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与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原文):树绕村庄。
水满坡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扬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翻译(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行香子·树绕村庄》字词句解释(意思):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飚(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ùrào cūn zhuāng 。
shuǐmǎn bēi táng 。
yǐdōng fēng 、háo xìng cháng yáng 。
xiǎo yuán jǐxǔ,shōu jìn chūn guāng 。
yǒu táo huāhóng ,lǐhuābái ,cài huāhuáng 。
yuǎn yuǎn wéi qiáng 。
yǐn yǐn máo táng 。
yáng qīng qí、liúshuǐqiáo bàng 。
ǒu rán chéng xìng ,bùguòdōng gāng 。
zhèng yīng ér tí,yàn ér wǔ,diéér máng 。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思考探究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注释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二、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思考探究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注释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就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②傍:靠近。
二、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11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唐代〕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冉冉一作:荏苒)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共一作:其)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
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
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2西宫春怨王昌龄〔唐代〕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3龙标野宴王昌龄〔唐代〕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21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2送柴侍御王昌龄〔唐代〕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沅水一作:流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
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
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赏析
8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诗的意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 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 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 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 必将繁花盛开。
1
千条线,万条线 落到河里看不见 一片白线万丈高 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它不会断 只有风吹能折腰
2
3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 年),字子美,汉族,本襄 阳人,后河南巩县。自号少 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 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
三句:把江上的景色、环境描写得非常细致。
四句:“重”字准确的写出了得到春雨一夜滋润之后,锦官城里的花 朵包含生机的情态。
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7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咏雨
唐代:李世民
5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 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 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 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 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 的美景诗作。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一、译文赏析王安石【译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
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登山临水,放目远眺,故都金陵正值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像一一匹素白的绸缎,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登临高处怀古,无不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赏析】词的上阕写景,描绘词人登临金陵故都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金陵锦绣江山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写在金陵之所想。
词人以“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二、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
长江从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古诗词)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古诗词)中华经典诵读古诗词七(上)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内容:表达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潮平岸阔、白帆高悬的壮阔景象,抒写了诗人放眼山川的阔大胸襟。
“阔”“ 悬”极有气势,突现出壮阔之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启示人们珍惜时光。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内容:诗中通过一支沉埋在沙中的断戟引发对赤壁之战的评论,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倾吐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之情,阐述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体现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情怀。
名句赏析:1、上阕: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2、下阕: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点染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名句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1.《静女》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⁴。
爱⁵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⁶。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静:娴雅贞静。
²姝:美丽,漂亮。
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⁴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城:城墙。
隅:城墙上的角楼。
⁵爱:同“薆”,隐藏。
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
彤管有⁴炜(wěi)⁵,说(yuè)怿(yì)⁶女(rǔ)⁷美。
翻译: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
²贻:赠。
³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⁴有:形容词词头。
⁵炜:色红而光亮。
⁶说怿:说同“悦”。
怿,喜悦。
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¹归(kuì)²荑(tí)³,洵(xún)美且异⁴。
匪⁵女(rǔ)⁶之为美,美人之贻(yí)⁷。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¹牧:城邑的远郊。
²归:同“馈”,赠送。
³荑:初生的白茅草。
象征婚媾。
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确实。
异:特殊。
⁵匪:同“非”。
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
⁷贻:赠与。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经典古诗词诵读与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的风格和壮丽的景色描写而著称。
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述了岑参在征战途中对长安故园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豪迈、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通过对这首诗的诵读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岑参的诗意和情感,以及那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
我们从诗的整体结构来分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共八十四句,每一句的长度都不一,在形式上展现了一种磅礴恢宏的气势。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铺陈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气势磅礴,饱含深情。
通过诗的结构和形式,我们能够感受到岑参内心的激荡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我们可以从诗的意境来进一步赏析。
诗中岑参写道:“烽火照西州,心随母夜哭。
重门日深掩,当户绮罗幕。
”这些诗句展现了岑参对乱世的深沉体会和对家国的无尽怀念。
由于长安故园已然不复存在,岑参只能在诗中怀念故园往昔的繁华和现实中的萧条。
这种对故园的怀念之情,使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成为了颇具触动人心的诗篇。
我们还可以从诗的用典和意象入手进行诵读和赏析。
诗中的“兄弟分明年,故人感恻恻。
破国汉王师,驻辕扶危士。
”这些诗句用典丰富,意象鲜明,通过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引入,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真挚和深刻。
在总结回顾性的内容中,我们可以针对《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主题进行全面、深刻的探讨。
通过对岑参的诗意和情感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灵活地了解唐代文学和历史背景,以及诗人对于故土、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
对于我个人而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忧患情感,也让我对唐代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诵读与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岑参的诗意和情感,以及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也使我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期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精品。
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出了诗人对故园乡土的深情眷恋和对家国的忧国忧民之情。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解链接】【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诗人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篇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宋词大全300首及赏析朗读
宋词大全300首及赏析朗读经典诵读宋词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赏析】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北宋名将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古代诗歌词四首和赏析
古代诗歌词四首和赏析对于一首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理解和赏析,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词四首和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词四首和赏析(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
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
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
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
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野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
景 中 含 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 情性为主。
“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 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 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 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
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 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巧 妙 铺 垫
正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 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 心绪。
面 渲
染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
色彩的透明度。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
峦惟见落日的余晖。 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用得自然而精警。
欣 然 意 趣
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 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 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 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 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 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描 绘 色 彩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 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 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 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 暮之感。
荒 凉 落 暮
反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 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面 衬
托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 来的动态场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一.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二.写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四.古诗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解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西风漫卷,黄叶满地,正是秋日欲尽时。
在这满目黄澄澄的秋光里,正在为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而头疼的你,不妨慢下脚步,用心读诗,深入思考,以理解促记忆,细细品味这些或凄楚、或激昂、或坚韧、或苍茫的文字的真正内涵。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关键词】思亲念家忧国忧民【诗歌内容】边防驻军的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诗歌短评】本诗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首联写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心得
诗文诵读与赏析主要有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及民歌还有歌赋。
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宋词,现代诗以及几篇着名的诗赋。
代表人物有柳永,毛泽东,曹植等。
要先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要暗示或启迪什么。
鉴赏时,要沿着诗人的思路,领略其意境和感情及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象征、想象、联想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用典的切当和平仄押韵的讲究。
现把诗歌鉴赏的几点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
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诗眼、中心句或题目等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
如《相信未来》、《岳阳楼记》这些诗歌从题目就可以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来增强艺术表现力。
一般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
想象与联想也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段,它们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在诗歌赏析中,我们也不必作抽象的解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来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
用。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江山多娇联想到历代君王,最后颂扬当今风流人物。
眼前景象与想象的结合,有着画龙点睛之妙,二者的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
三、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除了要感受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品味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
诗歌常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有的是一咏三叹,回环往复,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中,每一段都是以相信未来结尾,表达的感情主旨十分明确。
对于现代诗歌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韵律的和谐悠扬,只有多读才能体味其形式之美。
四、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要从诗歌的阅读赏析中获得自己的感受,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启示,也就是说要通过再造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
一般的问题就是“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启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诗歌的主观体验了。
《洛神赋》里宓妃的仙人之姿令我生出无限暇想,“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鸿。
”那是怎样的美啊!《洛神赋》里作者的思念令我生出感慨万千,“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那是怎样的思恋和伤怀啊!残缺的美才会撼动灵魂吧,所以,独臂维纳的斯的笑容也才会成为千古之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做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尽失,点睛是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
这些词话有助于我们做诗填词,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刻精准地鉴赏诗词,学习领悟其异彩纷呈的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
另外本次课程的另外一项内容诵读也基本完成了,上台诵读了秦观的《踏莎行》加深了我对这首词的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诵读的重要性。
读诗品句,相信我以后会对这一层有更深的理解。
02
电科1012
蒋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