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来历史地图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1891年生。幼年家贫务农,后
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以军人身份在广州
追随孙中山。北伐战争时率部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间占据广西,并与蒋介石中央军多次争
斗。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司令,动员广西将士抗日,
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大捷名震一时。1948年当选
李 宗
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代行总统职权。1965年回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副国
军民
长党
项突
英袭
等新
遇四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难军
日本占领武汉后,开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 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 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反共摩擦。日军又集中兵力 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观察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全面抗战期间国共 两党作战形式是什么?日军的侵华路线是什么?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 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 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 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 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 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李宗仁
李宗仁摄于津浦线台儿庄站
二、武汉会战
进近选想 攻地择一 目区武想 标作汉日 ?为及军
重其为 点附何
大别山 武汉
万家岭
1938年10月
➢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 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百万人参 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 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増长21.9%,进口增长21.4%,是 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的十年, 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吸收 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 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跃 上国际舞台。
①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
材料三: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 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 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利:提高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
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弊:外资对民族工业冲击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恶化;加剧了
两者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等。
说说中国应如何面对“逆全球化”? 第一. 稳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经济条件。 第二. 继续扩大开放,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 第三.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新型全球化。 第四. 加强风险控制,应对逆全球化。
1947年10月30日签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积极 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参与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宗旨: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 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产总值的40%,技术转让的
1/3,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 70%—80%与跨国公司有关。
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
1990
21 705亿美元
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
2012
183 230亿美元
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精品历史课件】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精品历史课件】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
视频
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 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 者,你怎么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 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 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 者。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的决 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 后一个受害国家。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 同样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
(1)材料中“你们的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2)这些国家在慕尼黑做了什么有损捷克斯洛伐 克主权的决定?
(3)捷克斯洛伐克外长的预言是否变成了现实? 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3、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 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 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 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 避免战争。
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勃兰特下跪赎罪于华沙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1.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美对德宣战 B.社会主义苏联参战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雅尔塔会议召开
法国被德国占领或英国遭到德国轰炸。
●英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应该反思,对德国和意大利 的绥靖政策、把祸水引向东方的政策,是不是一种助 纣为虐的政策?
●美国和英国应该反思,迟迟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是不 是一种以欧洲各国人民的鲜血为代价的坐山观虎斗的 自私政策?
●美国应该反思,在胜利在握的情况下,对日本平民实 行核攻击,是不是符合美国主张的人权、人道主义原 则?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八单元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八单元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标准 1.了解局部抗战的史实。

2.了解全面抗战局面形成的历程。

3.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4.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5.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漫画等素材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如(2023·广东卷,9)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体感知(2023·全国甲卷,31)(2023·北京卷,7)根据地建设;(2023·辽宁卷,8)抗战策略;(2022·全国乙卷,30)(2022·6月浙江选考,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22·1月浙江选考,13)局部抗战;(2022·全国甲卷,30)敌后抗战;(2022·湖北卷,8)边区全面抗战;(2022·山东卷,7)中共中央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3.核心考向:日本侵华的原因、暴行;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及其评价;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知识点一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2.局部抗战1.拓展·思维点拨认识日本侵华的本质及启示(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

(3)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2.阐释·核心概念[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他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 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 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 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有力支援太平洋战场和反法西斯战争,对中国和世界有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
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四、豫湘桂战役——最大失败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 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虽然,日 军达成全部的作战目标,但是, 日军兵力比战役前更加分散,为 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材料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 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 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 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20 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 会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队在正面战 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理解国民政府消 极抗日带来的后果。 3.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考历史复习:两极格局的产生和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两极格局的产生和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

• ②苏联承认了联邦德国政府;
• ③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
• 紧张: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第二阶段
• 时间:60年代-70年代末
• 态势:苏攻美守
• 概况
• 苏: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 原因:①经济实力同美差距缩小;

②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

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

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

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表现:欧洲:两军对峙;亚洲:扩张(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 汗),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 美:处于守势
• 原因:①经济增长趋缓;

②侵越战争的影响。
• 表现:实行战略收缩(重点:亚洲)。
• 步骤:①1973年结束侵越战争;

②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 第三阶段 • 时间:80年代―1991年 • 态势:美国强硬,苏联实行全面收缩 • 概况 • 美:强硬 • 原因: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并待续增长。 • 表现:①争夺第三世界时,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 ②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 • 苏:实行收缩 • 原因:①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落后于美国;②经济困难,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四单元 第43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四单元 第43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十四单元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43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程标准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皆有2.情境设计:多种情境化设计,题型多样;以图片、地图、史料等形式考查二战的背景,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会议,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

如(2023·6月浙江选考,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影响;(2023·全国乙卷,34)经济危机与法西斯势力;(2022·河北卷,14)罗斯福新政;(2021·6月浙江选考,23)美国的租借法案3.核心考向:(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影响。

(2)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背景、内容、评价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 梳理必备知识二 突破关键能力三 链接高考热点四 课时精练落实梳理必备知识基础性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势力的形成(1)过程(2)基本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经济危机下各国的选择(1)美国应对举措:罗斯福新政实质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内容①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②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③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缓解了经济危机,避免社会剧烈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2)法西斯势力亚洲经济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进行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征服世界欧洲德国经济落入低谷,人民对政府失去信任,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3.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解析版)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解析版)

秘籍14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基本观念: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二、典型地图类时空观念题目备考策略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2020泰安一模)对比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可推知秦朝()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C.极力维护国家统一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是为了加强各自诸侯国的防务的,秦朝把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目的是加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与君主权力的集中无关,排除D。

(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俄国历史

俄国历史

第一部分:古代罗斯和早期近代俄罗斯 1 截至公元前800年的斯拉夫人 2 公元前800—前600年亚洲人的迁徙 3 公元前600—前300年的西徐亚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 4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的罗马人和萨尔马特人 5 公元200—400年哥特人的胜利征战 6 公元450年的匈奴帝国 7 公元450—550年斯拉夫人的第一次扩张 8 公元560—600年阿瓦尔人的征服 9 公元600—700年斯拉夫人收复失地 10 公元650—750年的可萨汗国 11 公元800—1000年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迁徙 12 截至公元880年的斯拉夫人和诺曼人 13 公元880—1054年的基辅罗斯 14 公元1000年的内河交通和商路 15 截至1000年的基督教和斯拉夫人 16 1200—1600年俄罗斯修道院的繁荣 17 1054—1238年基辅罗斯的分裂 18 997—1478年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19 1000—1450年诺夫哥罗德的东方贸易路线 20 900—1500年日耳曼人的东扩和波罗的海诸国 21 截至1300年的蒙古帝国 22 1219—1241年蒙古人对罗斯的征服 23 1240—1462年立陶宛的对外征服 24 截至1462年天主教的向东传播情况 25 1261—1533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26 1533—1598年罗斯的扩张 27 1460—1860年的莫斯科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河流 28 1565—1571年伊凡四世没收的土地 29 1598—1613年俄罗斯的混乱时期 30 1610—1618年波兰和瑞典的入侵 31 1640—1667年俄罗斯向西扩张情况 32 1648年和1670年的社会动荡 33 1478—1710年俄罗斯向东扩张的情况 34 1700—1800年的贸易和工业 35 1500—1916年的哥萨克 37 1721—1945年俄国向西扩张和波罗的海地区 第二部分:俄罗斯帝国 36 1695—1723年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的战争和叛乱 38 1724年俄国的省份和人口 39 1710—1959年俄罗斯的德意志人 40 1762—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俄国的扩张 41 1768—1795年波兰独立被摧毁的情况 42 1772—1795年俄国对波兰的吞并 43 1784—1867年俄国在美洲 44 1798—1807年俄国在地中海 45 1721—1829年的俄国和土耳其 46 1700—1809年的俄国和瑞典 47 1800—1900年俄国在高加索 48 1789—1815年的俄国和欧洲 49 1801—1825年的俄国和欧洲 50 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俄国 51 1831年的波兰起义 52 1861年的波兰起义 53 1648—1917年流放西伯利亚的情况 54 1840—1906年的无政府主义者 55 截至1860年的俄国工业 56 1827—1860年农民的不满 57 1860年的农奴 58 1850—1870年的俄中贸易 59 1850—1890年的远东 60 1846—1907年英俄在中亚的冲突和扩张 61 1891—1917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62 1872—1887年的俄国与欧洲列强 63 1890—1907年俄国和欧洲各国的力量均势 64 1898—1904年的中国和欧洲列强 65 1860—1895年俄国和日本在远东 66 1895—1905年俄国在远东的反应 67 1894—1904年革命的前奏 68 1648—1917年的犹太人及其敌人 69 1827—1917年犹太人对迫害的回应 70 截至1900年的俄国工业 71 1902—1922年的社会革命党人 72 1900—1917年列宁、《火星报》和布尔什维克 73 1900年俄国欧洲部分的人口和省份 74 1905年革命在农村 75 1905年革命在城镇 76 1905年莫斯科起义 77 1876—1885年的俄国和巴尔干诸国 78 1912—1914年的俄国、巴尔干诸国和战争的到来 79 1914—1918年德国在俄国西部的战争目标 80 1914年的东线 81 1915年的东线 82 1916年的东线 83 1914—1917年混乱中的俄国 84 1914—1921年的俄国和土耳其 85 1917年君主政体的瓦解 86 1917年列宁回到俄国 87 1917年第一次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所在的地点 88 1917年7—8月的战争和革命 89 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 第三部分:苏联 90 1917年11月至1918年3月俄国的革命 91 1918—1919年抗击布尔什维主义的战争 92 1919年反布尔什维主义军队对彼得格勒的进攻 93 1918—1919年外国军队在俄国北部的干涉活动 94 1917—1920年马赫诺和无政府主义者 95 1920年俄波战争 96 1917—1921年的乌克兰 97 截至1937年苏联亚洲部分的乌克兰人社区 98 截至1937年在北美的乌克兰人 99 1919—1920年的边界国家 100 1920—1940年苏联的外交 101 1921年的饥荒和救济 102 1917—1936年苏维埃政权在中亚的扩展 103 1917—1921年独立的外高加索 104 1920年和1921年的喀拉海考察团 105 1920—1922年独立的远东共和国 106 1917—1923年俄国人流亡国外的情况 107 1917—1927年世界革命的失败 108 1917—1936年俄国欧洲部分的劳改营 109 1937—1957年俄国欧洲部分的劳改营 110 1918—1958年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劳改营 111 1920—1970年北部的海路 112 1922—1953年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 113 1939年对波兰的瓜分 114 1939—1940年苏芬战争 115 1939—1940年苏联的吞并 116 1941年6月22日的欧洲 117 1941年德国对苏联的入侵 118 1942年德国控制的苏联财富 119 1941—1945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 120 1941—1945年苏联的工业和盟国的援助 121 1941年德国分割苏联的计划 122 1941—1944年德国在东部的行政管理 123 1942年德国的计划与征服 124 1942年9月至1943年2月对斯大林格勒的围困 125 1941—1943年对列宁格勒的围困 126 1941—1942年列宁格勒以南的苏联游击队 127 1941—1943年德国对高加索的强攻 128 1943—1944年红军的进攻 129 1944—1945年德国战败 130 1941—1945年苏联对少数民族的流放 131 1939—1946年逃离与驱逐 132 1945—1948年苏联在东欧 133 1949—1968年苏联在东欧 134 1928—1968年的比罗比詹 135 1953—1961年的处女地 136 苏联的重工业及其原材料 137 1917—1959年苏联的城市和铁路 138 1917—1961年苏联城市的更名 139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40 截至1970年苏联的海军扩张 141 1860—1970年的苏联和中国 142 1970年的苏中边境 143 1970年苏联的共和国和自治州 144 1700年以来的俄罗斯西部边界 145 1240—1945年俄罗斯的入侵者 第四部分:苏联解体 146 1984—1988年的冷战和武器供应 147 1985—1987年苏联的变化 148 1972—1979年的大国对抗与调和 149 1980—1986年的大国对抗与调和 150 1987—1991年冷战的结束 151 1992—1993年冷战的结束 152 1988—1989年苏联的变化 153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的瓦解 154 1990—1993年的东欧 155 1990年东欧难民情况 156 1990年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衰落 157 1991年1月1日至1991年8月19日苏联的削弱 158 政变及其后果(1991年8月19日至1991年8月24日) 159 政变及其后果(1991年8月25日至1991年12月26日) 160 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的15个独立国家 161 1987—1992年揭露斯大林罪行的情况 162 1991年12月21日至1992年2月21日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163 1992年2月24日至1992年12月23日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164 1993年的前苏联境内俄罗斯族人分布情况 165 1991年以来俄罗斯的西部边疆[编辑本段]序言 在编写这本地图集时,我试图用161幅地图概述俄罗斯从古至今的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1、自然资源丰富
• 钓鱼岛列岛资源丰富,岛上海鸟栖息,盛产山茶、 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作物及药材;周围海域 渔业资源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钓鱼岛周围 的东海大陆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海底 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日本是一个资 源匮乏的国家,在面积狭小的日本列岛上,除森 林、水利资源外,石油、矿产等发展工业必需的 天然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因此钓鱼列 岛的丰富资源对于日本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 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 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 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谅解。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为什么这八个狭小的无人荒岛会引 起日本的垂涎?
计占国土面积的75%,大部分国土为森 林所覆盖,森林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 的67%。 •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 24%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二、日本的第一高峰是 ? • 富士山位于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的
交界处。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地图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
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
钓鱼岛。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
子经政府允许,在钓鱼岛列岛的一个岛屿
上修建了灯塔。日方还出动12艘船只和两
架直升机阻扰台湾渔船接近钓鱼岛列岛。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列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画地图讲历史PPT教学课件

画地图讲历史PPT教学课件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 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琉球问题可留日 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 鱼岛、琉球)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 决……
领土争端风生水起
• 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 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 24日。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 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中国外 交部发表声明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 辩的主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 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简介】 《望海潮》,词牌名。杨涅《古今词话》载, 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之交,后何官杭州,门禁森严,永不得见。 遂于中秋夜使歌妓楚楚唱此词于何前,何遂迎永入内。双调, 一百零七字,平韵。
【注解】 ①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②钱塘:指杭州。 ③参差:这里为大约之义。 ④天堑:原意为天然深沟,这里借指钱塘江。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 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 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 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
【解析】 本题从强加因果、曲解文意等角度设误,考 查对文章内容的推断。B.“因此是负责的思想”错。强加因果。 C.从第四段前三句可知,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 所以此项错误。D.从文章最后一句可知此项错误。
【答案】 第一个“负责”:经过了事实的检验与逻辑 的论证。第二个“负责”:对真理的扩充、推动(捍卫)。(意 思答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概念的含义时要注意联系文章主旨。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 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 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 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 分)

中考历史6.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历史6.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台儿 时间 1938年3月开始
指挥者 _李__宗__仁___
庄战
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歼灭日军1
概况

万余人
[2014.
_是__抗__战__以__来__中__国__正__面__战__场__取__得__的__最__大__的__一__场__胜__仗__,振奋了中国军民的
1942年1月 1945年2月 1945年9月 《联合国家 雅尔塔会 日本签署 宣言》签署 议召开 投降书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史 时
中国: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经过全民族的英勇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1~1945年)
(1)政治: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时间 __1_9_3_6___年12月12日 (1)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 背景 (3)_张__学__良___、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
事变 ,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继续进攻红军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 军展开战斗[2014.16]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主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特点:抵御日军进攻,保卫徐州;作战 地区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抗日战争》PPT课件历史教材1

《抗日战争》PPT课件历史教材1

山东海阳民兵的 地雷战
冀中冉庄民兵开展 地道战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八路军总部公布的《百团大 战总结战绩》称:毙伤日军 20654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 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 消灭日伪据点2993个,缴获大批 武器器材,破坏铁路948里、公 路3004里……此役八路军指挥员 伤亡达1.7万余人。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 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 事变
七七事变
局部抗战
1931.9.18…… 1937.7.7
武汉、广州 陷落
毛泽东《对日 抗战 寇的最后一击》 胜利
全民族抗战
1938.10……
1945.8.9
1945.9
中日战争前,日本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工业 年产值达60亿美元,中国现代工业微弱,据统计, 年产值只有13.6亿美元;日本能自制大炮、坦克、 飞机,而中国缺乏生产能力。日本有庞大的海军和 航空队,海军居于世界第三强国(仅次于美、英), 飞机2700架,全国总兵员数(含后备、补充兵员)8万 人。中国海军、空军非常幼弱,飞机只有340架; 陆军现役兵员170余万人,但装备、训练远不及日 本军队且无后备役兵员。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
实行“三三制”原则有什么作用?
坚决打退 重建新四军的军部

国民党反 公布事实揭露阴谋


共高潮

抗 日

经济:


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坚持敌后游 击战和根据
地建设
大生产运动
政治: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统 一 战 线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做战略配合,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正面战场虽然败仗 居多,牺牲惨重,但是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 图谋。因此,对正面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 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 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 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
唯一战场
小计 4年8个月零8天 3年10个月17天 3年8个月26天 13年11个月16天
25天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 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蒋介石庐山《最后关头》演说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 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⑥1937.8 “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⑦1937.8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变中共军队
——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
②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1937.8—1937.11) 评价: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民族工业内 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线索二国际格局的演变二、专题演练1.如果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习主题,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内容是①巴黎和会②杜鲁门主义③《北大西洋公约》④科索沃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地区冲突激烈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世界大战的硝烟因时间推移而消逝,却带给人类永久的反思。

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①②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

”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②都由大国所控制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④都因大战而解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

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

B 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 (1)太原会战:1937年9月 山西 • 1)主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 2)结果:1)日军占领太原,2)八路军建立 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平型关大捷: 1)时间、地点、交战双方: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 八路军 在山西平型关 伏击日军 2)意义:歼敌千余人,获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 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 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会议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 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 2时间、地点: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3七大的中心任务: 1)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2)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 4.七大的内容: • (1)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 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 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 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 现光明的前途(建立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和平民主)。 • 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 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 一党专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 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5中共七大的意义: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为中共在毛泽东旗帜下,领导人民夺取抗 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 定基础。
二、日本投降
• • • • 1.日本投降的背景: 1)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后 反法西斯盟国加强了对日本的进攻。 2)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向广岛、长 崎投下原子弹 3)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 国东北。 4)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 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 对日寇展开反攻。 2.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 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件++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件++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补充】(4)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5)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周年 点 命实践结合的胜利。(教材八下 P5)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过 教 材 中华 历
·
串 人民 史
考 点
共意
·
和国 义 国际
夯 基
成立 课


75

周年 点
续表
(1)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 量; 【补充】(2)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 治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 斗争。(教材八下 P5)
·
夯 基 础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过 ■考点三 土地改革(8 年 1 考)


课程标准要求:
·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
夯 基 础
(八下:统编 P13~16)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时 间 1950 —1952 年底
范 围 新解放区

·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开始由
考 共和 意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中国人民推翻了帝



国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3)中国真正成为
·
夯 基 础
成立

内 _独__立__自__主_ 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75
目 的 抗美援朝、___保__家__卫__国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