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协调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014-02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符合市场经济中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器,另一方面,它会加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实际特点,将协调发展理论落实到重庆市具体的综合决策、经济发展、市政规划与城乡建设中,是值得决策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符合市场经济中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器,另一方面,它会加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学术界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两种可选模式,一是均衡发展模式,即要求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以及整个地区范围内的每个区域,实现均衡性增长;二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模式己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

重庆市作为一个特大的复合型城市,探讨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差异情况,正确把握其经济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实际特点,将协调发展理论落实到重庆市具体的综合决策、经济发展、市政规划与城乡建设中,是值得决策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根据重庆9大主城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说明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结合不同的地区类型,从区位与自然条件、吸引资金的能力等因素出发,分析重庆市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状,提出适合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推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等因素的作用,重庆市域内部存在着巨大差异。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现状、特点以及调控对策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以下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地区生产总值(万元)(x1):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这个地区经济活动的价值。

2.城镇化率(%)(x2):城镇化率=本地城镇人口/本地区的总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已经称为评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

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外研究指出:城镇化率的增加与gdp的增长是成正比关系的。

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x3):指各种各样的服务,零售等行业售予居民消费和政府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销售额的提升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改变。

4.工业总产值(万元)(x4):一般以货币的形式表现,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量。

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x5):指在某一个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个人储蓄。

6.公共产品的供给(个)(x6):是由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本地区居民服务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设施及其他机构。该指标反映城市社会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7):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x8):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重庆主城区经济差异原因

(一)经济差异原因

区位条件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地理区位看,

中心城区有利于吸引全市的资金、人才、物流,在区位条件上有绝对的优势;渝西地区与成都平原的经济联系紧密,与外界交往频繁,拥有广大的市场。这些区域以城市(镇)经济为主体,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形成了大工业大流通的格局,相对于其他区域有较优的发展

条件。而渝东北地带由于处在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带上,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加之这些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地少人多,交通不便,极大地限制了与外界的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不够,其自身经济基础条件较差,自我发展能力很弱。三峡库区,长期受三峡工程争论的影响,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几乎没有什么投入,与巧6项重点项目无缘,三线建设为空白,80年代初开放开发迟缓,不仅与沿海差距拉大,而且与周围地区的差距也拉大了,一直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状态。由于建国以来三峡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的长期议而不决,国家对原万县、涪陵、黔江地区建设投资甚少,致使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断层”,至今仍保留成片的贫困地区。

(二)改善经济差异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重庆主城区无疑是重庆市最大的

增长极,1997年重庆直辖的一个初衷,是试图以重庆这一特大城市

带动大农村的发展,但目前看来,其扩散效应主要发生在主城区外

围的部分区县,对广大渝东地区的带动作用不足,是在于城市体系

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失衡。重庆市在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之间存在断层,并且城市的空间布局过分向西部倾斜,广大渝东地区缺乏

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城市,导致了重庆主城区作为最大的经济中心难以通过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发挥对渝东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要加快重庆落后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基础设施条件

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重庆直辖市成立后,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8小时重庆”工程的实施,明显地改善了重庆各区县的交通条件,但应该看到,这种改善是在交通设施建设起

点很低下的一种相对改善,目前的状况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庆市落后区县投资软环境条件较差,例如政府对企业干预严重,行政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等,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吸收外来资金,因此,应在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软环境条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

学出版社.2001.

[2]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极其政策含义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l998.

[3]俞荣根.关于重庆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几点思考.改革.2002(4).

[4]陆远权.重庆市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思考.探索.2004(4).

[5]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卢中原.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经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