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合集下载

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领域,学生自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学生自治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自治能够使学生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自治活动中,需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参与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学生自治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增强学生责任感学生自治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在自治活动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通过这种过程,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集体和个人的影响,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学生自治是学校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自治,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的过程。

学生自治可以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这种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提高教育质量学生自治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生自治活动,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

学生自治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等。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民族性。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进行一些戏剧表演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3. 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学生的角度1. 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要自觉地去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为学习活动。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发展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发展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义上讲 , 自 主发展教 育属 于深层 次的 自 我教 育 ,它是 受教 育者 以 自 我认识 为基础 的 自我发展 ,不是指狭 义上 的道 德 完善或 通常意义上的 自学 ,而是指 学生不断地认识 自 、发展 自 、完善 自我和 实现 自 。 我 我 我 关 键词 : 自主 发展 ;强调 自主 ;注 重激 励 ;着 力 内化
位 为 前 提 ,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内在 动 机 为 关 键 , 以开 掘 学 生 习风 格 ,张 扬 自己 的个 性 风 采 。教 师 的本 领 则 应 该 显 示
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形成具有极强再生 在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 主动参 与教育 活动
能力 为 主要 目标 ”的教 育 。 的愿 望 ,提 供 人 人 动 手 、动 脑 实 践 的 机会 ,创 造 人 人 都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自主 发 展 教 育 属 于 深 层 次 的 自我 能 获 得 成 功 的条 件 上 ,努 力 形 成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发
教 育 ,它是 受 教 育 者 以 自我 认 识 为 基 础 的 自我 发 展 ,不 展 能 力 的 “ 候 ”和 “ 气 土壤 ” 。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0
维普资讯
学 术 空 间 ■
2 注 重 激 励 .
( )构 建 自主 发展 教 育 的 目 相信 学 生 、尊重 学 生 ,突 出学 生 的 主 体地 位 ,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要 尽 力 创 造 条 件 使 学 生 这 个 教 真 正 把 学 生 当成 生活 的 主人 和学 习 的 主人 ,是 实 施 自主 育 主 体 的 认 识 能 力 、智 力 潜 能 、个 性 特 点 得 到 充 分 的发 发 展 教 育 的首 要条 件 。我 们 认 为 ,强调 自主就 要 多给 学 展 ;以 “ 育 ” 一词 来 限定 “ 教 自主 发 展 ”是 为 了说 明 这种 生 些 时 间 ,让 他 们 自己去 安 排 ;多 给学 生些 问题 ,让他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发挥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发挥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发挥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是人的天性,也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主性不仅是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形成其他方面素质的重要因素。

中学阶段是自主性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主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一下子从对长辈的依赖中走出来。

因此,在学生管理上,要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将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存在着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倾向。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显然,过去那种指令式、专断式、压迫式的班级管理难以维持,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实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在幕后做大量工作,学生的主体参与要经历班主任引导管理阶段、师生共管阶段,才能上升到学生自我管理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

笔者在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

1、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教育就是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目中有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班级的管理。

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处理好“放手”和“指导”的关系,尊重、相信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以独立为前提,因此,在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时,我一方面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代替,也不过多干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在宏观上为学生把握好大方向,指导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容摘要】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习自主性。

4、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可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可能全面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想想、议议、辨辨、评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现象各个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切真挚的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

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创造情境,诱发参与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新的学期开始了,一班和二班都分到了自己的卫生区,一班卫生区近似于平行四边形,二班的卫生区是一个长方形。

一次两个班的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吵了起来,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班的卫生区大于对方的卫生区,谁都不相让,到底哪个班的卫生区面积大呢?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了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动手操作,多向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时,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主体课堂教学实践(3篇)

主体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主体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主体课堂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体课堂教学的内涵主体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

主体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主体课堂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转变角色,注重引导(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拓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体验(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体课堂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高。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 教师评价(1)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校评价(1)学校是否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主体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1期文|陈然“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求。

教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关系融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做好这一环节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整节课的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多样,有利用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利用学生好胜心强而创设的竞赛情境,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知道运用何种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阅读、思考、交流的积极性,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对所学知识发生过程进行自主思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自愿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学习的能力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对一切教学活动越俎代庖;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往往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演员”;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导演”。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质疑中创新。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在我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从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我们老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些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些学生对科学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则对艺术感兴趣。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如果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如果学生对艺术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美术展等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

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激励,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赞美鼓励,使学生享受学习;通过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意味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思维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新课改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自主控究,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学习《为正义高歌》这节内容时,我联系了八年级法律常识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更需要以德治国。

为了这场辩论比赛,为了使自已辨方的证据更充分,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都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和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懂得了,要想坚持正义就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原则。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做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备素质。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主体性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不足。

部分学校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社会舆论对高考分数的过分重视也使得学生主体性意识逐渐被淡化,学生更多地被外在压力所驱使,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急需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1.3 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自主发展方案

学生自主发展方案

学生自主发展方案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自主发展方案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学生自主发展方案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利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学生自主发展的意义、实施方式和必要条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学生自主发展的意义学生自主发展方案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学生自主发展方案则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以及组织学习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培养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学生自主发展方案的实施方式学生自主发展方案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理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1. 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组织。

学校可以成立学生自主发展组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学校可以建设自主学习室,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供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 开设选修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4. 推行学生评价制度。

学校可以引入学生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反思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学生自主发展方案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发展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 积极的校园文化。

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 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应提供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化的平台,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做一些探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

这种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能力并愿意独立的、自觉的、批判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实践和自主评价学习成果。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学习的责任心和担当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生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差异化的个体发展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自由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1. 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本和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讨论。

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等。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解读文本和表达思想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文本和任务,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4. 鼓励表达和讨论: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典、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等,从中获取信息和启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出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发表时间:2013-05-28T08:45:37.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7月总第139期供稿作者:柴先珍[导读]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柴先珍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柴家庄小学054000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要使教学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

许多著名的教育艺术家把“千方百计表扬学生”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

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是每个学生必不可缺的部分。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因为只有当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校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被 passively process knowledge。

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发掘,去探索,去思考。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建构者。

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体验、发现。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轻松和愉快。

课程设计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优秀的课程设计应该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挑战、有成就感、有收获。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通。

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也是课程设计的关键。

学生通常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因为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除了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学校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校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校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自主自律,就是引导学生增强自主自律能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在完善个性、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克服自身某些不良现象。

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发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数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改进教法与学法,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培养主体参与的能力。

传统的小学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多是灌输保姆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多,深刻理解少,单向交流多,集体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健康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

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
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例如,我教第四课d、t、n、l时,没有先教怎么认读拼读,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完全由学生自己从“不会”到“会”,自己学会拼读,这样课堂教学密度大,效率高、效果好,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自然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

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

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

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

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

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

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

如:我在教学复韵母ai与声母t、d、n、l相拼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当出示这些音节时,提问:你能运用已学过的方法拼读出来吗?看谁拼读得又快又准?学生跃跃欲试,在四人小组里纷纷动脑、动口拼读出来。

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时,有的学生发音很准,但有个别学生的发音不太准确,通过小组的评议、正音,发音不准的学生得到别人的帮助,及时得到订正。

整个过程在问、想、说、议、悟的师生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主、独立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