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MRI技术是在常规MRI的基础上,对多种功能MRI技术的一种柔性组合[1]。目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多模态MRI主要有常规MR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等,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们利用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对20例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胶质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批文号201212)。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49.9岁。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9例,癫痫5例,头晕3例,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3例。复发胶质瘤3例。均采用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纳入标准:(1)肿瘤位于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2)能配合完成所需要的多模态影像检查,图像质量具有分析价值;(3)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不能配合多模态影像检查者;(2)图像有运动伪影和其他因素造成质量降低而影响分析者。

1.2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

扫描设备为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3.0T超导型MR扫描仪,16通道标准头线圈进行头部扫描,扫描前佩戴标准3M除噪耳机。

1.2.1常规导航扫描序列

采用FSE序列。T1WI轴位面:TR=250 ms,TE=3 ms;T2WI横断面:TR=3 200 ms,TE =80 ms。层厚均为5 mm,层距1 mm;采样矩阵250×250,激励次数为2。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从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0.3 mL/s,获得T1WI导航轴位增强图像,低级别胶质瘤可直接选择T2WI轴位像进行扫描。

1.2.2视觉BOLD-fMRI检查

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采集,参数:TR=3 000 ms, TE=50 ms,Flip角为90°,FOV 230 mm×230 mm,采样矩阵96×96,重建矩阵128×128,层厚5 mm,层距0.5 mm,激励次数为1。3D-T1采用T1FFE,参数:TR=25 ms,TE= 6.2 ms,Flip角为90°,FOV 230 mm×230 mm,采样矩阵96×96,重建矩阵128×128,层厚0.8 mm,层距0 mm,激励次数为1。

1.2.3视觉刺激模式

采用组块刺激模式,患者采用睁眼闭眼闪光刺激,任务由3个激活期和3个静息期组成,每期持续30 s(图1)。在刺激状态,用于视觉刺激的屏幕上显示闪烁的棋盘格图像,闪烁频率约为8 Hz。患者接受刺激时尽量不要闭眼。

图1视觉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检查1A视觉刺激组块模式图1B在刺激状态时屏幕显示由颜色相反、交替显示的2幅互补图像a和b组成的闪烁棋盘格图像

1.2.4DTI检查

采用单次激发EPI弥散成像脉冲序列,b值取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16个。扫描参数:TR=11 500 ms,TE=55ms,FOV 230 mm×230 mm,采样矩阵128×128,重建矩阵256×256,扫描层数64层,层厚2 mm,层距0 mm,激励次数为1。采用前后连合线定位线总计获取64层图像,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和脑干;采集时间6 min 51 s。

1.2.5PWI检查

主要针对复发胶质瘤患者。在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前扫描,选择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平面回波(SE-EPI)技术,参数为TR=1 400 ms,TE=41 ms,矩阵128×128,翻转角度30°,FOV为230 mm×230 mm,层厚5 mm,激励次数1次;根据常规T2WI上病变范围采用多层采集方式,选择13个层面覆盖整个肿瘤组织,每层面采集50幅图像,成像时间为78 s,共采集650幅灌注原始图像。扫描前自动匀场,使用MR机配套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6 mL/s,套管针经肘静脉注射,随后以相同速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冲刷。注射对比剂同步启动PWI扫描。

1.3图像处理与手术计划制定

术前将多模态fMR参数序列(PWI、DTI及BOLD-fMR)影像学资料传输至Brainlab工作站,利用导航系统的iPlan手术计划系统(iPlan Cranial 3.0版本)将图像进行融合。以T1WI像为参考影像,DTI图像及BOLD-fMRI图像为工作影像,采用自动融合模式进行。利用多模态MRI技术(常规MRI、BOLD-fMRI、DTI 和PWI )对大脑枕叶胶质瘤的恶性度、浸润边界、血流灌注、病灶与视皮层及视辐射的毗邻关系(推挤、浸润或破坏)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设计手术方案。

1.4术中导航及实时超声

在Brain-Lab导航系统(德国博医来公司,该系统配备超声扇形凸阵探头-型号IGSoniclovs,探头直径25 mm×15 mm,发射频率为5~7.5 MHz)引导下,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界定病灶切除范围。术中实时应用超声检查,协助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并对病变周围的视皮层及视辐射进行"预警"。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当多模态MRI及术中导航提示肿瘤浸润或破坏同侧视辐射时,为减少神经功能的损害而不强求肿瘤全切除。

1.5术后处理及随访方法

术后2周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至少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化疗药物为替莫唑胺。术后3 d和1、3、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复查MR,并进行视力、视野等神经功能评估。

以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全切除,100%病灶切除;次全切除,90%≤病灶切除<100%;部分切除,病灶切除<90%[2]。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观察数据。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模态MRI采集与处理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多模态MRI采集与处理,图像清晰,实现了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图2)。受肿瘤影响,视皮层可见移位和分散;视辐射单纯受推挤共12例、受浸润和/或破坏共8例,见图3、图4。3例复发胶质瘤通过PWI检查与放射性坏死鉴别,确定肿瘤的实体区和高灌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