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 赵真

合集下载

地方债务化解形势分析(3篇)

地方债务化解形势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规模、结构、成因以及化解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方债务规模与结构1. 地方债务规模根据我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4万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了近一倍。

其中,政府债务限额为27.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6万亿元。

从全国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 地方债务结构(1)显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券、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等。

显性债务规模较大,但风险相对可控。

(2)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担保债务等。

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且风险较高。

二、地方债务成因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

2.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为推动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增加。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债务规模扩大。

4.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过度举债,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三、地方债务化解形势1. 政策层面(1)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以加强地方债务管理。

(2)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通过改革地方融资平台,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降低债务风险。

(3)化解隐性债务:加大对隐性债务的排查力度,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2. 经济层面(1)推动经济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财政收入,为化解地方债务提供基础。

(2)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等方式,降低债务风险。

3. 社会层面(1)提高全社会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认知:加强债务风险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认识。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析与风险控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析与风险控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析与风险控制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开始发行大量债券。

然而,债务规模的增长也导致了债务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的建议。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1.债务规模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3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24.63万亿元,而2008年的债务余额仅为2.1万亿元。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债务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增长了11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官方数据,实际的债务规模可能更大。

2.债券种类中国地方政府发行了多种债券,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

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是最主要的一种。

地方政府债券主要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项目,而专项债券则主要用于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

3.债券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违约风险: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而地方融资平台又存在通过变相借款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情况,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增加。

(2)债务置换风险: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债务压力,有时候会采取置换债务的方式。

然而置换债务本质上是一种债务违约,因此也会增加债务风险。

(3)利率风险: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一般都是固定利率债券,而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增加债务风险。

三、风险控制建议1.加强监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确保地方政府融资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地方政府通过变相借款等方式增加债务风险。

2.优化融资结构地方政府应优化融资结构,减少过度依赖融资平台的情况,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债务违约风险。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债券,合理分配债务结构,降低利率风险。

3.提高债务管理水平地方政府应提高债务管理水平,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债务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浮出水面。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各级政府为筹集基本建设资金所发行的债券,因当初设计的问题,债务逐渐膨胀,给国家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和应对策略的制定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债务比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债务比率是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公告》规定,地方政府的债务比率不得超过100%。

但实际情况显示,债务比率已远高于规定。

据2019年末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累计债务余额28.9万亿元,占GDP的39.4%。

如若加上隐性债务,债务规模可能会更为庞大。

2、财政收支压力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为土地出让金,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引发土地价格波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随之下降,因而财政收支压力就会增加。

同时,因为债务违约带来的危机也会导致银行放贷的恐慌,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能力。

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但实际上一些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地方出于政绩考核等一些原因,会建设一些不必要的项目,浪费了资金。

同时,一些项目也因为地方政府的追求而被急于开工建设,导致建设质量不过关,后期使用难以满足需求,从而减少了使用价值,也影响了债务偿还。

4、政策风险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随时面临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出现一些行业性质上的变化,或是一些政府开支项目的缩减,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受到影响。

二、地方政府债务应对策略1、正视风险以往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补救方式是大规模的“豆腐渣”式的建设,现在,必须正视风险才能解决问题。

各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追究责任、收紧管理等方式,明确债务规模、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充分盘点隐性债务,保证债务问题不会扩散。

2、优化债务项目要优化债务项目,要把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用在更加合理的基建和公共服务上,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行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经济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在逐渐凸显。

如何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债务规模、风险来源和偿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对债务规模进行评估债务规模是影响债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债务余额、债务负担率等方面的指标,同时要关注债务结构和债项质量。

债务结构主要指短期和长期债务的占比情况,债项质量主要指债务的融资方式、优惠政策等因素对债务的影响。

2、评估风险来源债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的支付来源和支付期限。

需要关注债务的用途、偿还来源、担保条件等因素对债务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信用风险等因素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3、评估偿还能力债务偿还能力是衡量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需要针对每个债项进行分析,包括还款能力、保证措施、还款来源等方面。

同时,要关注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组成,评估偿还能力。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对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财政管理、债务融资、债务约束和风险防范等方面。

1、加强财政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源于财政管理的薄弱。

需要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财政措施,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严格控制债务增长。

同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对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披露,强化公开透明。

2、合理债务融资地方政府应根据负债能力和债务规模,采取合理的债务融资方式。

尽可能减少投资项目中的融资比例,避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优化债务结构。

同时,要加强债务项目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债务用途规范,资金使用高效。

3、强化债务约束地方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规范债券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1)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负债数额大。

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亿元。

从债务来源看,外债亿元,占%,国内债务亿元,占%;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亿元,占%,行政事业单位负债亿元,占%;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亿元,占%;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亿元,占%;区县(市)负债亿元,占%。

2.逾期债务多。

截止2004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亿元,占债务总额的%。

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亿元,占%,逾期1-3年的亿元,占%,逾期3-10年的亿元,占%,逾期10年以上的亿元,占%;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亿元,占%,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逾期亿元,占%,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亿元,占%。

3、债权数额小。

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亿元,为债务总额的%,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亿元。

4、还债压力重。

2004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亿元,面对高达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亿元,其中2005-2009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度量、评估与释放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度量、评估与释放

21 0 2年第 1 期
21 0 0年底 ,全 国地 方政 府 性债 务余 额 为 17149 0 7. 1 亿 元 ,比上 年增 长 1.6 。 此 推 算 ,20 8 8 【 据 3 09年
此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地方政府融资平 台贷款。在 研究 地方 政 府 的债务 风 险时 ,存在 一个 债务 临界 值
因此 ,可 以依据 地 方政府 收 入 占全部 政 府 收人 的 比
例 ,将 相应 比例 的 G P视为地方政府 的 G P,然后 D D 适用 《 马斯 特里 赫特 条 约 》的临 界值 标 准 。表 1列
规定 是流 量 ( 时期 )标 准 ,关 注新 增债 务与 国内生
产 总值 的关 系 。
底 ,全 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应为9 6 .3 01 90亿元 。 在 《 马斯特 里赫 特条 约 》 中 , “ 务 ” 和 “ 内生 债 国
产 总值 ”均 指全 国总 数据 ,既 包括 地方 政府 ,也包
问题 , 目前 比较权 威 的参 考 临界值 是 《 马斯 特里 赫 特条 约 》 的规定 :()政 府 的债务 占按 市场 价格 计 1 算 的 国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率 为 6 ; ( )政 府 的 计 O 2 划或 实 际赤 字 占按 市 场价 格计 算 的 国内生产 总值 的 比率 为 3 。上 述 两个规 定从 不 同角 度 对政 府 的债 务风 险进 行 了考察 :第 一 条规 定是 存量 ( 时点 )标 准 ,关注 债务 余额 与 国内生产 总值 的关 系 ;第 二 条
师 ,经济 学博 士 ; 黄 洪 (92 一 ,男 , 四川 武 胜人 ,成 都 学院 经济 管理 学 院讲 师,经 济 学博 士 。 18一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格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格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格式)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研究摘要: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财政支出的不足,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但是过度的举债行为亦会让政府承担起较高的债务风险。

随着信贷及地产市场的收紧最终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减退,届时地方债务将转由中央政府负担或转化为银行坏账,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基于以上诸多问题,运用规范分析的手段对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立足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了其问题的根源,并最终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风险分析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of local government borrowing behavior, China's "budget law"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Even so, the fiscal and loose monetary policy support, China's local governments in particular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remained on the various financing activities, which is governmentdebt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behavio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but excessive leverage would allow the government to assume the debt risk. With the tightening of credit and the real estate market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los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repayment ability, then the local debt will be bor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r into the bank bad debts,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the debt problemof local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mustreceive du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se problems, analyze and study the multi angle using standard analysis method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 problem,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summed up the root of the problem,and finally put forward a set of effective scheme.Keywords: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 debt摘要 (1)Abstract. (2)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概念及现状简述 (4)(一)地方政府债务 (4)(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5)二、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及不利影响 (6)(一)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 (6)1.地方政府举债和融资行为不规范 (6)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不力 (6)3.某些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低 (6)4.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 (7)5.政府性债务资金违规使用 (7)(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7)1.影响地方财政正常运转 (7)2.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 (7)3.易引发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甚至社会风险 (8)4.地方政府债务失控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8)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8)(一)地方政府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8)(二)当前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完善 (9)1.现行财政体系存在问题 (9)2.地方政府融资、投资体系不完善 (10)(三)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规范 (10)(四)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11)四、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建议 (12)(一)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 (12)1.转变政府职能 (12)2.深化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12)(二)完善我国财政体制 (13)1.事权清晰 (13)2.找准工作重心 (13)(三)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融资体制 (14)1.要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14)2.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15)(四)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15)1.建立统一监管体系 (15)2.建立健全债务投融资决策领导责任制 (15)3.构建合理、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担保原则 (16)总结 (16)参考文献: (16)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政府负债问题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的财务体制亦没有得到及时的改革,这直接影响了政府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缺口逐渐扩大。

2024年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分析报告概述该报告分析了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债务工具。

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报告旨在揭示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市场概况债务规模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地方性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xx万亿元。

债务结构地方性政府债务主要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一般债务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专项债务则用于特定项目的筹资。

近年来,专项债务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地方政府对于重点项目的投资需求较大。

融资方式地方政府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贷款和PPP(政府与民间合作)等方式。

其中,债券发行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手段。

债券市场在地方政府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问题与挑战财政压力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庞大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债务偿还和利息支付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甚至陷入债务危机。

风险控制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迫切,债券发行规模加大,导致了债务风险的积累。

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信息透明度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对外界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了解不足。

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给投资者带来了投资风险,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案加强财政监管加强对地方性政府财政的监管,制定合理的财政规划,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控制债务增长速度,保持财政稳定。

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及时解决债务问题。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投资者能够了解到相关风险,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结论地方性政府债务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地方政府负债风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宏伟目标,往往会通过借债来筹集资金。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负债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一、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现状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负有较大的财政责任,承担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任务。

然而,由于市场化经营的压力和资源依赖的问题,地方政府在推进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超过30万亿人民币。

这使得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日益加大,也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原因1. 经济增长压力:地方政府需要借债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宏伟目标。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还是改善民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成本,将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负债压力。

2. 资源依赖:许多地方政府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土地出让来获取财政收入。

但这种模式在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资源枯竭或者土地市场发生波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债务偿还将面临严重困难。

3. 项目运营风险: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渠道筹集资金,来支持各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然而,由于资金回报周期较长、项目运营成本高企等原因,一些项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

三、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应对策略1. 加强风险管理: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负债项目的风险管理和监控。

对于高风险项目,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规避风险,维护财政安全。

2. 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地方政府应加强财政体制改革,通过减少对资源和土地的依赖,发展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渠道。

例如,加大对税收、社保基金等的征收力度,提高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领域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为了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本文将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收益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债务规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影响其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一些地方政府在长期的经济转型中,部分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此时政府债务规模就显得相对较大,给政府还款带来一定压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对债务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市场出现变化或者发生风险,将会极大地影响政府的还款能力,加大政府的财务风险。

针对此种现象,在防范政府债务规模风险方面,需要加强政府对债务规模的控制,强化财政管理,开发财政手段,增加政府收入。

例如制定合理的债务发行计划和严格的债务发行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优化地方政府财政分权体系等。

二、债务结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是另一个影响其财务状况的因素,包括债务种类、债务期限、债务利率等。

通常来说,债务期限短的债务需要较高的偿付能力;高利率债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而且如果赎回时市场利率高于债务利率,财政压力将大大增加。

因此,防范债务结构风险,需要提高地方政府对债务结构的选择能力和科学性,制定细致的财政规划和预算,优化地方政府财政分配方式,争取各种低利率的贷款和政府补贴,减少负债压力。

在选择发行债务时,也应考虑市场的变化和利率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债务种类、期限和利率,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确保债务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

三、债务收益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收益也要考虑。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相对市场利率会有更高的收益率和回报率缺陷,但高收益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在挑选投资对象时,要注意政府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和现实风险,在严格评估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保值增值的投资项目。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状况分析与评价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状况分析与评价
P u b t i c R d mi n i s t r a l - i o n l 公共管理
我 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 险状况分析 与评价
徐新 菊 莱 芜 高新 技 术 产业 开 发 区财 政 局 2 7 1 1 O 0
摘要 : 随着我 国经济 发展 速度不 断加快 , 地 方政府 开始 以不 同的形 式大规模 举借债 务。地方债 务规模 的剧增 , 使得 1 年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 截至2 0 1 0 年底 , 全国地方政府l 生债 务余额 1 0 . 7 万亿元。数据客观可信, 具有权威性 , 对地方政府 『 生 债务 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本次审计的结果并不能涵盖我国地方政 府『 生 债务的全部。因此,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会超过审计部门公布 的数据, 风险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的比率 。国际一般认可偿债率的警戒线是1 0 %。审计数据显示 , 2 0 1 1 年、2 0 1 2 年 、2 0 1 3 年需要偿还的地方政霄陛债务分别为2 . 6 万亿元、 1 . 8 万亿元和1 . 2 万亿元, 利息若按 利率计算, 三年的本息合计数分 别为2 . 7 8 万亿元、1 . 9 3 万亿元和1 . 2 8 万亿元。2 01 1 年度地方财政收入 ( —般预算收入加转移支付收入) 为9 . 2 4 万亿 , 若按照财政收入1 5 % 的 增幅预计, 2 0 1 2 年、2 0 1 3 年 的地方财政收入约为1 0 . d 万亿和1 2 . 1 9 万 亿, 由此计算出2 0 1 1 年至2 0 1 3 年我国地方政府的总体偿债率分别为 3 0 %, 1 8 %, 1 1 % 。未来几年的还款压力 巨大, 债务逾期风险很高。 ( 五) 风险分布点分析 。即使在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可 控的隋况下 , 仍有很多风险的高发点存在。如 :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 担较重、债务偿还过分依赖土地 出让收入 、部分地区高速公路、 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 、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较大偿还风险等 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用于支持地方基建、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由于债务规模庞大、偿债能力不足等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自2010年后,随着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不断膨胀。

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了24.2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6.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平均负担率为59.6%。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际标准的60%警戒线。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也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分为隐性债务和明性债务两种形式。

其中,隐性债务是指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土地出让、信托、基金等方式形成的债务,目前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来源。

三、偿债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大量的非标准化融资形式,使得风险难以评估,难以监管和控制。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利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负担逐渐增大,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逐渐变大,从而导致偿还能力不足。

四、应对政策已经出台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推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拟定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积极发展政府基金,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监管,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等。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预算与账务管理制度,并且鼓励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当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加强监管和控制,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同时,也应该加强预算和账务管理,合理使用地方政府的资金,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影响分析(一)区县级政府债务风险和成本降低,偿债能力提高一是意见要求政府妥善偿还存量债务,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这意味着政府的债务兑现承诺有所强化,政府公信力将得到提升。

二是意见指出“政府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意味着政府行政职能逐步转为决策型、导向型和服务型,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降低行政风险和成本。

三是存量债务置换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还款压力和债务成本,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新的发展。

四是放开区县政府举债的口子,且由省市级政府统一规划举债,这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政绩工程等短期行为造成的浪费资源,但对于区县政府融资的自主权有一定限制。

五是允许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存量债务,这意味着闲置或劣质资产可以进行处置,政府偿债来源增加,偿债能力提高。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更有保障,未来预期收益将下降意见指出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必要时可以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债务,这意味着政府的偿债方式和能力有所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债权有更大保障。

但意见中提到对于已形成损失的存量债务,债权人应按照商业化原则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也就是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处理政府坏账时不能延期追偿,只能采取核销的方式。

意见中“强化债权人约束”将缩减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未来银政合作更加规范且空间变窄,由于缺乏政府直接主导型产业项目的支撑,银行大额—1—贷款承载主体部分丧失而将导致银行预期收益将有所下降。

(三)信贷及存贷比增加将放缓,短期内将影响经济增长长期来看,经济下行周期及城镇化趋势将影响区县政府潜在投资规模和融资需求的增加,未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更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

短期内,一方面存量债务置换将直接导致贷款总量下降;另一方面平台公司转型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角色,银行大额贷款将缺乏承载主体,将影响信贷增长及存贷比的提高,资金投入降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性债务,即通过各种替代性融资机制,违规举借资金,形成了一种隐性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往往没有被充分监管和披露,容易造成财政风险。

2. 财政收支风险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财政收支出现问题,难以支撑债务偿还,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3. 利率风险地方债利率高低受市场影响,一旦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地方债偿还成本增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 项目资金使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往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但可能存在项目资金使用不当、项目效益不高的风险,导致债务偿还困难。

5. 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可能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包括债务数据不真实、债务审计不规范等问题。

1.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地方债务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规范融资渠道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严禁违规举借资金。

3.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风险的发生。

4. 控制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债务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6. 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债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7. 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监督,确保债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度分析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度分析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度分析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的频发,更让外界对其风险做了更多的质疑。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进行深度分析,对于我们透彻了解其风险因素和解决方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类型在我们深度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类型。

简单来说,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而形成的一种债务负担。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有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和地方政府特殊债券三种形式。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因素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不断增加。

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因素。

1、发行风险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其债务偿还能力的稳定性首要取决于发行风险。

发行过程中必须先评估债券资金用途的合理性,避免项目实际效益低下,还款来源不足的情况发生,导致债务偿还难度增加。

其次,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评级越低意味着发行难度越大,融资成本越高,还款压力越大。

2、偿付风险政府债券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债务人的财政预算,但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债券本息偿还能力受到威胁。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超过负责政府的负债能力,也会给债务偿付造成巨大压力。

如果财政收入突然下降、政策执行效果不佳或政府行为失责等因素发生,将进一步增大政府偿债难度。

3、利率风险债券基本非流动性,公募债券发行时一般以定向方式发行,发行人通常不能提前赎回,且债权人不能转让。

此外,国债发行的利率水平对各类债券的利率也存在一定的牵连作用。

一般来说,国债利率越高,则市场上各类债券发行利率也会相应提高,此时发行的长期债券受到了利率风险的影响。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解决方案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1、完善政策与法规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全面完善政策与法规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控制。

地方债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地方债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本报告通过对地方债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地方债务的现状、风险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部门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债务收入、债务支出等。

2. 分析方法(1)时间序列分析:分析地方债务规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结构分析:分析地方债务的构成情况,包括债务种类、期限、地区分布等。

(3)相关性分析:分析地方债务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4)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评级模型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

三、地方债务现状分析1. 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36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9.4%。

从时间序列来看,地方债务规模逐年上升,表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不断增长。

2. 地方债务结构分析(1)债务种类:我国地方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债务、专项债券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其中,专项债券占比最大,表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投入较大。

(2)债务期限:地方债务期限结构较为分散,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并存。

从期限分布来看,中长期债务占比相对较高,说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期限错配的影响。

(3)地区分布:地方债务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债务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债务规模相对较小。

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有关。

3. 地方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地方债务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也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债务风险、财政可持续性等。

地方化解债务分析评估(3篇)

地方化解债务分析评估(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从债务形成原因、风险现状、化解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一、债务形成原因1. 经济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民生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为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筹集资金,从而形成债务。

2. 财政收支矛盾受经济下行压力、税收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缺口不断扩大,导致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3. 举债渠道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城投债等,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分散。

4.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债务管理不规范,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二、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突破6万亿元。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超过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以短期债务为主,长期债务比例较低,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短期债务时面临较大压力。

3. 债务风险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地区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4. 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受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逐渐上升,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

三、化解策略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强化债务风险监管。

(2)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资金合理合规使用。

2.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比例,增加长期债务比例,缓解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

(2)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分散债务风险,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赵真
发表时间:2018-10-01T17:25:30.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赵真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能影响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取到了多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债务风险的月度估计值,同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能影响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取到了多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债务风险的月度估计值,同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最后,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量化分析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
如果是站在理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主要涉及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收入,另外一种是政府支出,但是通过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政府债务风险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复杂性。

首先,地方政府的债务关系比较的复杂,随着财政分权制度的全面落实,事权与财权之间进行了划分,这就造成各级地方政府都产生了增加开支的行为。

另外,因为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政治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如果是地方政府在对负债进行偿还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时,中央政府必须来担当最终的还款,这就造成债务人与还款人在权利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其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具有一定复杂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政府债务中主要涉及到了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资源融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包括了非常多的债券债务主体;最后,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当融资的形式比较复杂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风险管理的难度,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了地方政府债务统计途径不具备统一性,或者是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在交易活动当中不具备活跃性,这些都会加大风险控制工作的难度。

因为政府债务风险在管控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所以相关部门对“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实施,将全国地方政府实现了有效的结合,然后分别从规模以及结构等方面对债务风险进行了描述。

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在债务风险大小上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时间的变化上会有相应的改变。

因此,在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全国各个地方的政府债务风险结构与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政策调控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最终将很难实现有效的协调。

2、方法选取与模型设计
2.1 方法选取
在对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归法与神经网络算法。

如果是站在数据挖掘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存在太大的差异,因为都属于一项监督的学习方式。

如果是结合相关的案例来看,就是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小进行明确,如果是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其方法的应用也经常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对数据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无监督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与回归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是在一维或者是多维指标共同组合形成的几何空间当中,通过对样本点几个距离之间的充分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样本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在这次分析案例当中,主要是对31个省份在债务风险指标所组成的高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明确。

在对这种算法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债务风险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与实际债务风险之间实现有效的连接,从而才能实现对债务风险的准确评估。

2.2 模型设计
结合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地方政府债务划分为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地方债务属于直接债务。

但是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对于直接债务还是或有债务而言,只要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都将会引发债务风险的产生,一般主要是体现在了风险相关的市场价格当中。

因此,在实证的部分没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债券风险进行划分,将两者的内涵保证一致性。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结果检验
在对货币供给、利率以及汇率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银行贷款中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与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并且地方政府债务总与债务风险之间呈现正比关系,而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两个最主要的因变量,所以两者之间也是呈现正比关系。

如果是按照这一逻辑进行分析,将本文结果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之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验证,具体如下图1所示。

2009 201 2011 2012 2013
图1 全国31省份的平均风险水平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图1当中展示了从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期间,几种主要的商业银行贷款率与31个省份债务在风险上都相对较低,而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时,其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高。

当31个省份债务的评论风险水平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从而与之相对的不良贷款率和波动将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两者在关系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结构性断点。

如果是从相关性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农村商业银行所体现出的波动现象,要明显超出大型商业银行与整
体商业银行。

根据我国目前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验证进行分析,在本文中对31个省市的债务风险估计与现实情况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在最终的结果上,也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2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在这次检验过程中采用了31个省市所有的季度平均风险数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了可以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数据上可以保持一致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降低了风险结果中误差现象所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其中的误差是肯定存在的,因此,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风险整体的分布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预算修订法案的进一步实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不断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改革工作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实现对地方政府发债体系的合理构建,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丹. 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10.
[2]殷梦.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02.
[3]杨龙光,林兆彬.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