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选修第11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 鸣 //
• ②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 • ③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 妈妈缀扣子的 针线穿透了心胸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
在汽笛声中,为什么作者感觉“北京 车站剧烈地抖动”?作者又为什么 “吃惊” “不知道发生什么”?
• • 【点拨】 A这是一种幻觉:鲁迅说,当人睡到不知 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人一迷茫就会 产生幻觉。
•
【明确】它除了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和一个 充满意识形态的城市这两个基本事实外,还隐含 着三个事实。 • A 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间:当时每 天有三列运送知青的专列,从北京开往全国各地,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三年。
• B 这一时刻知青们将要远离亲人和故乡:这些 十七八岁的“学生娃”,昨天还在校园里,在家 庭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今天却要告别亲友, 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 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据说当时 在北京火车站要设立急救站,由于过度悲痛,很 多人都昏死过去了,哭喊声震天动地,场面异常 壮观,很多人离开北京和亲人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客死他乡,谁也不知道这场运动要什么时候结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两句运用反复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修辞强调这是定格在作者 心中最难忘的时刻,这是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即将告别的最后的北京。 “海浪”而非“海洋”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强调人多,与“翻动”搭 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知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青离京亲人送别的热烈场 面。 “尖厉”表明汽笛很 刺耳,暗含了作者不愿意 听到、不愿意离开北京的 心情。
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 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 人。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 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 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 《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 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 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 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 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
《这是四点零八 分的北京》是以 “手抄本”的方式 流传的。这种回归 “原始”的流传方 式,既暗示了此诗 所遭受的特殊命运, 又为其历史价值提 供了某种证明。
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心 理感受?
•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剧烈的抖动,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心胸,我的心变成 风筝,声浪要卷走北京站,北京缓缓移动。
诗人的心理感受如何变化?
•
【点拨】起初一瞬间诗人的内心是非常矛盾 和迷惘的,因为此刻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随 着火车的开动、汽笛的长鸣,他明白了四点零八 分可能是他与北京、与母亲的最后一面,他不知 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有一种被北京抛弃的感觉, 内心无比的动荡、惶恐,他从此将到处漂泊,没 有立身之地,他对北京、对母亲依依不舍,但却 无法抗拒离别,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和茫然,他 想抓住一点东西,来消除这种惶恐和悚惧。
掌握词语——
• 骤(zhòu):1.(马)快走。如:驰骤。2.急速。 如:暴风骤雨。3.突然;忽然。如:天气骤 变。本文取此义。 • 缀(zhuì ):1.用针线缝合。如:缝缀。2.组合 字句篇章。如:缀辑。3.装饰。如:点缀。 棂(línɡ):旧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棂。
阅读诗歌,整理每节的内容。
作者为什么把“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作为题目?
诗人坐上火车离开北京时,火车是四点零八 分开动,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 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分的北 京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这个时间概念抒 发了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
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 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什么样 事实你知道吗?
触动一代人灵魂的质朴呼告
知人论世——时代背景
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 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 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 动。它导致许多青年彻底改变了个人的 命运。诗人记录的这个生离死别的场面 成为了一个历史的镜头,非亲历者很难 真正理解其中的甜酸苦辣。
• C 这一时刻将影响一代人的命运:上山下 乡前,无数中国城市青年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 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积极 参与过文革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 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 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革命理想以至于一 切理想,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 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 的命运。 对于这个朴实的开头,我们不禁生发出更多的 联想,而这些正是诗人极力想要表现的东西。
• ④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 厢的窗棂 /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 我才明白发生了 什么事情 // • ⑤——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 就要卷走车站 / 北京在我的 脚下 / 已经缓缓地移动 // • ⑥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 然后 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 ⑦终 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 因为这是 我的北京 /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 • 1968年12月20日
“ 剧烈抖动的北京建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筑” 是幻觉意象,实际 上抖动的是即将离去的火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车,“剧烈”写出了车启 动瞬间作者的惊愕感觉,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离京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 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 击和震撼。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部分:描写离别场面,以及离别时 的痛苦和迷惘。
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2、火车开动离京 3、幻觉叠合
4、告别亲人 5、物我颠倒 6、7、依恋北京
告别北京 迷惘失落 眷恋母爱
回归现实 漂泊无依 惶惑无助
诗中反复出现“这是四点零八 分的北京”,有何用意?诗人 在这一刻感受如何?透过诗人 的感受你能不能想象那个时代 青年人的心理?用诗中的相关 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