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短文两篇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0),洛阳人,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现存800余首,词作亦存40余首,具有民歌特色。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义:弹奏;今义:调试,调配。
)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适合。
)
(2)词类活用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用做使动词,使……劳累。
)
不蔓.不枝.(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做动词,远播,显得清香。
)
宜乎众.矣(名词用做形容词,很多,多。
)
(3)文言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何陋之有(倒装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4.主题解说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表现了莲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5.重点突破
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抒发情感(言志),对所托之物的描写,两文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陋室铭》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提示二:《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用世人甚爱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提示三:《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而《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两文都表明了作者的心志。
6.结构图解
设山→水→陋室
喻比喻起兴安
引仙→龙→德馨贫
题乐
陋陋环境优美(景清幽)道
室室交友高雅(人不俗)
铭不生活情趣(事高雅)高
陋洁
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伟
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君子岸
之德)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 ) 牍( ) 淤( ) 涟( ) 蔓( ) 苔( ) 蜀( ) 噫( ) 2.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3)无丝竹
..之乱耳古义:今义:
(4)宜.乎众矣古义:今义: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
C.水陆草木之.花渔人甚异之.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
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回答下面的题目。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
(2)花之隐逸者.也
(3)无案牍之劳.形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柳州中考改编)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
当速反葱肆⑤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注释】:①从父兄:堂兄。
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
④叨越:非分占有。
⑤肆:店铺。
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
(3)平心率下,不私.亲戚()(4)但当速反.葱肆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D.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3.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
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
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
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
是难能可贵的。
14.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文言文对照翻译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远近闻名。
水不在乎深(不深),有了蛟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
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里,
青。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帘内满目青葱。
(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在陋室)弹奏朴雅的古琴,
阅金经。
无①丝竹之乱耳,无②案牍(dú)之①劳形。
南阳诸葛(ɡě)庐(lú),西蜀子云
阅读(浏览)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搅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
亭。
孔子云:“何陋之②有?”
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简陋的呢?”
[实词]仙:指传说中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仙人。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著名、闻名。
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的动物。
灵:这里用做动词,是具有灵应,显出神灵的意思。
陋:简陋。
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指连成一片的青苔。
苔是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的一种隐花植物。
阶:台阶。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阅读,吟诵。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扰乱、搅乱。
案牍:公事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庐:房舍,这里指当年诸葛亮住的草庐。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虚词]则:就。
斯:代词,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无:①②没有。
之:①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句式]可以调素琴:省略句,应为“可以(在陋室)调素琴”。
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lù)草木之①花,可①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①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们(都)十
爱牡丹。
予(yú)独②爱莲之②出淤(yū)泥而①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②不妖,中通外直,分喜爱牡丹。
我单单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内心通达而外形笔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②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不生枝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实词]陆:陆地。
可①:值得。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内心。
通:通达。
直:笔直。
蔓: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做动词,长枝节。
清:清幽。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立。
可②:可以。
远:名词用做状语,从远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虚词]之①:助词,的。
甚:很。
独:①②只、仅仅。
自:从、自从。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之②: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益:副词,更加、越发。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予谓菊,花之①隐逸(yì)者也①;牡丹,花之②富贵者也②;莲,花之③君子者也③。
噫(yī)!菊之④爱,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⑤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⑥爱,宜乎众矣。
(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有很多了。
[实词]谓:认为。
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富贵:富有又有权势。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陶:陶渊明。
后:以后。
鲜:少。
同:如同、像。
宜:应当。
众:多。
[虚词]予:我。
之:①②③均为助词,的。
也:①②③均为语气词,表判断语气。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何:代词,什么。
之:④⑤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乎:助词,相当于“然”,词尾。
矣:语气词,了。
[句式]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用“者也”形式表判断。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倒装句,应为“爱菊”“爱莲”“爱牡丹”。
【参考答案】
1.xīn dú yū lián màn tái shǔ yī
2.(1)名词用做动词,出名。
(2)形容词用做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3)形容词用做动词,使……乱。
(4)形容词用做使动词,使……劳累。
3.(1)形体、身体样子(2)品德高尚芳香(3)琴瑟、箫管等乐器指丝绸、竹子(4)应当适合
4.D(解析:A.少/鲜艳;B.清幽/清澈;C.的/代词,代指这种现象。
)
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6.(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8.(1)博学的人(2)隐居的人(3)使……劳累(4)生枝蔓;长枝节
9.(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0.《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
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11.(1)这(2)调弄,这里指“弹琴”(3)对……偏心(4)通“返”,返回
12.D
13.C
14.(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