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ppt课件(26页)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75022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古代女性形象塑造•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教育启示与课堂实践应用•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诗经》及《国风·邶风》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国风·邶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共十九篇,包括《柏舟》、《绿衣》、《燕燕》等著名诗篇,反映了当时邶地(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诗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关于《静女》的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生活在《诗经》成书时期的民间采风者或者专业诗人。
诗人的创作风格朴实自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诗人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通过男子对女子等待、赠物、喜悦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中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02文本解读与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先描绘静女的美丽和娴静,再叙述诗人的爱慕之情,最后表达诗人的愿望和追求。
写作特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静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通过“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描绘,展现出静女娴静、美丽的形象;同时,借助“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动作描写,表现出静女的娇羞和可爱。
审美体验诗歌通过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静女》(共2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静女》(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4794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8.png)
——《静女》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子:指学生们 兴:感发志意,使人受到启发和鼓舞。 观:观察世间万物、人情风俗。 群:使合群。 怨:抒发心中不平。 迩:近
孔子将《静女》选入《诗经》有何意义?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解题
静女,闲雅文静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 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读 诗 吧
!
诗经
(一)《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约 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所以又称 “诗三百” 。子曰:“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真情流露、毫不作假)。” 2.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 《诗经》 。 3.《诗经》是我国 现实 主义的源头。
• 第二节写恋人赠物。运用赋(赠彤管)比(彤管其实也暗喻女子的美丽 )的表现手法,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我”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 第三节写赠荑赞人。运用赋(继续写两人见面后“静女”又送“我”荑草) 、兴(先写荑草的“洵美且异”再点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借物抒 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的珍贵礼物,表达了自己接受荑草后 的欣喜与幸福,也表达了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表现手法。
“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
《
“兴”的表现手法。
静
女
》
细节描写。
• 1.指出每一节描写的内容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 第一节描写恋人约会的场景。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叙述了一对青 年男女约会的情景。姑娘“爱而不见”,“我”急得“搔首踟蹰”,把焦灼忧 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出来。这里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都十分成 功,表现出男子对姑娘的真挚情感和迷恋程度。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26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26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aadc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2.png)
这首诗的静女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2)、女主人公大胆开放。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 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3)、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而且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木兰辞》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
赋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水调歌头 》
比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抽刀断水
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 ——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
展
史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 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 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 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 为《诗经》。其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源头,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则是屈原的《楚辞》。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 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
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国风》是《诗经》的组 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yōng) 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 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guì)风》、 《曹风》、《豳(bīn)风》,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5a83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b.png)
关于《诗经》
知识链接:《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诗__,歌共总收集入从_____________ 到西_周___初___年___约 五百春年秋间中的叶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风,_______,雅______三部分颂,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______,赋_______,_比_____三类。兴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诗经》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重___章___叠_,句反复吟唱。
4.“四书”指_____《___大_,学__》_____《__,中_庸___》____,《_论___语__》___。《孟子》 “五经”指___《___诗__,经_》______《__,尚_书___》____,《_礼___记__》___,《__周___易___》__。 《春秋》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语意 逐层递进,加深情感,强化主题。
细节描写(“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巧用双关,借物咏人。(“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 借物咏人,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 姑娘的喜爱之情。
形容词词头 “多么”
静女
在
隐藏,遮掩
徘徊,来回走动 心里迟疑搔首踟蹰。
文雅文静 美丽
等候
角落
出现
喜爱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面目姣好 (美好)
赠送 红色 管箫
鲜明有光
你,代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945e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a.png)
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 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 爱之情。
1.这一节在写什么?
静女赠我荑,男子借物抒情,表达对静女的 赞美喜爱之情。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探讨一: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
彤管:初生时红色管状的草
荑:初生的白色茅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的诗歌 305 首。
也被称为《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反复咏叹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诵读要领
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姝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
静女 ============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基础字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静女》
通“馈”, 赠送。 实在、诚然
通“非”, 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野外
初生的茅 草
特殊
赠予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荑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 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024版《静女》PPT课件
![2024版《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801d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6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6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bfcd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9.png)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6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静女《诗经•邮风》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邦风•击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一《诗经•王风•采葛》《诗经》里的爱情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领会其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概括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二、走进《诗经》风:十五国风。
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
雅:大雅、小雅。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颂: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曲,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有“周颂”、“鲁颂”、“商颂二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J借助他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开端。
二、走进《诗经》诗经六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J硕女:贤德之女。
娴女:文静,稳重的女孩。
《诗经•那(bei)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邢,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三、解题及评价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1、《那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2、《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优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优秀课件共26页
![(优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优秀课件共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f8d25bfcf84b9d529ea7a8f.png)
词 姝:美丽。 俟:等待。 城隅:城墙角落。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 (xiàn)”,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犹豫。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翻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爱:通“薆(aì)”,隐藏,遮掩。
译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捂着嘴
时的心理活动,也是一语双关,小伙子托物抒情,
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重 归:通“馈”,赠送。 点 荑:初生的茅草。
字
词 洵:确实。 匪:通“非”。 女:通“汝”,这里指茅草。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翻
译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静
女
的
艺
术
魅
力
现实主义创作
风格。用轻松
优美的格调把
民间一对恋人
约会时的情景
描写得生动活
泼,充满浓郁
的生活气息。
三 二 一
运用“赋”叙事,巧 妙选用细节描写和心 理活动描写,刻画出 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形 象;运用“比、兴” 把人、物、情巧妙地 融合起来,恋人间那 大胆而热烈,美好而 甜蜜,纯朴而真挚的 爱情跃然纸上,真实 感人。
见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一语双关,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一语双关,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 “风”、“雅”、“颂” “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前两章都以“静女其……”开头,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见:通“现 (xiàn)”,出现。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风”、“雅”、“颂” “赋”、“比”、“兴”合称“六义”。 这正如贾宝玉到她房前先听一听动静是一样的,是彼此之间的关心,是一种爱到深处不顾忌的真情。 匪:通“非(fēi)”,不是。
《诗经》两首之《静女》ppt课件
![《诗经》两首之《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7194a6a0116c175f0e48d3.png)
《 静女》课件(共28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
![《 静女》课件(共28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ff2a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3.png)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4、又称《诗》或《诗三百》3,、共汉305代篇。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作品原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通“悦”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
静女静吗?
作品鉴赏
不静。“爱而不见”见其调皮。因为这是无题诗的一种 形式,它是取诗的第一句中前两个字命名的 一是女子躲起来,在男子看来是娴静的;二是这男子 已经被迷得不知道审美标准了。就用“静”来代替理想的 称呼。
“匪女之为美”能改为“匪其为美”吗?
作品鉴赏如果是ຫໍສະໝຸດ 三人称,那说明男子离那草很远,那 他对静女的爱也有距离了,如果是用第二人称, 用呼告的手法,好象爱人就在眼前,便于倾诉。 更能表现我对静女的热爱 。
作品原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作品原文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荑:初生的茅草。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ae9e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0.png)
02
《静女》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静女》的作者介绍
总结词
民间创作,作者不详
详细描述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其作者并不明确。由于《诗经》中的诗歌 大多来自于民间创作,因此其作者往往无从考证。
《静女》的创作背景
总结词
春秋时期,贵族生活
详细描述
《静女》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和情感。这个时期的社 会结构以贵族为主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
04
《静女》的主题思想
爱情主题
1 2 3
纯真
诗歌描绘了静女与男子之间的纯真爱情,没有复 杂的利益和算计,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一 面。
执着
男子对静女的痴情和执着,表现了他在爱情中的 真诚和坚定,这种真挚的情感穿越时空,感动人 心。
期待
诗歌中描绘了男子对静女的期待和思念,通过这 种期待,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要点二
生命的思考
诗歌中静女和男子的相遇和相爱,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己的 价值和意义。
05
《静女》的影响和传承
《静女》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反映周代社会风貌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通过其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男女爱情观以及婚姻制度等,具有很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
VS
意境
诗歌通过描写静女的美丽、纯情、痴情和 彤管的鲜艳、荑草的柔美,营造出一种优 美、静谧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 而真挚的情感。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描写静女的痴情和彤管、荑草的柔 美,表达了纯真、深沉的爱情和痴情,让人 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
古诗词诵读《静女》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d588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f.png)
“彤管”的含义是什么? 据毛传及郑笺皆谓:彤管,赤管笔,古代女史以彤管记事,后因用 于女子文墨之事。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
这一部分表达了我对女子怎样的感情? “彤管有炜”——赞叹赤管笔之美,“说怿女美”——赞叹“静 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疏通课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① 娈:娈,好也。 ② 彤管:荑,一种草;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红色
的小花朵;玉石管,玉佩;乐器 ③ 炜:色红而有光泽 ④ 说:同“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⑤ 怿:喜悦: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 发出闪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
③ 一语双关:说怿女美
拓展延伸--《静女》的爱情观
《静女》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极具历史性与现实性,表达了几千 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期望。
《静女》里的爱情是一种理想的爱情,他们是真诚的,懂爱,会表 达爱的。追求爱情要大胆主动,主动方不一定是男方,女方也可以主 动表达爱意,“勇敢去爱本身就很美好”。并且感情是要有回应的, 当你想奋不顾身为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恰巧也在热烈地回应你,这才 是双向奔赴的意义。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此。
众说纷纭知《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 直接铺叙、陈述、排比。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兴 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解题
静女,闲雅文静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 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c0bb3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4.png)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7张PPT)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诗经·邶风·静女》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概括《静女》的大意;掌握《静女》的艺术手法;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体会《诗经》中的爱情观。
预习检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共收入从______到________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_____》或《______》,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 、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反复吟唱。
5、“四书”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五经”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诗歌总集_,共收入从春秋到西周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复唱、反复吟唱。
5、“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568b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c.png)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共34张PPT)诗经中的爱情《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执子之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诗经·子衿》《诗经·蒹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入从到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反复吟唱。
3.“四书”指,,,。
“五经”指,,,,。
诗歌总集西周初年春秋中期四重章复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雅颂风民歌大雅小雅《诗经》国风士大夫文人之作宗庙祭祀诗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邶风邶: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静女:娴雅、美丽的女子注:《诗经》中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诵读要领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贻我/彤管自牧/馈荑反复诵读,要求达到流畅讨论: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歌结构:情人相约图大胆而热烈情人赠物图美好而甜蜜情人表白图纯朴而真挚静女shū sì yú静女/ 其姝,俟我/于/ 城隅。
xiàn chí chú爱而/ 不见,搔首/ 踟蹰。
luán yí静女/ 其娈,贻我/ 彤管。
wěi yuè yì rǔ彤管/ 有炜,说怿/ 女美。
kuì tí xún自牧/ 归荑,洵美/ 且异。
《静女》ppt课件(26页)
![《静女》ppt课件(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61479d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6.png)
•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人言可畏 ,风雨如晦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秋水伊人 同仇敌忾 明哲保身 夙兴夜寐
它山之石 战战兢兢 信誓旦旦 白头偕老
投桃报李
诗经的评价: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蔽:概括
无邪:健康向上的。(既能陶冶人的美 好情操,又能催人上进。)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归:通“馈”,赠送。 • 荑:初生的茅草。 • 洵:确实。 • 匪:通“非”。
静女
•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 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
——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 如年,精神恍惚。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 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 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 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 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古 体 诗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以五言诗为主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近 体 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二、《诗经》是什么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 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义传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
——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 秋水,萧瑟的芦苇。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关雎》
——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 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悉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 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 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
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人言可畏 ,风雨如晦 秋水伊人 明哲保身 投桃报李 同仇敌忾 夙兴夜寐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它山之石 战战兢兢 信誓旦旦 白头偕老
诗经的评价: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蔽:概括 无邪:健康向上的。(既能陶冶人的美 好情操,又能催人上进。)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 • • •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风 体 例 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
雅
颂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
周、鲁、商 合称
表 现 手 法
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三颂” 赋 铺陈叙事 比喻
比 打比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出自《诗经》的成语
•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
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 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 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作业 • 完成《优化设计》 •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 女》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 或现代诗 • 预习《氓》(要求:读顺读 熟;认真看熟注释)
•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
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 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 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现代诗歌
•
•
心灵之约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海誓山盟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你采来田野的灵气 你采来世间的纯真 姑娘啊 让我拉起你的纤纤小手 相伴相爱终生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 •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静女
•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