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概念关系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概念关系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概念关系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结果: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p朋友支持>他人支持,并且得分都远高于量表平均分,说明中学生具有较高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2 中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情况

表2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中,除自我批评因子外,其他九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量表的平均分,说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

3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情况

表3结果显示:除自我批评因子外,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批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领悟家庭支持与自我批评因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p<0.01);领悟朋友支持因子与除自我批评外的九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领悟他人支持与除自我满意、自我批评因子外的八个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与自我满意的相关不显著,与自我批评呈显著负相关(p<0.01)。

4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高低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情况

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高分组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高于领悟社会支持低分组,而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1)。说明领悟社会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然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概念,与自我和人格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1)最基本的层面; (2)个人同一性; (3)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将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即情感和态度一致、需求和能力一致、目标和信念一致。 “自我同一性”的本义是身份的认同。它是指个体试图将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种独特的“统一的自我风格”,并决定协调和区别于他人。一个简单的理解可能是统一他们的“众多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它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自我肯定和反思。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

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类必须经历心理社会进化的八个阶段,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这些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这八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当该任务被妥善解决时,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恒等式。核心任务处理的失败或失败会导致个人身份的不完整和不连贯,而处理的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例如,婴幼期的最佳状态是基本信任状态,而最坏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状态。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自媒体课题(修改版)

基于自媒体平台下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性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自媒体”概念最早是由丹·吉尔默提出的,2004年7月,丹·吉尔默又在自媒体原始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它的内涵,他指出,自媒体是在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媒体报道方式,其传播方式实现了由“点到面”向“点对点”的转变。由于国外学者们关于自媒体推进小学教学实践性研究的比较少,在文献检索中难找到相关内容。 2、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西方国家,自媒体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自媒体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传人我国,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它仍然属于一个新兴概念,虽然自媒体已经越来越来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但将自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不过就文献数量统计来看,近几年关于自媒体参与教学的研究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自媒体用于职业教育或是高等教育,对于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少之又少,其中相对于小学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它的创始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为了更好的研究运用自媒体推进小学生学习实践性的研究,在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点,以现阶段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制定与儿童思维发展相吻合的教学方案。 2、认知心理学的表象加工理论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信息是转换为具体的表象储存在记忆中的,同时表象也是信息编码的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对具体表象进行加工,使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这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表象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此次教学实验过程中,将利用自媒体的图、文、声、像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模型,帮助学生积累表象,并通过自媒体的直观展示,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三个方面,但这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还包括一些阴性学习行为,如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及课后教师辅导与学生社会实践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成熟,教学设施的完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更好辅导课堂及课后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和学的方式也有了一定的革新,教师和学生应该顺应新形势,借助自媒体的力量,更好地完成教和学。 1.1对小学教师运用自媒体进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为教育界的新兴事物,自媒体与教学的整合应用研究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关于其影响因素、适用范围和参与模式都没有很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从自媒体参与小学教学出发,总结出自媒体应用于小学生教学的应用过程、所需条件等,为小学教师其应用于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第七。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7425524.html,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作者:耿凯丽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4期 摘要自媒体自2002年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提出以来,迄今已有15年,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进步发展,自媒体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与蝶变,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形态。虽然国内传播学界对自媒体的讨论一直颇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对自媒体进行明确的定义,笔者对自媒体的概念尝试界定,并对自媒体发展的新特点进行整理。 关键词自媒体;新媒体;网络红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05-02 自媒体译自英文“we media”,最初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于2002年首次提出,后来他在2003年撰写的《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推广,许多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受众,已经自然地参与到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并提出自媒体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2005年左右,我国学者在分析博客发展时引入了自媒体概念,意为进入 门槛低,可以自由选择。学术界对自媒体的讨论颇多,对概念也进行诸多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正式权威的概念。 1 自媒体概念应随着自媒体发展而演变 自媒体的概念在西方学术界有确切的定义,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之后西方学界也一直在沿用这一 定义。 中国传播学界至今还没有对自媒体下一个正式严谨的定义,但学者们对自媒体概念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比如2008年张彬在《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给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但是这一定义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一方面,张彬下的定义中,枚举的几个传播载体如博客、可摄像手机、Wike、SMS等在今天的自媒体浪潮中身影渐消,另外的载体如微信公众号、企鹅号、今日头条个人号、个人直播平台等载体相继兴起并流行,新的现象、新的流程造就了自媒体新趋势、新特点,相应的,自媒体的概念和特点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5自我意识

Chapter 5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 第一节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意识活动的层次一:有意识的察觉→是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 感觉觉察:“你感觉到了什么?”——体会到刺激并了解刺激 概括性观察:感觉→知觉 元认知觉察 有意识回忆:与父母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 2、意识活动的层次二:较高级的官能→意识的能动作用 注意:通过注意,意识将决定觉察到什么和觉察不到什么,要觉察什么或不要觉察。 (注意属于心理状态,不属于心理过程。) 推理:不要牵涉到具体事物,是我们大脑在进行符号加工。 自我控制:我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个决定受意识操控 3、意识的层次三:意识状态→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状态 Eg:发怒惊醒惊奇愤怒 二.动物有意识吗? 1、镜子实验——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 【镜像自我识别实验(Mirror self-recognition, MSR)】给动物的额头上画上红点,然后让他们照镜子。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动物会认为镜子里的不是自己,而会用爪子或者嘴去舔镜子里的动物额头上的红点。反之,他们会用手去摸自己的额头,因为他们意识到镜子里的其实是自己。 黑猩猩是最早通过这个实验的动物,而大猩猩和猕猴因为天生恐惧和镜子里的视线对视而无法进行该实验。 人类在一岁半以前也无法通过这个实验证实自己有自我意识。 2、设计巧妙的欺骗行为实验

第二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 自我意识 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也是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反映。 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 1自我意识中涉及的内容不同 生 社 心 理 会 理 自 自 自 我 我 我 生理(物质)自我:指个体对自我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特质的 意识。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社会自我:宏观方面是指个体对自我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 微观方面是指个体对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 2 自我意识的客观现实状态不同 现 理 实 想 自 自 我 我 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 为的意识。 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 请活在现实中,但又让理想成为不断前行的动力 ● 马斯洛:生活理想符合实际。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

学生自我意识测查分析报告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处在青年期的高中学生而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的发展,是其个性趋向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否有着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渐趋成熟的自我意识,对高中学生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情况,引导并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我们对我校高中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自我意识的问卷测查。测查采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即要求学生在“现实的我”和“我的人生”两个项目中,根据自己的意见,对项目中的各个子项目进行“a—g”7个等级的评定。然后根据每个等级的分值(“a—g”所对应的分值依次为7-1分)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最后算出总的平均分,以此了解并分析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情况。 参加此次测查的学生共200人,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测查统计结果如下: 现实自我 我的人生 经统计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现实自我”项目中,学生得分平均值为5.034分。由此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现实自我”的评价倾向于积极的一端。从“我的人生”项目

来看,学生“我的人生”项目的平均值为5.516,由此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热情与追求。但是,具体从子项目来看,我们发现学生在“安定—焦躁”(4.98)“充实—空虚”(4.98)“健壮—衰弱”(4.86)“有力—无力”(4.78)方面上偏向消极的一端。分析其可能原因,我们认为,课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可能是造成学生身心焦躁、衰弱、无力感,以及生活空虚感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从“勤勉—懒惰”(4.42)上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显得不够勤勉,还需继续努力。 将“现实自我”与“我的人生”进行对比,我们同时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着积极向上的评价,且评价比“现实自我”更倾向于积极的一端,可见,大多数学生内心中有着一个更为积极向上的理想的自我。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出现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往往存在一定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促使个人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综观本次测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积极的、向上的。但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尚未成熟稳定,因而学校对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或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良好自我。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自我意识,我们有以下措施: 1、教给学生有关自我意识的知识。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适当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有关心理学知识,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品质等有比较科学、明确的认识。例如,向学生介绍诸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尊与自卑”等概念,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自我意识进行比较和反省。 2、帮助学生了解现实自我。 现在是将来的基础,现实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积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例如,定期让学生进行自评以及同学间的互评,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再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及各种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活动成果中认识自我,从自我反省中认识自我等等,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系统、确定的自我概念。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台山市华侨中学陈荣生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性成熟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来说,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面笔者将从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自我意识的表现谈起,进而论述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一、性成熟的含义及表现 “性成熟一般是指生殖功能迅速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并成型,身体各方面从加速生长直至基本稳定。”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殖器官方面,如男孩表现为睾丸的成熟,女孩表现阴道、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成熟;二是在第二性征方面,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男孩会出现生须、喉结突出、骨胳粗大、声音低沉等现象,女孩会出现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现象;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 “自我意识指一个对自己的认识,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这种觉察包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等。”②“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不同方面。”③“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方面。” ④在这些内容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还是表现在对自我特点的认知、认同和调控上。 三、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简单谈谈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影响。

1、高度的自我关注。由于中国现在性教育比较落后,青少年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严重缺乏心理准备,随着第二性征的成熟,如男孩睾丸增大,女孩乳房的增大、体毛的长出、月经的初潮等体征的出现,使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出现了恶心、惊奇甚至是惊恐等现象。于是,引起了对自我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诸如“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问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由于问题一时并不能够解决,于是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2、过分的自我封闭。随着性成熟,青少年开始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希望获得与成人的平等待遇。他们开始不喜欢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在他们面前“摆架子”,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预。独立意识进一步加强,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秘密。完全陶醉在自我的幻想当中,出现了远离团体、远离社会活动的现象,随之变得自我封闭。这种情形下的学生一般都讨厌集体,讨厌学习,成绩下滑。 3、不当的容貌攀比。青少年在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后,由于个体的差异,出现了容貌形体的不同。于是,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攀比。一些容貌好的则洋洋得意,形体不佳的则悲观失望,出现了自卑现象。 4、强烈的异性交往要求。由于性机能已经成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便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开始寻找异性朋友。同时,这时的青少年都有一种急于获得他人认同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寻找他人倾诉的愿望,交异性朋友更是他们的首选。

自媒体

1、自媒体是什么? 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下,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改变着人们地日常的生活。它,就是——自媒体。 而今,我们越来越深刻地发现,自媒体已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只要人和手机在哪儿,自媒体的运用就能延展到哪。它让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畅所欲言的平台,从此,人们不再被动接受少数“主流的”声音,自媒体让他们更多地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那么自媒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受欢迎,甚至不可或缺。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同时,它也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在WEB2.0的世界里,被应用最多的就是个人门户的“自媒体”。以博客社区为代表,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小网站都会给用户开设“博客”,“日记”等自媒体载体,自媒体通过“六度理论”和病毒式的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的放大,特别是SNS类社区。 自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自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2、现状 自媒体以悄无声息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义,进而对于学校社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接触时间早,

(完整word版)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1.追求独立自主。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特征),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二)青少年友伴关系的发展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友谊关系是最重要的三大社会关系。较之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友谊关系更具平等性。友谊关系的建立是以选择和承诺为基础的。友谊关系不如家庭关系那样稳定。青少年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友谊关系的特征,以及保持友谊关系的决定因素。青少年争吵的时候,愤怒的成分减少了,他们能够更加公正地解决与朋友、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这也许是由于他们能够意识到,太多的冲突会使他们失去友谊。青少年们通常会选择与他们相似的同学为友,朋友间的相互影响又使其间更为相似。同一个朋友圈的青少年,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较为相似,在同辈群体中也处于相似的地位。 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无论是就友谊的强度和重要性程度而言,还是就与朋友共聚的时光而论,均莫过于青少年时期。友谊更具交互性。对亲密、忠诚和共享的重视,标志着青少年向成人式友谊的过渡。青少年朋友之间亲密程度的加强,不仅反映了其认知的发展,而且也反映了其情绪的发展。这个时候,青少年更善于表达其思想与情感。他们也更善于顾及他人的观点,因而也更善于理解朋友的思想与情感。青少年向朋友倾诉秘密的过程,是探索其自身情感的过程,是定位其人生坐标的过程,是确认其自我价值的过程。 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同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说,友谊关系稳定、亲密和支持性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积极,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往往不会与他人敌对,往往不会有焦虑感和压抑感。实际上,友谊与适应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友谊促进适应能力的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又反过来推动着良好的友谊关系。 (三)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

04自我意识 2

第四章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 B.詹姆斯 C.施奈德与坎贝尔 D.罗森伯格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4.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7.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8.()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A.自我知觉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定 D.自我图式 9.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0.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自我概念 B.图式 C.角色认同 D.自我评价 11.自尊的经典公式为()。 A.自尊=成功/抱负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 的方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方式 1950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出版的《童年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以及如何定义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个体在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那么如何在青少年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及获得方式 1、家庭因素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2、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之为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流氓小团伙拉下水,从而选择消极同一性。 校园应该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影响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再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提倡积极向上,民主开放,健康自由的校园文化,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 3、社会文化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背景。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昂扬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其次,社会中应该具备良好的榜样,青少年很容易对社会中或者学校中的榜样进行模仿,例如现在较为广泛的“追星”现象。那么学校和社会应尽可能的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来引导青少年;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民主包容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创造自由发挥的社会环境,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民主、和谐、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体认知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2.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3.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心理自我 4.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以后 D.2岁左右 5.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2~3岁 D.3岁以后 A.自我矛盾型 B.自我扩张型 C.自我否定型 D.自我萎缩型 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9.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 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10.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 )。 A.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 B.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 C.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 D.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包括个体( )和( )两个方面。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和( )两个特点。 3.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 )和( )。 4.由于意识转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 ),二是( )。 5.大学生的自我探究包括: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6.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意味着( )、( )和( )的统一,也意味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 7.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 )、(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 )、( );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 );行为方面的( )、社交意识等。

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研究

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 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在体育领域,身体自我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文中采用文献综述与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与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关系;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并且与现实自我相矛盾;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特点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文中还特别指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促进并改善身体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身体自我心理体育锻炼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多方面的实验资料已经证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显示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涉及到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他们饱受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方面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伤害。为了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就学生心理学问题,自我意识的一个分支——身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1.身体自我意识与相关概念 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身体自我观念:在体育领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澳大利亚教授William James提出),它是整体自我概念基础之一。 青少年:是指13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类群体。他们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时期之前。 青少年身体自我意识:是指青少年对自身这样一个生物个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另外,福克斯(1997年)认为:身体自我的行为是一个决定性的促进因素,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促进着。不管我们如何的追求精神,我们始终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我们是生物体。我们的健康,情感是通过身体来表达我们的愿望,通过人体的所有行动而被显示。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展现在其他人的感官之中,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共属性。因此,也有许多研究人员把身体自我看作公众自我。 2.身体自我观念分类

第五章自我意识与人格

第五章自我意识与人格 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自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形成。自1890年威廉·詹姆斯(W.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以来,自我意识在心理学领域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自我意识和人格成为社会心理学关心的主题之一。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概念、自我意识与自我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和自我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自我是指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或是各种身心状况的总和。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部分,即物质的自我、 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在西方,自我也存在两个混淆的概念,即self和ego。一般而言,大多数实证 研究都是围绕self进行的,对于ego,则一般为思辨性探讨。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简而言之就 是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一般认为自我意 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自我认知,即对 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举例来说,个体对自己身高、相貌、健康状况、 性格或是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好坏等的认识就是自我认知;而对自己身高、相貌的满意与否产 生的愉悦和自卑情绪,对自己性格的欣赏或不满情绪,以及与人相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就是自我情感; 根据自己外在条件而扬长避短地装扮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就属于自我意向的范畴。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和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个体在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可以把自己与客观世界、自我与非我区别开来的时候,自我意识也才出现。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 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从自我中的精神自我部分产生发展而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又可以把 自我意识看作精神自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我们要认识到,自我意识一旦产生,便有了相 当大的独立性。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认知范畴。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 我概念只是自我认知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 和自我调节有着深刻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自我概念、自我意识都涵盖于自我的范畴之内。由于长期以来, 西方和国内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研究都是在自我(self)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在下文的一些相关理 论阐述中,我们不做严格的区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所谓自我意识的结构,是指自我意识由哪些心理成分或基本表现形式所构成。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摘要】性成熟是青春发育的主要标志,性成熟现象也引起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性观念都处于一个懵懂状态,很多都不成熟。探讨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自我意识性成熟影响 2008年2月以来,香港"艳照门"事件在全社会引发了巨大震动。窥私者有之,谩骂者有之、喟叹者有之,网民自发的相关讨论更是汗牛充栋。显然,在一个网络传播力量如此巨大的时代,"艳照门"所造成的广泛社会影响是难以忽略的。总而言之,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与之同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少年的身上,关注性成熟在他们自我意识的作用。 根据《时报》在100名学生中进行调查,指出超六成学生感到好奇刺激,感到反感的学生仅两成。事件发生之后,学生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个人隐私的保护,接着依次是性知识、交友道德,以及偶像选择。由此可见,性这个问题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起着一定的重要。我们试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来探究一下。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最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许多学生还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世界观、价值观、性观念都处于一个懵懂状态,很多都不成熟。性成熟是青春发育的主要标志,性成熟现象也引起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期过渡,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他们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省,以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教育自我,有意识地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消除不良的人格特点。而且他们努力实现“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有机同一,他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我、塑造自我、健全自我,能极为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评价和看待自我,能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自己的人格倾向性与人格心理特征。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这个客观存在的条件,时时刻刻在作用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艳照门”这个事件,他们对于这事件有着太多疑惑。据《时报》访问,其中一个叫黄雨的学生产生了如此疑问:自己在网上看到艳照的时候,一开始觉得新鲜,甚至觉得有点龌龊,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心理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一直把这些照片全部看完。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充满来好奇心。好奇心会促使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了性的存在,开始理解性所包含的意义,对性产生了关注,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性的兴奋和冲动。这也成为异性交往的一个准则或原则来衡量对方。 面对如此的严峻的形势,在整个青春期中,青年人的情绪多动摇不定,容易变化,如果不注意及时引导,常会使某些青年滋长不健康的性心理,以致早恋早婚、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成长,或者可以这样讲,青少年的性成熟阶段,是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必须要关注的。家长要放弃身段,多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生活、心理状况,不要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学校也要加强和同学的沟通,注意疏导。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性成熟促使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呢?这一直是我们所探究的重要科题。青少年成长的一代,所面临的社会面貌是日趋复杂而艰巨的。以现今网

新媒体与自媒体

??????? 一、新媒体的概论及分类 ???????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己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 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和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的建立关系,同时他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 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节目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新 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大众传播的小 众化。 ??????? 有研究者表明: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的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造成挑战,例如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用手机拍摄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 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这场灾难的现场。这些照片很快流入了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 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利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和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 首先新媒体具有隐蔽性,新媒体的形式隐藏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它最低限度的减少了与 受众的抵触性,让广告同娱乐结合的更为紧密。 ??????? 其次是它的分众性,可以更有效的针对产品的消费群,加上一些新媒体属于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率高,所以它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人的单独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 ??????? 最后是它的高科性,使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适合于不同场所,产生更好的 视觉效果。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 二、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的广告受众变革 ???????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受众在广告传播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就必须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受众,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广 告受众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 ??????? (一)广告受众行广为的转变 ??????? 随着新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诸如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发展,使得受众对广告信息的索取 也更加便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RSS技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利用搜索关键 词进行信息的精确筛选。豆瓣网、youtube之类的web2.0网站,一些商品的论坛、官网、QQ群也将会成为他 们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总之,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认知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 像以往亿万人民同看一张报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受众根据各自的利益与兴趣选择了不 同的媒介,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的兴趣多元化表现除了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