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
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简介本文旨在针对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相关方案,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法,培养出优秀的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为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做出贡献。
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古建筑理论知识的人才;2.培养具备丰富的古建筑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3.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4.培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组织能力的人才;5.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培养内容1.古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2.古建筑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古建筑文化的学习和传承;4.古建筑工程管理和项目实施能力的培养;5.古建筑保护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培养步骤1.理论学习阶段:–学习古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古建筑文化和历史背景;–学习古建筑保护技术和方法。
2.实践训练阶段:–参与古建筑实践项目,如修缮、复原等;–学习古建筑工程管理和项目实施经验;–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化阶段:–针对具体的古建筑工程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推动古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
培养方法1.理论学习:–授课讲解和案例分析;–学习资料和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学术交流和讨论。
2.实践训练:–古建筑工地实习和实践;–学生实践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参与古建筑工程实践项目。
3.专业化培养:–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题研究;–聘请业界专家进行指导;–参与古建筑工程技术交流会议。
培养评估1.学术考核:通过学术论文发表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估;2.实践成果评估:通过古建筑工程实践项目的成果评估;3.综合评价:结合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进行评价。
以上是针对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案资料,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法,培养出优秀的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为古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资源和支持1.建立古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践训练场地和设备支持;2.聘请资深古建筑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支持;3.开展古建筑技术交流会议和讲座,增强学生对古建筑领域的了解和学习动力;4.合作与交流:积极与相关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
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
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文学、历史等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古典文献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培养方案。
一、引言古典文献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培养方案旨在发掘和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古典文献学人才,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基本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基本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史、古代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理论方法及古籍整理与研究等,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古典文献学基础。
选修课程则包括专题研究、古典文学与文化、古代作家作品研究、古籍版本目录学等,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能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籍阅读与翻译、古籍整理与编纂、文献学研究项目、学术报告与讨论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互动与实践操作。
课程评价综合学术成果与课程成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
五、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选拔和培养高水平教师,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保障教学质量。
六、培养质量保障培养质量保障措施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机制及跟踪调查与反馈。
我们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
七、结语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为我国古典文献学领域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方案 Shandong ..doc
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方案为充分发挥山东作为孔孟故里、儒学发祥地的地域优势和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培养传承、研究、创新和传播中国古典学术的高水平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设立“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作为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的校级基地,并命名为“尼山学堂”。
一、培养目标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二、培养模式1. 采用“1+3+3本硕贯通模式”。
“1”为通识教育阶段,“3+3”为三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打通安排。
2. 实行小班授课,实施导师制,设班级导师;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小组制,导师小组应具有跨学科性质。
3. 加强与海内外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知名汉学家和汉学研究机构的合作。
学生在学期间可以跨校园、跨国境选课、参加专题研讨或培训,实行协同育人和国际化培养。
三、学生选拔与管理1. 招生规模招生规模初步定为每年20名左右。
2. 学生选拔(1)选拔范围。
“尼山学堂”主要在全校各专业大二学生中选拔。
其他年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申请参与选拔,录取后由专家小组确定进入“尼山学堂”相应年级学习。
学校将适时推出面向港澳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拔考试。
学校接受其他国内同水平高校学生报考“尼山学堂”。
(2)选拔方式。
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教授小组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选拔。
选拔时着重考察学生已有的古典学术素养、学术兴趣和发展潜力。
3. 学生的评价、滚动与推荐免试(1)综合评价。
采取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导师评价、教授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基础、兴趣和发展。
(2)学生滚动。
对于不能适应“尼山学堂”学习要求,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每学期一警示,两学期一淘汰。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及要求(2019111301)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及要求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编写说明】: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均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填写。
二、入学要求【编写说明】:入学要求一般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专业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编写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全日制。
四、职业面向1.职业面向【编写说明】:①.用表格方式陈述;②.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③.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④.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⑤.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2.可从事的岗位【编写说明】:①.用表格方式陈述;②.专业可从事岗位(包括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描述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能力要求。
3.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编写说明】:①.用表格方式陈述;②.针对从事岗位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描述任务工作过程。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编写说明】:①.总体目标描述: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②.详细描述: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进行描述,描述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五个方面,●在职业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具有的能力、经验及能发挥的作用;●在内部团队合作及跨团队合作过程能中发挥的领导、沟通、协作作用;●在工作中的道德和伦理水准;●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2.培养规格与进度【编写说明】:①.用表格方式陈述;②.陈述应由时间段、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素质要求构成。
③.时间段分大一、大二、大三。
④.素质要求陈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832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一流师资、基础研究性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在大学平台课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2.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历史学研究能力;3.较熟悉地掌握古汉语和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中外历史文献和资料;4.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5.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教师基本技能。
二、主要课程:本专业有历史教育、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两个方向。
历史教育方向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方向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文化遗产管理、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理论与实习、博物馆学概论等。
三、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续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八、说明1.历史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无相同基础课。
2.本专业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1学分方可毕业,必修课学分不能以选修课学分代替。
3.选择教师教育的学生必须修满教师教育课程的11个学分。
4.专业选修课包括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第5位课程序号为1)、中国古代史(第5位课程序号为2)、中国近现代史(第5位课程序号为3)、世界史(第5位课程序号为4)、历史文献学(第5位课程序号为5)五个模块。
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华东交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该校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硕士、本科);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本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1个)。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中国古代文学;二级重点学科为外国文学;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考古学。
目前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该专业以挖掘、整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在首届“中国古代文学”学术论坛上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一、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
本专业招生计划100人。
课程设置注重“中国文化精粹”“国学经典精粹”以及应用语言学中较为经典、较为现代的内容。
中国古人文学史概论(一)、中国文学史概论(二)。
课程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包含专硕或本科(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现代文学史与语言文化基础理论方面和基本技能方面等全方位的训练基础。
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概论、外国文学史(二)、古汉语言、古代诗歌论(三)、近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四)、古典文献学概论(五)、诗歌赏析及选读、古代经典校注本研究(六)等。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目标和背景•培养具备扎实历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历史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历史学领域的研究和学术发展2. 课程设置•历史学基础课程–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专业选修课程–比较历史学–文化历史学–政治历史学•研究方法与实践–历史文献分析–口述历史研究–历史考古实践3. 实践教学•历史档案实习•考古实地考察•来访学者讲座和讨论会•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4. 人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并发表论文•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学科竞赛•历史学实践社团的组织和管理5. 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知名历史学家担任教授和导师•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出版物6. 实践见习与就业指导•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实践见习•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7. 评估与反馈•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学习与实践报告•专家评审和认证身份以上是我对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资料,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8. 学科交流与合作•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历史学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学科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学术交流9. 学生评价与支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和学习方向的引导•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及时进行反馈•提供学术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提升学术研究能力10. 社会影响力和服务•举办历史学讲座和展览,推广历史文化知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历史学知识和思想•为社会提供历史学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11. 资源保障和管理•加强实验设施和图书资源建设•建立专业实验室和图书馆•定期维护和更新学术资源,确保师生的学术研究需求12. 发展规划和目标•提高历史学专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增加国内外学术合作项目•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学人才以上是对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希望能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
古典文献学培养方案
摘要:
1.引言:介绍古典文献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古典文献学的培养目标
3.古典文献学的课程设置
4.古典文献学的实践环节
5.古典文献学的就业前景
6.结论:古典文献学的培养方案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一、引言
古典文献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古典文献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化,传承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古典文献学的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典文献学的培养目标
古典文献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古典文献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领域从事古典文献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古典文献学的课程设置
古典文献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古典文献学概论、古代汉语、古籍整理与研究方法、文献学史、古代文化研究等专业课程,同时还有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
四、古典文献学的实践环节
古典文献学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古籍整理实习、文献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等,旨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古典文献学的就业前景
古典文献学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领域,从事古典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古典文献学的就业前景广阔。
六、结论
古典文献学的培养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古典文献学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
引言人才培养是任何组织或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所在。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以确保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素质的优秀人才。
概述本文将介绍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该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内容以及总结部分。
正文内容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分为五至九个小点。
这一方案结构框架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正文内容一、明确培养目标1.1 确定个人发展目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2 确定组织需求:组织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明确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二、制定培养计划2.1 分析岗位需求:根据组织的工作岗位需求,分析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2.2 制定课程设置: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2.3 设计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项目实践等,以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
2.4 制定培养周期:根据培养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培养周期,确保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
三、实施培养方案3.1 培养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2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有效的培养指导和支持。
3.3 学习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过程管理机制,包括学习计划安排、考核评价等,促进学员学习的有序进行。
3.4 实践培养环节:通过实践培养环节,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估与跟踪4.1 评估培养效果:制定评估机制,对学员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4.2 跟踪个人发展:未来,在完成培养计划后,要跟踪学员的个人发展情况,帮助其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应是本学科领域值得研究、较有学 术价值的问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与应用价值。
选 20111064 古代戏曲研究 修 课 20111065 古代散文研究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2 36 3 Drama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2 36 3
Prose
20111066 文学与文化专题
Topics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向教研室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内容:选题的理由,选题的 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参加论文 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 3 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 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后,选题即最终确定,此后集中力量进行论文撰写工作。导 师与指导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掌握进展情况,指导修改。论文必须在第六学期中 段完成。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学位论文完 成后要进行论文防抄袭检测,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 2 位论 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 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2.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 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所主攻的领域内,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及其他艺术门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及相关实际工作的能 力。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中国语言文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1910-2020),一百多年来,中文系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
杰出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有:陈独秀、黄侃、刘复、王力、魏建功、唐兰、罗常培、朱德熙、高名凯、林焘、徐通锵等。
中文系目前共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
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中文系教师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获得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中文系紧密相关的中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入选。
在世界大学QS学科排名中,与中文系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学科:(1)“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2016-2020年,连续5年稳居前10名,分别列第8名、第7名、第6名、第10名、第9名;(2)“语言学”(Linguistics),2016-2020年,连续5年分别列第10名、第10名、第10名、第17名、第16名。
中文系教师获得的科研奖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等级上,都在国内中文学科居于前列。
2. 师资队伍北大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
教师中,教授5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5人。
中文系师资队伍齐整,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均衡,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劲,几代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辉煌,为中文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努力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04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点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设置是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点自设置以来已取得显着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本学科注重文献学基本功的训练,关注出土文献的整理,强调文献学与文学史、文艺学的结合,硕士论文的选题应尽量体现文献学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着名学者张三夕、高华平、王齐洲等教授为导师。
本学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有关项目,学科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写出版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选读》等有关教材,迄今已招收六届研究生,毕业三届研究生,成绩优良。
毕业去向较理想,其中有的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如南京大学)博士生,有的在高校任教(如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有的在中职中专任教。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的各项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不少于36-38学分。
六、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
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应至少参加本学科8次学术活动,其中1次为校外学术活动,每次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共5则)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共5则)第一篇: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附件4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一)指导思想(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名称及代码2.入学要求3.学习年限4.培养目标5.人才规格(三)职业范围(四)人才培养模式(五)职业能力分析(六)专业核心能力(七)课程体系(八)专业核心课程描述(九)教学进度安排表(十)课程考核(十一)教育活动设计(十二)教学进程表(十三)课外阅读文献(十四)毕业资格1.学分2.职业资格证书(十五)教师要求(十六)实践教学条件要求(十七)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十八)其它说明1.课外活动学分计算2.方案实施建议(十九)培养方案论证意见第二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及参考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八、课程结构(一)依据“一干五支五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二)学习领域主要课程介绍课程商务英语翻译学期基准学时职业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解读常见英文标识,并对中文标识进行准确英译;能够运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方法将商标进行英汉对译;能够初步进行商业单证固定套语的英汉对译;能够将简单公司介绍进行英汉对译;5、能够将常见产品说明进行英汉对译。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在商务情境下的英语笔译能力。
熟悉在涉外企业中处理一般对外商务推广及商务交往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翻译类型、翻译方法、翻译规范和翻译技巧,以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商务专业知识及商务英语真实语料为背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练学生在商务语境下运用常用的技巧翻译商务文本的能力。
学习内容:学习共分为4个模块商务文体的翻译;广告文体的翻译;政务文体的翻译;科技文体的翻译。
课程商务现场口译学期基准学时职业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的口译方法及原则;熟悉商务接待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交通信息,掌握举办展览会的基本流程;熟悉商务谈判的流程,熟练使用各种商务场合的词汇和基本句型;5、掌握各国文化背景知识,饮食文化。
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既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际,又掌握口译技巧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古典语文学”项目培养方案(草案)中国古代经典方向第1页西方古典学方向第9页古典语文学项目说明第14页2010年入选同学名单第18页2010年11月9日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古代经典方向)一、总体要求古典语文学项目,创造性地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突破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为北大与国家造就一批既能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能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
本项目并不是新设专业,而是本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重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规范的导师制与助教制。
二、学分设置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各院系可适当变动。
学分左右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8-32学分注1:各院系基本维持现有的课程框架,保留课名。
但在开课形式上,可在教务部协调下,与开课单位协商,以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以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达到8学分即可。
本项目学生选择的英语口语与写作,可替代这部分学分。
英语的口语、写作,每学期开设。
秋季原则上专为东方组,春季原则上专为西学组。
2.古典学项目公共必修课 20学分古文字学 2学分先秦哲学专题 2学分中国历史文化导论 2学分考古学方法 2学分西方古典学课程 2学分(任选西学组核心课程)典籍精读 10学分“典籍精读”主要包括《周易》、《左传》、《史记》、《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四库全书总目》等1。
3.各院系专业必修课:30-40学分各院系具体安排,详见后面的附件。
哲学系38学分,中文系37学分。
该部分课程与学分,各院系灵活掌握,列出清单,附录于后。
学分左右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注: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
例如,C类通选课,哲学系学生只能选心理学类。
这部分课程,亦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针对地选择。
2.大类平台课:16学分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其余学分是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有些课程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类平台课替代。
例如,哲学、历史、考古与外院同学,在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时,可以选这两门课的大类平台课,而不是中文系的专业课程。
3.专业选修课2:22学分不限课程类型,主要但不限于人文学科内部,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注1:这部分课程,建议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注2:院系之间或同学之间能形成共识,提出若干门公共的选修课,以巩固与加强前面“古典学项目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若有共识,出现一批指导性课程,可以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加强助教的辅导力度。
1作为古典学项目的“后备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等,本院系的课程直接与专业必修课打通,跨院系的课程可与“大类平台课”打通。
建议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选课。
对于本项目同学选课人数较多的后备课程,可以视情况加强助教的作用。
2各系说法不尽相同:中文系原称“规定性选修课称”。
古典学项目为了便于简化课程体系,将专业选修课、全系选修课(原称“一般限选课”)、全校公共选修课,统一称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
学分实践实习:必修,0-1学分学年论文:必修,1学分毕业论文:必修,4-5学分附件1:本项目哲学系学生专业必修课程注1:高等数学由数学学院开设,古代汉语由中文系开设。
注2:第三学期末选择宗教专业的同学必修“古代汉语”,选择哲学专业II(科技哲学和逻辑学方向)的必修“文科高数”,哲学专业I的方向可在这两门课程任选一门。
注1:专业必修课程实行“类型必修”,以学分控制,不再指定具体的课程。
注2:宗教学类课程采用宗教学专业相应的课号。
附件2:本项目中文系学生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古代文学专业主要学习研究文学史、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并关注当代文化现象,下分4个方向:古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
古代汉语专业主要学习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语言理论,包括2个方向:古代汉语、语言学。
古典文献专业主要从事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培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面对古代,但强调立足于现代,用现代的目光关照古代,用现代的立场研究古代,强调“古为今用”,包括4个方向: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与海外汉学。
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专业,是中文系的基础学科。
因此,中文基础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提升与发现学生在这些学科具有超常的学术兴趣、基本素质与发展潜力。
这是本教学大纲设计的宗旨。
具体来说,与中文系普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相比,有四点不同:一、强化传统人文学科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外系相关学科课程的必修与选修;三、提高英语水平,适当增加涉外人文课程的修习,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选派学生境外访学;四、落实导师制,通过导师的具体指导和选修一、两门研究生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中文系本科学生应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初步具备进行专业研究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应具备较高的整体文化素养,有较坚实的文史基础以及较宽广的文化视野,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本项目主要培养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专业的研究人才。
注重对学生在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方面基础知识的培养,打下深厚的功底,使之成为本专业研究型人才。
毕业后主要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以便将来从事各类大专院校和研究部门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影视、艺术和对外文化交流部门工作。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45分。
其中:(说明:此必修、选修课及所规定之学分,可由项目组导师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特点与要求,有所选择与取舍,不必完全套用本计划。
)1.必修课程:105学分(含大类平台课)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必选28-32学分)3)人文学科基础课程(含大类平台课程):16学分其中本系课程8学分(学分统计在本系选修课程下),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基础平台课不低于4学分)。
2.选修课程:35学分1-3)专业选修课(古典文献):17学分2)全系选修课:10学分详见中文系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目录。
3.实践实习(选修):1-2学分古代文学专业:民间采风(1学分)古代汉语专业:方言调查(2学分)古代文献专业:西安、敦煌等地实习与考察(1学分)其他实习实践课程(待定)4.毕业论文:4学分附件3:本项目考古文博学院专业课设置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西方古典学方向)一、总体要求古典语文学项目,创造性地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突破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为北大与国家造就一批既能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能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
本项目并不是新设专业,而是本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重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规范的导师制与助教制。
二、学分设置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各院系可适当变动。
学分左右注1:各院系基本维持现有的课程框架,保留课名。
但在开课形式上,可在教务部协调下,与开课单位协商,以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以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达到8学分即可。
本项目学生选择的英语口语与写作,可替代这部分学分。
英语的口语、写作,每学期开设。
秋季原则上专为东方组,春季原则上专为西学组。
2.西方古典学公共必修课 24学分古希腊文或拉丁文 8学分(1学年,每学期4学分)希腊(罗马)哲学 2学分西方古典文学(论) 2学分基督教文明史 2学分中国古典学 2学分(任选中学组核心课程)典籍精读 8学分“西方古典文献精读” 8学分(其中古希腊文或拉丁文文献原文精读不少于4学分)。
3.各院系专业必修课:30-40学分各院系具体安排,详见后面的附件。
哲学系38学分,中文系37学分。
该部分课程与学分,各院系灵活掌握,参考“中国古代经典方向”附件。
学分左右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F.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G.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H.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I.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J.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注: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
例如,C类通选课,哲学系学生只能选心理学类。
这部分课程,亦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针对地选择。
2.大类平台课:16学分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其余学分是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注:有些课程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类平台课替代。
例如,哲学、历史、考古与外院同学,在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时,可以选这两门课的大类平台课,而不是中文系的专业课程。
其中,西方古典学方向学生必修古希腊罗马史 2学分圣经释读2学分古代汉语 4学分3.专业选修课3:22学分不限课程类型,主要但不限于人文学科内部,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其中,西方古典学方向必修:古希腊文或拉丁文 8学分(1学年,每学期4学分)注:这部分语言课程,应和西方古典学方向公共必修课中的古典语言课交叉选修,即如已修3各系说法不尽相同:中文系原称“规定性选修课称”。
古典学项目为了便于简化课程体系,将专业选修课、全系选修课(原称“一般限选课”)、全校公共选修课,统一称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
古希腊文,则须修拉丁文,反之亦然。
学分实践实习:必修,0-1学分学年论文:必修,1学分毕业论文:必修,4-5学分附件:文科大类平台课目录A.BCDEF.艺术学院课程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古典语文学”项目说明2009年暑假,学校开始召集文史哲三系,酝酿讨论北大人文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与推动下,文史哲与外语学院等相关院系教师进行了多次的商议,已对此项目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
本项目的实施,要有助于推进北京大学多样性、全方位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反复研究学科特色,制订灵活而有实效的教学计划;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牢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实现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的紧密结合。
一、本项目的意义人文学研究必须要从经典文献与语言文字入手,思想的创新需要新材料、新方法与新问题,始于对古代经典的重新诠释。
“古典语文学”项目即要从本科阶段综合、系统地为北大人文院系学生提供这些方面的扎实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