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护理讲课2018.08.22)
合集下载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2.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 适宜。忌寒凉闭汗或汗出当风,以免邪遏于里不得外达。注意 随病情以及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被,汗湿衣服及时更换。患者一 般应注意休息,症状较重者应卧床。愈后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 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饮食调护 宜食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腻、 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可用姜、葱、蒜、胡椒 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
3.情志护理 热证病人情绪易于激动,应注意安定其情绪, 以利康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 辣、滋腻动风之品。烦热口渴者,可多 饮清凉饮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5.用药护理 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其煎煮之法, 视药物不同而有别,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一般 药物每日一剂,分上下午各一次服。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加 服一剂,每日四次分服,服药相隔时间约3小时左右。
2.生活起居护理 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静、室温应 适度偏高。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 加盖衣被。
3.情志护理 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 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4.饮食护理 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 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 或在食用的菜蔬中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 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食用温补类药膳,以 助阳散寒。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但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仍有浅深之别, 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轻浅;在脏、在下、在血者,则 较深重。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涉 及到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等,为此所表现的证 候也不同。如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 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3.饮食调护 宜食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腻、 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可用姜、葱、蒜、胡椒 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
3.情志护理 热证病人情绪易于激动,应注意安定其情绪, 以利康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 辣、滋腻动风之品。烦热口渴者,可多 饮清凉饮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5.用药护理 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其煎煮之法, 视药物不同而有别,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一般 药物每日一剂,分上下午各一次服。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加 服一剂,每日四次分服,服药相隔时间约3小时左右。
2.生活起居护理 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静、室温应 适度偏高。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 加盖衣被。
3.情志护理 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 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4.饮食护理 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 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 或在食用的菜蔬中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 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食用温补类药膳,以 助阳散寒。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但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仍有浅深之别, 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轻浅;在脏、在下、在血者,则 较深重。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涉 及到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等,为此所表现的证 候也不同。如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 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
26
(一)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
27
寒证临床表现
恶寒、畏冷、肢凉 冷痛、喜暖,口淡 不渴,倦卧,痰、 涎、涕清稀,小便 清长,大便稀溏, 面色白,舌淡苔白 而润,脉迟或紧等。
.
28
寒证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
29
寒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
第六章 辨证与护理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
.
1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
2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 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 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
3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 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里证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
21
里证的护治原则
以“和里”概括。 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症
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
.
22
里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5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 划分为八个区域。
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 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 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
6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 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八纲辨证ppt课件

临床表现
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实证以邪气亢盛为主要表现, 如发热、烦躁等。
辨证要点
虚证需辨别脏腑气血阴阳的亏损情况;实证需辨别邪气的性质及病位深浅。同时结合患 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05
阴阳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阴阳辨证方法介绍
01
02
03
04
阴阳对立
八纲辨证ppt课件
目录
• 八纲辨证基本概念与原理 • 表里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寒热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虚实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阴阳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八纲辨证在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八纲辨证基本概念与原理
八纲辨证定义及意义
八纲辨证定义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辨别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对病情进行全 面分析和归纳。
感冒案例
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症状。根据 八纲辨证,该患者属于表寒证,治 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咳嗽案例
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状。根据八纲辨证,该患者属于里 证,治疗应以清肺化痰为主。
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总结
临床表现
表证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里证多表现为内脏证候,如心悸、 咳嗽、腹胀、便秘等。
04
虚实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虚实辨证方法介绍
虚证
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其形成原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等。常见症状包 括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等。
实证
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争所表现的证候。实证的形成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 劳逸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烦躁、胸闷、腹胀、便秘等。
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实证以邪气亢盛为主要表现, 如发热、烦躁等。
辨证要点
虚证需辨别脏腑气血阴阳的亏损情况;实证需辨别邪气的性质及病位深浅。同时结合患 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05
阴阳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阴阳辨证方法介绍
01
02
03
04
阴阳对立
八纲辨证ppt课件
目录
• 八纲辨证基本概念与原理 • 表里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寒热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虚实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阴阳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 八纲辨证在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八纲辨证基本概念与原理
八纲辨证定义及意义
八纲辨证定义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辨别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对病情进行全 面分析和归纳。
感冒案例
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症状。根据 八纲辨证,该患者属于表寒证,治 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咳嗽案例
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状。根据八纲辨证,该患者属于里 证,治疗应以清肺化痰为主。
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总结
临床表现
表证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里证多表现为内脏证候,如心悸、 咳嗽、腹胀、便秘等。
04
虚实辨证方法及案例分析
虚实辨证方法介绍
虚证
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其形成原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等。常见症状包 括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等。
实证
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争所表现的证候。实证的形成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 劳逸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烦躁、胸闷、腹胀、便秘等。
【PPT课件】八纲辨证

⑵后天失调;
⑶疾病耗损。
⒈阳虚证:
【临床表现】
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蜷卧,面色光白白,口淡
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口泛清涎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
完谷不化,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细弱。兼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自汗、食少等气虚的证候。
阳虚证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证候分析】阳气虚,阳失温运与固摄。
舌象鉴别
老舌
嫩舌
舌象鉴别
镜面舌
黄腻苔
面色鉴别
四、阴阳辨证:
㈠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类经· 阴阳类》:“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
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
《景岳全书 · 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 乃 医道之大纲。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红苔黄燥或起芒刺, 脉滑数有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⒊表寒里热:
成因:
⑴表寒未解而里热内生; ⑵脏腑有热再感表寒。
症状: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口渴引饮、心烦尿黄,咳喘痰黄,舌红苔黄
三证鉴别简表
表 证 里 证 半表半里证
(外感病中)
(外感病中)但发热不 (外感病中)寒
发热恶寒同时并见
以头身疼痛,鼻塞或 喷嚏等为常见症状, 内脏证候不明显
恶寒或但寒不热
热往来
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 半表半里证则有 心悸、腹痛、呕泻之类 胸胁苦满等特有 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 表现 痛等非其常见症状
舌苔变化不明显
多见浮脉
有变化
多见沉脉或其他脉象
舌苔变化不明显
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课件

• 3.饮食护理 • 宜食清谈、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 腻、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 可用姜、葱、蒜、胡椒等作为调味品,以 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 吃得过饱。
• 4.用药护理 • 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 沸后5—10分钟即可。 • 药宜温服,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 •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如汗 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为表证 未解,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 • 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疮家”、“出血家”慎发汗,阳 虚或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 【临床表现】 •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 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 自汗盗汗,大便溏泄或滑脱,小便频 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 脉虚无力等。
•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 汗出、疼痛性质、二便、舌象及脉象的变 化,以区分表虚、里虚、虚寒、虚热等。 如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畏寒 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为虚寒证;心 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干结, 舌红,脉细数为虚热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 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 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 【临床表现】 • 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 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 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 短等气虚的证候,多见于病久体弱者, 病势一般较缓。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 的观察。 •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增减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 卫生。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 热内盛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 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 等食品。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3
(二)里证
•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
(三)寒证 •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5
(四) 热证
•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
6
(五)虚证
•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 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 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7
(六)实证
•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 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 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 烈,而表现为有余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
(一)表证
•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 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 特点。
• 【临床表现】 • 【护治原则】 • 【护理措施】
8
(七)阳虚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
9
(八)亡阳证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 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
10
(二)里证
•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
(三)寒证 •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5
(四) 热证
•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
6
(五)虚证
•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 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 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7
(六)实证
•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 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 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 烈,而表现为有余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
(一)表证
•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 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 特点。
• 【临床表现】 • 【护治原则】 • 【护理措施】
8
(七)阳虚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
9
(八)亡阳证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 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
10
八纲辨证PPT课件

痫
突然倒地 不省人事 口吐痰涎 喉中痰鸣 两目上视 手足抽搐
其它
神志模糊 语言不清
或昏不知人
喉中痰鸣 脘闷作呕 面色晦滞
舌苔白腻,脉滑
精选ppt课件最新
40
第二节 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常见证候
痰火扰心
发热气粗
喉间痰鸣
外
感 热
痰黄稠,面红目赤 痰火内盛 舌质红,舌苔黄腻
内
病 狂躁谵语
心神被扰
失眠心烦
寒证·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抑制 或衰减的证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寒证·临床表现
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 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 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热证·概念 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的证候。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虚证·阳虚证·临床表现
气虚证的一般表现
形寒肢冷
口淡不渴
寒象
面色晄白 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
脉弱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实证·概念 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 所表现的证候。
精选ppt课件最新
25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实证·临床表现 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 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 下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 脉实
精选ppt课件最新
2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形体盛衰,精神状态,声音 气息,痛处反应,舌、脉。
精选ppt课件最新
八纲脏腑辨证.优秀精选PPT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汗、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阳虚保暖、向阳;阴虚稍偏凉 用药护理----阳虚热服、阴虚温服 饮食护理----阳虚温阳忌生冷,阴虚滋 阴忌辛
辣 对症护理----热疗
虚证类型表
(二)实证的施护
1.概念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八纲的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对症处理:腹胀腹痛者按摩,或药熨腹部及中脘穴;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 病情观察----神志、疼痛、舌脉 饮食护理----新鲜清凉,忌食辛辣、燥热动风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 情志护理:“悲伤肺”,忌悲、忧,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提及不
八纲的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 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或弱或细涩 护治原则 回阳救逆 对症护理----中药擦浴或灌肠或水针 八纲的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 含义——是指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病情观察:观察咳嗽、气喘的情况; 对症处理 : 便秘者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 概念——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出现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太过导致 情志护理: 恐伤肾,稳定病人情绪,消除紧张。 表里的相对性:
特点:病位深在;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二)里证的施护
中医护理学八纲辨证PPT课件

2.里证
概 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 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病 因——表证传里、外邪直中、情志内伤、 饮食劳倦。
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 多,极难概括)。
证候特点——常以或寒或热之症出现。病情重, 病程长。
辨证要点——寒热单见,脏腑症状为主。
3.表里证鉴别要点 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 等变化(图示)
寒热 喜恶
口渴 与否
面色 赤白
四肢 温凉
二便
舌象
脉 象
寒证
恶寒 喜暖
不渴
白
凉
尿清 长便 稀溏
淡(质) 白(苔)
紧 迟
热证
恶热 喜凉
渴喜 冷饮
赤
尿短 舌红 温 赤大 绛 数
便秘 苔黄
(三)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亦是辨别病证性质 的两个纲领。邪正斗争是疾病中的根本矛盾,任何疾 病都有虚实之分,辨虚实可为扶正、祛邪治则提供依 据。 “邪气盛则实”,即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治宜攻 邪为主。 “精气夺则虚”,即正气亏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治宜
辨证 (辨别分析证候类型)
▪ 证──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 疾病发展趋势)包含该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 (症状群)。又称病证、证型或证候类型.
▪ 症──症状主观表现 ▪ 征──客观体征 ▪ 病──疾病病名
中医辨证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1、八纲辨证——辨证纲领(任何病证) 2、脏腑辨证——辨证基础(任何病证) 3、六经辨证——伤寒辨证方法 4、卫气营血辨证——温病辨证方法(温热) 5、三焦辨证——温病辨证方法(湿热) 6、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 7、病因辨证——强调病因的辨证方法
《中医护理》中医八钢辩证护理 ppt课件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赤
高气粗。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因 起病 病程 病位 病情 证候特点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淫邪气
发热、恶寒、 苔薄、脉浮
里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重
能失调; ②表不解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脏腑证候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脉 不浮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虚实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 各种因素。
亡阴、 亡阳
1、亡阴证
特点:阴液欲竭
病因病机:①邪热炽盛或阴液被灼;② 高热大汗、剧烈呕吐或失血过多使阴液 大量亡失,又不能及时补充使肝血、肾 精、阴液枯竭形成亡阴之变。
阴证
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 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内的证候, 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 肢冷倦怠,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饮 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
阳证
精神烦躁,面赤身热,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 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数洪实 病因病机:①阳气亢奋;②热邪雍盛。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 舌质淡嫩苔 虚无力
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
白
虚证类型表
类型
主证
病因病机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 经脉组织器官。 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八纲辩证》ppt课件

02
CATALOGUE
八纲基本概念
阴阳
阴证
里证、虚证、寒证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 ,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阴阳
舌象
01
舌淡胖嫩
脉象
02
沉迟细弱
阳证
03
表证、实证、热证
阴阳
• 临床表现:面色红赤,发热恶寒,烦躁不安,声高气粗, 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病邪性质。
问二便
询问患者大小便情况, 了解脏腑功能和病情状
况。
切诊辩证
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了解其脏腑功能、气血 阴阳状况和病邪性质。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身体部位,如胸腹、四肢等, 了解其疼痛、痞块等异常状况,进一步推断 病情。
04
CATALOGUE
八纲辩证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内科疾病辩证
感冒
八纲辩证可用于感冒的辩 证分型,如风寒感冒、风 热感冒等。
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八纲辩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 八纲辩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诊断 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八纲辩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 八纲辩证在中医临床各科中的应用举例和案例分析。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八纲辩证的方法和技 巧,为今后的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CATALOGUE
八纲辩证方法
望诊辩证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观察神色形态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 ,判断其脏腑功能盛衰和 病情轻重。
审视皮肤毛发
八纲辨证讲稿

20
2.虚证
〔定义〕由于体内正气不足所形成的虚弱的证候。
〔成因〕1、先天不足 2、后天失养 3、疾病耗损
〔表现〕 脉细
皮寒 气少
“五虚”
①邪正斗争不剧烈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②实邪过盛,则可致亡脱
③正气虚久而无实邪,也可为虚
精选课件ppt
21
〔特点〕 根据发病特点分虚实
1.出者为虚 2.缓者为虚 3.弱者为虚 4.无者为虚 5.羸者为虚
假象 四肢厥冷
神昏面黯
苔黑
脉沉迟
真征 胸腹灼热
口臭气粗 干而不润 按之有力
佐证:咽干,渴喜冷饮,舌红绛精,选课尿件p短pt 赤,谵语等。
40
〔病机〕热邪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
〔特点〕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阳厥,热厥) 为热证的特殊表现形式
〔治法〕清热
精选课件ppt
41
2、真寒假热证(寒极似热证,阴盛格阳证,虚阳浮越证)
寒证
热证
精选课件ppt
17
三、虚实辨证
一、虚实的含义: 实――邪气亢盛(正不虚) 虚――正气不足(邪不盛)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二、虚实辨证的意义――辨别邪正斗争的盛衰 万病不离虚实,但不一定都辨寒热
三、虚实辨证的类型 1.实证 2.虚证
精选课件ppt
18
1.实证
〔定义〕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证候。 〔成因〕1、感受外来邪气(六淫,疠气,虫毒)
精选课件ppt
22
3.虚证类型
(1)气虚证 (2)血虚证 (3)津亏证
见气血津液辨证
(4)阳虚证(虚寒证) (5)亡阳证
(6)阴虚证(虚热证) (7)亡阴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很多辩证方法: 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 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经 络辩证
中医诊断学就是介绍各种辩证分类方法的学科 。 所以必须告诉大家的是,今天讲八纲辩证,以 及以后讲的其它辩证,并不是独立、分离的 ,都只是对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不同角度的总 结而已。 目的:就是得出一个证型,以便对证治疗。
• 3、八纲辨证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实用性。
八纲辨证不是确立的八种证型,而是相互 联系,交织变化,证候可以相兼,错杂,转 化,可组合成许多复杂的类证纲领,适用于 临床复杂多变的证候。 • 4、八纲辨证较为笼统 八纲辨证是定位不及脏腑,定性比较局限, 不能包括燥、湿、气、血虚弱等辨证,必须 与其他辨证方法相互结合。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辩证病位外内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证 1、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特点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临床常见的证型 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 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5、发展趋势 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
(二)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
主要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
、亡阳证、亡阴证。
• 1、阴虚证 概念: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 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症候 ,属于虚证、热证的性质。 表现为:口燥咽干、潮热颧红、盗汗等 • 2、阳虚证 概念: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 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于虚证、寒证的性质。 表现为:怕冷、经常四肢不温等
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 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 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 风热上扰——头痛;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 诊断——表证(表热证) 治疗——银翘散
案例2
• 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 • 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 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 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 • 症见满面通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洪 数有力。 • 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3、阴盛证 (1)概念:指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寒 证候. (2)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等 . 4、阳盛证 (1)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2)临床表现: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 目赤等。
5、亡阳证 (1)概念: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 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以四肢厥逆、肌肤不温等为特 点. 6、亡阴证 (1)概念:指阴液严重耗伤而将枯竭的危重证 候. (2)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 、恶热等.
虚
• 病例五:XXX 五心烦热、口鼻干燥、潮热盗 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像 什么?
阴
八纲: 指表、里、寒、热、虚 、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 领。
纲 1、提网的总绳。 2、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 领。纲目。纲要(a、提纲;b、 概要)。
八纲辨证的概念: 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 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 析综合,从而辨别现阶段病 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 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 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 纲领的方法。
八纲辩证
医务科:
辩证 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诊断:就是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掌握病情 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的本质 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
• 中医诊断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 • 通过这些方法收集到患者的综合信息,然后 ,对疾病当前的本质作出判断(病位、病因 、病性等等),得出完整证名——辩证
案例3
• 李某,女,71岁,2002年4月24日就诊。 • 三年来,大便稀溏,日行3-4次,常伴有下腹 冷痛,喜温喜按,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自 汗,纳谷不香; • 症见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 力。 • 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 病人年事已高,阳气不足,虚寒内生。 •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则大便稀溏。 • 阳虚,温煦机体的功能失常,故见腹冷痛、 怕冷等症。 • 脾阳虚,运化无力,则纳谷不香。 • 卫阳虚,固摄无力,则自汗,神疲懒言, • 舌淡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的表现。
案例1
• 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 曾服“百服宁”,效果不显。 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 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 浮数。 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 • 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 • • • • • •
四、阴阳辩证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是辨证归类的最高纲领。 阳 证: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阴 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病例一:XXX 表现为:恶寒明显、畏风、身 痛、发热
这些症状大家会考虑什么情况 ?
............
这就是辩证!专业的探讨一下 的话!
从这些症状来看,从表里角度 ,您觉得像什么?
表
从寒热角度来看,您觉得像什 么?
寒
从虚实角度来看,您觉得像什 么?
实
病例二:XXX 恶寒消失、身痛、发热明显
八纲辩证的意义
• 1、辨别疾病的共性
表里辨病位,寒热虚实辨病性,阴阳辨病类 和证类,是对疾病反应状态的最基本的概括: 是识别疾病的关键,为治疗指出方向。 • 2、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 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 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 体深化。
(二)里证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 映的证候。 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2、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或气 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 3、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重,病程长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4、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 的概括。 2、成因: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 入人体,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 成实证; ②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 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 成。 3、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 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
寒证与热证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 状。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 (2)里寒证:寒中脏腑、或阳气亏虚、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寒证:阳气亏虚、符合寒证、虚证的特点。 (4)实寒证:寒邪侵袭、符合寒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苍白,小便清长 而大便溏,舌淡苔白而脉迟。
• 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 • 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 ——高热,大汗、 口渴; • 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 • 热邪扰心——烦燥不安; • 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为里实热 证的表现。 • 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 • 治疗——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
(二)热证 1、概念: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 表现的证候。 2、分类: (1)表热证:风热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发热重、恶寒轻 。 (2)里热证:火热盛于脏腑,或阴虚火旺,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热证:阴虚火旺,符合热证、虚证的特点。 (4)实热证:火热炽盛,符合热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少津,脉数等 。
三、虚实辩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病变过
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 种虚弱证候的概括。多见于体虚、久病重病等。
2、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津液不足 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等.
3、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 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当然八纲之中还有很多特殊情况: 真热假寒、真寒假热、虚实夹杂、虚实转化、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真实假虚、真虚假实
需要我们慢慢学习!
谢谢
从寒热角度来看,您觉得像什 么?
热
• 病例三:XXX 发热么?
里
从虚实的角度看,您觉得像什 么?
实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像 什么?
阳
• 病例四:XXX 发热减轻、口干、乏力、懒动 、动则汗出
• 从虚实的角度看,您觉得像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