出自己画作中的一些细节,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画作中的内容,发挥想象力,编写一段小短文,表达自己画作中的一些情感。
3.拓展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些创意来表达秋天,例如口语交流、手语、绘画等方式。
2.老师可以依照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演。
4.总结1.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透过《秋天的雨》课文学习到了什么。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认真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学到了: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画作等融合到教学的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秋天。
二、在学生学习一定内容后,利用学生自创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在语文教育科目中增加一些娱乐性,通过学生表演提高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
不足之处:一、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在画作中重点表达某些意义,从而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二、时间有时过于紧张,不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自由,需要更好的规范。
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d3e1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5.png)
语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秋天的雨》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诗歌《秋天的雨》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诗歌《秋天的雨》的诵读与解析;
3.诗歌《秋天的雨》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下雨时的场景,引出《秋天的雨》这首诗歌。
2. 学习诵读(15分钟)
学生轮流诵读《秋天的雨》,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老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并
让学生理解。
3. 分组合作(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诵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和合作,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4. 学生表演(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展示完毕后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激发学生表演和表达的动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于《秋天的雨》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步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训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团结和合作的精神,可以多设置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诗歌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收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c4a8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
3、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4、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1、看看秋的颜色(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2)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3)教师范读指导。
(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4)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
(个别读,齐读)2、闻闻秋的味道(1)请你读一读,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听听秋的声音(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2)指导学生读。
(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四)拓展延伸,积累背诵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配乐)(五)交流拓展,小结作业小结: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作业:(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秋天的雨看看秋的颜色闻闻秋的味道听听秋的声音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虽然采用了很多教学方法,在激趣中教学,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在学习生字词环节没能深入展示对词义的引导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理解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我接下来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秋天的雨》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秋天的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3d70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0.png)
举例:对于“层林”一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层次的树林,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在理解课文主旨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情感的理解,从而加深认识;针对想象力激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或写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秋天的雨》部编版
一、学内容
《秋天的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涉及词语:清凉、留意、颜料、层林、丰收等),课文主旨理解,秋天特点的发现与表达,以及秋天景象的想象与创作。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借雨描绘秋天的景象与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知与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讨论的主题需要更加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更加聚焦于核心问题的探讨。
最后,课程的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过程中来,比如让他们来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了解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喜悦,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的感受。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秋天的美。在课程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要分享。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3ede48fc4ffe473368aba8.png)
第6课《秋天的雨》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
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
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
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
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带到我们的眼前?(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读通课文,认识字词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3)(1)框出生字,在生字框中给生字注音。
(2)标出段号,读通句子。
把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标上记号,以备讨论交流。
(3)把你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秋雨的哪些方面?2.学生按要求自学,批注或利用学习工具解惑,师巡视,了解学情。
3. 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
(课件出示4)钥匙缤纷邮票丰收颜料飘哇飘哇争着勾住喇叭一盒一枚仙子淡黄好闻香梨厚厚的一曲自由读,小组交流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好翘舌音“匙”,同时在“钥匙”里读轻声。
前鼻音“缤、颜、仙、淡、闻”,后鼻音“丰、争”。
(2)鼓励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师适时点拨。
熟字带生字:是-匙宾—缤合一盒彦一颜形近字比较识字:枚-枝勾-句形声字识字:香梨,木本植物,“梨”是木字底。
仙子,是人,所以“仙”是单人旁。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d6eb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1.png)
互动环节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4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包括 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情况。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包括提问、讨论、互动等环
难点反馈
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 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到 困惑,需要加强指导。
建议
有学生建议增加与秋天雨 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图 片、视频等,以增强直观 感受。
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难点反馈,建 议加强修辞手法和情感表 达方式的讲解与练习。
素材扩充
考虑增加与秋天雨相关的 多媒体素材,丰富课堂内 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3
网络上的秋天景色图片和视频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
06
教师自我提升
专业知识学习
语文学科知识
深入理解《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主题、情感和语言特点,掌握 相关的语文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 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跨学科知识
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丰富教学内容 和角度。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其创 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价结果
总结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和学生表现,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问
题。
提出改进建议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1d7a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美。
2.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能主动讲述秋天的各种变化。
3.能用绘画的方式展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活动准备:秋天景色的图片、散文诗录音、活动过程:1.“秋之美”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在这个季节?请你说说你在这个季节的故事吧!(2)提问: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2.欣赏散文诗。
(1)师: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美丽的花和树叶,美丽的云彩,就连秋天的雨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2)分段散文欣赏,并提问。
(3)教师在背景音乐下完整朗诵,让幼儿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3.绘画秋天的雨。
小朋友看到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画一画。
(1)幼儿自由绘画。
(2)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活动延伸让幼儿仔细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在班级设立秋天的博物展,培养幼儿关注环境变化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第【2】篇〗秋天的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通过读一读、比一比、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难懂的词语。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
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有关秋雨的视频,教师描述优美的情境:秋天,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雨也来点缀这个多彩的季节,它不像春雨缠缠绵绵,不像夏雨急促暴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秋景图片)2.板书文题,齐读文题。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6 秋天的雨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6 秋天的雨 精华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abe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d.png)
6.秋天的雨【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仿照文中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自己试着写几句。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中心句概括内容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审美创造: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秋天的雨》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抓住了秋天特有的景物变化,写出了秋天的美丽、丰收与欢乐,给予读者形、声、色、味多层次的审美愉悦,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
构段上,第2、3、4自然段分别由一个总起句领起,接着进行分述。
第2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第3自然段写了秋雨带来的香味,第4自然段写出了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形,这样分别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比如,“五彩缤纷”不仅写出了秋天的颜色多,还通过“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体现出了色彩的绚丽丰富。
【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重点)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5.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3)1.课件出示四幅图片,提问:雨很奇特,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你们知道四幅图的雨各是哪个季节的吗?预设:春、夏、秋、冬。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f13967172ded630b1cb6c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
会写“盒、丰”等13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二自然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秋天的雨》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秋天的雨》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f73a7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e.png)
七、说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钥匙) 颜色 五彩缤纷 美丽 气味 瓜果飘香 丰收 声音 吹起喇叭 欢乐
八、说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 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 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领略通过课文生动 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总 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是比较满意的,在领会了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同时,在教学中也基本达到 目标中的要求,让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地预设 ,和谐自然地生成,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⑷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⑸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 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 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⑹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 (引导朗读)
⑺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 到了?(喜鹊、松鼠、青蛙……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 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3、自选作业: ⑴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⑵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 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 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 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20af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感受秋天的美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意思。
难点: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秋天的雨。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每一段的中心句。
(课件展示)3、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正,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
2、师:同学们,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之一,秋雨之后,秋天呈现出独有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4、学生分组读,配乐朗读。
三、学习第2-4自然段1、学生朗读2-4自然段,画出最感兴趣的部分。
师:秋雨带着我们穿过了秋天的大门,打开大门,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2-4自然段,用笔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2、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图片)刚刚说到五彩缤纷,那什么是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板书: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动作)(1)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师:第二自然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教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教师出示片段,一组齐读。
师:这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能否去掉?为什么?(4)思考:这部分写了秋天的什么特点?(色彩鲜艳)师:把银杏叶比作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秋天树叶的不同色彩,而且还写出了秋天由炎热变凉爽的气候特点,形象生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113a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9.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教案及反思课文秋雨是一把钥匙。
它凉爽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动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2.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学习情况分析:我们班学生刚从高二升到高三。
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获得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在阅读方面有一定的速度和技巧,但阅读理解和感知能力还不够。
加强对儿童《秋夜》的直观感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点评和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学过程:首先带着情绪进入场景,揭示话题。
6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6秋天的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2658e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2.png)
6《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第二、第三自然段。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天美丽的景色,调动学生对秋天的感情,让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兴趣。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体会秋天的美丽和韵味。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和欣赏插图,理解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是通过探究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韵味,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同时,我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但是,本节课我在以下方面做得不到位,还需继续努力:即缺乏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学是这个活动的中心,教是这个活动的方式,评是这个活动的反馈。
学生处于“学”的中心位置,教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教”,并通过“教”的过程和“评”的结果促进学生学有所得,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这就需要教师们精准设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导学,如实评价教学结果。
总的来说,《秋天的雨》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对秋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
课文、教案及反思
教案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此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速度和技巧,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应加强对孩子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及时点评和指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钢琴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一、以情入景,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师: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看,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好闻
的气味,还有奇妙的声音。
(电脑播放秋季风景:橘子树、苹果、葡萄、l枣林、蓝天、稻子、落叶等图片,配钢琴曲《秋日私语》
同学们请想一想:是谁把这么美丽的秋色带给我们的呢?
2、板书课题:
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齐声响亮地读出课题)
二、认读生字词。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认识了吧,下面我们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字词。
好吗?(生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个别读等)
三、整体把握,细读品味。
1、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真棒,这些字词都掌握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指名回答)(板书:钥匙,2、颜色,3气味,4喇叭)
2、听范读,进一步整体感知。
课文一开头,把秋天的雨比喻成什么呢?(钥匙)是啊,它是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把秋的大门打开了。
下面我们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思考,走进秋的大门,你看到了什么?(听老师范读课文,同时播放《秋日私语》钢琴曲
生回答(银杏树、枫树、金色的田野、柿子、梨、菠萝、苹果、菊花仙子、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
(三)赏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的颜色吧。
2、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你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秋雨都有哪些颜色呢?(*、红色、金色、紫红、淡黄、雪白)
4、拓展: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的银杏树()的枫叶()的田野
()的菊花()的果树
5、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老师这儿有一个例句,你能仿照说一说吗?课件演示)
例: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秋天的雨把()给了(),()像()。
秋天的雨把()给了(),()像()。
(可说很多个)
6、师小结:秋雨的颜色真多!有*、红色……秋雨的颜色真是,你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秋雨的颜色吗?
预设:
生:五彩缤纷
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就是颜色很多的意思。
师:很好,他用了描述的方法来解释这个词语。
还有别的说法吗?生:和五颜六色的意思也差不多。
生:他更聪明,用近义词来理解这个词语。
这是个好办法。
师:还有没有近义词能代替这个词呢?
生:色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词语,真让老师高兴!
7、品读美句:秋雨把这么美丽的颜色给了花草树木,整个大地都变漂亮了,下面这些句子写得太美了谁能用最美的声音读一读呢?(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课件演示6)
学生读时,教师点评指导:应该边读边想小时候妈妈给你扇扇子的情景,语气舒缓柔美,语速缓慢,语调平直,让人舒服,令人陶醉,“扇哪扇哪”要读得慢一点,而且两个“扇哪”之间要做到声断气连。
让学生带着教师点评的建议再读一次,效果更好。
(2)请同学们用这种朗读技巧再读读写枫树的句子。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课件演示10、11)
(点评:你美妙的声音让老师感到了丝丝的凉爽)
(3)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课件演示13、14、15、16)
生读后师指导点评:这一句告诉我们丰收的悦,谁能把丰收的喜悦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生读后师指导点评:底气足,声音洪亮)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指导点评同上句)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谁能说一下句子里的“你挤我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水果结得很多,密密的长在树上。
(5)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指导点评:喜爱的语气)
谁能为大家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的声音很甜很美,像百灵鸟一样。
让我们掌声送给这位小百灵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做菊花仙子吧。
(齐读课文)
(四)赏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秋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让我们来闻闻秋雨的气味。
1、指名读。
师:她读得太投入了,老师好像已经闻到香甜的气味了。
这香甜的味道把小朋友的脚怎样了呢?(生:钩住了)
2、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你知道讲了哪些水果的气味吗?(指名说说)
3、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这些气味勾住呢?(小朋友们都喜欢吃水果,一闻到水果的香味就停住脚步了。
)
(五)赏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秋雨吹起小喇叭。
1、四人小组自由学习,解决下面的问题:
A、有哪几种动物听到秋雨吹起了小喇叭知道冬天要来了?
B、课文中只是讲了青蛙要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呢?
2、检查学习情况(指名回答以上2个问题)
3、师生互动演一演:(老师是秋雨的小雨滴,几个同学分别演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假如老师现在就是小雨滴,小雨滴来了,我想和小伙伴聊聊天
(1)谁是小喜鹊?你好,小喜鹊,你造房子这么辛苦,累不累呀?为什么不累?你想得真周到。
(2)谁是小松鼠?小松鼠,你好!今年松果的收成怎么样?看到这么多的粮食,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也为你感到高兴。
(3)谁是小青蛙?小青蛙,你好!瞧你忙得满头大汗的,休息一会儿吧。
(不行,我得加紧挖洞呢,冬天来了,我要冬眠呢!)那祝你做个好梦吧!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
小动物都在忙着过冬,松柏呢?也在准备着过冬的衣服,杨树柳树的叶子也躲到树妈妈脚下的泥土里。
(是啊,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香甜勾人的气味,欢乐喜悦的声音。
秋天的雨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带来了喜悦!让我们怀着对秋雨的感激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合起来读读吧(出示课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配乐
同学们读得多好啊!读出了秋雨给我们带来的清凉和温柔,读出了秋雨给我们带来的丰收和快乐。
同学们,我们再来赞一赞秋天的雨,
把最后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完,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到课外寻找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3、画一画秋天的图画。
附:板书设计
六、秋天的雨
钥匙(打开大门)
颜色(五彩缤纷)丰收的歌
秋天的雨气味(好闻)欢乐的歌
喇叭(金色)
反思《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领略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是比较满意的,在领会了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同时,在教学中也基本达到目标中
的要求,让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地预设,和谐自然地生成,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课文、教案及反思.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4672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