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特征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内蒙古红花沟金矿是典型的石英-硫化物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矿床呈幅长3.5km、宽0~120m的条带状型式,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本文根据对红花沟金矿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微区成分等研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关键词: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探讨一、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内蒙古红花沟金矿位于阿荣旗境内,是北纬50°4',东经122°32',距阿荣旗城区约15km。
矿床位于呼伦贝尔-科尔沁旗-小兴安岭勘查区的中东部,处于东北造山带北段特提斯洋闭合、欧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时期的花岗岩成矿带上。
2.矿床的产出和矿化类型矿床产出的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
金矿以亚微细粒的游离金和金硫化物为主,主要伴生石英、硫化物、黄铁矿、菱铁矿等。
3.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变形剪切带与接触带内,矿体选在石英脉中发育较好,石英脉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等为主。
二、成因探讨1.成矿物质来源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包括地壳物质和岩浆物质。
岩浆物质主要是来自于上覆花岗岩的分异熔体,地壳物质主要是来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的古变质岩地壳中的矿物元素。
2.矿床形成环境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是在板块构造运动的复杂背景下,发生了造山活动,从而形成的高级别热液成矿。
热液的成因和成矿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岩浆热源及热流体对地壳的作用和后期反应。
3.成矿流体演化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是在花岗岩的热液演化条件下,由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所携带的高温流体,其成分具有集中性、同质性和相似性,为硫化物质高温溶液,热液温度在250~300℃之间,pH为5.5~7.5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为70~150mV之间。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发布时间:2022-04-19T08:07:12.961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吴启慧[导读] 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吴启慧摘要;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复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张全庄,张家口 1 绪论 1.1地理位置张全庄金矿位于河北省宣化县葛峪堡公社张全庄村北东。
矿区西至羊圈沟,北至棒棰台,和尚夭,东至华严寺,南至F3断层。
2 区域地质概况张家口宣化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台背斜交界部位,是我们著名的金矿化集中区。
2.1地层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是张宣地区主要赋矿岩系,据河北地质三队资料可划分为四个岩组,从老至新依次如下:(1)西葛峪组(Arx)以混合岩化暗色麻粒岩,斜长角闪麻粒岩为主,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呈东西向展布。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富含金属的矿产集中区域,且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本文主要探讨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 矿床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带中,以绿岩带和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
同时,金矿矿床也分布于断裂带、褶皱带和岩石构造发育的地区。
在发掘金矿矿床时,需注意地下水、氧化条件及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探测金矿。
2. 岩石类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黄铁矿化的斑岩、蚀变辉石玄武岩、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中。
其中以石英和脉石英岩体中的金矿为主,其次是黄铁矿化矿床。
3. 金矿类型根据金矿所含的矿物不同,金矿矿床可分为自然金矿和含矿砂、含金矿物的矿床。
自然金矿普遍分布在暴露的水平面和岩石裂缝中。
其余的金矿则多见于石英岩体中。
而在黄铁矿化的岩石区域中,则以银、钯、铂等贵金属矿床为主。
4. 热液金矿化热液金矿化是形成金矿矿床的重要因素,其分布范围在火山岩或具有火山作用的地区。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热液和岩浆从地下喷出,并随着空气流向涌入石块和裂缝。
随着冷却和高压的作用,热液金从石头中逸出,逐渐沉淀在石头缝隙中。
1. 黄金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金矿成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矿床地质环境、正、逆构造及矿床成因及热液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金矿床往往与变质岩、岩浆岩和侵入岩及与之伴生的矿石床相联系,且常分布于断裂及其发育的区域。
金矿矿床往往受到岩石腐蚀和流体作用的影响,造成了很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变化,影响了金矿的形成和富集过程,并使成矿元素逐渐富集。
其中,热液金矿化是影响金矿富集的重要因素。
热液金矿化是金矿形成的关键,热液金矿化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古代沉积热液金矿:指联系于中古界地下水有机械运动的富含金的矿床,其形成体系是由于古代沉积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及深部地热的参与。
此种类型的热液金矿主要分布于深部桥扦式矿床和人工垄矿。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富含金属金的自然矿床。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是研究金矿形成和分布规律的重要内容。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金矿矿床的地质位置:金矿矿床通常存在于大地构造带、岩浆活动带、断裂带和热液活动带等地质构造带。
这些构造带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地质环境。
二、金矿石的产出形态:金矿通常以金石矿或金化石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金砂的形式存在于河床、河谷和沉积物中。
金砂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河流冲刷和重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三、金矿石的成分和结构:金矿石主要由金质矿石和其他非金属矿石组成。
金质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常见的有金红石、黄金石等。
非金属矿石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等。
金矿石的结构通常是片状、块状和颗粒状。
四、金矿石的赋存形式:金矿石可以以自由金的形式赋存,也可以与其他矿石包裹在一起形成金矿体。
金矿体的赋存形式可分为黄铁矿型、石英脉型、变质岩石型、火山喷发型等。
金矿矿床的成因是指金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机制。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岩浆中富含金矿物质,当岩浆从地壳深处冷却和凝固时,金矿物质会沉积下来形成金矿体。
二、热液作用:热液是指地下水受到地热作用后形成的高温流体。
热液中含有金离子,当热液穿过地层裂隙时,金离子会沉积下来形成金矿床。
三、蚀变作用:蚀变是指岩石在地质环境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
蚀变作用可以使金矿物质从固体矿石中解离出来,形成金矿体。
四、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沉积物在地质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沉积物的过程。
金矿可以通过沉积作用形成金砂床和金石矿床。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对于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可以为相关的地质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可经济开采处采的金矿石的自然地质体。
金矿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了矿床成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矿化地质特征等方面。
下面,本文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做详细的分析。
1.矿床成因金矿的生成来自于多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矿床、火山喷出矿床、剪切带矿床、堆晶岩矿床均可以形成含金矿床。
其中以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为主要富集体,这些石英脉又被称为金矿脉。
金矿脉通常位于糜棱岩或者变质硅岩中,最常见的矿化类型为脉状矿化和块状矿化。
2.岩石类型金矿矿床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等,其中变质岩和火山岩矿床占主导地位。
变质岩大多为含糖性片麻岩、花岗岩和角闪岩等;火山岩矿床主要为含斑点的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3.矿床分布金矿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成因类型,通常,金矿矿床分布在岩浆脊、板块边界和火山山脉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中国,最著名的金矿是浙江省天台山地区的金华金矿,其位于强烈的构造带和重力反演带之间。
4.矿化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包括了岩石的氧化还原状态、硫酸盐还原、脱氧化等方面。
此外,金矿矿床中的金、铜、银、席金等元素富集主要依据于岩浆及其后期流体的深度显热过程。
由于金矿成因多彩多姿,所以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金矿矿床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它的成因也极为复杂。
根据国际地质学会的定义,金的成因可以分为前矿化期、矿化期和后矿化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硫酸盐积累和氧化还原过程,第二阶段主要是岩浆活动、固体热交换和流体富集,第三阶段主要是地球系统,包括年代学改变和成熟度提升等。
金矿的形成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包括了火山喷出、变质岩交代、深成岩侵入、剪切带矿化等。
具体而言,火山喷出的金矿来自于富含硫的流体以及热的岩浆和气体,在火山喷发期间,这些物质会聚集在熔岩流、火山杂石堆和火山口周围等地方。
变质岩中的金矿是由于矿化流体穿过岩层间的裂隙,溶解出其中的金属离子,然后沉积和结垢成金矿石,因此常见的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是在石英矿化脉中形成,它们是金矿矿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
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摘要: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斑岩型钼矿床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其富钼程度高,主要含有钼、铜、银、铅等多种金属元素。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构造背景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该矿区斑岩的矿化特征以及构造背景,为该矿区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斑岩型钼矿床;矿化特征;构造背景;成因文章正文:一、矿区地质概况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处冀晋蒙三省交界处,是一处重要的斑岩型钼矿床。
该矿区产出的钼矿石主要为斑脉状和网状,富钼程度高,主要含有钼、铜、银、铅等多种金属元素。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长城岩系下部,覆盖厚度一般较小,主要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主要产于玄武岩与变质岩之间岩浆侵入和岩浆与旁侧基底接触带。
石英脉是该矿区主要的钼化石英脉型矿床。
铜铅锌等矿种则集中在主矿体的石英脉周围。
矿石多呈淡紫色或深紫色,石英脉常常被黄铜矿及其他硫化矿物包围。
三、矿化特征该矿床的矿化类型主要为剪切带交代型和岩石圈地幔脱水-旋回型。
矿床主要富集在熔岩、吐司志愿岩、方解石矿化断层等构造带中。
钼的富集主要发生在岩浆侵入和岩浆-基底交界带内,与多种矿物和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形成富钼矿床。
四、构造背景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东部边缘弧后盆地的西北部,地处朝鲜-松花江岩浆弧北端与太古宙基块的交接带,属于北华山构造带的一部分。
构造上呈现出一条东北走向的大断裂带,断层作用主要发生在华北板块强烈挤压下。
五、成因分析该矿床主要形成于早侏罗纪中晚期,与后侏罗世华北岩浆弧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与华北板块的挤压和构造变形不断活跃的构造背景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和形成了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的斑岩型钼矿床。
六、结论冀北承德千层背地区斑岩型钼矿床富含钼、铜、银、铅等多种金属元素,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区主要分布在长城岩系下部,富钼程度高、富集在熔岩、吐司志愿岩、方解石矿化断层等构造带中。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含有金矿物和能够提取金的物质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需要经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包括岩浆作用、沉积、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多种地质作用。
在地球历史漫长的时间中,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金矿矿床资源。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密切相关,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地质特征1.分布范围广:金矿矿床广布于全球各大洲的不同地质环境中,但各洲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尤以美洲和非洲为主要分布区域。
2.金矿品位高:金矿矿床通常具有高品位、高含量的矿物,其中一些矿床的金品位甚至可达几十克/吨,属于高品位金矿。
3.矿物种类多:金矿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种类包括黄金、银、铜、铁、锡、铅、锌等,其中黄金是主要的金属矿石。
4.矿床类型多:金矿主要分为堆积型、变质型、火山岩型、浸染型、缝隙型、砂土型、沉积型等多种类型。
5.成矿期次多:金矿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有远古时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时期、中生代、第三纪等多个成矿期次。
二、成因分析1.岩浆作用成因:岩浆活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岩浆体内物质的不同溶解度和挥发性,导致了不同的热液循环系统和矿化作用,进而演化成各种形式的金矿。
2.沉积成因:沉积过程中,金矿物质可以以颗粒、砂砾和其他矿物质的形式沉积到地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矿物质可能在热液循环、压实作用等过程中逐渐聚集和矿化。
3.变质成因: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岩石的变化和热液对原有矿物结构的改变,使金矿物质从岩石中分离出来,进而发生富集和矿化作用。
4.热液成因:热液作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热液活动可以引起热液溶液的运移、浸染和注入,从而通过矿物相的变化形成矿体。
5.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因: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可以分析金矿物形成的环境和来源,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变化,为后续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其地质特征与成因密不可分。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物的矿床,是金属矿产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成因分析对于金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主要矿物金矿矿床中含有金的矿物主要有金簇石、金铜矿、赤铁矿、黄铁矿等。
金簇石是最常见的金矿石,其化学成分为(Au,Ag)Te2和(Au,Ag)Te4,具有金黄色、针状晶体等特点。
2. 矿床产状金矿矿床产于岩层、石英脉、石英岩体等地质构造体中。
常见的产状有石英脉结构、石英脉充填、石英脉延展等。
金矿石以簇状、条状、粒状等方式出现。
3. 地质构造金矿矿床常伴随有构造变动或构造活动的地质构造带。
这些地质构造带包括断裂带、褶皱带、断裂和褶皱共同发育的构造带等。
金矿矿床在这些地质构造带中分布广泛,成矿规律明显。
4. 地质气候条件金矿矿床的形成受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富含金矿石的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和热液活动,形成于破碎带、断裂裂隙中。
这些地质条件为金矿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5. 成矿阶段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包括原生金矿物的生成、充填矿石的形成、金矿矿床的富集和成矿期的结束等。
这些成矿阶段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金矿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地下水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溶解了金、银等贵重金属元素,并侵入矿石中形成了金簇石等矿物。
热液活动的程度和规模直接影响了金矿矿床的规模和产量。
2. 变质成因金矿矿床的形成还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壳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含有金的岩浆在地下形成了石英脉结构,其中富集了金、簇石等贵金属矿物。
变质作用还使得地下金矿矿床在形成后产生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富集。
3.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
在海底或湖底环境中,富含金元素的水体沉积形成了金矿层,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金矿层被挤压和变形,逐渐形成了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是指矿石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金的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岩性、构造、
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等方面。
金矿矿床常在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中发现,其中变质岩是最主要的富金矿岩石。
常见的变质型金矿矿床有石英脉型、硫化物型、黄铁矿石型等,其中以石英脉型最为典型。
石英脉型金矿矿床一般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浸染了裂缝和岩石中的石英脉石,其中富含金、银等有价金属。
构造对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金矿矿床常位于地壳构造活动带中,
特别是断裂带附近。
断裂带具有良好的物质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构
造基础。
而且,断裂带的活动还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破裂,形成金矿矿床的富集环境。
矿床成因分析是探讨矿床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分为热液成矿和沉积成矿两大类。
热液成矿是金矿矿床较为常见的成矿过程。
这类矿床主要由岩浆热液或热液系统在地
壳中运移,部分溶解岩石,沿着断裂带、岩性转换带等地质构造进入到矿床的富金岩脉中,同时由于热液中浸染有宝贵金属元素,随着岩浆的冷却结晶在矿体中形成金矿。
沉积成矿是金矿矿床另一种常见的成矿过程。
这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岩地质过程密切
相关。
金矿元素通常以金的氧化态形式存在于矿体中,当地壳中的金矿元素被风化和溶解后,随着水流进入沉积环境中,通过沉积物的淤积及后期的压实、成岩作用,逐渐形成金
矿矿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金矿物赋存丰富、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且可经济开采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富集地层:金矿矿床一般藏于沉积岩系中的特定层位,如含金砂矿石的砂岩、页岩、泥岩等。
这些地层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球历史时期形成的,矿石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
2. 手感性特征:金矿矿石常具有明显的手感性特征,即矿石质地比较硬、重,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黄色。
这是由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具有很高的密度和金属光泽。
3. 矿石矿物组合:金矿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常见的含金矿物有金石、黄铁矿、白钨矿等。
伴生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合可以判断矿床类型和成因。
4. 矿床构造:金矿矿床常与构造带相关,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地下流体的运移路径,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二、矿床成因分析: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中的高温物质,在冷却过程中,金矿物可以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在岩浆经过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富集起来,形成岩浆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神兽、高山金等岩浆型矿床。
2. 热液活动:热液是指地下流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当富含金的热液穿过含金矿物的母岩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金矿物重新沉淀,形成热液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崇明、涠洲岛等热液型矿床。
3. 沉积过程:金矿矿床也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
当河流或海洋运输含金的沉积物时,金矿物可以随着沉积物的沉积而聚集起来,形成沉积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杨树山、峨眉山等沉积型矿床。
4. 超级衰变:超级衰变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能,这种热能可以熔化周围的岩石,同时使地下流体活跃,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加拿大的乌拉尼亚超级衰变金矿。
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特征,如富集地层、手感性特征、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构造。
浅谈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研究
浅谈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研究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研究是地质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成果不仅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深入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矿物资源形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矿床成矿机理与地质特征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矿床成矿机理1.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矿床成矿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是矿床形成的基础。
构造作用包括褶皱、断裂、地震等多种地质过程,这些过程对于岩石的变形、断裂和破碎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矿床的形成。
2.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指地下热液对地壳岩石的影响,其包括热液的运移、沉淀及对围岩的影响等多个环节。
热液通过对流作用,将地下的金属元素和其他物质溶解,并通过热液的运移形成热液矿床。
3.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是指地壳岩浆活动对矿床成矿的影响。
岩浆可以通过熔融作用将地下的金属元素和其他物质溶解,然后通过岩浆运移,形成岩浆矿床。
4.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沉积过程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在地表沉积过程中,大量矿物颗粒以及游离金属元素通过沉淀和富集的过程形成了矿床。
二、地质特征研究1.岩石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是指在地质学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
岩石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纹理、颗粒度等特征。
通过对矿床的岩石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矿床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为找矿提供依据。
2.矿石特征矿石特征是指矿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矿石特征在矿床的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对矿石的分析,可以确定矿石的矿物种类、品位、矿石的冶炼性质等,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3.构造特征构造特征是指在地质学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的属性。
矿床的形成往往与地球构造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矿床的构造特征,可以了解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对于矿床的勘探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铁矿矿床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矿矿床的形成及分类,包括沉积型、变质型和热液型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矿体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石矿物等。
本文还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矿体周围的褶皱、断裂和矿石的颜色等特征。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石等,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铁矿矿床。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形成、分类、类型、地质调查、勘探方法、认识、应用。
1. 引言1.1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矿床勘查与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铁闪锌矿等类型,其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
通过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
铁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是理解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
铁矿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作用下,根据其成因和矿石类型可以将其分类为热成矿型、沉积矿型、变质矿型等。
不同类型的铁矿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勘查提供重要线索。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矽质铁矿、碳酸盐岩型铁矿、超高温矿床等,它们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在寻找铁矿矿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手段,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应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并且具有可供开采的经济价值。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对于矿床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成因角度对金矿矿床进行讨论,以期增进对金矿矿床的认识。
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规律等。
首先是矿体形态,金矿矿体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矿床型矿体、蚀变岩型矿体、构造矿体等。
矿床型矿体以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为主要形态,呈弯曲、断裂或网状分布。
蚀变岩型矿体则是矿体由蚀变岩构成,多分布于褶皱构造带和变质作用带。
构造矿体主要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如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成的裂隙中富集金矿石。
其次是产状,金矿通常以石英脉、破碎带或破碎岩石的形式存在,与周围岩石接触明显,呈现出脉状、片状或块状的产状。
最后是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受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的接触带、断裂带、构造变形带等地质构造部位。
成因分析金矿矿床的成因是由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成因、流体成因等。
首先是地质构造因素,构造运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活动造成了地壳形变和岩石破碎,形成了富集金矿的孔隙和裂隙。
构造运动也导致了流体运移和停滞,为金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岩石成因因素,岩石的成因对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特定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会造成金矿岩浆的富集,形成金矿石。
岩浆活动还能够改变原有的岩石结构,形成石英脉、破碎带等,为金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空间。
最后是流体成因因素,流体是金矿富集的主要介质,一般主要有热液、热气和热水等。
地下储存的金质流体在地壳深部流动,受地热和地质应力的作用,使含金流体产生了富集、迁移和沉淀,形成了金矿矿床。
总结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是极为复杂的,其形成和富集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
对金矿矿床的勘探和开采需全面掌握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以科学合理地开展勘查工作。
各类矿床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各类矿床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充沛,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补给条件。
砂砾石含水层本身一般都具有厚度大、含水性较均匀、分布范围广、贮水条件良好的特点。
因此多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涌水量大。
(四)矿体和含矿岩系构成下部弱含水的基岩裂隙含水层。
其顶部由于风化剥蚀而使裂隙发育,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因裂隙发育不均一而导致富水性的不均一。
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弱并过渡到含水下限。
二、裂隙充水矿床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一)矿体上下部均由坚硬或半坚硬岩石构成,多数矿床的坚硬或半坚硬岩石均出露地表或其上覆盖着薄而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二)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取决于岩石的风化和构造破坏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
一般这类含水层可以划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带和构造裂隙含水带,前者分布于上部,后者则可以发育到较深部位。
(三)上部风化裂隙含水带,弱含水,其深度一般由地表向下可达数十米,而在地形低洼的沟谷地带可达近百米。
含水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均一,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弱。
(四)构造裂隙含水带,分布范围有限,空间形状不规则、厚度变化大、富水性不均一充填和胶结情况较差的构造破碎带透水性较好,是地下水聚集的良好场所,富水性明显增强。
(五)这类矿床多产于分水岭及丘陵地带,水系发育,天然排泄条件良好,不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
一般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涌水量不大。
三、岩溶充水矿床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构造 • 生产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挠曲现象明显,但对
矿体的产出和控制起主要作用是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节理、 裂隙以及层间破碎。 • (1)褶皱:大箐~阿西寨向斜 • 该向斜控制了整个高松矿田的构造格局,为一轴向北西, 两翼开阔宽缓的向斜,轴部出露地层为T2g23,翼部出露 地层为T2g22、T2g21、T2g16、T2g15,岩层倾角北陡 (25--40度),南缓(10--20度)。大马芦矿段即分布于该向 斜构造的北翼。 • (2)断裂构造 • 生产区内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纵横交错,在大箐~阿西 寨向斜构造的基础上,形成貌似“棋盘”格式的构造框 架)。矿田内主要的断裂与成矿作用关系明显的主要是北 东方向、北西方向和近东西方向的断裂,见图
76
25
山
驼复 15
86
裂
山
21 马 88
断
石 21 灰 驼
窑88 断
式
坝
西 32
大箐南山 高峰
吃 70
80
山 85
75 背
峰背
斜
72 裂
背阴山
77 阿
高 峰
水25 高峰山
83 断 88
76 断
75
马吃水大山 断
72 82 89 断
西 裂
裂 炸 18 背
斜
山
裂 82 药
背 裂斜73
裂
83
25
81
应力状态示意图
• T2g 16: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 厚200余米,是高松矿田的主要含矿层位。由于灰岩与灰质 白云岩组成的互层二者间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在构造 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层间剥离和层间破碎,形成良好的储矿 空间,区内探明的绝大部分似层状矿体及脉状矿体即产于 此层中。
• T2g15: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含泥质,具波纹 状及虎皮状构造。上部夹2-3层条带状灰质白云岩,延伸稳 定,下部为含燧石结核薄层灰岩,偶见有腹足类、瓣鳃类, 海百合茎化石,厚660余米。此层为区内另一赋矿层位,以 产出脉状矿体为主,有少量似层状矿体产出。
库 阴
80 17
裂
75 断
2175
68
83
87
38
阿
73
78
60 42
阿西寨北 56 断
35
麒
阿
裂
西75 寨
阿
84 75
30 裂
寨
断
向
裂 81 断
裂
山
16
83 阿西寨尾矿池
断
裂
裂
麒
13
22
50 74
30
裂 86
放 78
15
35
观
景
牛
山
斜尾 12 矿
麒麟山 坡
坝 83
断
断
72 断
裂 裂
裂
76 断裂及产状 76 地层产状 岩层陡立挠曲带 向斜 背斜 提交报造范围
• (二)北东走向断裂 • 以芦塘坝断裂为主干构造并派生一系列次级断裂和裂隙,如一号断裂
等。是导矿、容矿断裂,控制着矿体的产出。 • a.芦塘坝断裂:斜穿高松矿田中部,呈北35--45度东走向,向北西倾斜,
宽10余米,局部达50--60米,在与成矿有利层位交切部位往往产出 层脉相交的矿体。 • b.一号断裂:位于芦塘坝断裂北西侧上盘,为芦塘坝断裂派生分支的一 隐伏断裂,平面上自北向南与芦塘坝断裂逐渐相交,剖面上自上而下 与芦塘坝断裂逐渐分开呈“入”字型。其特征与芦塘坝断裂相似,呈 北25--35度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45-80度,走向长大于2千米, 倾斜延伸大于500米,破碎带宽0.2--10米。该断裂与芦塘坝断裂一起 控制着芦塘坝矿群的大部份矿体,是一个断裂构造与有利层位联合控 矿的典型,即在断裂夹持部位的T2g16互层带中,控制着很好的层状、 脉状、层脉相交状矿体产出。 • (三)北西走向断裂 • 主要有大箐东断裂,该断裂分布在矿田中部,走向长2-3千米,破碎 带宽5-10米,局部达30米,呈北40-50度西走向,北东倾斜,倾角 66-88度,角砾岩带明显。同时可见碎斑岩及碎粒岩,地表具弱赤铁 矿化。该断裂往南东其走向渐变为东西向,向下含矿性逐渐加强。
7Ⅰ
Pb Zn Sn Pb
r3(1) 5
Sn Pb
T2g51
Sn Cu
5 Ⅰ6
r3(2) 5
Cu W Bi
Sn Cu 9
1 T2g51 2 T2g61 3 T2g2 4
5
6
7
8
9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1SnPb SnCu12
13
14
15 Ⅰ 16 Ⅱ 17 9 18
1、灰岩夹灰质白云岩;2、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3、白云岩夹灰岩;4、断裂裂隙;5、褶 皱构造;6、玄武岩;7、斑状黑云母花岗岩;8、粒状黑云母花岗岩;9、地表砂锡矿;10、矿 体;11、金属元素分带界线;12、现代地表、地下水流方向;13、成矿前地表、地下水流方向; 14、矿液运移方向;15、接触带矿床;16、层间矿床;17、控矿类型编号; ① 断层加互层式;② 断层夹持带式;③ 断裂裂隙式;④ 断层相交式;⑤ 断层扎根式; ⑥ 花岗岩局部凹槽式;⑦ 上背下突接触带式;⑧ 节理裂隙相交式;⑨ 多台凹陷式;
• 云锡集团公司松树脚锡矿的生产区(采区)范围在高松矿田 大马芦矿段。高松矿田介于松树脚矿田与老厂矿田之间,北 以个松断裂为界,南到背阴山断裂,东为甲介山断裂,西至 个旧断裂,面积近50平方千米。其构造位置处于个旧矿区一 级构造五子山背斜北段,矿田受与之斜交的次级构造大箐一 阿西寨向斜控制,呈一开阔宽缓的向斜地貌特征。主要出露 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类岩石地层。
• T2g23: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白云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及灰岩透镜体,微层理发育,局部含海百合茎化石,厚440余米。
• T2g22:灰色中厚层状含灰质白云岩,断续夹大小不等的白 云质灰岩及灰岩透镜体,含数层海百合茎化石,厚300余米。
• T2g21:深灰色、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地表矿化较弱,地 表下300-400米以下矿化增强,局部地段赋存有富银铅矿 体,厚190余米。
矿床地质特征
• 一 个旧矿区区域地质概况
• 个旧矿区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相 接的部位,处于全球两大锡矿带,即环太平洋锡矿带和特提斯 锡矿带的交汇部位;属次级的滇东南锡矿带中的超大型锡多金 属矿区之一,以锡驰名世界,被称之为中国的“锡都”。
• 个旧矿区被近南北向的断裂分割为西区和东区两部份。西区: 目前工作程度尚低,仅发现有小~中型的锡、铅矿床。但锡、 铅、锌、钨、铋、钼、锑等多种有色金属矿点“星罗棋布”, 是寻找大型或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远景区。东区:是超大型 锡多金属矿床分布的主要区域,其地表分布有三叠系厚达千米 的碳酸盐岩建造,深部隐伏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北东向 的一级褶皱构造五子山复式背斜控制了所有矿床的分布,横跨 五子山复式背斜之上的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五大矿田的分 布,即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矿田(图5-1)。 矿田内次级褶皱和花岗岩株控制着矿段或矿床。以锡为主的各 类矿床的产出,主要受有利地层层位、构造、花岗岩三者有机 组合联合控制。
• 3 岩浆岩
• 生产区内地表无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有隐伏花岗 岩体分布,据钻探工程揭露的情况看,该区花岗岩 体隐伏标高在900-1200米左右,距地表约12001400米,处于个旧东区马松斑状花岗岩体与老卡 等粒花岗岩体之间的深凹部位,其表面形态为一近 东西向的凹槽,西部较高,东部较低(标高低于 900米),在凹槽之中有数个小岩株突起;该岩体 岩性与老卡岩体相似,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在 其接触带上有工程揭露到矽卡岩硫化矿体。 208/90-107号钻孔,在1200米标高处揭露到花岗 岩接触带,并揭露到厚4.66米的锡铜矽卡岩硫化矿 体。该花岗岩体为区内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物 源。
• 4矿床地质特征
• (1)矿床类型
• 矿床类型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已氧化为氧化矿。矿体含锡较富,锡品 位一般可达1-2%,并伴生银、铟、铅等有用元素,
• (2)矿体特征
• (一)陡倾斜脉状矿体
• 该类型矿体是成矿热液沿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而 形成的,矿体产状较陡,倾角一般60-85度,走向长数十米至数百米, 倾斜延深数十米至数百米,厚0.5--20米不等;矿体在断裂带中呈大小 不等的脉状、透镜状或串珠状产出;矿石以土状、土块状赤褐铁矿为 主。
• 大马芦矿段位于个旧锡矿区五大矿田之一的高松矿田中部, 处于大箐东--阿西寨向斜偏北翼一侧,由大箐东、马吃水、 芦塘坝三个地段组成,简称大马芦矿段。区内地表无岩浆 岩体出露,所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地层; 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定位及产出形态受地层岩性及 地质构造的控制十分明显,是个旧矿区向斜与北东向、东 西向断裂构造联合控制层间锡石硫化物型氧化矿床并呈多 层次密集产出的特殊地段之一。
• (二)缓倾斜似层状矿体
• 该类型矿体主要分布在北东向芦塘坝断裂的上盘、麒麟山断裂与131断 裂夹持带以及131断裂上盘旁侧的T2g16地层层位中,少数产于T2g15 层位。受主断裂旁侧的次级层间剥离或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呈平行 多层状叠瓦式产出,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 倾角较缓,一般1-30度,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长条状等形态。 矿层数较多,一般有3-5层,最多可达9层;矿体规模较大,长数十米 至数百米,宽为l00-200米。
T2g
T2f
T2g
T2f
个
T2f 陡岩
1
2
5
6
个
牛旧 屎市
旧
坡牛
坝
荒
马拉格 松树脚
高松
断
T2f T2g
老厂 T2g
3 T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