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精品课件(11份)4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祭十二郎文
赏析 示例
►作家名片 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邓州南阳(今河 南南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韩愈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
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 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 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 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
中来?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 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 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进入仕途。到35岁
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
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 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 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有“诚知其 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
3.作者是怎样在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 提示: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侄儿,而在于倾 吐自己的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 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 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
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
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 用第一人称,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 写得如泣如诉。
4.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提示:(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 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 他。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 方,两世一身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 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祭十二郎文
赏析 示例
►作家名片 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邓州南阳(今河 南南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韩愈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
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 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 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 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
中来?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 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 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进入仕途。到35岁
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
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 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 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有“诚知其 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
3.作者是怎样在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 提示: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侄儿,而在于倾 吐自己的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 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 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
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
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 用第一人称,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 写得如泣如诉。
4.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提示:(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 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 他。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 方,两世一身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 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实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全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1018~1079年) ,字与可,号笑 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 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 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中 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 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 与可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 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 表人物,很受苏轼敬重。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 文家、诗人、词人,豪放 派词人代表。宋仁宗时, 与弟弟苏辙为同榜进士, 仁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 宰相之才,名动京华,苏 轼时年21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 不乱, 气脉中 贯PPT实 用课件 人教课标版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T(20张)-优秀课件

读 其 诗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品 其 方法运用 意 1.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来
理解。 2.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 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 3.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情感融 入欣赏过程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知人论世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 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 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 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 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 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 为其中第二首。此时他已归 耕田园10年之久了。在“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 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 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 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 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 个中消息。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以意逆志:
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 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 能就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 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课件PP T (20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7(课件+学案,14份)

2.准确精练的用词。 例如,写刽子手向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 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 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丑 恶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 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来自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二、写作特色 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 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作者的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 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 木然。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的所见 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
返回
陶庵梦忆序
一、中心主旨 本文是作者张岱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 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 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如此看来,写作 本文、追忆往昔难道不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吗?
二、写作特色 1.应用文与散文的有机融合。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 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 要点仍给予了冷静的关照,他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与议论, 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一般认为,张岱 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 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 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
【高中语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精品课件(11份)2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气脉中贯
赏析 示例
►作家名片
苏轼,其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
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 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 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 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 界。苏轼散文著述丰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小贴士 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已大盛。它可以记 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 柳宗元《永州八记》),书画书记(如韩愈《画记》、苏轼《文
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
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 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 种,名篇佳作甚多。
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文与可的 深切怀念。
6.人们评论苏轼的散文风格如“行云流水”而又中心突
出,试就本文作简要分析。
提示:本文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作者浓烈沉挚 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深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 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 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 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 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散而不乱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气脉中贯
赏析 示例
►作家名片
苏轼,其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
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 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 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 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 界。苏轼散文著述丰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小贴士 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已大盛。它可以记 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 柳宗元《永州八记》),书画书记(如韩愈《画记》、苏轼《文
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
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 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 种,名篇佳作甚多。
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文与可的 深切怀念。
6.人们评论苏轼的散文风格如“行云流水”而又中心突
出,试就本文作简要分析。
提示:本文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作者浓烈沉挚 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深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 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 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 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 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1(11份) 人教课标版4

1.走近作者 (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 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24岁至京城,入国 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 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康 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 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 序下狱。后官至礼部右侍郎。方苞首创“义法”说,倡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21.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野藿 ( . 噬啮 ( .
骈 . 胼 . 绞缢 . 关隘 .
) 粝 ( . ) 梦寤 ( . 文 胝
俾 . 稗 .
2.一词多义
余在刑部狱 . (1)狱 上 凡死刑狱 .
语 多潜易之,增减要 . (2)要 惟大辟无可要 .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21.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外 出居于 . 同于往圣 . 缚者 (3)于其伤于 . 鬻狱 . 渫恶吏忍于 死为功 良吏亦多以脱人于 .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部分 散 文 之 部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散 文 之 部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页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散 文 之 部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1.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人教课标版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6
问题归纳
——词类活用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动,订立盟约 而告以成功 形→名,成功的消息
函梁君臣之首 名→动,用盒子装 一夫夜呼 名→状,在夜里 乱者四应 数→状,从四方 仓皇东出 名→状,向东面 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使…灭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名,细微的地方
2020/5/7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30
1,生活不会惯着你,想要不被抛弃,必须自己争气2,所有的嫉妒都只是因为你没出息。3,敬往事一杯酒,自此不再回头4,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5,只要肯努力,想要的都能自己得到。6,不 努力你要未来干什么。7,因为不能天生丽质,所以只能天生励志。8,没有什么才能比努力更重要。9,现在的你决定将来的你。10,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11,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没有野心的女人不漂亮。12,梦像是永远 不可凋零的花。13,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4,今天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所以别放弃。15,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16,历史只会记住有野心的人。17,我的青春不要留白,我敢异想就会天开。18,你还年轻,别凑合过。 19,这个世界没有重来二字,所以不如一切趁早20,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1,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22,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 个名字。23,时间告诉我们,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24,你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25,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26,跌倒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27,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谁也毁不掉28,你才十七八 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9,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都好可爱哦,我也要做可爱的人。30,因为生活就如此,弱小就该死。31,只有蓬勃野心,没有日月风情。3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33,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 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34,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35,姑娘,好好的活下去,活给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看着。36,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37,爱就努力,不爱就放弃,一生那么短,你有什么理由不勇敢。38,天赋比你好的人 都在努力。39,没有人会嘲笑竭尽全力的人。40,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41,别只顾着羡慕别人忘了给自己掌声。42,只要你不跪着这个世界没人比你高。1.靠谁不如靠自己,做谁都不如做自己,谁好都不如自己好。2.不 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3.我的个性取决于我是谁,我的态度要看看你是谁4.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5.我不是天生 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6.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配7.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8.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 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10.你必须去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各种人,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好。生活就是你开始接受你不得不做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但是,当你发现,所有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件你喜欢 的事而做准备,所有的忍耐和痛苦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了。11.人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又在不经意间被别人伤害。12.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13.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 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14.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嘛,也许他们并不想知道。1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16.做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踏踏实 实地去学好本领。17.人生修的就是无常,请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就回不来了。18.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 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19.奋斗的火苗在冒发,碰触心的温度,简单的充实,简单的满足。一个人的道路,也不孤独。20.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一、混就混出个名堂,学就学出个样子,要么出人 头地,要么人头落地。二、我们这么拼,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要用“老子有钱”四个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三、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四、只有不断超越才有不断进步,在人生道路上,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的胆怯就坚强,任何浮躁心态,都会给成功带来巨大的祸害。五、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 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七、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八、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 赏和鼓励。九、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十、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十一、千万别因为别人宠你包容你呵护你,就以为他们喜欢你的 所有,该改的还是要改,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毫无保留的偏袒和纵容十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十三、当你觉得自己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十四、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在约定俗成的世界里,倔强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十五、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 成为更酷的人。十六、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因为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只能自己走下去,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本心,那便无法快乐。十七、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 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十八、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那些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而那些介意的人对你并不重要。十九、除了靠自己,靠谁都是不靠谱。这世上没有谁会心甘情愿一直被你依靠。 靠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靠自己,才能学到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二十、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二十一、不要 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二十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二十三、过去的事不要想,因为你无�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人教课标版

补充注释
一、古今异义 1、其实:古义:它事实上, 它实际上。 今义: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 许可)。 4、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5、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 力。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 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 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
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 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 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 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 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 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 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 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 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 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 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 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 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 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 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 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 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
第四段:指出“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哉”的沉痛教训。
第五段:告诫统治者不可重蹈覆 辙。
要点二: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课件5 人教课标版3

4.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__统__一__,__一致
三、古今异义
1.初不知贵.重. 古义:_以__…__…__为__贵__重__,__觉__得__…__…__贵__重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价值高
2.吾将以.为.袜 古义:__用__…__…__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背景解读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 18 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 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 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 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 后改知徐州(今江苏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 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 《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 的优秀散文。
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 了。”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万尺长。” 画出寒竹万尺长。”
语yù:动词,告诉。萃:聚集。拟:打算。 扫取:画出。寒梢:指竹子最高处的枝。竹子
经冬不凋,古人称它是“岁寒三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 友”之一,所以这里称为寒梢。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
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 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竹子。想必你是个清贫而贪吃的太守,
渭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
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
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
三、古今异义
1.初不知贵.重. 古义:_以__…__…__为__贵__重__,__觉__得__…__…__贵__重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价值高
2.吾将以.为.袜 古义:__用__…__…__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背景解读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 18 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 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 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 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 后改知徐州(今江苏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 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 《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 的优秀散文。
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 了。”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万尺长。” 画出寒竹万尺长。”
语yù:动词,告诉。萃:聚集。拟:打算。 扫取:画出。寒梢:指竹子最高处的枝。竹子
经冬不凋,古人称它是“岁寒三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 友”之一,所以这里称为寒梢。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
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 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竹子。想必你是个清贫而贪吃的太守,
渭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
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
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实用课件1 2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答案 (1)心怀悲哀 (2)幼年丧父 (3)怙,依靠,所怙,指依靠的父亲 (4)记起 (5)成为事实,实现 (6)安家 (7)青年男子 (8)在外地谋生
第1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长吾孰少谓孤少,者及殁而长.长.者存
长.吾女与汝女
第15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致乃 将能 成衔 家哀 而致 致. .诚 汝
致.食客三千人
第27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 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 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第2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其 其. .能 信久 然存 耶乎 ?其.梦耶
(4)其请 其.归 无取 知其 ,.孥 悲不几时
其 传.之 信非 然矣 其.真也
第16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19.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比.得软脚病 (5)比天涯若比.邻
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 吾而 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孤孤单单。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1(11份) 人教课标版3

第29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20.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 以追其所见 ,如兔 起 鹘落 , 少纵 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下搏,稍一放松 则逝 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 也,而心 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这样。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 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 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 明白这样做。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 内外不一,心 手不相应,不学之 过也。 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是没有实践的过错啊。 故 凡有见于中 而操之不熟者 ,平居自 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
答案
(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一往直前,不间断 (3)在心里意识到 (4)平常 (5)许可,同意 (6)话柄 (7)聚集
第1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20.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8)如此的,这样的 (9)退休养老 (10)搁下画卷 (11)从前 (12)没有隔阂
2.省略句 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 吾将以为(之)袜 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第20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五单元·20.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倒装句 初不自贵重 (宾语前置,初不贵重自) (定语后置,四方之持缣素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而请之人)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竹,必先于胸中得成竹)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中有见而操之不熟者) 足相蹑于其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1

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有许多 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植物。 如“春风一家桃李杏”“岁寒三友 松竹梅”,它们早就成为文人墨客、高 雅之士歌诗书画中的常客。 竹--更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 性,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 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亦虚心。” 的竹早就是文 坛盛宴的座上宾。
偃竹,倾斜的竹子。
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 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主要有 台阁名胜记(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 水游记(柳宗元《 永州八记》)书画杂记 (韩愈《 画记》等。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 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 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 苏轼
苏轼
(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 州(今四川眉山)人,苏 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 家、诗人、词人,豪放派 词人代表。宋仁宗时,与 弟弟苏辙为同榜进士,仁 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宰 相之才,名动京华,苏轼 时年21岁。
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 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产 的绢,画出万尺长的寒竹。” 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 要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 懒得动笔,只希望得到这些绢 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 “我说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 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 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千寻 长的竹子,月光洒落空庭照出 的竹影就有这么长。”与可笑 着说:“苏先生太会说了!但 是(若有了)二百五十匹绢, 我就用它们买些田地回家养老 去了。”
子由为《墨竹赋》 以遗与可曰: “庖丁,解牛者 也,而养生者取 之;轮扁,斫轮 者也,而读书者 与之。今夫夫子 之托于斯竹也, 而予以为有道者, 则非耶?”子由 未尝画也,故得 其意而已。若予 者,岂独得其意, 并得其法。
偃竹,倾斜的竹子。
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 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主要有 台阁名胜记(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 水游记(柳宗元《 永州八记》)书画杂记 (韩愈《 画记》等。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 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 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 苏轼
苏轼
(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 州(今四川眉山)人,苏 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 家、诗人、词人,豪放派 词人代表。宋仁宗时,与 弟弟苏辙为同榜进士,仁 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宰 相之才,名动京华,苏轼 时年21岁。
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 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产 的绢,画出万尺长的寒竹。” 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 要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 懒得动笔,只希望得到这些绢 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 “我说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 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 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千寻 长的竹子,月光洒落空庭照出 的竹影就有这么长。”与可笑 着说:“苏先生太会说了!但 是(若有了)二百五十匹绢, 我就用它们买些田地回家养老 去了。”
子由为《墨竹赋》 以遗与可曰: “庖丁,解牛者 也,而养生者取 之;轮扁,斫轮 者也,而读书者 与之。今夫夫子 之托于斯竹也, 而予以为有道者, 则非耶?”子由 未尝画也,故得 其意而已。若予 者,岂独得其意, 并得其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 人教课标版

2019/4/5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24
——语句翻译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 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 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 座前,把报仇成功的消息告诉晋王时。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2019/4/5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23
——语句翻译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恭敬地取出箭来,用丝织的口袋装着,背着 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藏到 宗庙。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 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 有成就。
2
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 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 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 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 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 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 射死了庄宗。
2019/4/5 3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 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 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 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 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 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语句翻译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 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 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 座前,把报仇成功的消息告诉晋王时。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2019/4/5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23
——语句翻译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恭敬地取出箭来,用丝织的口袋装着,背着 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藏到 宗庙。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1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 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 有成就。
2
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 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 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 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 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 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 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 射死了庄宗。
2019/4/5 3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 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 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 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 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 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课件二

简朴、沉静、 直率、英勇、 武艺高强…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 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 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 …
战斗激烈
响马贼: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
从者百许人。
• 古代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的很多 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侠客们就 抱打不平、救危解困,无疑受到人们的爱 戴,不管是东方社会的“江湖大侠”还是 西方的“佐罗”,都是在寻求社会的公正 和帮助弱势群体。换句话说,“侠义精神 ”并非挑战或者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或者 法制裁判,而是对国家制度出现空白后的 一种民间力量的补救。单个的“侠义精神 ”体现在救助困难群体,而放大了的“侠 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国家和社 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所谓:“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
,体裁自定。
致敬,时代的英雄们!
解读
1.传记开篇“不知何许人”类似那篇传记? 2.兵器“不暂去”写出了传主的什么性格? 3.“不敢问”写出了宋将军的什么形象? 4.为什么传主要说“然皆不足用”? 5.“不复至”写出了传主的什么情绪?
提示:1.《五柳先生传》 2.高度警惕 3. 无胆无识,假豪杰也。4.侠客胸中有志, 将军眼内无珠。5.自己身怀绝技,却不 为时所用的不满情绪。
真乃七异(奇异)也! 作者定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 才去将疑案一一揭开,让读 者睁眼将“异人”的庐山真 面目看个清楚。
对话揭示其性格特征
• “皆不足 用”
• 这句话,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 ,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 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
• “吾去矣 诚,足令将军佩服。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1(11份)3

词语辨释
1.重点实词 (1)至于剑拔十寻.者( ) (2)振笔直.遂.( ) (3)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 (4)平.居.自视了然( ) (5)而读书者与.之( ) (6)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
(7)袜材当萃.于子矣( ) (8)月落庭空影许.长( ) (9)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 (10)废.卷.而哭失声( ) (11)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 (12)亲厚无.间.如此也( )
基础预练预行跬步,以期千里
音形识记
1.注字音
筼.( )筜.( 箨.( )龙
鸣啁.蜩 .
啾
) 蛇蚹.( ) 飞鹘.( )
缣.( )素
蹑.( )足
偃揠..
竹 苗
砍干斫坼..
曝暴..
晒 丑
涓绢..
滴 花
轮匾.扁 .
额
无间.间 .
距
答案 yún dānɡ| fù|hú|tuò|jiān|niè
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 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 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 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 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
2.文体常识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 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 记”。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 游记(如柳宗元《永州八记》),书画杂记(如韩愈《画记》、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在写法上,大多讲究 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 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 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名篇佳作甚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都是史论文。
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 于作者的忧国情怀。《过》讽谏汉 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 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 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 外敌。
3、论证方法:都云对比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 志,《六》开门见山。
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 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不同:《过》 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
单元导读
《六国论》围绕“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的作议论。
《伶官传序》则以“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为中心。
皆虽散而不乱。
《祭十二郎文》语言复沓重叠, 回环转折,多利用排比句式和语气 助词来强化悲痛之情。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语 言凝练生动,活泼幽默,乐中寓悲, 凄恻动人。皆情感充沛,有文气贯 注于首尾。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学习目标】
• 1.熟练诵读课文,背诵《六国论》。 • 2.体会本单元散文“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的结构特点。 • 3.了解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身世,
理解作品中表现的情与理。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散而不乱:指的是散文形散而神 不散的特征。
气脉中贯:正是散而不乱的原因。 这中贯的气脉(文气),实际上 就是散文之神。
赏析示例
六国论
苏洵
简介作者
大器晚成的苏洵:“苏 老泉,二十七,始发奋, 读书籍。”
后来得到欧阳修的 赏识。年过五十岁才被 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要点一: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提要钩玄的方法
第一段:总纲,提出“弊在赂 秦”的论点。
第二段:申述“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第三段:申述“不赂者以赂者 丧”。
写作意图:
文章本意在借古论今,指出 宋朝国策之非,为宋朝危机 敲响警钟,现实针对性很强。
对比阅读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 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 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 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 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第四段:指出“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哉”的沉痛教训。
第五段:告诫统治者不可重蹈覆 辙。
要点二: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王安石云: “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的手法, 绚丽多姿的辞藻, 酣畅淋漓的气势 。
1.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 烈的感情。——“呜呼”、 “悲夫”
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 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 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 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 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 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 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 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
2.语言上,长短相间、整散交 错,运用了比喻、对偶和排比 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纵横 恣肆,起伏跌宕,具有雄辩的 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要点三: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联系背景,说说最后两段的作用是 什么?
背景:苏洵写这篇文章时, 北宋王朝对强敌契丹、西夏奉 行以贿赂求苟安的政策。朝中 抗敌卫国之气锐减,委曲求全 之风日上。这和战国六国以地 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气贯通,作品就有了生命力
和感染力。
提要钩玄 因声求气
提要钩玄:提要:指出纲要。 钩玄:探索精微。提要钩玄, 即通过梳理归纳,理清线索, 精辟而简明地抓住主要内容, 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声求气:“声”指节奏、 平仄、押韵等外在表现形式, “气”指情感、气势等内在 的精神气脉。“因声求气” 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 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补充注释
一、古今异义 1、其实:古义:它事实上, 它实际上。 今义: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 许可)。 4、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5、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 力。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 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 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
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 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 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 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 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 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 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 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 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 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 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 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 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 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 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 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 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