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_李维安
国企改革深层问题是治理问题
国企改革深层问题是治理问题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20年第1期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国有企业已步入公司制时代,上市公司将成为国有企业的基本形式。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1069 家,占同时期全国3565 家上市公司的29.99%;其资产总额为166.72 万亿元,收入总额为29.77 万亿元,净利润总额为2.59 万亿元,分别占同时期全体上市公司的69.14%、65.89%和70.4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样本分析企业改革难题、深层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治理问题。
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我们为推动国有企业治理,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全样本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合规性表现相对较好,有效性有待提高。
(1)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条层级数为2.88,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1,层级得到有效压缩,但高于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2.50 以及全部上市公司的2.09。
(2)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类关联交易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为19.36%,资产类关联交易占总资产比例的均值为1.19%,高于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6.85% 和0.62% 以及全部上市公司的4.13% 和0.70%。
(3)尽管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建立了累积投票制度,但只有17.1% 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和15.3% 的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选举董监事时实际运用了累积投票制。
第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方面,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用工机制等取得显著成绩,高管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1)高管薪酬激励平均水平方面:国资委所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薪酬激励平均水平分别是93.88 万元和99.83万元,均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98.36 万元和101.64 万元;其中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薪酬激励平均水平分别是99.59 万元和114.81 万元,高于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91.47 万元和92.10 万元。
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政策目标及推进路径
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政策目标及推进路径作者:翟大顺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第20期摘要: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庞大,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领域。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国有企业改革。
本文将结合深化我国国企改革的政策目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路径,希望能够为深化我国国企改革提供经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目标;对策研究;混合所有制;问题对策;分类管理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必须明确改革的政策目标,解决深化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落地实施。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目标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经过五年时间,国有企业改革绝大多数目标基本完成。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主要明确了,今后三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国企改革要严格按照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经济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格局的优化和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有经济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等能力的提升。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不足部分企业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行政化、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改革的主动性。
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也很难激发起企业各负责人或管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难以主动推动改革、深化改革,这都将导致国企业改革受到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企的公司治理研究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1(下)108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关乎国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但是受历史遗留、市场环境以及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利于国企又快又好发展。
因此,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企的公司治理研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企公司治理问题(一)利益冲突加剧一是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
国有企业遵循的是“政府利益-社会责任-企业利润”的价值逻辑,经济效益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在经营管理上较多地受到政府方面的掣肘;而私营企业遵循的是“企业利润-社会责任”的价值逻辑,认为企业利益高于一切,而社会责任则是次要考虑的问题。
这种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使得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在国企混改中出现了一些难以调解的矛盾。
二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般来说,在混改后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处于相对控股或绝对控股的状态,掌握着企业的绝大多数话语权,而民营资本占股较少,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难以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是股东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企通过引进非国有资本的形式推动体制改革,必然会对员工原有的职工身份造成影响,尤其是对身居要职的国企“干部”来说,股权结构的变更会在不同程度上撼动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这就使得国企员工对混改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应该是彼此分离的,但是由于国企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一些国企管理者可能通过牺牲股东利益的方式谋取个人私利,包括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追求短期行为等,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向偏离预先设定的目标。
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有股权高度集中,企业经营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二是董事会功能异化,目前多数国企董事会中执行董事与外部董事的比例在2:1左右,这意味着经营者掌握着公司的大多数权力,无形中增加了经营者的“逆向选择”风险。
纵深推进混改,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纵深推进混改,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作者:程唯珈来源:《中国报道》2022年第04期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下,经济发展正由“量的扩增”向“质的飞跃”转变,包括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重要领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由过去的“跟跑者”变为“并行者”“领跑者”。
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制约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因素充分显现。
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仍不容忽视,与国家和全社会的期望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今年2月,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研究部署今年重点任务。
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逐级压实责任,锁定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拔硬钉子、啃硬骨头,确保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
如何通过创新引领,不断夯实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方面发挥基础、特殊作用?这些问题涵盖了当前国企改革的最重要方面,也成为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動“破壁攻坚”的重要内容。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自此启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此前的中国联通,首次探索在央企集团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整个国企改革的冲击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路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混改以来,中国联通战略投资者数量多,股权占比高,通信行业资本向民营资本开放,采用“引入战略投资+定增+股权转让+员工持股”方式,用实践奏响了国企改革的最强音,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3年来,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要求,中国联通制定了本企业实施方案,详细明确了每一项改革举措的牵头人、牵头部门和时间节点,将子企业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内部巡视工作范围和考核评价体系。
做强做大国企:企业战略还是政策比例要求
做强做大国企:企业战略还是政策比例要求
李维安
【期刊名称】《南开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6(19)5
【摘要】在当前推进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有企业可谓首当其冲;而深化国企改革又要求其“理直气壮”地做强做大。
在此前提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显得十分重要。
【总页数】1页(P1)
【作者】李维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扶持政策出新招做强做大添助力——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就《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记者问 [J],
2.中注协在京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长会议李勇会长要求坚持“主题主线”继续深化考试和监管改革落实做强做大扶持政策 [J],
3.房地产企业做强做大研究——鼓励房地产企业做强做好做大政策建议 [J],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4.从世界500强看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J], 李锦
5.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J], 文振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公众公司需要加快经济型治理改革
018我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强调公司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维安: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感谢《董事会》杂志!从治理改革的结构来看,公司治理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是以政府、市场、社会作为主体,通过治理机制来配置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并协调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诸多活动,最终实现整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从政府—市场—社会的逻辑解构,现代国家制度主要包括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与之相对应,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纳入公司治理、政府治理以及社会组织治理作为核心内容,并引入相应的、适应各层次的治理模式。
从治理改革的顺序来看,公司治理为国家治理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从中国治理改革的时间序列看,公司治理改革是先行者。
中国改革的路径,即依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政府制度、现代社会组织制度、现代国家制度,相应即先搞公司治理,再搞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
经过40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公司治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国家治理改革提供借鉴。
访谈/陈欣中国公众公司需要加快经济型治理改革——李维安教授访谈录中国治理改革的路径,是从公司治理到政府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再到国家治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
而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治理理念与治理理论的引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治理”被热议、普及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因为企业、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改革,首先面对的就是主要规则和治理结构的重构,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和责权利的配置。
当前,如何看待中国治理改革的演进方向,如何看待中国治理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通过分类治理、配套治理实现中国治理改革的阶段性任务?2018年6月下旬,作为国内唯一专注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董事会》杂志总编辑,我对中国公司治理权威专家,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从公司治理到国家治理》一书的作者李维安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央企”的董事会建设
作者: 李维安[1] 作者机构: [1]《南开管理评论》主编 出版物刊名: 南开管理评论 页码: 1-1页 主题词: 国企改革;董事会建设;攻坚战;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改革;年销售收入;企业改 革;国防军工企业分布;石油石化
摘要: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因企治理改革最 关键、难度最大的就是掌握车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分布于国防军工、石 油石化、通信、电力、治金、电子、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2005年,166家中“央企”业实现 年销售收入6.7万亿元。
青岛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二)2024
青岛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二)引言概述:青岛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和经济中心,一直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市场化运作和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行动,青岛市展开了新一轮的改革举措。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别介绍这一深化行动中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内容。
正文:1. 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 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推进党委全面领导体制改革- 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层职责与激励约束机制- 推动公司制改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效益2. 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民资,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国企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国企市场竞争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公平3.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动国企与民企、外资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鼓励国企基层创新,培育创业创新企业- 混改后国企员工激励机制改革,引入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4. 加强风险防控- 完善国企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强化国企财务审计,监督合规运营- 提升国企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安全保障5. 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动国企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增强国企环境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投入- 鼓励国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总结:青岛市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中,以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风险防控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国企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推动了青岛市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混合所有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依据目前,企业并购已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导向。
2013 年初,工信部等十二部委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支持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九大行业的兼并重组。
2013 年10 月15 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依靠市场力量重点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并且提出,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依据,各地也在着力推进这一项改革制度的深入。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资产布局结构的调整,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重组整合,是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国有资本的一个机会。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是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多种资本形成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好的组织框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
将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国际化之路,否则没有出路。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发展混合所有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企业产权多元化,这是当前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
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形成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经济,这将是我国股份制经济在股权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同一企业里,既有国有股,也可以有集体股、个人股、外资股、法人股等,各类所有制资本具有平等地位,按照股权多少,享有不同权益。
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铺平了道路。
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杨建君指出,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混合所有制的说法就已出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1]。
倡导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路径不是新的提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正确的把握“混合所有制”的内涵能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
混合所有制并非等同于股份制,而是保持公有制的基本属性的同时,又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它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
正如胡峰所说,国企改革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以求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生的效果[2]。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2.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国有企业之所以改革是因为其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Hong Yu 提出国企迅速发展所导致国企和非国企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以及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3]。
因此,学者们提出,政府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是为了改变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定位布局和国企内部治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观点:国资委制定策略集中程度过高、政府企业两者界限不清、权责利三项分布不明等问题日益突出;自身监督力度不够,“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企定位布局的主要观点:荣兆梓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大障碍是不清晰的企业功能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十分困难,政府与企业分开的改革目标落实不到位[4]。
国企内部治理的主要观点:卢俊认为,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往往被国有股东兼顾,以至于企业常常被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局面困扰,公司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无形之中加大;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存在问题,使得大股东左右高层的策略制定,同时,侵犯小股东既得利益,缺少相应且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使企业常常陷入“内部人控制”的困境之中,无法抽身[5]。
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迈向新阶段
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迈向新阶段*李维安李元祯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把握正确的改革路径、推进内外部制度改革内容的深化、坚持与国际接轨开放的改革方式、顺应新型治理发展导入的要求,就能不断推动中国公司治理的现代化,造就更多伟大的中国公司中国治理改革是沿着从营利组织治理到非营利组织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路径逐步展开,不断推进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司治理改革作为中国治理改革的先行者,构建起了以规则、合规和问责等为核心制度要素的治理体系,从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合规阶段逐步发展至自主合规阶段,再到当前有效性提升阶段。
系统化考察中国公司治理发展历程及制度变革,结合大量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从公司治理改革路径、公司内外部制度、公司治理改革对外开放及新型治理发展等四个方面,梳理15年来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历程中的制度变革及其影响。
15年来中国公司治理制度改革呈现出治理改革路径明晰化、治理改革内容深入化、治理改革方式开放化、新型治理导入加速化等“四化”的趋势,未来需要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发力,将深化改革推向新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公司治理改革路径: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中国公司治理改革是沿着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的路径进行的,即行政型治理下资源配置行政化、高管任免行政化、经营目标行政化,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下资源配置市场化、高管任免市场化、经营目标经济化的经济型治理转型,并从两权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等“三个不分”走向“三个分离”。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国企集团公司制改制等,都肯定了这一转型路径。
公司治理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公司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治理中各类治理改革的先行者,基于公司治理实践所总结提炼的治理理念,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_李维安
主编寄语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
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甚至是个模糊概念。
自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有制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四分离”改革的深水区,而混合所有制有望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首先,国企改革的“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困境,需要引入混合所有制。
我国的公司治理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阶段是完善治理机制,第三阶段是提升治理的有效性。
目前国有企业很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公司治理行为的行政化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内部治理的外部化、外部治理的内部化”。
即本来应该由内部治理的决策职能,比如高管任免、薪酬、股权激励等,现在仍由外部治理主体决定;而外部治理的很多职能,比如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却由内部治理承担。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企治理的有效性,阻碍着国企的改革进程。
而国企改革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等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可以将国有资本的资本优势与民营资本的灵活市场机制优势合二为一,从而产生“1+1>2”的治理效果。
这将有利于扭转国有企业目前两权不分、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党企不分的“四不分离”困境,进而盘活国有资本。
其次,现代企业制度只要不存在所有权歧视,天然就是混合所有制,因此关键要看混合所有制里边“装什么药”,如允许民营控股到什么程度。
最近从国务院国资委到地方国资委都在探索国企按功能进行分类。
为什么这项活动如此如火如荼?就是因为不同功能的国企目标不同,行政型治理程度与允许民营控股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异。
国企分类治理改革的设想已初见端倪,政策类国企、平台类国企以及竞争类国企的分类也已“拨云见日”,渐渐提上改革议程。
竞争类国企应该首先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
深化国企改革新思路———国有资产证券化作用探究
深化国企改革新思路———国有资产证券化作用探究赵 民(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2)[摘 要]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而国有资产证券化则成为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文章首先论述利用国有上市平台的融资手段,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再通过实证研究,选取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国有企业作为样本,统计非公开发行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盈利能力及杠杆率三方面指标的影响,并与未进行非公开发行的样本组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国有资产证券化对于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企改革;国有资产;证券化[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30 043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媒体交流会上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
混合所有制成为国有企业“十项改革试点”的重要载体,而国有资产证券化则成为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1 1 证券化是国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国有资产证券化;二是引入“非公”战略投资者。
国有资产证券化成为国企改革的大方向,主要因其能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资本市场具有规范企业制度和约束企业行为的功能,在资本市场的规范要求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落实,信息披露机制得到改进,内外制衡机制得到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完善。
1 2 证券化是盘活东北地区国有资产的理想手段2016年11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提到将在东北三省选择部分国企开展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全面深化东北地区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_李念0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念李春玲李瑞萌摘要:近年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学术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前后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
本文的综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基于混合所有制内涵的梳理,明晰了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分别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角度总结了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成果。
(3)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路径中的制度方向与顶层设计;政府放权、国企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辅助措施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评述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改革路径一、引言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内容。
混合所有制成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将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多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时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的探索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本文分类梳理了《决定》出台前后国内外学者关于国企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对相关文献的筛选标准是:代表性,所评述文献主要发表在国内外顶级的学术期刊上,并能够对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重大影响;时效性,本文重点关注了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绝大部分文献发表在《决定》出台之后,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启发性,相关文献研究涉及面广,观点独到,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检验,能够拓展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
深入推进“两个混改”
深入推进“两个混改”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20年第1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在2019 国企管理年会上表示,要继续深入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两个混改”,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正确认识“两个混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简称“两个混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资国企改革要求。
经过6 年的探索,以推进“两个混改”而实现“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思路日渐清晰,应该毫不动摇地继续深入推进。
“两个混改”相互支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集中体现为国有企业所在领域如何向外资民资开放,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集中体现为国有企业自身如何引入非公资本。
从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看来,各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大多把精力放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上。
在某种意义上,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徘徊不前,是由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得不到有效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掣肘了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
因此,在“两个混改”的深入推进中,应高度重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拓展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空间,从而倒逼国有企业主动实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资本“脱虚向实”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一直由从事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国有企业承担,导致了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的长期混杂。
把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既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后由新设立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履行。
这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本运营的专业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专注实体经济,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与科技创新。
随着国有资本运营职能剥离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需要着眼于核心绩效评价指标而重新构建国有资本专业化运营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国有资产资本化率,引领国有资本更多流向创新领域,凸显国有资本对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支持。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分析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和意义入手,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模式和发展方向,并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正文:一、国有企业改革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有制度的限制,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题。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义和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打破企业的单一所有制形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种改革形式既保留了国有企业的优势,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优化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改善企业的资金和资源环境。
此外,混改也可以拓展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路径,增加拓展企业的能力,提升发展潜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模式协同发展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通过不同利益方的共同协作和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市场成功。
因此,不同类型的混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其中包括:(1)多元化经营模式(2)集团化发展模式(3)互联网+混改模式(4)国际化发展模式五、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方面。
其中,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混改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动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混改企业应该以创新和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导向,逐步形成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以及混改的特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新起点 新目标 新征程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20年第1期“笃行务实——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12 月28 日,2019( 第四届) 国企管理年会暨(第五届)国企管理·财务管理创新峰会在京召开。
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届年会由《国企管理》杂志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创新世界周刊共同主办。
来自全国国资国企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0 多位管理干部、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学术专家现场交流互动,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汇智献策。
站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日前作出重要部署——坚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会议强调“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新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2019 国企管理年会,正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历史阶段这一特殊当口,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企管理》杂志总编辑孙明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先后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
孙明华以说文解字的方式,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到一线的调研感悟,对年会主题“笃行务实”进行解读。
他认为,笃行务实的实质就是“专注”。
习近平总书记讲:“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是对“笃行务实”最好的解释。
白景明说,明年的财政政策对国有企业来说,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财政政策红利。
减税降费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2019 年1 月到11月,减税降费总额已经达到两万亿。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李维安
【期刊名称】《南开管理评论》
【年(卷),期】2008(011)001
【摘要】2008年是中国企业改革30周年。
回顾这30年的历程,如果说导入市场经济、重视企业管理和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收获,并促生了一大批成功企业的话,
【总页数】1页(P1)
【作者】李维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J], 刘宪云
2.深化企业改革要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 [J], 王祥喜
3.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把深化农村改革推向新阶段:在辽宁省深化农村改革座谈会[J], 徐文才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J], 黄雅静
5.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J],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课题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1.4 报告结构安排 (6)2.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现状 (7)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8)2.2 国有企业当前改革成效分析 (10)2.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1)3.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2)3.1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内涵 (13)3.2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15)3.3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紧迫性 (16)4.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6)4.1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 (18)4.1.1 坚持党的领导 (18)4.1.2 坚持市场导向 (19)4.1.3 坚持问题导向 (21)4.1.4 坚持改革创新 (22)4.2 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 (23)4.2.1 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4.2.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4.2.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7)4.2.4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28)5. 深化提升行动的主要任务 (29)5.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0)5.2 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31)5.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2)5.4 加强国有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33)5.5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35)5.6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36)6. 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37)6.1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39)6.2 试点先行,模式创新 (40)6.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效 (42)7. 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3)7.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44)7.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政策建议 (46)7.3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政策建议 (48)7.4 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9)1. 内容概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寄语
深化国企改革与
发展混合所有制
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
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甚至是个模糊概念。
自十五大报告
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有制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国企改革已经进
入“四分离”改革的深水区,而混合所有制有望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首先,国企改革的“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困境,需要引入混合所有制。
我国的公司治理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阶段是完善治理机制,第三阶段是提升
治理的有效性。
目前国有企业很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公司治理行为的行政化
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内部治理的外部化、外部治理的内部化”。
即本来应该由内部治理的决策职能,
比如高管任免、薪酬、股权激励等,现在仍由外部治理主体决定;而外部治理的很多职能,比如企业
办社会的职能,却由内部治理承担。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企治理的有效性,阻碍着国企的改革进程。
而国企改革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等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可以将
国有资本的资本优势与民营资本的灵活市场机制优势合二为一,从而产生“1+1>2”的治理效果。
这将
有利于扭转国有企业目前两权不分、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党企不分的“四不分离”困境,进而盘活
国有资本。
其次,现代企业制度只要不存在所有权歧视,天然就是混合所有制,因此关键要看混合所有制里边“装什么药”,如允许民营控股到什么程度。
最近从国务院国资委到地方国资委都在探索国企按
功能进行分类。
为什么这项活动如此如火如荼?就是因为不同功能的国企目标不同,行政型治理程度与
允许民营控股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异。
国企分类治理改革的设想已初见端倪,政策类国企、平台类国企
以及竞争类国企的分类也已“拨云见日”,渐渐提上改革议程。
竞争类国企应该首先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配置方面,竞争类国企可以参股或相对控股,政策类和平台类国企就要绝对
控股。
另外,如果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而集团公司却“新瓶装旧酒”,国企改
革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所以,国有企业集团探索混合所有制,要“母子并进”,“母子协同”。
最后,深化国企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为此可以首先探索“双轨制”。
国企治理改革的路径是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换,而经济型治理的基础是市场。
国企治理长期存在的行政型依赖,与中国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不无联系。
国企治理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不能用国家治理的方式来
治理,也不能用政府治理的方式、政党治理的方式、社会治理的方式来治理国有企业。
但飞越国企治
理的深水区,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为此,深化国企改革可以首先探索双轨制,从探索实行混合所有
制的国有企业做起。
国资委应该放开并授予此类国企一般企业所应有的权利。
最初可实行“双轨制”,
即先放权给集团的子公司,如赋予董事会高管任免、薪酬、股权激励等权限;对通过市场招聘和民
营等非国有股东提名的高管,可放开管理权限和行政部门规定的薪酬限制等。
通过“双轨制”,再慢慢
向一般国有企业全面放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基础,进而深化并完善国企的治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