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的美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 感恩是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美德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美国把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法定为全国性的节日——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古埃及、希腊和犹太等国都有自己的感恩节或感恩仪式。流传至今的感恩名言名句无不显示着感恩作为一种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如前苏联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英国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卢梭的“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洛克的“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2.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而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3. 忽视感恩教育,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强,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
对别人给予的关爱和帮助都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的学校教育又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陷入情感教育的“沙漠”,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经成为一个盲区,孩子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汲取国学精华开展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学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史书有撼人心脾的魅力、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故事。“黄香暖席”、“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孝敬感恩父母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可分阶段借助国学精华开展感恩教育。
1.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可安排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感恩故事》等。《三字经》是蒙学经书,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尊敬老师,如何做人、尊敬长辈,如何知历史变迁、报效祖国。《感恩故事》让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明了感恩的益处,知道怎样做才是感恩。
2. 三、四年为中年段,可安排了《成语故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等,以感激教师培育之恩、感激他人关爱之恩为主。《弟子规》是规范的尊敬师长丛书。《古诗词必背》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这阶段要求学生学到怎样尊敬师长、关爱他人,要学到,也一定要按着规范努力做到,是感恩教育的实践篇。
3. 五、六年为高年段,安排《感恩故事》、《论语》、《增广贤文》主要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教育为主,读史提高了难度,在要求上既要学生学到,又要按经书圣语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感恩教育的提高篇。
(二)树人先树已,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感恩教育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需要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做好“感恩”榜样。教师要求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朋友、感谢任何一个帮助你的人,就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具有感恩意识,就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总之,教师只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素材润物无声
我们知道,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因此,只有让学生身
临其境时,他们的感知才会更深刻。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明显的感恩素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沙洲坝的人民对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传世。现实中,为我们付出的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名声并不显赫,但也让我们满怀感激,让学生模仿课题的说法,自由表达:过桥不忘——,吃菜不忘——,穿衣不忘——,——不忘——等,学生在表达中,活化了语言,滋养了心灵,课文中隐含的思想因为与学生的情感交汇而得以复活。
再如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为我们服务的人》中,通过搜集平凡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如环卫工人、农民、消防队员、建筑工人等,让学生感受这些劳动者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类似这样的蕴含感恩教育的课文不少,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感恩教育时机,在教学中展现感恩情境,适当地渗透感恩教育,不必大张旗鼓、过分渲染,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感恩意识及智力发展的培养工作。
(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帮助之恩。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教育学生节省父母给的每一分零花钱;能按时完成作业;知道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吃了;父母生气的时候,能向父母说:“我错了”;帮助学困生和贫困生做件好事;坚持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在走廊不追逐打闹,不攀爬树木,注意自身安全;交老师东西要双手,老师批评教育后能说“谢谢”;能主动借给别人东西;捡到手机、电话卡、钱能主动交给少先队;努力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在桌椅、墙壁乱写乱画;多看有益书籍;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虽然这些小事看起来很平凡,但却能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等优良品质。
(五)利用班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恩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如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让孩子学会极其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谢谢”。如在妇女节时开展“感恩妈妈”活动,可以布置孩子送给妈妈一份礼物,为妈妈做一件事或给妈妈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母亲节让学生参加“一日护蛋”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教师还可经常布置爱心作业,如为父母送祝福、送问候,帮父母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