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全文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4页)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a3d7b49a45177232f60a233.png)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新文档】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范文模板 (5页)
![【最新文档】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fbf02d4a7302768e993929.png)
【最新文档】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是为大家提供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发言: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28ce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e.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尊敬的诺贝尔委员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诺贝尔委员会授予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也非常感激诺贝尔奖对我所做工作的认可。
心中充满敬意,我在这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并对于荣获诺贝尔奖给予的肯定表示衷心感谢。
我从事中药研究已经数十载,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中药寻找解决世界疾病问题的线索。
荣膺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肯定。
这一时刻,让我回想起我一生的奋斗历程、困难和喜悦。
中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无数智慧的先人们用他们手中的传统中药治愈了无数的病患,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
然而,中药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中的复杂化学成分和疗效机制让人难以理解。
面对这一现状,我心生疑问,决心揭开中药背后的奥秘。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青蒿素这种植物化合物对抗疟疾的疗效突出,而传统的煎煮方法却无法有效提取。
我决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纯和活性成分的鉴定,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为抗疟疾药物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更多受疟疾困扰的人们。
研究不只是孤独的个人努力,不仅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教育培训机构、实验室团队以及患者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也要感谢对中药研究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学术界和政府机构。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最高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的巨大鼓励。
我深知这个奖项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研究,不断探索和挖掘传统医学的宝藏。
基于我近年的研究成果,我相信中药的疗效和科学价值将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认可。
最后,我要向所有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们致以最为诚挚的敬意。
你们潜心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努力,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把科学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感谢大家!再次对于荣获诺贝尔奖表示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谢谢!*(800字以上)*。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3)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3)](https://img.taocdn.com/s3/m/4d3f37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e.png)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屠呦呦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向中国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深深地鞠躬,为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要感谢所有一直以来支持和关注我的人。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屠呦呦获奖的喜悦。
获得诺贝尔奖是每位科学家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我想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表达一下我内心的喜悦、骄傲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团队的支持。
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我不可能取得这一伟大的成就。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有信心继续努力。
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和教育。
在这里,我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训练,这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要感谢国家和政府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在这个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家科技实力的支撑。
我要特别提到,本次荣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承认和肯定。
草药的运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这次奖项的获得,也是对中草药研究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我希望这个成果能够促进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造福更多的人类。
诺贝尔奖是极高的荣誉,但同时也是巨大的责任。
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更加努力钻研,始终保持科学家的谦虚和进取精神。
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关心我的人。
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再次向屠呦呦女士表达衷心的祝贺,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科技事业的骄傲。
屠呦呦的获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国内外科学家持续探索的激情。
愿屠呦呦女士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2f5b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75.png)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21e7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9.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尊敬的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首先,我要对诺贝尔委员会给予我的殊荣表示衷心的感谢。
无论是屠呦呦团队还是我个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我们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一荣誉属于我们团队每个成员,也属于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青蒿素的发现与研发是长期的艰苦努力的结果。
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感悟。
从事科研工作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的协作、共同的目标和不断的实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试验的失败、思路的堵塞和持续的尝试。
同时,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研究和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领域建立联系,推动科学的跨界合作。
只有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
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需要与他人进行持续的合作。
在屠呦呦团队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没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一巨大的成就。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其他科研伙伴对我个人的指导和鼓励。
诺贝尔奖是对我的工作和成果的肯定,然而,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追求荣誉和名利,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青蒿素在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推动医学和科学的进步,造福于更多患者和人类。
在此,我想向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传达一个信念: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热情,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这是一个示例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来满足你的具体要求。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32e4f481c758f5f71f6703.png)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XX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诺贝尔奖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发表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0c1c7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7.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在获奖的时候,都发表了哪些获奖感言呢?现在就跟店铺来看看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演讲稿范文】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演讲稿范文】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8f37550b4c2e3f572763f6.png)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屠呦呦诺奖报告全文:中医药学是个伟大宝库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已经抵达瑞典并将于10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北京时间7日晚),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下面是xx收集到的演讲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20xx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20xx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20xx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20xx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3a62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0.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文前言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亲爱的屠呦呦女士及家属,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屠呦呦女士荣获诺贝尔奖的光荣时刻。
屠呦呦女士凭借她在抗击疟疾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的杰出成就不仅为中国,更为世界科学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致辞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屠呦呦女士: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代表全体与会者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您的杰出成就为整个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您发现的青蒿素及其药效的研究,给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疟疾患者带来了。
因此,您的获奖实至名归。
屠呦呦女士的卓越贡献屠呦呦女士是中国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她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疟疾研究的探索。
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中国传统药材青蒿在抗击疟疾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经过无数次实验和验证,屠呦呦女士及其团队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疟疾的治疗模式。
它高效快速地击败了疟疾病原体,使得疟疾的治疗更加简单和高效。
屠呦呦女士的发现,在医学领域引起了轰动,并为全球范围内的抗击疟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屠呦呦女士的荣誉与使命屠呦呦女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先后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利奥波第二世世界科学奖等诸多荣誉。
如今,她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了诺贝尔奖的历史中。
然而,屠呦呦女士并未停止对科学事业的探索。
她时刻,不断推动疟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屠呦呦女士积极支持和鼓励年轻科学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
她一直坚信,只有持续不懈地投入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女士的感言亲爱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此刻,我想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你们是我坚实的后盾,是我成就的源泉。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一直支持着我,鼓励我不断超越自我。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f4abdf700abb68a882fb1f.png)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关于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
![关于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cd9d354b73f242336c5fcb.png)
关于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5日晚间,刚刚摘取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XX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当晚,受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前往屠呦呦家中表示祝贺。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对屠呦呦获奖的贺辞中表示,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XX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记者了解到,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
“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振奋,衷心地祝贺屠呦呦首席研究员获得XX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词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词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1dca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1.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词全文尊敬的屠呦呦女士:恭喜您荣获诺贝尔奖!作为全球医学界的重要奖项,诺贝尔奖承载着对杰出科学家们的褒奖和嘉奖之意。
您凭借卓越的贡献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您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千百万人的生活,也在科学领域树立了令人敬佩的榜样。
屠呦呦女士的科学贡献您作为一位优秀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在抗疟疾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您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对防治疟疾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挽救了无数性命并推动了全球疟疾防治工作的发展。
您发现的中草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抗疟疾治疗方式。
这不仅有效治愈了疟疾患者,减少了疟疾的死亡率,同时减轻了人们对传统抗疟药物的依赖和副作用。
您的创新让抗疟疾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疟疾治疗药物。
除了在抗疟疾领域,您还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您的科研团队发掘出了许多中药和中草药的药理活性成分,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您的工作不仅深化了对中医药的认知,也推动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屠呦呦女士的人道主义精神屠呦呦女士,您的科学成就是医学界的里程碑,但让人们对您更加敬佩的是您的人道主义精神。
您将全身心投入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上,并长期致力于帮助那些身患疟疾的患者。
您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推动了疟疾防治工作,为全球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您的工作不仅挽救了人们生命,也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您的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提供了契机。
您的人道主义行为感染了其他医疗从业者和研究者,推动了全球医学界对疟疾的关注和行动。
屠呦呦女士的科学精神践行屠呦呦女士,您的科学精神为世人树立了令人敬佩的榜样。
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坚持和创新精神,不仅带动了疟疾研究的发展,也对全球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始终坚信科学的力量和价值,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突破科学难题。
您的努力和奉献,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疟疾的病理学机制,也为其他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中文演讲(全文)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中文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3e2fc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7f.png)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中文演讲(全文)北京时间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谢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刚才两位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这里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团队抗疟研究团队当年的研究工作总结,蓝底表现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表示的是全国其它协作团队的完成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表示既有本院,也有协助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医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在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者冷却,然后再用解溶液去除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药品。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这一类型之外,其它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71年10月4号,青蒿乙醚中型(音)提取物,就是标识的191号样品,以一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连输三天口服药,对疟疾一直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头年10月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月到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的临床研究,经过30类病人,治疗全部显效同年11月,中型成功分离得到有效抗体药物的结晶,就是后来命名为“青蒿素”的结晶,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制谱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学分子是低碳22,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是不含氮的为苯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分子式等有效数据,1971年起与上海科学研究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研究的工作,最终经过X光的颜色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在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发表。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da8e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c.png)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接受央视专访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关于屠呦呦的相关介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早年经历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工作经历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屠呦呦获奖感言范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84f8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b.png)
屠呦呦获奖感言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此,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于获得此殊荣的感言。
首先,我要向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表示衷心地祝贺和感谢,她的伟大成就以及无私奉献为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同时,我也要感谢组织方对我的认可和支持,使我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心情和感慨。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获奖,更是对我和我的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
我们的工作并不容易,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塑造了我们的品格。
正如屠呦呦女士所言“科研没有捷径,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任何目标都能被实现。
我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学术道路上,我一路坚持,追求真理,为推动科学进步而努力。
获得这一荣誉,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我将倍加珍视这个荣誉,用它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这次获奖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深知,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伟大事业的。
正是因为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才能够克服一个个困难,攻克一个个难题。
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我提供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是他们的付出,才使我能够获得这个殊荣。
在此,我要向我的团队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
是你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让我能够专注于科研工作,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其中。
正是你们的陪伴和鼓励,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这个荣誉属于我们所有人,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倍加珍惜这个殊荣,恪守科学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造诣。
我将以屠呦呦女士为榜样,不负众望,为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成果。
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关心我的所有人。
谢谢大家!。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4f93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感慨。
首先,我要感谢詹姆斯·杰罗姆·巴克利博士和西德尼·伯尔文博士,他们对我研究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是我获得这份荣誉的基石。
获得诺贝尔奖对我来说是一种承认和肯定,更是对中药领域的一种认可。
作为中医药学科的一名研究者和实践者,我深知中药的独特性和草药的价值。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希望能够将中药的疗效更好地发挥出来,造福人类健康。
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中药一直饱受争议。
有人认为中药只是一种传统的疗法,没有科学依据;也有人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无法起到作用。
但我坚信,中药背后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和研究,就能够发现中药的独特价值。
我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科研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通过对青蒿素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这种植物中所含的抗疟成分,并成功提取和制备出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不仅给了疟疾患者新的希望,也让中药在抗疟领域崭露头角。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
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合作,我无法完成这项研究。
他们以扎实的科研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我提供了无尽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专注。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为中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将继续探索中药背后的奥秘,努力将中药疗效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让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和各位来宾的支持和肯定。
获得诺贝尔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加激励我坚持走下去,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41ce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1.png)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感谢大家的热烈欢迎和邀请。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科研心得和对科学的热爱。
首先,我要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认可和这个伟大荣誉的给予。
获得诺贝尔奖是我科研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也是对我及我的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
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帮助和鼓励过我们的人表达我的衷心感谢。
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化学,而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我在抗疟药物研发方面的杰出贡献。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那些受到疟疾困扰的人们。
我的研究成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提取出来的药物,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来治疗疟疾。
在我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人发现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团队合作,在不断的实验和检测中,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被誉为疟疾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发现一个有效的药物只是科研的起点,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应用青蒿素。
我们希望将青蒿素的疗效带给更多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们。
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推动疟疾防控工作,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我的科研之旅已经完结,相反,它给我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感。
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化学的研究,努力发现更多的有效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团队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是我科研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同时,我也想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勇敢地投身科研事业。
在科学领域,性别不应成为制约一个人发展的因素,只要你具备热情、才华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你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我再次感谢诺贝尔委员会的肯定和所有支持我的人们。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f4abdf700abb68a882fb1f.png)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9eefc4ea417866fb84a8efa.png)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全文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
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
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
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
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
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
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
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
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
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
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
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
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
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
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
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
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
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
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
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
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
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
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
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
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
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
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
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
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
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
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
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
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
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
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
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
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