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894e4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d.png)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将流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以下是一些流域综合治理的心得:
1. 科学规划: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之前,需要对流域进行科学的规划。
这包括对流域内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以保证治理后的流域生态环境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状态。
2. 生态保护:在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破坏。
同时,也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3. 经济发展:流域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流域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4.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流域综合治理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5. 社会管理: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需要加强对流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流域内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资
源利用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陆浩: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考
![陆浩: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9b3e0c6bb4cf7ec4afed086.png)
陆浩: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考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由此形成的绿洲,是防止北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汇合,拱卫河西走廊东部的重要生态区。
所以,石羊河流域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全局性问题。
温家宝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非常关注,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近年来,我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总的感到,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是要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
一、问题的要害是水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了平衡点,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其要害是个水的问题。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
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
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先天性的缺水地区。
其生态问题由来已久,概括起来说,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的雪线不断上升,石羊河流域源头来水逐年减少。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50多年来,祁连山的雪线上升了40米,相应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由17.8亿立方米减少到11亿立方米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一多,加剧了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可承载的限度。
上世纪50年代,石羊河全流域的人口只有90多万人,灌溉面积200万亩,人均占有水资源近2000立方米。
在下游由河水和地下水露头形成了许多湿地湖泽,像个楔子插入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形成了民勤绿洲,有效地阻挡了沙漠的南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面积垦荒种粮,使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现在全流域人口增加到近230万人,统计灌溉面积增加到490万亩,都比上个世纪50年代翻了一番多,而实际灌溉面积估计在600万亩以上。
加之来水量的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降到了500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c678f8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b.png)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土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我个人的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1. 水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水环境。
这包括治理水源污染、减少水沙变化、控制河道洪水等方面。
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水源保护、建设水质净化设施、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
2. 土地利用: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充分利用原有土地,避免过度开发和土地浪费。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农业的绿色技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3. 防洪减灾:流域综合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洪减灾。
我们应该建立防洪体系和监测系统,确保流域内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在防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减少洪水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4. 环境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保护水环境,还包括保护大气、土壤等方面。
我们应该采用科学的环保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 文化旅游:流域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保护水环境,还可以发展流域内的文化和旅游事业。
我们可以建设水资源丰富的景点和文化景观,增强人民的文化和旅游体验,促进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土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措施和人文措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6c16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3.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小流域是地球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综合治理小流域,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问题存在的原因1.环境污染加重目前,许多小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化工企业排放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小河小溪、遍地垃圾等方面。
这些污染源直接威胁到小流域的水质,导致水资源供应困难,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的排水、砍伐森林以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方式,导致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的丧失不仅导致了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还会对下游造成泥沙淤积,引发洪灾等问题。
3.水资源过度利用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对于小流域的水资源开采和利用也越发频繁。
很多小流域的水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已经面临了枯竭的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1.建立环境监测网针对环境污染,政府需要加强对小流域的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实时监测水质和空气质量,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
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提高小流域环境的预警能力,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于那些未经许可排放废水的企业和无证开发土地的个人进行处罚,使其承担环境违法的经济责任。
也需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环境违法行为。
3.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可以推动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推广水保田、梯田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还可以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建设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植树造林、修坡治沟等措施,减缓水土流失的程度。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7d250d014791711cd791782.png)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保护生态文明的认识越来越高,而小流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生产,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化,针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讨论,对当前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加以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对策针对小流域进行的综合治理主要是以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为基础的,以小流域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单元,使小流域内的各项效益得到共同发展。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综合治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流域治理的质量,因此,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一)治理目标和民众需求之间缺乏一致性我国针对小流域设置的综合治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涉及到水土流失的治理面积以及治理程度等内容;第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具体内容是指植被的覆盖率;第三,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主要是由人均土地占有、粮食占有以及农民平均收入等内容组成,而这些目标与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休闲环境需求缺乏一致性。
我国针对小流域进行的综合治理规划和实践主要关注的是提高经济收益、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治理措施的实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治理的目标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新的治理规划、治理措施以及施工技术加以制定,对治理对象及治理措施进行逐步的完善。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我国针对小流域治理设置的管理机制存在滞后现象,例如,缺乏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对小流域的管理加以保障,目前主要依靠水土保持法进行管理。
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交叉管理的现象,导致治理规划设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且投入预算和验收标准都不够统一,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导致综合治理的效果不尽人意,对地方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125cafa4693daef5ef73d9d.png)
护 林 , 水 土 保 持 林 业 技 术 措 施 的 主 是
冲 力较 弱 . 发 生水 土 流失 。流域 内 易
山 势 陡 峭 , 深 谷 切 , 水 极 易 产 生 沟 遇 径 流 , 生 冲刷 。 发
二 、 住湾 小 流 域 存 在 的 拦
问 题
1 . 地形
该流 域山 高坡 陡 。 壑纵横 。 沟 流域
5管理薄弱 .
流 域 内各 村 对 水 土 保 持 管 理 力 量 投 入 不够 .群 众 水 土保 持 观念 较
弱 。 由 于 收 入 较 低 , 现 过 毁 林 开 荒 出
要 组 成部 分 。主 要作 用 表 现 在 : 节 调 降水 和地 表 径流 , 通过 林 中乔灌 木 林 冠层 对 天然 降水 的截 留 , 变 降落 在 改 林地 上 的 降水形 式 , 弱降 雨 强度 和 削 其 冲击地 面 的能量 。
地, 主要为人 工林 地 , 被密度 达不 到 植
要 求 . 草覆 盖率 低 , 且管 理较弱 。 林 并
① 在离村庄较近且坡 度较小 的
山坡 上 。 修筑 梯 田 , 植农 作物 。水平 种 梯 田具有 保水 、 土 、 保 保肥 的作用 。把 坡 耕地 修 成水 平 梯 田 , 以减 轻 水 土 可 流 失 9 %以上 , 坡耕 地 治理 的主 要措 施 ; 思考 ; 淄博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S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 2 (0 2 1 — 0 8 0 1 0 — 13 2 1 )8 0 4 — 2
小 流 域 综 合 治 理 是 指 以小 流域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13b5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c.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来实现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面源污染严重小流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水域系统,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生产、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小流域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2.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小流域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降低、水源枯竭,严重影响农田生产和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恶化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水生态功能退化,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 水资源供需矛盾小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小流域内部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且存在跨界水资源配置问题。
5. 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缺乏统一的规划、统筹谋划、资源整合机制,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机制。
二、解决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相应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政府的规划指导和资源保障。
2. 推进绿色发展加大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投入,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鼓励绿色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小流域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
4.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和角色,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执法,落实综合治理的责任。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9f1feed524de518964b7d3e.png)
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主要从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小流域的治理措施、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考与展望四个方面对小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河流域;治理;对策一、前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小河治理是我国当前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关键。
二、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说从人类史的前期就开始了平治水土。
但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1、小流域综合治理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治理力量分散。
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面广,实施部门较多,各部门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治理范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目标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治理工作的侧重点、要求、标准等各不尽相同,加之县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没有一个全面的整体规划,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各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都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能向上级争取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项目零散,资金分散,没有全面统筹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期性。
2、小流域治理计划投资与治理任务之间不对应,单项措施补助标准过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从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计划投资和治理任务与当地实际不符,计划投资除国家投资外,还需要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集资来完成,然而事实上地方配套资金是不能到位或到位很少,群众投劳或集资更是不可能的,中央投资仅占治理任务实际投资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所以计划投资与治理任务相比,是严重偏少的。
3、小流域治理方式对小流域的发展带动不均衡,项目覆盖范围内的群众受益不公平,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投入到治理中,不能更好地促进中央资金投资效益的发挥。
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方式都是建设所谓的“示范点”方式,以“点”代“面”,为使“示范点”达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往往追求规模效应和所谓的“视觉”效应,“示范点”基本都选择在交通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大部分的措施集中在“示范点”上,投资占所在小流域全部投资的绝大部分,而真正治理面积却只占小流域治理面积的很小一部分。
木兰溪流域水生态治理和发展的思考
![木兰溪流域水生态治理和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a8e199369eae009591bec52.png)
木兰溪流域水生态治理和发展的思考水是宜居莆田的点睛之笔,水是文化莆田的典型元素,水是美丽莆田的不竭源泉,莆田的发展史是一部治水兴水史。
笔者通过到城厢区木兰陂、仙游木兰溪上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参阅相关部门资料,对木兰溪流域的水生态治理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标签:木兰溪流域;水生态治理;发展一、木兰溪治理概况及水生态现状(一)木兰溪综合治理概况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是我省重要河流“五江一溪”之一,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自西北向东流经仙游、城厢、荔城和涵江4个县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干流总长105公里。
1957年,我市就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前后进行五次规划,两次可研,三度上马。
1998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下游防洪工程,近二十年的努力,共筹资20多亿元建成了木兰溪防洪一期、二期郑坂段和霞林段、三期荔涵段工程,共整治河道15.34公里、新建堤防28.03公里、21座水闸(涵洞)以及2座旱闸。
实现了木兰陂下游河段防洪堤闭合,洪水归槽,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堤防的历史。
2012年,水利部将木兰溪列入国家“三位一体”规划,开启了木兰溪全流域治理的新征程,工程总投资规模19.36亿元,新建堤防104.62公里,护坡91.23公里,新建堤顶沥青混凝土防汛道路97.77公里,新建水闸等穿堤建筑物共109座。
分为六段分期建设。
建成后木兰溪防洪工程将发挥整体效益,實现干流全线防洪安全。
规划建设河口宁海闸,实施木兰溪水环境改造和生态景观建设、滨江水景绿带,打造更具生态文明的莆田“外滩”。
目前,万达、万科、正荣、联创等全国著名地产商聚首木兰溪,莆田城市建设步入木兰溪时代。
(二)木兰溪水生态现状从市环保局提供的6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木兰溪干流水质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基本上达到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6-2020)》和《2017年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中的水质目标要求。
关于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
![关于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8bebcc9ec3d5bbfd0a749d.png)
的开发 。
护 和提高 环境 质量 , 现流 域 的经济 、 实 社会 和环 境福 利 的
3 8
陈仲策 , , 关于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
22 国外流域 管理 的基 本经 验 . 虽 然各 种 流 域 管理 模 式 各具 特 点 . 是 在 流域 综 合 但 管 理上有共 同的经验 :
求 给公 众提 供获 取基本 信息 的渠道 。 ( )坚实 的信 息 和科 技基 础 是实 施 流域 综合 管理 的 7 重 要支 撑 。只有 科学 地认 识流 域 问题 才可 能做 出科学 的 规划 与决 策 。流 域综合 管理 需要 坚实 的信息 与科技基 础 . 其 中完善 的 流域监 测 网络 和现 代信 息技 术应 用 对进 行 流 域 自然 、 社会 、 济 的综 合决 策 与管理 至关重 要 。 经 ( )开展 宣 传 教 育 、 8 提高 公 众 意识 是 一 项 长期 而艰
( { 湖i水利水 电)oo zl 年第 2 期
【 摘 要 】 文章 系统 回顾 了流域 管理 的发展历程 和成功 经验 ,着重分析流域 管理发展 的
现 状 与 问题 , 出应 以 流域 管 理 法 规 为 依 据 , 指 以流 域 管 理 机 构 为 依 托 , 水 资 源 管 理 、 道 以 河 管 理 、 砂 管 理 为主 要 内容 对 流 域 进 行 综 合 管 理 。 河
【 关键词 】 流域综合管理
历程 现状 问题
建议
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
![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5b758dd4d8d15abe234e63.png)
中 图分类 号 : T V8 8 2 .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4 ) 0 6 — 0 0 3 4 — 0 4 ( 1 ) 完 善 法 律 法 规 加 强 立 法 是 实 施 流 域 综 合 管 理 的 有 效 手 段 各 国 把 流 域 水 害 治
江 流域 涉水 事务 管理现 状和 存在 问题 , 从健 全 管理 法规 、 创新 管理 体 制 、 建 立管理 机制 、 完善 管理 制度 、 加 强执 法
监督 、 提 升 管理 能 力等六 个方 面提 出 了推进 长 江流 域综合 管理 的对 策和措 施 关键 词 : 长江 ; 流域 综合 管理 ; 法规 ; 管理 体制 机制 ; 执 法监 督
Ke y wo r d s : Ya n tz g e Ri v e r ;i n t e g r a t e d r i v e r b a s i n ma n a g e me n t ;l a ws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 .I n o r d e r t o me e t 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 S O l V e p r o b l e ms wi t h w a t e r a f f a i r s ma n a g e me n t i n t h e Ya n g t z e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f1c3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e.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小流域是指面积较小,河网密集,水量相对较小的流域。
在中国,小流域占据了整个流域体系的大部分,约占全国水域面积的70%以上。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导致了很多小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小流域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小流域的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植被覆盖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流域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这不仅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影响农田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2.水质污染严重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小流域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
由于排放的废水和垃圾,小流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不仅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还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
3.生态环境破坏由于过度的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困难。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1.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修筑沟渠、推广梯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科学种植和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3.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小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通过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小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是维护小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需要通过严格的生态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
综合流域治理发言稿范文
![综合流域治理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477c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f.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就综合流域治理发表一番意见。
近年来,我国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此,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综合流域治理的一些思考。
首先,要明确综合流域治理的目标。
流域治理的核心是保障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提升:一、强化顶层设计。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流域治理工作,将流域治理纳入国家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明确治理任务、责任和保障措施。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
坚持节水优先,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流域内水资源供需平衡。
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
三、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流域内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五、强化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流域治理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
其次,要创新治理模式。
针对不同流域特点,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流域联合治理。
加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责任共担。
二、政府引导、市场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流域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
三、法治保障。
完善流域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确保流域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最后,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成立流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综合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ec182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9.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四项对策: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社会参与和加强组织协调。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并强调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的重要性,为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问题、对策、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社会参与、组织协调、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需2000字。
是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
有必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是地表水循环的基本单元,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土地开发、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小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深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才能促进小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章节至此完毕。
1.2 研究目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研究目的,可以有效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实施治理工作时明确目标、任务和路径,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也可以促进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8b7294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1.png)
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一条或多条河流的流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
治理,以确保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高流域内的社会和经
济效益。
以下是我的一些流域综合治理心得:
1. 确定治理目标和策略: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之前,需要明确治理的目标和策略。
这包括确定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改善的地形地貌、提升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并确定治理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水
资源。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河道管理、改善水文条件等。
3.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是改善生态环境。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建设、水土保持等。
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以及时发现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4. 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流域综合治理还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展旅游业、农业、工业等,以提高流域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5. 加强治理和管理: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治理和管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需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机制,如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以提高流域的治理和管理水平。
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生态环境、水资源、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流域。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47428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摘要】小流域是地表水流向同一条主河道的范围,其综合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包括当前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
其次分析了目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综合规划和协调管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社会参与等。
同时提出了实施路径,强调了横向协同和纵向衔接。
最后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结论部分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对策、背景、实施路径、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可持续性1. 引言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对策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面积较小、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洪涝灾害等目的。
当前,我国的小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需开展综合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难点。
基于对现状的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推动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路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制定,从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取得可持续的治理效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是指针对小流域地区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状况而采取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6594c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0.png)
谢谢观看
案例分析
经过综合治理后,该小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 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论
结论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水资源、改 善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水利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和 以生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两种模式的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未来研究 方向应包括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体系、优化治理方案、加强技术应用等方面。 同时,应注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应用,通过推广成功的案例,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案例分析
首先,当地政府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水资源 利用方案。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供 水保障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 分类处理等措施,有效治理了水环境污染问题。
案例分析
其次,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 施,加强了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时,注重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 能力和对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内容摘要
根据调查结果,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 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水体污染现象仍然存在,生态修复技术不够成熟,政 策措施不完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建议包括: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技术;完善政策体 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思考与展望
2、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 强技术创新和推广,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经济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何新思路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何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eaf76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2.png)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何新思路水是生命之源,而流域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破坏等。
因此,探索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树立系统治理的理念。
过去,我们在治理水环境时,往往采取单一的措施,比如只关注污水处理或者只治理某一段河流。
但这种局部的、单一的治理方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今,我们需要从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水、土壤、大气、生物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
例如,在治理一条河流时,不仅要治理河道内的污水,还要关注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以及河岸的生态修复等。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其次,强化源头治理是关键。
所谓源头治理,就是要找出导致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比如,对于工业污染,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要推广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失。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者,科技创新是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流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为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水域信息,及时发现污染问题。
在污水处理方面,研发和应用新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如膜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流域水环境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也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另外,加强公众参与也是新思路中的重要一环。
水环境治理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让大家明白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863d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2.png)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和综合治理,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目前在一些地方,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分散管理和协调不足,导致小流域治理计划和政策执行出现了一些问题,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
解决措施:1.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行动。
2.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确保各项措施能够有序实施。
3.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问题二:资金投入不足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部分项目往往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难以实施。
解决措施:1.调动各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倡导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问题三:缺乏技术支持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评估和治理。
由于技术人才匮乏和科研投入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技术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解决措施:1.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2.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的科研课题,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综合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5 2019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9收稿日期:2018-12-14作者简介:漫犟斌(1983-),男,河南汝州人,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区域中心总经理。
关于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的思考与探索漫犟斌1,陈 洁2(1.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5;2.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21)摘 要:流域综合治理是多专业、多工程和多目标的有机统一,不仅涉及到水环境,还与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等领域息息相关,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本文以珠江流域为例,针对珠江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并结合我国流域治理的特点,提出珠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保护的治理思路与方案,探讨珠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旨在通过改变“人与自然对立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观念,实现流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关键词:珠江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合治理;开发保护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5-0043-02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人类文明的起源、迁徙、发展过程都仰赖着水系的供给与滋养。
流域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发展以及生存所需资源和生态的提供者[1]。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水资源的短缺,流域内的生态资源以及流域的生态调节功能遭到了破坏,同时也影响到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等政策法规,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千年大计,我国中央政府已将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只有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因此,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改变“人与自然对立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观念,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文以珠江流域为例,针对珠江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并结合我国流域治理的特点,提出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的思路,探索珠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
二、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 1.特殊的区域性流域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以河流为中心、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是从源头到河口的完整、独立、整体性极强的一个自然区域[2]。
流域的界限不同于传统行政区域的划分,范围涉及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及附近区域。
流域特殊的区域性是流域治理的难点之一,一条河流途经不同行政辖区,往往因各自为政、各自施策,难成合力。
2.多元目标性流域不仅是一个水域,还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组成的,彼此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生态系统。
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对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因此,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具有多个目标:(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即在合理开发水利资源的同时,注重污染防治,保护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需要协调上下游之间、干支流之间、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产业通过流域为纽带,被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治理的复杂性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水环境,而且还与水生态、水景观、水安全、水经济等领域相互关联,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三、珠江流域水环境现状珠江是我国的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涉及云、贵、桂、粤、湘、赣6省,全长2,214km。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江。
然而,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性不足。
普遍存在“上游污染、下游治理”,“陆域污染、水域治理”,“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防控”,“重污染治理、轻资源保护”等现象,未开展整个珠江流域的系统性治理。
2.污染源多、污染负荷大,已形成复合型污染。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门类齐全,污染物种类增多,处理难度大。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大幅增长。
目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44 中 国 水 运 第19卷污染”相互影响的状况已在珠江流域出现,复合型污染逐渐形成。
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而且调控能力弱。
珠江蓄水工程总库容量及兴利库容低于全国水平。
珠江流域已建水库大多分布在珠江支流,因此,珠江流域缺乏具有流域性调控能力的水利枢纽工程。
4.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程度加剧,已导致珠江的沿海城市出现区水质性缺水,如深圳、北海、粤西雷州半岛及粤东潮汕地区、海南西部地区等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这些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5.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
珠江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水污染导致水体中大量动植物的死亡、生态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6.管理模式单一,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流域内水污染防治、防洪减灾、供水用水等水问题难以统筹解决。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不协调,水污染防治与节水保水的社会公众意识不强,监督力度不够。
四、珠江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与方案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健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循环系统。
流域综合治理及管理涉及多专业、多工程与多目标,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因此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应该以整个“珠江”为单元,以区域为主线,以流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流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综合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循环系统,实现珠江全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综合价值全面提升。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治理统筹珠江流域上下游区位特征、资源禀赋、生态红线及环境承载力,系统规划、科学布局、有序管控珠江流域产业发展。
以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定严格水环境标准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源头治理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以绿色发展为目标,通过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提升污染物不达标排放成本,促使企业实现技术改造。
2.合理开发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制定与珠江流域各区域相适应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利用控制性指标。
对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区域,如东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进行限制性开发;对开发程度适中的河流,如北江,可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开发程度不高的河流,如西江,可提高其开发利用程度。
在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缓解珠江沿海等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保障港澳及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经济区及重要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城乡饮水与农业用水安全。
3.实施合理的生态补偿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时,行政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在给参与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可通过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财政税收减免、产业合作等手段,以珠江流域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为依据,向珠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提供补偿,以调动其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水环境保护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
4.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的流向,保障专项资金用到实处。
建立各级行政区层面的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兼顾“引智”和“引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多途径筹集资金,解决流域综合治理的资金不足和管理低效问题。
5.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流域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明晰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流域治理职责,落实流域属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湖长制”、“河长制”的作用。
对流域的环境治理信息、资金、资源等实现共建共享与合作机制,深化流域上下游常态化协调机制。
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等可持续发展制度,对珠江流域进行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
6.鼓励大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各种流域治理环境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在流域治理过程中,及时向社会发布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
积极培育民间环保机构,完善流域治理第三方参与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使流域公众逐步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观念。
积极发挥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公众树立珠江流域治理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五、结语流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恢复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珠江流域综合治理中,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水的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1] 田蕴慧.浅析中国的流域治理[J].管理观察,2016,(1):45-48.[2] 陈瑞莲,任敏等.中国流域治理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3] 陈明媚.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珠江,2012,(3):54-56.[4] 陈兆开.珠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4):74-76.[5] 李敏,张旭,郑冬燕.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与保护思路[J].人民珠江,201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