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1: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稱品学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 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课前准备医]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題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从形态上看 (1)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 种水体。

.②.和③. 转 形成各 次之⑫. ⑮一四大之间,使陆地水得到⑲(2) 气态水:数量④ _______ ,分布⑤ ________ ;液态水: 固态水:仅在⑦ _______ 、⑧ ______ 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 从空间分布上看 (1) 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 ________ %,是 (2) 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 (3) 陆地水:包括⑩ __________ .⑪ ________ 、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 3. 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狡 1. 槪念:指自然界的 @L 圏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 2. 水循环的类型 (1) 海陆间循环:发 水资源得以再生。

(2) 陆地内彳::发生在 :发生在 给的关系。

(3)海上 (1)使地球 ⑵是地(3)是海陆j蒸发(蒸腾)、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____ .降水. ___________ . _________ .地于不斷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_____ O的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过程之一。

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斷塑造着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探究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探究材料 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

而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却是“礼尚往来”。

教材P54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由材料二分析:陆地水由哪几种水体组成?有什么作用?2.陆地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联系的?(2)若图A中胡水体为河流,则我国常年具有这种补给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河的________ 游河段。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生:不多。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一、了解水圈里的水体类型:自主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并结合有关知识填空。

两分钟后进行班级交流。

按照水的存在形态,水圈里的水可分为:_________态水、_________态水和_________态水。

按照水的存在位置,我们把水圈里的水分为_________水、_________水、_________水和生物水。

其中_________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如_________水、湖泊水、冰川水、土壤水等。

地下水分为_________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因此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主探究:仔细观察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准备回答。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分为海洋与大气水之间、陆地水与大气水之间、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水在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存在几种循环运动?合作探究:每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水循环简图。

(提示:①参照黑板上的底图②在各线段上补充一个箭头表示各环节的方向③在各环节旁写出各环节的名称)三、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主探究:先独立思考每个意义下面的思考题,然后准备抢答。

1.意义一:维护各种水体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思考:(1)面对滔滔黄河水,唐代诗人李白曾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为什么?(2)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请想一想,如果没有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陆地淡水资源将会怎样?2.意义二:使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设计思想】地理课程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应时代要求,地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情、行、意的形成。

面对地理初中不考、学生不重视的现状,高中地理教师倍感压力。

整个高中阶段呈现出学生地理底子薄、理解难度大、兴趣低下,学生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去学。

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整体地理水平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教学、由课堂主体是教师变为学生是主体。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给我们教师不小的挑战。

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就显得举足轻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重要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必修1第一章已经掌握了水圈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问题不大。

可能在进行课本中的活动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较困难。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运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4.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5.突出反思与评价的作用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答、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丰富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________的水在水圈、________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学法指导】简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1)图中①②③④为海陆间循环环节。

(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

(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易错辨析1】外流区域只有海陆间循环一种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外流区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3.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4.____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____________,缓解不同纬度地区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易错辨析2】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因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知识链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归纳·助学助记33速记·认知清单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的重要载体。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在小组合作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其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同时,我将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3.小组合作寓教于乐: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水循环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4.总结归纳画龙点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注重实践:本节课布置与水循环相关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城市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提出一系列与水循环相关的问题,如“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地理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强化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自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水循环这一具体领域,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水循环的环节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a.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方法、步骤等;
b.进行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数据;
c.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d.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c.结合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析水循环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教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1水循环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课型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学习目标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自主学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和中,通过(蒸腾)、、、、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腾)、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3.水循环可分为、和。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图示及环节领域4.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__________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______。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_______。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______(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__________,或渗入地下形成________。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课堂拓展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和(主要为夏季风)②距海远近③是否有地形阻挡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强烈抬升的大气运动形成降水凝结核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修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植树造林④城市铺设渗水砖⑤实施人工增雨2.不利影响①滥伐森林②围湖造田③城市路面硬化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⑤地下水过量开采以练促进1.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小结。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旨在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气象、地质、生态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以实际教学为例,设计了一堂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首先,我通过引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我还设置了“水分蒸发实验”和“雨水收集利用实践”两个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同时,我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活动,承担关爱地球环境的责任。
5.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互相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过程。
3.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8: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8: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固态和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

2.水体空间分布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 A a 蒸发、b 、c 降水、d 、e 下渗、f海上内循环 B a 蒸发、g 降水 陆地内循环 Ch 、c 降水(1)维持了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

重点一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海洋水: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湖泊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等(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1)组成:气态、、液态的水。

(2)性质:连续但的圈层。

2.三态水体的特征31.概念: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过程(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

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 )2.河流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3.黄河下游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互补。

( )4.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 )5.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丰水期均为夏季,原因相同。

( ) 二、选择题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水C.井水D.湖泊水7.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8.塔里木盆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①海陆间循环②海上内循环③陆地内循环A.①B.②C.③D.①③9.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径流是陆地内循环的一个环节B.我国东部沿海的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C.塔里木河水不参与水循环D.地表形态与水循环无关重难探究探究点1 相互联系的水体『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见教材P54图3.2)。

(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2)哪一种补给是单向的?(3)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4)黄河下游地区,黄河水与地下水有无互补关系?为什么?『核心归纳』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1)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及湖泊水。

如下图所示:(2)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如下图所示: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量变化判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减小;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跟踪训练』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箭头①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探究点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水循环示意(见教材P55图3.3)。

(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哪些类型?(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3)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核心归纳』1.自然界的水循环(1)降水强度、历时长短: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历时越长,越利于下渗。

(2)地表起伏状况:地表起伏越小,水流速度越慢,越利于下渗。

(3)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程度越高,越利于下渗。

(4)土壤状况:土质越疏松,越利于下渗。

『跟踪训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课题研究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数值(2)枯水(3)流量(4)补给『判读技巧』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流量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表示流量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中流量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流量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5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的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流量的变化特点从流量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针对练习』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读图完成(1)~(4)题。

(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长江流域B.尼罗河流域C.恒河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地下水补给C.雨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3)该地河流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B.2月C.11月D.12月(4)该水文站水位最高月份最可能出现在( )A.3月B.5月C.7月D.9月随堂巩固对点练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对点练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4.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为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过程曲线②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的长期后果可能是城市水荒④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的下渗量小于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所示过程的下渗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甲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地表径流过程曲线最大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低——★参考答案★——自主测评『答案』1.√2.√3.×4.×5.×6.『答案』A7.『答案』D8.『答案』C9.『解析』选B。

长江径流最终流入东海,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我国东部沿海的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塔里木河水参与陆地内循环;水循环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重难探究探究点1『合作探究』提示:(1)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等。

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冰川水补给河水。

(3)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即河流为丰水期时,河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即河流为枯水期时,湖泊水补给河水。

(4)无互补关系,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因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跟踪训练』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长江和鄱阳湖是互相补给的关系,同样,长江和甲之间、鄱阳湖和甲之间都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由此可知甲代表的水体只能是地下水。

第2题,箭头①表明是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它一般发生在夏季,对应6-7月。

『答案』1.D 2.C探究点2『合作探究』提示:(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地内循环;在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

(2)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地表径流。

『跟踪训练』1~2『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知识和框图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正确。

第2题,②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地表径流增大,A错误;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小,B错误;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坡度增加,地表径流增大,D错误。

『答案』1.D 2.C课题研究『针对练习』『解析』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该河流最冷月气温大于0 ℃,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A对。

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位于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15 ℃,B、C、D错。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河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C对。

第(3)题,由图可以判断径流量最少的月份。

该地河流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1月,A对。

第(4)题,该水文站位于长江流域,3月、5月未进入雨季,测得的水位低,A、B错。

7月是伏旱天气,降水少,测得的水位较低,C错。

8月下旬到 9月份,降雨量大,测得的水位最高。

『答案』(1)A (2)C (3)A (4)D随堂巩固1~2『解析』第1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数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

第2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答案』1.C 2.B3~4『解析』第3题,a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b表示地表径流(河流)注入海洋;c表示下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d表示地下径流,地下水流入海洋;e表示蒸发,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