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近几年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特色
1. 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尚有差距客观地说,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逐步走向成熟。1985 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从此,我国会计界人士开始引进国外会计著作、研究探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1992 年,财政部开始了全面的会计改革,出台了“两则两制”。1997—2001 年,财政部首次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在2000 年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2001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兼顾中国特色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的策略。2006 年,是我国会计准则重大改革的一年。财政部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使原有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基本对应起来,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迈进。
2.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是经过历史的验证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制度与实施是中国政府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是:趋同是方向,趋同不是等同,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趋同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没有全部照搬国际准则,而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实现实质性趋同的同时,保留中国自己的特色。
二、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的。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投资、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各个国家的关系在这张经济网中变得更加紧密和脆弱。越是强大的企业越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这便要求一个真实、公允的会计语言来协调经济市场的发展。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需要。
第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各国双边和多边贸易的不断扩大,包括以往的商品、劳务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内的交易活动日益增加,在世界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必然要对双方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状况做充分而全面的了解,但各国不同的会计语言却成为阻碍了解过程中一个不可争的因素,就像打架的孩子们只按照自己的想当然来判断对错一样,没有一个公道可循。这些孩子们有的是国内企业、国内上市公司,还有跨国公司母公司所在国的政府与子公司所在国的政府,他们在进行国际经贸活动中或在利益协调中,需要了解公司整体或者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都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允和会计实务的统一。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利润分配的要求。随着世界各国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劳务相互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各国的外资企业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有了空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母公司为了加强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实施国际经营,都要求按国际惯例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和协调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庞大的国际公司强烈要求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有一个基本一致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以适应投资者决策的需要。在这样的经济市场趋势下,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
第三,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市场已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庞
大的经济网络,此时各国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向之一就是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而不是各自说了算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加入WTO 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这都迫切需要中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以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1)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变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会计准则的内容要规范。市场经济需要的是能够规范现行会计实务的会计准则,以便于投资者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会计准则的制定过于落后于会计实务,这样的制度将不能维持市场的公平与稳定。
第二,会计准则的质量,要有较强的相关性和稳定性。会计准则如果相关性不强,将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而如果会计准则稳定性不强,频繁变更,将失去权威性,也不利于监管和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