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I . L . McHarg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
中指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ª经济¡ª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1)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主要侧重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调查,包括:气候气象因素和地理特征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状况;人类开发历史、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础图件收集和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四类。
⏹收集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区域与城市的过去及其与现在的关系,还可以提供实地调查所不能
得到的资料;
⏹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
校正;
⏹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
公众的愿望;
⏹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
况的调查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
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l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 (网格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1)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
关系矩阵;
(2)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3)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
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
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3. 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单因素生态适宜性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或五级,即非常适宜、
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同时分别赋权值5、3、1或9、7、5、3、1,数值大小与该因素生态适宜性的大小成正比。
⏹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
力或效益;
⏹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现中等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
低效益;
⏹不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影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利用勉强合理。
⏹综合生态适宜性分级,通常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值确定适宜性分级的上下限,结合单因素的
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
力。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按照一定的加权叠加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显示¡°如果这样¡±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和¡°最好这样¡±的合适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和敏感集水区的确定等。
1. 水土流失分析
⏹用于分析、评价规划区域潜在水土流失与现实水土流失状况的通用方程为:
⏹A=RK(LS)CP
2. 敏感集水区分析
⏹敏感集水区评价的目的是基于规划区域水文及水资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其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