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猝死,这与LQ T S基因有关,LQ T S会帮助人体激活控制生理时钟的褪黑激素。而且睡眠过程中的脑频率也都由基因调空。一些异态睡眠如梦行症、夜惊和梦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目前机制不明〔15〕。

参考文献

1.相洪琴:昼夜节律基因缺失与睡眠障碍1国外医学情报,

2001;22(9):25.

2.L ugaresi E,et al:N Engl J m ed.1996;315(6):997.

3.M edo ri R,et al:N Engl J m ed.1992;326(6):44

4.

4.Go ldfarb L g,et al:science,1992;258(5083):806.

5.Bo sque PJ,et al:N eu ro logy,1992;42(10):1864.

6.周彦光:发作性睡病一家系5例报告1中风与神经疾病杂

志,1998;15(5):313.

7.Honda Y,et al:D iscri m inati on of narcocep tic patien ts by

u sing geneticM arkets and HLA.Sleepers R es.1983;12: 254.8.Ju ji T,et al:HLA an tigen ts in Japanese patien tsw ith nu r2 co lep sy,all the patien ts w ere DR2Po sitive.T issue A n ti2 gen s,1984;24:3162319.

9.肖毅:HLA2DRB基因多态性与发作性睡病1中华内科杂

志,1999;38(11):7572759.

10.原田诚一:临床精神医学(日文),1995;24(7):8412

846.

11.雷声:发作性睡病与HLA系统基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

分册,2001;28(1):52255.

12.Su tcliffe JG,et al:T he hypocretin s:excitato ry neu romo2

clu lato ry pep tides fo r m u lti p le hom eo static system s,in2 du ty sleep and feeding.J N eu ro sci R es.2000;62(2): 1612168.

13.C irelli C,et al:J sleep,2000;23(4),4532469.

14.雅德(译):家族性睡眠期提前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1国

外医学情报,2001;22(6):42.

15.V gon tzas AN,et al:Sleep and its diso rders.J A nnu R ev

M ed.1999;50(4):3872400.

(收稿日期:2004年3月27日)

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Ξ

徐秋杰 许 毅Ξ

【摘要】 本文综述了经颅磁刺激的生理效应及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强迫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17,R5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20X(2005)022*******

经颅磁刺激(tran scran ial m agnetic sti m u la2 ti on,TM S)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非侵入性地给予磁刺激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自1985年B arker等〔1〕首次用单脉冲TM S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去极化并推荐应用临床以来,其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大。近年许多学者尝试用TM S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仅就TM S的工作原理和在强迫症(ob sessive2com2 p u lsive diso rders,O CD)治疗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一、T M S简介

TM S是基于Faraday的电磁原理制成的,当储存于电容器的高电流电荷瞬间(012~019m s)通过金属感应线圈时,可产生快速变化的感应磁场(强度115~215T)),作用于大脑并在脑内产生弱的反向平行感应电流,使大脑皮层内锥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致大脑生理和功能改变。TM S作用与线圈的形状和规格有关,大的圆形线圈穿透力强而局限性差,小的“8字形”线圈空间局限性好,对运动皮层的空间分辨率可达015~110c m,但穿透性相对较弱,刺激仅能达到脑内3c m的深度。TM S包括单脉冲TM S(single2p u lse TM S,sTM S)、双脉冲TM S

Ξ

Ξ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杭州,310003

(p aired2p u lse TM S,p TM S)和重复性TM S(rep eati2 tive TM S,rTM S)三种刺激模式。sTM S只需一个刺激器,在局部给予一个或间隔较长的多个刺激,以引起皮层内微弱的电位变化;p TM S是在同一部位激发两个不同强度的刺激,或者利用两个刺激器在不同部位给予两个刺激(doub le2co il TM S,dTM S),常利用两个不同刺激来研究皮层内抑制(I C I)和易化现象,即第一个刺激引起神经元活化后,致该神经元对下一个刺激的反应阈降低;rTM S则需要特殊设备在同一部位给予重复刺激,根据频率不同,可分为1H z及以下的低频rTM S和高于1H z的高频rTM S。TM S刺激的强度以运动阈值(m o to r th resh2 o ld,M T)的百分数表示。M T是指连续10次刺激运动皮层,至少5次引起目标肌肉收缩的最小输出强度。目前的各项研究中,刺激参数变化很大,尚缺乏一致认可的最佳刺激参数。

二、T M S的脑生理效应

TM S作为一种科研工具,可通过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局部血流、受体密度和激素水平等,来进行脑功能定位、大脑连结问题、药物对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一)TM S对皮层兴奋性和大脑局部血流(rCB F)的影响

TM S诱发的感应电流可引起皮层内兴奋性锥体神经元及其附近的Χ2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皮层的功能状态。通过皮质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激发运动诱发电位(m o to r evoked po ten tial,M EP);也可下传至靶肌群激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2 pound m u scle acti on po ten tial,C M A P)。此外,M T、潜伏期、中枢传导时间、静息期、I C I等,都是TM S 研究皮层兴奋性的常用指标,并可用来评价TM S的皮层兴奋性效应。

TM S效应具有频率依赖性,不同频率引起的效应不同。总的来说,低频刺激趋向于引起皮层抑制,而高频刺激引起皮层兴奋。不同频率的TM S对rCB F的影响,与对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方式一致,即低频刺激时rCB F减少,高频刺激时rCB F增加。Bohn ing等〔2〕用PET,f M R I等功能性脑影像技术观察到,TM S不仅影响受刺激的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性和血流,而且对深部组织如基底节、纹状体、海马、丘脑、小脑及边缘叶等也有作用。

(二)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Keck等〔3〕研究了TM S长期刺激对大鼠行为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他们用rTM S(20H z)刺激大鼠脑的前部达8周,发现rTM S治疗鼠较对照鼠在强迫游泳试验(the fo rced s w i m2test)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同时伴随应激诱发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TH)的显著降低;当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rTM S治疗鼠和对照鼠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显著升高,推测rTM S 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水平;此种刺激模式下并未引起大鼠的焦虑行为。作者据此提出,长期TM S刺激可有效地降低由应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 PA)系统功能亢进。Keck等〔6〕用rTM S(20H z)刺激大鼠左侧前额叶,应用体内微透析技术,测得下丘脑室上核分泌血管紧张素(AV P)持续下降,最高降幅可达50%;同时rTM S刺激还可选择性地引起生物活性氨基酸,如牛黄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的释放。Geo rge等(1996年)在10例健康自愿者身上记录到左侧、右侧前额叶和额中回rTM S刺激,均可引起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 SH)浓度升高,但泌乳素并不相应提高。在Szuba等〔4〕进行的双盲、对照研究中,将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rTM S治疗组(10H z,20次 10m in)和假刺激组。治疗前后血清T SH浓度的升高水平,治疗组较假刺激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采用情绪状态测图(the P rofile of M ood States)和改良H am ilton评分(the m odified H am il2 ton R ating)评价患者情绪改善情况,发现单次rTM S治疗引起快速情绪提高,并一直可持续到次日清晨。这些研究说明rTM S不仅可引起皮层组织的生理变化,还可通过脑内神经通路作用于皮层下组织结构,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

(三)TM S引起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

Gu r等〔5〕用rTM S(15H z)刺激大鼠前额叶皮层10天,采用体内微透析技术观察到,rTM S不能改变52羟色胺(52H T)的基础水平,但可使突触前52 H T1A和52H T1B受体敏感性下降,使之再摄取减少,从而增加突触后52H T的浓度。B en2shachar等用慢速rTM S刺激大鼠前额叶和纹状体10天后,除记录到Β2肾上腺素受体浓度在前额中增高,在纹状体处下降,在海马处无变化外;还观察到突触后52H T2A 受体浓度在前额叶下降。Keck等〔6〕发现大鼠前额叶皮层接受rTM S刺激后发生的生理变化,可通过前额叶皮层与黑质和被盖腹侧的神经联结,使海马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