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 音乐课教案
送别音乐课教案教案标题:送别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唱和合奏等形式,表达对离别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送别》的欣赏和分析。
2. 歌曲演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3. 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制造氛围: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感,以及音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欣赏与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元素,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演唱与合奏: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发歌曲歌词,并教授歌曲的旋律。
2. 合唱练习: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注重和声和合唱技巧的培养。
3. 乐器伴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合奏伴奏,加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与分享: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个人经历。
2. 表演展示:学生可以自愿进行表演,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音乐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进行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送别》的音频或视频。
2. 歌曲《送别》的歌词和乐谱。
3. 乐器(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奏的表现等。
2. 学生的反馈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对离别情感和音乐表达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离别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送别》,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 歌词和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歌曲《送别》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教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4. 合奏: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加入伴奏乐器。
教师指挥,调整音量和节奏,使整体演唱更加和谐。
5.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离别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演唱时的表情、肢体动作等。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反馈,强调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7. 扩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如编写类似的离别歌曲或创作相关的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版本的《送别》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音乐文化:介绍《送别》所属的文化背景,如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七、课堂互动1.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送别》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问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离别主题,探讨离别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和创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送别》音乐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演唱《送别》,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情感。
教学内容:1. 《送别》歌曲的背景介绍2. 歌曲旋律和歌词学习3.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4. 歌曲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二、歌曲背景介绍1. 教师讲解《送别》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动机等。
2. 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离别、思念、感激等。
三、歌曲旋律和歌词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四、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咬字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歌曲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通过歌曲中的哪些词句和旋律体现?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
六、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表演,如加入舞蹈、朗诵等形式。
七、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背景、情感和演唱技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拓展:让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送别》的创作背景和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有较好的了解。
2.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掌握演唱技巧。
3. 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
这是李叔同的《送别》。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
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
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1.齐读课题。
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2.指名说。
3.齐读。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依依不舍。
三.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注意听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初读古诗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
六.节奏朗读1.指名读2.师范读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
5.齐读。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
评价:真厉害!师板书:扬州、黄鹤楼。
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因此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因此诗人说烟花三月———————————故人是什么意思?从哪知道的?生:注释(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再读读这两句诗。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篇一】送别音乐教案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1、歌曲的作者2、关于学堂乐歌3、歌曲的创作背景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1.气息与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2)3 2︱1 —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篇二】送别音乐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诵读法点评法【知识链接】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送别》。
2.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歌曲旋律的演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送别》歌曲视频、歌词、音乐教材。
2.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是由谁创作的呢?二、歌曲学习1. 教师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文化内涵。
2.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一名代表演唱歌曲。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回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跟唱,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送别》歌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三、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送别》歌曲,教师点评。
2.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作歌曲的重要性。
2. 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送别》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四年级艺术课送别教案
、四年级艺术课《送别》教案教材分析:《送别.》是由李叔同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结构为一段体,D 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歌曲旋律流畅,对于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很有帮助。
教学目标:1、学习用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送别》。
1,通过教唱《送别》,使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教育他们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
2,通过力度,速度,音色上的变化,在感情表达上做细腻的处理。
教学重点:深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 5 23︱4·7 ︱1- - -︱这一乐句的音准把握,在力度音色上的变化,力求感情处理的细腻。
2、视唱旋律,理解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法导入1.欣赏校园民谣《童年》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2.简介歌曲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很好听的歌曲,叫做《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
三.了解学堂乐歌师:如果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是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呢?那时候的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曲叫做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流行于校歌曲叫做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了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只是教育外,还有反应人们的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还有宣传学习科学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非常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
四.学唱新歌《送别》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
2.师介绍作者作曲—奥特威(英国)作词—李叔同(中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1880~1942)中国现代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尤其是李叔同创作的《送别》广为传唱。
3.交流:⑴你觉得这是怎样风格的一首歌?⑵歌曲中唱了些什么?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4.用“lu”来哼唱旋律(这里重点练习)(重点指导:5 23 ︳ 4 · 7 ︳ 1- - - ︳这一乐句的演唱音准。
《送别》音乐课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送别》,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的感知与演唱。
2. 歌词的理解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
2. 歌词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音频、歌词、背景资料等)。
2. 歌曲伴奏带。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
2. 提问:为什么这首歌叫《送别》?歌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歌曲旋律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旋律,注意节奏和音准。
2. 分小组练习,每组选取一位学生担任领唱,其余学生跟唱。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
四、歌词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中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五、歌曲演唱1. 教师播放伴奏带,让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每组演唱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独唱展示。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提高音乐素养。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学习歌曲《送别》的感受。
2. 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歌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音乐教案《送别》 【完整版】
《送别》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2.歌曲情感的把握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发声复习:①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②吐丝训练(快吐、慢吐)③回声练习(Ma、La、Ha)2、练声曲①哼鸣练习:5432|1-||恩(Nu)②连音练习1234|5432|1-||MiMa练习提示: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1、新歌教学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
(“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④完整演唱歌曲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1.演唱提示: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①《故乡的小路》②《半屏山》③《我有玩具大家玩》④《小篱笆》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送别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送别》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送别》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把握。
2. 歌曲情感的传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背景吗?二、歌曲学习1. 教师范唱《送别》,让学生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课后练习演唱《送别》,并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歌曲的背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首歌曲?请同学们再次演唱。
2. 学生演唱《送别》。
二、歌曲巩固1.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练习《送别》,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送别”主题的歌曲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送别》。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在拓展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2.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反复练习;2. 歌曲情感较为深沉,需要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把握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歌词、旋律、作者介绍等;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3. 纸、笔,用于学生记录歌词和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3.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4.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2.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情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3. 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送别》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范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3、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4、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wu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5、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7、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轻柔、连贯)?力度?(稍弱)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
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弱处理。
跟伴奏演唱。
五、拓展
、欣赏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
请同学们电影片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渲染气氛、点明主题、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使影视作品更好看等。
)
2、寻找离别古诗,重新填词演唱。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
(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3、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