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理论与观点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并且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会下降,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凯恩斯主义还主张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复苏。
这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例如,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这一做法与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逆周期调节”的概念。
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通胀和过热经济;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这一理念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上升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减少支出等措施来抑制过热经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如果收入分配过于不均衡,富人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这一观点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人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凯恩斯的理论与观点
凯恩斯理论和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
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
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
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仅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对于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首先,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周期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概念,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而总需求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凯恩斯理论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并非是由于工资水平过高或劳动力供给过剩所致,而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效率工资”和“黏性工资”现象,使得市场无法自动调节失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最后,凯恩斯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他的理论中,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水平,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总的来说,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这一理论对于20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理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并探讨他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贡献。
一、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尤其是经济衰退。
为了应对经济衰退,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需求,并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二、凯恩斯对经济学的贡献1. 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他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即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个人倾向于消费的比例。
凯恩斯认为,通过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可以提高整体消费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2. 凯恩斯对失业的解释凯恩斯对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他认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即企业无法销售全部生产。
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需求,从而降低失业率。
3.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凯恩斯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流动性陷阱”概念。
他认为,当利率已经降至零下限时,通过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凯恩斯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凯恩斯的理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引发了对政府干预经济的重新思考。
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政府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观点也激发了对经济周期和失业的深入研究。
许多学者在凯恩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拓展和实证研究,形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流理论框架。
尽管凯恩斯的理论在西方世界广为接受,但也引起了一系列争议。
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限制了市场的自由发展。
凯恩斯 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它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解决经济危机和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导致经济产出低于其潜力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即“泵水”政策,以促进就业和消费。
凯恩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的不稳定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都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经济波动。
他提出了“动机投资”和“动机消费”的概念,认为当预期收益率下降或者风险增加时,投资和消费都会下降,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稳定总需求,以防止经济波动。
凯恩斯经济学还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总需求。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凯恩斯也指出,当利率已经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时,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大大降低,此时需要采取更多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凯恩斯经济学对于财政政策的观点也很重要。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他提出了“公共工程”和“补贴”等政策措施,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还主张通过减少税收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得到了验证。
当时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凯恩斯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许多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
这些政策帮助经济走出了大萧条,恢复了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
尽管凯恩斯主义在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并讨论其在当今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
在大萧条时期,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停滞,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高失业率。
作为回应,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一种与经典经济学相反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他认为,当经济处于衰退时,个人和企业往往会陷入谨慎消费和投资,导致需求不足。
因此,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提高就业率,刺激整体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政府要在经济放缓期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倡导政府通过增加公共项目和刺激性支出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并通过减税或提供补贴来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消费和投资。
这样的政策旨在增加总需求,提高生产水平,并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增加政府支出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此外,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由于这些局限性,凯恩斯主义在某些经济环境下可能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尽管存在批评,凯恩斯主义在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框架。
例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政府试图提高总需求和信心,稳定经济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实践效果因国家和具体政策而异。
一些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重振了经济,降低了失业率。
然而,另一些国家却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
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并非万能方案,其适用性取决于具体环境和政策执行。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处理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失业等问题时,政府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的思想,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克雷格·凯恩斯(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围绕因果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的。
与当时的“清洁均衡”经济学观点相反,他认为市场可以脱离均衡运行,因此政府有责任对经济进行干预。
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一、消费者支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凯恩斯指出,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总收入的主要部分,决定了经济的活动程度。
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它们将减少支出,从而使经济活动减缓,乃至出现萧条。
同时,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收入水平来刺激经济,以解决经济问题。
二、货币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工具: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促进经济的复苏。
他建议政府努力减少利率的方式,它可以降低贷款成本,促进投资,从而提振市场,大大激发消费者信心,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三、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凯恩斯认为,政府支出可以解决失业率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均衡条件下,社会投资可以促进经济活动。
他说,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如建设公路和桥梁、收支平衡政策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大众的生活。
四、失业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的消极因素:凯恩斯指出,经济活动的缓慢放缓、低投资和出口的普遍下降是导致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
同时,他认为,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来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来恢复经济活动,以减轻失业率。
五、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出口:凯恩斯指出,要实现长期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出口市场。
出口可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收入,并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此外,出口对国际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以上就是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他的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贡献,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许多研究难题。
简述凯恩斯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观点
简述凯恩斯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观点摘要:一、引言二、凯恩斯的通货膨胀观点1.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2.总需求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三、凯恩斯的失业观点1.失业的原因2.失业与总需求的关系四、凯恩斯政策建议及其实践影响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五、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与后世影响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简要介绍凯恩斯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观点。
二、凯恩斯的通货膨胀观点1.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他将货币供应量视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指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2.总需求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总需求超过了经济体的生产能力。
当总需求过高时,企业会提高物价以满足需求,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要遏制通货膨胀,就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总需求。
三、凯恩斯的失业观点1.失业的原因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减少生产,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失去工作。
此外,他还指出,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僵化、产业结构的失衡等因素也有关。
2.失业与总需求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当经济陷入萧条时,总需求下降,企业减少生产,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
因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就需要刺激总需求。
四、凯恩斯政策建议及其实践影响1.财政政策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低迷时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刺激总需求。
这一政策建议在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缓解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
2.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在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他主张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实践证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五、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与后世影响虽然凯恩斯理论在应对失业和通货膨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及其应用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及其应用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消费理论对现代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效用递减。
1. 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认为,消费者的支出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然而,他发现消费者倾向于将收入的一部分保存下来,而非全部用于消费。
这种倾向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消费金额。
凯恩斯进一步观察到,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小。
当收入较低时,消费者倾向于将较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但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个比例会逐渐减小。
2. 边际效用递减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
他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例如,一个人刚吃了一碗饭,第二碗饭的满足感就没有第一碗那么强烈。
基于这一理论,凯恩斯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
当边际效用减少至消费者对收入的边际效用不再感到有吸引力时,他们将停止增加消费支出。
二、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应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在实际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1. 不确定性下的消费决策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提供了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影响下消费行为的解释。
当面临经济衰退、不稳定的就业市场或个人收入下降时,消费者倾向于减少消费支出,以应对不确定性。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
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强调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即经济增长需要消费者支出的持续推动。
通过增加消费支出,可以刺激企业生产和就业增长,从而促进整体经济活动。
3. 政府干预和货币政策基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消费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措施来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鼓励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性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如今,面对世界各国如何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高擎凯恩斯的旗帜,回到凯恩斯的时代。
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理解我国政府推出的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主张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伟大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的实践。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的经济学。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还动摇了传统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地位。
人们不再相信自由经济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开始丧失了对自由竞争为特点的传统市场经济的信心。
面对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1933年3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他上台后,积极推行政府干预,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直接投资,注重提振人们信心,使经济萧条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此后,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
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经济政策主张。
如果没有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创造,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应急措施,而不会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选择。
首先,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传统的经济理论否定了社会存在普遍的失业现象,认为这些大量的失业也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已。
凯恩斯认为,传统的失业解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现实缺乏说服力。
凯恩斯学派及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5
思考题:
• 500年以来为什么金融危机、经 济危机一再发生?
– 人的贪婪本性? – 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 – 收入分配不公? –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6
二、主要理论观点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18
(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无论我们是从现已了解的人类本性上看, 还是从经验中的具体事实来看,我们可以 具有很大的信心来使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这条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来说,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会像收入增加得那样 多。……特别是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为短时 期时,情况更是如此。”(《通论》,华夏出版社,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8
四、 对后世的影响
• 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乃至于现代 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 方法和新的思想体系。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9
五、具体理论贡献:
1. 消费函数 2. 边际消费倾向 3. 储蓄函数 4. 资本的边际效率 5. 货币的三大需求 6. 乘数 7. 事后与事前 8. 财政与货币政策 9. IS—LM模型
1. 强调宏观经济 2. 需求导向 3. 经济中的不稳定性 4. 工资和价格刚性 5. 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7
三、 历史合理性
• 分析了短期经济波动,提出缓 和的方案。
• 指出降低名义工资无益于增加 就业。
• 宏观经济分析鼓励了国民收入 帐户的进一步研究。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凯恩斯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
凯恩斯将失业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磨擦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中,叫“自愿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叫做“非自愿失业”。
磨擦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训练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迅速解决,自愿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失业不算真正的“失业”。
因此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的问题,就可说得上充分就业了。
要想做到充分就业,就要求一种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肯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聚集的有效需求水平。
在他看来,以前的理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假定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
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也许会导致萧条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
凯恩斯对此则提出相反的结论。
他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
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既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聚集需求水平,又认为聚集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
就个人消费来说,“量入为出”,消费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消费额总是占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称为“消费倾向”。
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
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开支会增加得比比收入速度慢。
由此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聚集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据聚集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但不会象国民收入增加得那么快。
这包含的意思就是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1。
消费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多余的钱当然是用于储蓄。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货币的本质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
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
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
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不具有实质价值。
本身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的,并有权随时变更。
2、货币的职能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
这里的贮藏财富职能与马克思所说的“贮藏手段”职能是不同的。
3.货币的特征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生产弹性,凯恩斯是指生产货币人数的变化率除以购买货币人数的变化率。
凯恩斯认为,在不兑现纸币流通或者实行管理通货的国家,纸币的生产或发行都由国家严密控制,对于私人企业来说,绝对没有生产纸币权力,货币的生产弹性只能等于零。
(2)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替换弹性,凯恩斯是指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抛弃货币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的比率。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这种替换弹性等于零。
这是由于货币本身并无效用,它的效用来自于交换价值。
作为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它可以换回任何其他商品,但其他商品中却没有一种商品具备这种效用。
因此,人们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货币的交换价值越高,人们越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换货币,从而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3)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征凯恩斯认为,货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周转灵活性。
这是由于货币较其他商品有更大的流动性,周转便利,既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又可以储藏起来,以防日后的不测之需,还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资产的投机;同时,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货币工资又常常是相当稳定的,所以人们对货币未来价值的估计也是乐观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以其关注总需求和政府干预的观点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理论:凯恩斯主义关注总需求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市场经济中短期存在着经济停滞和失业问题,这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凯恩斯认为,扩大政府支出能够刺激总需求,激发经济增长。
2. 多重杠杆效应: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多重杠杆效应。
凯恩斯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通过一个初始的开支或投资,会带动其他部门的支出和投资,进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3.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主张适度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经济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例如增加支出、减税)和货币政策(例如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实践应用1. 对经济衰退的应对:在经济衰退期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以及采取其他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缓解衰退的影响并促进经济复苏。
2. 扩大就业机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政府可以激发市场需求,促进就业增长。
3. 调节经济周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例如,在经济繁荣期间,政府可以通过调高税收、减少支出来抑制通货膨胀,以平衡经济增长的速度。
4. 收入再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适度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这样可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5. 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维持经济的稳定是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
通过政府干预和调控,可以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胀的产生,保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它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提出了挑战,并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在经济衰退时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提高就业率和经济活动水平。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意识形态与经济学相结合凯恩斯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试图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来纠正。
他的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调节经济波动并实现全民福祉。
全民就业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全民就业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固有问题,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刺激需求,直接创造就业机会。
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福利措施来提供就业机会,以确保每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
政府干预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市场无法自动调节经济的波动。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稳定的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
消费需求的重要性凯恩斯主义强调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当消费需求增加时,经济才能实现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支出能力,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争议与评价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评价。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人认为,它为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以在经济衰退时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
然而,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经济自由放任的效果,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权力的滥用。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将收入分为两部分: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收后的收入,而不可支配收入则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等。
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活动。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然而,凯恩斯消费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但实际上,消费者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理性。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尽管如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凯恩斯消费理论自提出以来,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消费理论模型,如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
简答凯恩斯革命的含义以及主要内容和理论特点
简答凯恩斯革命的含义以及主要内容和理论特点“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并使得经济活动达到一般均衡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干预,从而来消除大规模失业并进而摆脱经济萧条。
“凯恩斯革命”主要从经济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理论上来说,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主要内容是说供给创造了它自
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
供给量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总是恒等的,因而不
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
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方法上来说,凯恩斯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注重总量分析,并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方法。
第三,政策主张上来看,凯恩斯发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政治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注意到经济中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拒绝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总是处于充
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假定。
第二,通过运用短期分析方法,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是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第三,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重要意义。
第四,主张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二者割裂开来的二分法。
第五,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列举凯恩斯主义观点的三个实际问题
列举凯恩斯主义观点的三个实际问题《列举凯恩斯主义观点的三个实际问题》一、凯恩斯主义:定义和历史1.1凯恩斯主义的定义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发展而来。
它强调由政府行政设施管理和实施政府财政规定的市场经济,尤其是指定公共投资计划,以确保自由市场的持续运行。
凯恩斯主义专注于政府的职能在经济政策中的发挥作用,即政府应该尽可能避免干预活动,但在必要时对经济活动进行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以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1.2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自由派经济思想中,因为它主张由政府实施的调节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19世纪的经济学家,特别是1871年出身的约翰·凯恩斯,在当时对古典自由派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演变出以政府规制和实施财政政策为重点的凯恩斯主义。
二、凯恩斯主义观点的三个实际问题2.1调节与政府行政设施凯恩斯主义对调节与政府行政设施的看法是,政府应该在特定经济时期创造一个较平稳的环境,以使经济活动在自由市场的范围内有效运行。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管理宏观财政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2.2政府投资计划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以维持自由市场的状态,特别是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
此外,政府也应把更多的钱投入教育部门,努力促进公众的科学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普及,以帮助改善社会的经济状况。
2.3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财政政策,以帮助改善各种经济状况,鼓励人们生产,消费和参与劳动力市场,并帮助贫困人口获取适当的照料,以解决贫困问题。
为此,政府应定期调整税收政策,控制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以及进一步完善基本财政政策,例如提高最低工资,以改善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激励率。
三、结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政府应该实施政府行政设施、指定公共投资计划和实施财政政策,以维持自由市场的持续运行,从而实现社会共同利益。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经济学派别,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一、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迅速崛起。
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恢复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种介入经济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以提振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不足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当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调整经济活动,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对就业的关注也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
凯恩斯认为,失业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和提供就业机会来解决就业问题,并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与争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重建时期。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采取其他措施,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并减轻了失业问题。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失灵。
此外,凯恩斯主义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处理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的货币供应和政府的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并不完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理论和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
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
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
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仅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它决定于国内的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也包括国外投资(它决定于贸易顺差额),"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
"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
认为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注入"(Injection),能使国民收入增长;而进口则是对舶来品消费的增加,如同储蓄,是一种泄露,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
因此,凯恩斯极力鼓吹贸易顺差,并提出应尽力扩大出口,同时藉助保护关税和鼓励"购买英国货物"以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
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
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
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
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
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
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
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
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
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
这样,凯恩斯在背叛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因此,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的二分法实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定义是: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交点上的总需求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
(一)消费倾向和乘数1.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
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
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量对总收入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之比。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
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
2.乘数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乘数理论。
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问中首先提出来的。
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
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
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
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
(二)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
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
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
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过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
(三)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又译作灵活偏好,是凯恩斯所说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关于流动偏好的起因,凯恩斯认为是来自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交易动机又分为收入动机和营业动机。
谨慎动机是指为了防止以外事故和抓住没有预见到的有利的购买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投机动机是指为了专著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凯恩斯认为,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偏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大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经济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的反映不很灵敏。
货币供给有中央银行决定。
货币供给量分两部分:一部分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要,一部分满足投机动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