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

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

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

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

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

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

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综 述

解 华 郭淑 贞’ 李 中锋 翟
曼 鬟 曼

( 1北京 中医药 大学 北 京 1 0 0 0 2 9 ) ( 2首都 师范大学 北京 1 0 0 0 4 8 )
冠 心 病 血 瘀 证 的生 物 学 基 础 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4
中医证候模 型是利 用动物的某蝗生物体表 特征来模 拟人体证 候特 征, 以此 被 释放人血 , 启动 N F— K B调控通路 , 活化多种靶基 因, 使 白细胞在缺血 区黏附 、 来诠释 中医理论和评价 中药疗效 。 体现 了中医学” 有诸内必行 诸于外 ” 的整体 观 聚集 , 造成 内皮损伤 , 血栓形成 , 同时这些递 质叉促 使 白细胞 穿内皮 迁移 、 浸 润
们将” 全 面观 察 , 动态取材 ” 的研究理 念贯穿 基础 研究 的始终 , 力求 研究 内容 的 瘀证动物模型治疗前后 的生物学物 质含量 的改变 , 来反证血瘀证 的生物学机制 。
客观性 。
2冠脉血 管内皮 损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目 前将 中医辨证论 治与整 体观念应用于相关 蛋 白质 的研 究中 , 是一个 崭新 而大胆 的尝试 。蛋 白质是机体各 种生物功能 的最终体现者 , 获取 与证候相 关的
型、 直接的病理造模模 型 、 病 因病 理结 合 型模 型 、 病证 结合 模 型及 证候 动物 模 型 】 J 。常用 的动物主要是家兔 、 大鼠、 小 鼠和 犬。首先 采用高 脂饮食 造成大 鼠
目前冠 心病血瘀证 动物模 型制 备方法 主要 有: 病因造 模模 型、 药物 造模模 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的血液流变学行为有 改善作用 l 5 l 。
6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的基础研究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朱丽红;汪克明;王宗殿;毕伟【期刊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3)4【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病证结合方法造模,根据症状、体征和指标变化,及祛瘀化痰中药反证以判断模型成功与否.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低、高剂量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每日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和脂肪乳液(10mL·kg-1·d-1),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以12、24g·kg-1·d-1剂量灌服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悬液,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7周,并于第35天施冠状动脉结扎术.观察各组造模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检测血脂、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处死动物后取心脏,称质量计算心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心电图显示心肌严重缺血,而中药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心脏指数均比正常组升高(P <0.001),而中药低、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比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结论]采用高脂饮食加冠状动脉结扎术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痰瘀互结证的冠心病特征相似,并以祛瘀化痰药物治疗有效,说明模型复制成功;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总页数】4页(P346-349)【作者】朱丽红;汪克明;王宗殿;毕伟【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2【相关文献】1.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J], 张栋;孙静2.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 [J], 杨宇峰;曹彬3.脾虚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概况、评价与思考 [J], 陈学习4.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概况 [J], 付黎明;李铁;吕佳;王之虹5.复合多因素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J], 赵博;柴丽;吴大梅;胡芳君;张小容;时京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
利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对中药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为新 药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用于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
01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医临床诊断
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疗效评估
0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评估中医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建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模型、诱发性 模型和基因工程模型等。
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以便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探索疾病的发病 机制、病理过程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等。
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推 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2023-10-29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常用方
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场景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新技术 与新发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与展望
0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的动物模型,通过复制人类疾 病或证候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0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 场景
用于中医药研究
疾病机制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中医药的发病机制,帮助科学家 们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药的治疗原理。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模型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模型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模型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作者:赵旻张媛刚丽丽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15只。

将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冠心病造模,中药组用2 g/mL血府逐瘀汤药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连续灌胃10 d。

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ST段变化、心肌细胞凋亡、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血脂水平、心肌组织PI3K、AKT、p-AKT蛋白水平变化及大鼠腹主动脉血Bax及Bcl-2水平变化。

结果:1)心电图显示经过冠心病模型制备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冠心病模型制备的大鼠血脂代谢均出现紊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ax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Bcl-2明顯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中药干预后,大鼠血脂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unel检测显示经过冠心病模型制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厚薄均匀,中内膜形状规则,结构完整;模型组内中膜明显增厚,动脉管壁明显凹凸不平,管腔狭窄,出现明显斑块;中药组管壁较模型组平滑,斑块较模型组减小;5)冠心病模型大鼠PI3K、p-AKT、Bcl-2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Bax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后,大鼠上述指标表达改善效果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KT表达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乌头碱对其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乌头碱对其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L A O C h u a n — j u n , L I X i a o — h u a , Z H U X i a o — y i n g =
( 1 . H a i n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i k o u H a i n a n 5 7 1 1 9 9 , C h i n a ; 2 . 1 1 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V O L . 2 5 N O . 3
时珍国医国药 2 0 1 4年第 2 5卷第 3期
Ya n g d 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e a n d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me s a c o n i t i n e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 Me t h o d s 1 0 0 Wi s t a r r a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mo d e l g r o u p,me s a c o n i t i n e d e c o c t i o n l o w —d o s e ro g u p ,mi d d l e—d o s e g r o u p a n d h i g h—d o s e g r o u p, 5 g r o u p s wi t h 2 0 r a t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h e mo d e l g r o u p wa s a p p l i e d i n c i s i n g B AT t h e n w i t h h i g h f a t t y d i e t a n d c o l d s t i mu l a t i o n e v e r y o t h e r d a y f o r 2 1

中医药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_邓青秀

中医药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_邓青秀

收稿日期:2010 06 09 接受日期:2010 08 20作者简介:邓青秀(1975~),女,博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疾病动物模型与中药复方药理*通讯作者Corres pond i ng author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疾病动物模型与中药复方药理,E m ai:l pengchengcao @163.co mDO I :10.3969/.j issn .1000-7083.2011.02.024中医药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邓青秀,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摘要: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心衰采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有疾病动物模型和病症结合动物模型。

常用的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为缩窄腹主动脉法、结扎冠状动脉法、快速心室起搏法、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法、阿霉素法和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常用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为心阳虚衰症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心气虚症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肾阳虚症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气虚血瘀症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心肾阳虚症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阳虚水停症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和热盛阴虚型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中医药治疗心衰的动物实验研究要选择恰当的实验动物,了解模型制作原理,从而选择恰当的心衰动物模型,由此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才科学、可靠。

关键词: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病症结合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Q 95 33;R 54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83(2011)02-0296-05Research Status on the H eart Failure Ani m alM odelDE NG Q ing x iu ,PE NG Cheng*(Chengdu U niversity of T raditiona l Ch i nese M edic i ne ,Chengdu 610075,Ch i na)Ab stract :H ea rt fa ilure is a co mmon cli n i ca l cardiovascu l a r syndro m e .H eart fa ilure ani m a lmodels m ainly i ncl ude ani m a l disease m ode l and co m b i ning syndrom e w it h d isease .Co mmon l y rep licated m ethods of the an i m al d isease m ode l s i nc l ude :abdom i nal aorta constricti on ,coronary artery ligati on ,rap i d ventricu l a r pac i ng,intravenous i njecti on o f pentoba rbita l sod i um,A dria m yc i n m ethod and Isopro terenol i n j ec ti on .Comb i n i ng syndrom e w ith d isease ani m a lm odels i ncl ude :acute hea rt fa ilure w ith heartY ang deficiency syndro m e ,hea rt fa il ure w it h heart Q i defi c iency syndrom e ,heart fa il ure w ith k i dney Y ang de fi c i ency syndrom e ,chron i c hea rt fa il ure w ith Q 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 m e ,heart fa il ure w ith heart and k i dney Y ang de fi c iency syndrom e ,chron i c heart fa ilure w it h Y ang deficiency w ith w ate r re tention ,and heart fail ure w it h Y i n defi c i ency w ith interna l hea t .W e should select t he proper heart fa il ure an i m alm ode ,l i nclud i ng selecti ng the proper an i m al and kno w t he pri nc i p l e o f an i m al model establi sh m ent to ensure tha t the exper i m enta l resu lts are sc i entifi c and re liab l e . K ey w ords :heart fa il ure ;an i m a lm ode ;l an i m a l disease m ode;l co m bi n i ng syndro m e w ith disease 心力衰竭(heart fail ure ,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致心排出量不足,器官、组织血流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全身病理状态。

冠心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研究进展
胡嘉伟;赵宇太;吐孟巴依尔·吾奇尔巴特;李鹏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24(42)2
【摘要】冠心病是临床上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学在治疗冠心病上有独特优势,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多种辨证方法。

本文从古代医家、现代医家对冠心病病机及近10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总页数】4页(P116-119)
【作者】胡嘉伟;赵宇太;吐孟巴依尔·吾奇尔巴特;李鹏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进展
2.7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
3.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研究
4.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5.冠心病及其不同亚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

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标签: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不管是在临床研究、基础科研、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科研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证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症状或体征的集合,是对疾病发展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辨证则是对临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判别为某一证候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更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1 中医病因模型中医病因模型是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基础下,把中医学病因施加于动物身上,来达到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征的动物模型。

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种。

如利用苦寒泻下的原则,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玄明粉等苦寒泻下药物,以水浸煎剂灌胃实验动物以制造脾虚型模型。

曲长江[1]等利用100%大黄煎剂、100%番泻叶煎剂、游泳2-5分钟分别和叠加于昆明小鼠,从IgM、IgM含量,IL-2、NK细胞活性,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项指标上评价不同的复制脾虚模型的方法的优劣。

2 西医病理模型根据西药产生的副作用类似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有化学因素刺激、生物因素刺激、物理机械因素刺激。

化学因素刺激:金莉[2]等采用利血平股四头肌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14日后小鼠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小鼠出现畏寒、肢冷、发抖、蜷缩不动、食欲下降、大便稀等临床表现,并辨证认为是脾虚血瘀模型。

本法实质上是使动物慢性利血平化,动物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中医脾气虚证有相似之处。

张子怡[3]等制造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若干问题探讨

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若干问题探讨

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若干问题探讨摘要:对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痰证动物模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

据流行病资料统计,在我国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每年约有35~40万人,死亡15~20万人,占死亡病因的半数左右,且呈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

为了更好地将中药、中药复方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我们运用病证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现就其理论基础进行如下探讨。

1 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必要性“证”是中医的专用名词,指的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体现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中医的“证”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学术界一直致力于中医“证”的研究,希望以此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使中医证候研究能够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应用现代科研理念建立中医动物模型的发展,在中医病证结合复合造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①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②少见对中医证候从定位、定性上升到定量的客观指标进行系统研究及科学分析;③很难筛选出对某一病证独具特异性的客观指标[1]。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确立相关客观指标对其进行特异性检验,仍是目前证候研究领域的当务之急。

2 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2.1 冠心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应用现代医学动物造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冠心病动物模型。

首先,采用高脂饮食造成大鼠AS模型,再对大鼠注射大剂量脑垂体后叶素(pit)造成MI模型,使冠心病的两种最基本的病理改变――AS和MI同时体现在同一动物模型上,使其能够更加接近临床上冠心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2]。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

CHD 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

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综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根据CHD临床致病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在CHD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近年许多研究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与中医基本思想不协调的问题。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5-2015年文献,对有关CHD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文献做一梳理,现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林氏等[1]以高脂饲料(每100 kg饲料含胆固醇2 kg,胆盐0.5 kg,猪油10 kg)每日每只900 g喂养小型猪2周,并以介入法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进行损伤,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每日每只900 g喂养8周。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小型猪高脂2、6、10周的体质指数、舌象、心电图,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做功。

在实验动物中,因小型猪的生理解剖、血脂指标和人类非常相近[2]。

生理生化方面,猪的血液学、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已被证实与人类相似,而且品种纯正、体质量较小、生长缓慢,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越来越突出[3-4]。

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敬文尚坤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方面,大多数建立的是一病一证的病证结合模型,即围绕一种现代医学疾病,在制作的现代医学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渗透中医干预因素后制作一个证的动物模型。

文章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痰瘀互结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阐述。

病证动物模型能够弥补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指标不足的缺点,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以加速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34-03Abstract:Model combined disease research, most of the building is a model combined disease and syndrome, a disease that revolve around a modern medicine dis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intervention factors to produce a certificate of animal models.In this paper, the sputum sil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been build mutual junction resistance syndrome,blood stasis syndrome, qi and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mist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animal model and evaluation index for generalization.Disease animal model could make up for a lack of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jective indicators of faults,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CM, an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yocardial Ischemia; Animal Model;Building Methods;Review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引发心脏的供氧量不足以及心肌功能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心脏不能正常运作的病理状态[1]。

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分型综述

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分型综述

冠心病( 冠 状 动脉粥 样硬 化性 心 脏病 ) 也 叫缺 血性 心 脏病 , 属 中医学 “ 胸痹” 、 “ 真心痛” 范畴 , 是 当前 国 内 外 最常 见 和 危 害 最 大 的 心 脏 病_ 1 ] 。1 9 9 0年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学会 心血 管学 会修 订 的“ 冠 心病 中医 辨证 标 准 ” 将 冠 心 病 分 为标 实 和 本 虚 两 类 : 标实证包括痰 浊、 血 瘀、 气滞 、 寒凝 四型 , 本 虚证 包括 气 虚 、 阳虚 、 阴虚 、 阳脱 四型_ 2 ] 。随 着 现 代 医学 对 冠 心 病 病 因病 机 研 究 的 深 入, 认 为 气虚 血瘀 为冠 心病 的基 本 病 因[ 3 ] , 血瘀 是病 理
可导致 或 加重 血瘀 。
血管内皮 细胞生 长 因子 ( VE GF) 与 心肌 肌钙 蛋 白 I ( c Tn I ) 含 量水 平 的变化 与 气虚 型胸 痹 的发 病 机 制有 一
定 的相 关 性 。冯 玄 超 等L 1 利 用 左 冠 状 动 脉 结 扎 术 制
医学科 学不 断 发 展 的今 天 , 动物 实 验 有 着 不 可代 替 的作 用 , 动物 模 型的建 立 , 可 以更 好 更 直 观地 观 察科 学研 究 指标 。中 医动物模 型是 中医药 现 代化 过 程 中具 有 承上 启下 重要 作用 的环 节 _ 6 ] , 病 证 结 合 动 物 模 型是 基 于动 物表 征与 生物 学指 标 模 拟 临 床辨 病 、 辨 证 的一 类模 型 , 是探 求 中医证 候 的生 物 学 基 础 和 评 价 中 医药 疗效 的前提 与关 键l _ 7 ] 。 因而在 中 医冠 心病 心 肌 缺血 血 瘀证 的研究 中 , 需 要 建立 其 动 物模 型 。现 就 冠 心 病 心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摘要]??用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SS)、单纯结扎冠脉组(DZ)、疲劳跑步运动复合结扎冠脉组(PZ)。

DZ 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PZ组利用小动物跑台进行为期2周的跑步运动造成疲劳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28 d的力竭跑步;于术后28~31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

同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术后第28天开始,PZ组大鼠主症、兼症、舌象、脉象均符合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表现,结合相关病理性检测结果证明以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可以成功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

[关键词]冠心病;病证结合;气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Abstract]To establish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typ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dels by fatigue running exercise and high ligat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male Wistar ra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 (JSS),coronary ligation group (DZ),fatigue running exercise+coronary ligation group (PZ)Coronary ligation alone was done in DZ group;while the rats in PZ group had running exercise in on the animal treadmill system for 2 weeks to establish fatigue models,and then coronary ligation was done based on the models The exhausted running was maintained for 28 days atthe frequency of 1 time/2 days after operation Twentyeight to thirtyone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all the rats were observed for macroscopic physical signs,and ultrasonic echocardiography indexes and breathing extent of the rats were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main symptoms of rats with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type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lated indexes of open field test,exhaustive running time,and colorimetric analysis data on images of plantar were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accompanied symptoms;colorimetric analysis data on lingual surface was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tongue characteristics;pulse distension data was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pulse condition,and meanwhile,blood rheology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also detected From the 28th day postoperatively,the main symptoms,accompanied symptoms,tongue characteristics and pulse conditions of rats in PZ group conformed to the symptom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Combined with related pathological results,the study revealed that 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 typ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dels could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fatigue running exercise and high ligat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for the rats[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diseasesyndrome combination;Qideficiency and bloodstasis;rat;animal model 233超声心动检测方法术后第29天,利用异氟烷维持大鼠麻醉状态后[维持大鼠心率在(350±20)bpm],对大鼠胸部左侧锁骨至肋骨下缘进行备皮处理。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冠心病也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现有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尚未完全解决。

而中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医诊断学上的特点及规律。

2.分析各中医证候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3.为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中医理论参考。

三、研究内容1.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案资料。

2.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制定中医证候问卷及量表。

3.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案资料。

2.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

3.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预期结果1.明确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主症及其分布特点。

2.分析中医证候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其病理机制。

3.为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中医理论参考。

六、研究进度安排1.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例资料。

2.制定中医证候问卷及量表。

3.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

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5.撰写论文。

七、参考文献1. 刘大力, 庞碧红. 中医证候在循证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20(06):1-4.2. 杨伟.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研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33(10):76-78.3. 孙威. 从中医证候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案.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28(6):33-35.。

小鼠冠心病模型研究进展

小鼠冠心病模型研究进展

小鼠冠心病模型研究进展廖家葳;黄薇;刘国庆【期刊名称】《生理科学进展》【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作为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模式动物,小鼠虽可在高脂饲料喂饲下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斑块主要集中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通常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度病变,不足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因此目前小鼠冠心病造模主要依赖冠状动脉结扎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等人工干预方式,缺乏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基础。

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包括清道夫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进行修饰,目前已研发出若干个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硬化的自发性与诱导性冠心病小鼠模型,其病变特点与人类冠心病类似。

本文将对该类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01-204)【作者】廖家葳;黄薇;刘国庆【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教育部分子心血管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教育部分子心血管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教育部分子心血管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R364【相关文献】1.参参康心胶囊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小鼠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J], 刘洁;白鹤;刘喜平;李沛清2.冠心病人源肠道菌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J], 朱华; 李卓; 苏磊; 郭亚茜; 杜晓鹏; 袁建松; 秦川3.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研究 [J], 王朔;梁如;冯曼;王鹏伟;高树明;李琳;高杉;殷佳;于春泉4.高脂喂饲的SR—BI/LDLR双基因敲除小鼠:一种伞新的食饵诱导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小鼠模型 [J], 廖家葳;郭欣;高明明;黄薇;刘国庆5.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 [J], 高杉;殷佳;宋彦奇;杨凯伦;周好波;潘晔;李琳;徐一兰;于春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动物模型建立研究

冠心病动物模型建立研究

冠心病动物模型建立研究
贾明贤;余婕;张媛;王晶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冠心病(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人群中首位致死原因。

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冠心病的动物研究进行了分析,从动物选择、模型建立方面综述冠心病慢性、急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735-1740)
【作者】贾明贤;余婕;张媛;王晶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郑伟珍
2.蒙医“胃巴达干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J], 白乌日力嘎;娜米拉;特日格乐;苏龙嘎;小芳;其其日力格;包纳日斯
3.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付静怡;汪雷;杨异
4.男性不育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李怡佳;边艳超;李硕;肖瑞
5.小型香猪皮肤放创复合伤动物模型建立及维生素B12软膏促愈作用机制研究 [J], 赵悦辰;孔维健;杜昊睿;杨小玉;王铁君;王嘉鹏;夏雪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研究
张页;杨学娟;沈绍功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0(006)012
【摘要】目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食饵性动脉
粥样硬化加“耳缘静脉放血”及“垂体后叶素”法,从病理形态学证实之。

结果:从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三方面模拟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附合冠心病病理。

结论:此法可应用于中医模型学。

【总页数】1页(P50)
【作者】张页;杨学娟;沈绍功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J], 张红栓;贾钰华;华何与;
万中原;关山越;曹世平;崔凯
2.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J], 华何与;崔凯;关山越
3.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气虚痰浊、瘀毒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曹晋;祝海毅;陈勇;王洁;罗玲;任毅
4.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气虚痰浊、瘀毒互结证患者的临床
研究 [J], 曹晋;祝海毅;陈勇;王洁;罗玲;任毅
5.益气祛瘀涤痰汤治疗康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痰浊证临床研究 [J], 史良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王丹;王永刚;郑刚【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7(37)3【摘要】中医类的动物模型从无到有,从单纯因素刺激到多因素刺激,从个体上升到基因研究,从不可重复的模型到重复率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所造的动物模型无疑是未来发展探索的主流。

中医类的动物模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继承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发展中医的基础与关键,在继承的同时,也应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维,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更多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开展研究,可使中医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所以在造模的同时,面临各种挑战:1证的不客观性,故积极探索中医领域中人类未发觉或是容易忽略的异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

2证的兼证很多,故要探索如何排除干扰,做针对性更强的动物模型。

3少见考虑用内因,不内外因等中医因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并且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总页数】2页(P431-432)【关键词】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作者】王丹;王永刚;郑刚【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414【相关文献】1.阳虚血瘀证凝血机制异常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J], 郑小伟;李巍2.外伤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研究 [J], 温瑞兴;李溳;李文;崔成德;殷小杰;廖福龙3.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郑小伟;梁淑玲4.建立冠心病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张明雪;常艳鹏;刘宁;林巾孝5.建立心肌梗死心气虚血瘀证和心阳虚血瘀证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J], 王硕仁;赵明镜;王振涛;李敏;姚立芳;朱陵群;吕希莹;崔巍;吴爱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滕龙;洪芳;何建成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2(23)12
【摘要】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

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总页数】3页(P3119-3121)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
【作者】滕龙;洪芳;何建成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R2-031
【相关文献】
1.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胡宇才;李彬;杜廷海;朱明军
2.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 [J], 袁肇凯;田松;李杰;黄献平;胡
志希;卢芳国;谢梦洲
3.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 [J], 郭峰
4.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化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进展 [J], 王庆盛;高慧;夏雨墨;许朝霞;王忆勤
5.冠心病中医证候与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J], 丁珊珊;于丽丽;李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耿亚马月香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6年第08期摘要: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

CHD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

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综述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35中图分类号:R25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129-04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根据CHD临床致病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在CHD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近年许多研究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与中医基本思想不协调的问题。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5-2015年文献,对有关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文献做一梳理,现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林氏等[1]以高脂饲料(每100 kg饲料含胆固醇2 kg,胆盐0.5 kg,猪油10 kg)每日每只900 g喂养小型猪2周,并以介入法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进行损伤,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每日每只900 g喂养8周。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小型猪高脂2、6、10周的体质指数、舌象、心电图,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做功。

在实验动物中,因小型猪的生理解剖、血脂指标和人类非常相近[2]。

生理生化方面,猪的血液学、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已被证实与人类相似,而且品种纯正、体质量较小、生长缓慢,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越来越突出[3-4]。

有学者以《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照,对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痰瘀互结证候进行诊断与评分,制定了CHD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的评分标准,对主症、兼症、舌象、脉象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标准判断CHD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是否建立[1,5]。

动物实验意在模拟中医过食肥甘厚味而引起脾运失健,痰湿壅盛,进而导致血脉痹阻的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以高脂饮食和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术复制出CHD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

2 心脾阳虚证大鼠模型韦氏等[6]先适应性饲养大鼠1周,然后对大鼠施行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切除,术后在19 ℃环境下以高脂饲料(83%基本饲料,15%三酰甘油,2%胆固醇)饲养21 d,第22日皮下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kg),第29日对大鼠施以中药。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大鼠行为(活动度、摄食行为、毛发改变、体质量变化等)、肛温、体温、心电图、心肌单相动作电位,以及心率、动作电位时程、动作电位0相幅值、动作电位50%复极化时程、90%复极化时程。

因心脾阳虚包括阳虚症状(畏寒喜温、形寒肢冷等)和脾虚症状(消瘦、乏力、纳少、便溏及腹泻、脘腹胀痛等)两大症状群,可在实验中根据大鼠模型组行为、心电图、心脏指数、肛温,以及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对差异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6],依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评价CHD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否建立。

在CHD中医证候中,单纯心阳虚证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为混合阳虚证,如心脾阳虚等[7]。

中医认为,心脾阳虚多因饮食不节、寒邪伤阳等,致脾胃运化失健,遂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

本实验通过BAT切除术、注射垂体后叶素、高脂饮食、寒冷刺激的方式,模拟“饮食不节,寒邪伤阳”,使CHD心脾阳虚大鼠动物模型在病因病机上更加符合心脾阳虚证型。

3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王氏等[8]先用20%乌拉坦5 mL/kg对大鼠腹腔注射进行麻醉,并将大鼠仰卧固定于鼠台,连接生理记录仪并记录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然后经口对大鼠气管插管,连接动物呼吸机,解剖并分离出股静脉进行静脉置管,5 s恒速注射注入垂体后叶素(6 U/kg,浓度为2U/mL),造模30 min后进行各项指标观测。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大鼠体温、体征(唇周、爪子、耳朵、尾巴的颜色,大便形态)、心电图、微静脉管径、红细胞流速、6-酮-前列腺素F1α、血浆血栓素B2。

将模型组与正常组检测指标比较,根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CHD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是否建立。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可抑遏阳气,使血行瘀滞。

《素问·调经论篇》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研究表明,造模大剂量注射垂体后叶素具有寒邪致病特点,提示大鼠因寒邪内侵而复制出的动物模型为寒凝血瘀动物模型[9]。

4 痰浊血瘀证兔模型张氏等[10]首先对雄性家兔以高脂饲料(胆固醇1%、蛋黄粉15%、猪油15%、基础饲料79%)饲养35 d,第36日采取冠状动脉结扎术,以30 mg/kg戊巴比妥腹腔注射,剪毛,常规消毒,开胸,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结扎,心电图监测。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实验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白细胞介素-6。

将模型组与正常组检测指标比较,根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CHD痰浊血瘀证兔模型是否建立。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可使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痰上扰心胸,致心脉痹阻。

本实验中对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结扎及高脂喂养,旨在模拟痰阻心胸,血行失畅,脉络不利,心脉痹阻,以复制出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

5 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唐氏等[11]使用近交系Wistar大鼠采取游泳法建模,大鼠静息状态下喂养精饲料5 g/100 g,在水温25~28 ℃条件下以强迫负重(大鼠自身质量5%)方式游泳至力竭(头没入水下10 s不上浮),进行2次,前后间隔10 min,第18日起在游泳基础上连续4 d灌服心得安溶液2.4 mg/100 g。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实验前后大鼠行为状态、精神状态、体征、左心室动力学指标、心脏功能。

将模型组与正常组检测指标比较,根据数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CHD心气虚证大鼠模型是否建立。

心气虚证是心血管病系统中尤为常见的证型[12],而且在动物模型的构建中很难建立无兼证的心气虚证模型[13]。

《素问·刺志论篇》有“谷盛气盛,谷虚气虚”。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及谷气的充盈,而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于气血的正常运行。

本实验在饮食方面只给予大鼠每日基础需要量,并增加其消耗量,意在模拟“谷虚气虚”“劳则气虚”;心得安溶液具有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和钠离子内流的作用,也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心肌缺氧等,实验中在大鼠力竭运动后灌服心得安溶液,加重心气耗损,以复制出CHD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6 气虚血瘀证小型猪模型在CHD中医证候中,气虚和血瘀证候最为常见[14-16]。

该模型首先对小型猪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肋间开胸,于左回旋支冠状动脉放置Ameroid收缩环,缝合,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17]。

郭氏等[18]在此基础上观察并采集术前正常状态及术后4周的四诊信息、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颈部前腔静脉血5 mL、超声心动图,并以此评价小型猪血瘀证模型的建立情况。

经过观察,该模型4~8周由血瘀证向气虚血瘀证证型转变,在8~12周该模型表现为气虚血瘀证[18-19]。

首先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在造模第4周对小型猪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毒理学、微球流量、病理组织学、磁共振扫描检查,以检查结果评价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模型[17];然后参照血瘀证诊断标准[20]进行诊断,通过对比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四诊信息、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18],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血瘀证模型是否建立;8~12周详细记录小型猪动态,采集详细四诊信息,借助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血瘀证诊断标准[20]、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1]及中兽医临床诊断经验[22]进行评价,根据统计分析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断CHD气虚血瘀证小型猪模型是否建立。

《难经·二十二难》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中医学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与“因实致虚”的理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养气、载气。

本实验首先采用结扎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复制出血瘀证型,然后因脉络瘀阻,血行凝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留瘀日久,遂心气痹阻,以致心气虚损,意在中医因实致虚理论指导下复制出CHD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

此模型虽造模时间较长,但基本符合中医理论中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对临床实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7 小结与展望《难经·六十难》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标实责之寒凝、气滞、痰浊、血瘀,且可相兼为病。

CHD中医证候表现很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

目前较为提倡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一般先建立疾病模型,再根据所需的中医证候施予干预因素,以获得病证结合模型[23]。

而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证”随“病”的发展转归不断变化,很难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为所需要的动物模型。

由于“证”是中医特色,与“病”紧密联系,因此,在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过程中应同时考虑病证结合,使动物模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这样才更符合临床需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才能得到保障。

目前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尚存在一些问题:①动物与人及动物间的生理机能方面均存在差异,且性别不同、品系不同的实验动物对造模刺激因素的反应不同,相同的处理手段对不同种类、不同年龄的动物产生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造模的动物选择上,应更注重选择与人体病理生理特点相近的动物,以增加实验在临床应用上的可靠性。

②在中医证候动物的模型建立评价中,缺少符合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应建立规范的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使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更加统一化、规范化、合理化、稳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