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5章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每一世代(t)开始时统计合子数量,并 在每一世代( )开始时统计合子数量, 表示。 基因频率为p 以Nt表示。A1基因频率为 t,A2基因频率 所以q ( 为qt,所以 t=(1-pt)。 • 可以预测自然选择如何影响基因库。包括5 可以预测自然选择如何影响基因库。包括 个步骤: 个步骤:
(1)根据哈-温比率,在t时各基因型的个体数量为 )根据哈 温比率, 时各基因型的个体数量为 温比率 A 1A 1: p t2N t A1A2: 2ptqtNt p A 2A 2: q t2N t (2)各基因型个体在其成熟交配时,其存活数应为 )各基因型个体在其成熟交配时, 各基因型合子数分别乘以各自存活率,即: 各基因型合子数分别乘以各自存活率, A1A1: l11(pt2Nt) A1A2: l12(2ptqtNt) A2A2: l22 (qt2Nt)
自然选择模型
• 假设的理想种群出发:在一个世代离散随机交配的 假设的理想种群出发: 种群中,设世代开始于受精卵( 种群中,设世代开始于受精卵(当时的基因型是按 温比率分布的), ),配子融合后开始在环境中死 哈-温比率分布的),配子融合后开始在环境中死 从受精卵到下次交配受精为一世代, 亡,从受精卵到下次交配受精为一世代,各基因型 的存活率和生育率都为一定值。 的存活率和生育率都为一定值。 l11表示A1A1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表示A 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表示A 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l12表示A1A2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表示A 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l22表示A2A2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表示A 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m11表示A1A1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表示A 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m12表示A1A2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m22表示A2A2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表示A 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如果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是隐性致死基因,果蝇( 如果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是隐性致死基因,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则自然选择将逐渐地从基因库中淘汰这些致死 melanogaster),则自然选择将逐渐地从基因库中淘汰这些致死 性基因。实际观察结果与按模型预测的很接近。 性基因。实际观察结果与按模型预测的很接近。
变异、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地理亚种: 适合度(fitness) :以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乘以存活率算出, 适合度 如果以W表示适合度,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l表示基因 型个体存活率,则W = ml。 变异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基础。 自然选择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 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传漂变越弱; 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 种群大小的倒数,通常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物种的特点: 物种的特点
• 生物种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 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分类阶 元 • 物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 • 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集合。 •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二、物种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1,基因、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基因、
基因:是带有可产生特定蛋白的遗传密码的DNA片段。 基因 基因是成对结构,由两个等位基因构成。等位基因在 染色体上占据的位置叫座位,二倍体生物个体在每个 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相同或不同)。 种群内存在的所有基因组和等位基因叫做基因库 基因库。 基因库 种群内每个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叫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在种群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哈代-魏伯格定律 哈代 魏伯格定律(Hardy魏伯格定律 Weinberg frequencies) • 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 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 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 这种状态被称为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设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某一座位有二对等 位基因,记为A1和A2;假如种群基因库中 有50%A1和50%A2,那么其基因型频率将 是25%A1A1,50%A1A2和25%A2A2。如果 没有其他别的过程干扰基因平衡,则随机 交配将保持这个基因型频率在世世代代中 不变。
第5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一、生物种的概念 Mayr(1982):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 :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 单元生殖上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单元生殖上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
• 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所谓的“中性说论战” 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所谓的“中性说论战” 尤其是, (neutrality controversy)上,尤其是,当已确定自 ) 然种群某染色体座位是多型的时候, 然种群某染色体座位是多型的时候,就要追究这种 多型性是由于强烈自然选择所决定的( 多型性是由于强烈自然选择所决定的(例如异配优 ),还是由于彼此选择中立的等位基因世代间的 势),还是由于彼此选择中立的等位基因世代间的 随机变化(即遗传漂变)的结果。 随机变化(即遗传漂变)的结果。
• 在大种群中,后代易于保持原来的遗传结构, 不大容易发生偏离。 • 如果种群很小,遗传结构就很可能发生偶然 的变化,某个基因或ຫໍສະໝຸດ Baidu因型可能从种群中消 失。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就是指基因频 遗传漂变 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 例如:只有一个杂合的A1A2自交植株的种群
三类假说
①第一类假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突变和遗传漂变的结 不包括自然选择,可称为中性说。 果,不包括自然选择,可称为中性说。中性说是根据 分子生物学成果(蛋白质分子进化的速度是恒定的)。 分子生物学成果(蛋白质分子进化的速度是恒定的)。 • ②第二类认为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第二类认为遗传变异是突变、 的联合结果。根据这种学说,多数突变是有害的或中 的联合结果。根据这种学说, 性的,有利的突变很少见。 性的,有利的突变很少见。自然选择使有害的突变减 少和消失,但对中性的突变是中立的。 少和消失,但对中性的突变是中立的。这个学说可称 为筛选选择说( hypothesis)。 为筛选选择说(sieve selection hypothesis)。 • ③平衡选择说(balancingselection hypothesis),认为 平衡选择说( hypothesis), ),认为 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广布种的形态、生 广布种的形态、 理、行为和生态特 征往往在不同地区 有显著的差异, 有显著的差异,称 为地理变异
• 表现型特征或等位基因频率逐渐改变的种群叫渐变群 表现型特征或等位基因频率逐渐改变的种群叫渐变群 • 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不连续,或物种种群隔离, 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不连续,或物种种群隔离, 则会形成地理亚种 则会形成地理亚种
假定A 纯合个体具有最高的适合度, 假定A1A1纯合个体具有最高的适合度,W11=2, =2, =1.75, =1.5。可以设想A W12=1.75,W22=1.5。可以设想A1是新产生的 突变,新产生的A 突变,新产生的A1基因在开始时的基因频率是 很低的,例如p =0.0001,那么A 很低的,例如p0=0.0001,那么A2基因频率 =1假定种群大小在开始时为N =1000, q0=1-p0。假定种群大小在开始时为N0=1000, 那么随时间的推进,预测N 的变化。 那么随时间的推进,预测N和p的变化。
w11=W11/2=1 w12=W12/2=0.5 w22=W22/2=0.25
值间的最大差值,即选择系数s 上例中, =1②然后找出w值间的最大差值,即选择系数s。上例中,s=10.25=0.75。 0.25=0.75。
•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传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 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 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种群大小的 倒数,可以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倒数,可以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 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 剧下降,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这个过 剧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个过 程叫遗传瓶颈 程叫遗传瓶颈 • 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 移植者的基因型,从而产生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移植者的基因型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 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奠基者效应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或区别 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上的不同 自然选择过程的基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具有同样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那 么就没有自然选择,这样的基因型之间,可以称为选择 中性。 •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 用W来表示m与l两值积,即 • W11=m11l11 • W12=m12l12 • W22=m22l22 • W可以称为适合度(fitness,也称适应 值),它综合了存活率和生育力,因此, 某一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实际上就是它下 一代的平均后裔数。
种群大小和基因库随时间变化的模型为: 种群大小和基因库随时间变化的模型为: Nt+1=(pt2W11+ 2ptqtW12+ qt2 W22)Nt pt+1=(ptW11+ qtW12)pt/(pt2W11+ 2ptqtW12+ qt2W22)
基因在基因库中的频率, (5)估计 时A1和A2基因在基因库中的频率,可 )估计t+1时 直接将A 的基因数分别除基因总数。 直接将 1和A2的基因数分别除基因总数。基因库中 的基因总数是2N 的基因总数是 t+1。 pt+1=(2m11l11pt2 Nt+ m12l122ptqtNt)/(2Nt+1) pt+1=(m11l11pt + m12l12qt)pt/(m11l11pt2+ m12l122ptqt+ m22l22qt2)
两种进化动力的比较
• 自然选择强度决定于适合度的不同,W值之间区别越大,自 自然选择强度决定于适合度的不同, 值之间区别越大 值之间区别越大, 然选择强度就越高。表示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 选择系数, 然选择强度就越高。表示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 表示。 以s表示。 表示 • 其计算: 其计算: 取最大的W 并以它除所有W 得相对适合度, ①取最大的W值,并以它除所有W值,得相对适合度,通常 以小写w表示 例如W =2, 表示。 =1, =0.5, 以小写 表示。例如W11=2, W12=1,W22=0.5,则其相对 适合度分别为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evolutionary forces) )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 两种进化动力。 选择系数 (s) = 1 – 相对适 合度(w)。 漂 变强度 : 种群 大 小 的 倒数。1/N
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遗传瓶颈: 遗传瓶颈: 由于小样本效应而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同样会在种群大小经 历一次锐减后再恢复时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瓶颈。 建立者效应(奠基者效应 : 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在新建同类群的时候,由于抽样引起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时的总合子数: (3)估计 时的总合子数:以各基因型的存活成熟个 )估计t+1时的总合子数 体数分别乘以各自的生育力,然后相加, 体数分别乘以各自的生育力,然后相加,即: Nt+1=m11l11(pt2Nt)+ m12l12(2ptqtNt)+ m22l22 (qt2Nt) Nt+1=(pt2m11l11+ 2ptqtm12l12+ qt2 m22l22)Nt 时合子中A (4)估计 时合子中 1和A2的基因数 )估计t+1时合子中 基因数=(2)m A1基因数=(2)m11l11pt2Nt+ (1)m12l122ptqtNt 基因数=(2)m A2基因数=(2)m22l22pt2Nt+ (1)m12l122ptqt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