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床和地下水等物质的一种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和地震预测等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包括数据备份、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数据解释三个过程。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复制备份存档,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使用。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剪辑、数据切割、数据去反演等步骤。

其中:数据导入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剪辑是将不相关的数据删除,只留下与勘探目的有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切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采集的地震信号数据分为多个时间窗口,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去反演是去除地面反射波和地下因受到地面影响而引起的表面波、散射波等干扰信号,强调地下直达波的信号,提高勘探的分辨率。

3.数据校正数据校正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处理,以便对数据进行精细的解释。

其中:时差校正是将不同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将所有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时限一致。

幅值校正是将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幅值校正,以消除由于不同检波器灵敏度的差异引起的幅度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补偿校正是针对地下介质的补偿,以消除由于介质特性所引起的干扰信号,提高数据解释的精度。

四、数据处理方法1.频率域反演法频率域反演法是一种频率域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显示地下介质的频率特征。

通过对勘探目标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厚度、密度,以及存在于介质中的岩性、构造等信息。

2.三维成像法三维成像法是一种立体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三维勘探图像,以方便勘探人员对地下构造、岩性和矿藏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方案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方案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方案一、前言。

咱要搞定地震资料处理这事儿,就像大厨要把一堆食材做成美味佳肴一样,得有个靠谱的方案。

地震资料可是个宝贝,处理好了能让我们像超级侦探一样,发现地下的秘密呢。

二、资料收集。

1. 来源大搜索。

咱们得像寻宝一样,把各种可能的地震资料来源都找出来。

可能是来自地震监测站的记录啦,那些小仪器可一直在默默地记录着大地的一举一动。

还有可能是一些特殊项目的补充数据,不管是来自本地还是其他地区的类似地质环境的数据,都要统统搜罗过来。

就像我们收集游戏里的各种道具,越多越好,说不定哪个就会在后面发挥大作用。

2. 数据质量检查。

拿到资料后,可不能直接就用。

要像检查刚买的水果有没有坏的一样,检查数据质量。

看看有没有数据缺失的部分,就像水果上有没有烂洞。

还要检查数据是不是合理,要是某个数据看起来特别离谱,就像发现一个巨大无比的草莓,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如果发现有问题的数据,要标记出来,看看能不能修复或者直接扔掉那些“坏果子”。

三、预处理。

1. 去除噪音。

地震资料里就像混进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那就是噪音。

这些噪音可能来自仪器本身的小毛病,或者是周围环境的干扰,像风吹草动、汽车开过啥的。

我们得用魔法(各种滤波算法)把这些小怪兽赶出去,让真正的地震信号显现出来。

这就好比在一群乱哄哄的人群里,把那些捣乱的人拉出去,留下我们想听的人的声音。

2. 振幅恢复。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时候,就像一个小皮球越弹越没劲儿一样,振幅会发生变化。

我们得把这个振幅恢复到它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地震波的真实情况。

这就像是给小皮球打气,让它恢复弹性。

3. 初至拾取。

初至波就像是地震资料里的小先锋,它第一个到达我们的监测仪器。

我们要准确地把这个小先锋找出来,就像在一群跑步的人里找到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人。

这个初至波的信息对于后面计算地震波的速度等参数可是非常重要的。

四、处理核心步骤。

1. 速度分析。

速度可是地震资料处理里的一个关键密码。

地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就地震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地震发生前,政府、组织或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制定的一套应急措施和预防策略。

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提高地震的预防、减灾和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的损失。

下面是地震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

第一步:遇到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应立即采取安全预警措施。

立即关闭气源和电源,停止使用明火,并迅速躲避到安全区域,如桌子底下、墙角或者是开敞地带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二步:地震过后,首先要做的是进行安全评估和人员疏散。

评估建筑物的安全状况,确定是否存在倒塌风险,尤其是老旧建筑和高层建筑。

同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尽量避免恐慌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第三步:进行救援和抢救工作。

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者、疏散伤员和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等。

同时,组织志愿者参与到灾区救援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步: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发生后,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等问题,此时需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可以组织专业队伍对倒塌建筑物进行拆除和清理,恢复交通运输线路和基础设施。

第六步:开展灾后心理疏导工作。

地震对于受灾者来说是一种创伤,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需要开展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对受灾者进行心理援助和治疗,帮助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

以上是地震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地震预警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预案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流程一、地震资料收集。

这就像是做饭先得准备食材一样。

在地震资料现场处理的最开始呀,得把各种和地震有关的资料都收集起来。

这些资料可能来自好多不同的地方呢。

比如说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那些数据,这可都是宝贝,就像是宝藏的碎片一样。

还有可能从当地的一些地质调查里得到的信息,像地层结构啥的。

这一步就像是个小侦探在到处找线索,把能找到的和地震有关的蛛丝马迹都收拢起来。

这收集资料的过程有时候可不容易,可能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里去寻找,就像在大森林里找蘑菇,得特别细心,不然很容易错过重要的东西。

二、资料检查与整理。

把资料收集来了,可不能就这么直接用,得先检查检查。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堆水果,得看看有没有坏的。

检查资料的时候,要看看数据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哪里记录错了或者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资料,那就得想办法处理,要么修正,要么就干脆舍弃不要了。

然后呢,要把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好。

比如说按照时间顺序呀,或者按照不同的监测点来分类。

这就像是给小朋友排队,让它们整整齐齐的,这样后面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这一步要是做不好,后面就可能会乱成一锅粥呢。

三、初步分析。

资料整理好了,就可以开始初步分析啦。

这就像是在拼图,先把大概的形状拼一拼。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资料里有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或者特征。

比如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在某些区域地震活动是不是比较频繁之类的。

这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简单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就像我们用小铲子在地上挖挖看有没有宝藏一样,一点点地探索这些资料背后隐藏的信息。

这个阶段可能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也可能会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不过没关系,这都是探索的乐趣嘛。

四、数据处理与校正。

初步分析完了,就要进入比较细致的数据处理和校正环节啦。

地震资料里的数据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就像我们量身高的时候尺子没拿稳量错了一样。

所以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校正,让它们更准确。

这个过程可能会用到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想办法让这些数据更靠谱。

中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中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VS
结果展示
将预测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展示,以 便于分析和解释。
05
实例分析与应用
实例一:某地区地震资料处理及储层预测
地震资料采集
数据预处理
采集该地区的中浅层地震资料,包括地震波 的传播、反射、折射等信息。
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 式转换、噪声消除、数据滤波等操作。
地震成像
储层预测
•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未来可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首先,深入研究去噪算法和技术,提高去噪效果和稳定 性。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去噪算法、优化算法参数等方式来提高去噪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去噪技术的实 时性和并行化,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其次,加强增强算法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对细节信息的突出和保 护能力。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来提高增强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 震信号特征的保护和提取能力。此外,加强插值算法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对复杂地质结构的适应性和处理 能力。可以通过研究自适应插值算法、多尺度插值算法等方式来提高插值效果和处理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目前中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去噪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 信号的信噪比,但仍然存在去噪不彻底的问题,影响了后续地震信号分析和解释的精度。其次,增强技术 对于细节信息的突出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增强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插值技术对于复杂地 质结构的适应性有待提高,需要研究更加智能和自适应的插值方法。
中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地震资料处理概述 •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数据成像处理 • 数据解释与储层预测 • 实例分析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获取:从地震台站、卫星、地球物理勘探等获取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波形、地震图像、地震参数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过滤、数据校正、数据去噪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绘制地震波形图、地震图像等,用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情况和震源机制。

4. 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解释,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震源位置、震源深度、地震规模等参数,并给出地震的评估和预测。

5. 数据存储:将分析和解释后的数据存储起来,以备后续研究和分析使用。

以上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爆发,带来的极大不利影响,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涝、暴雨等等。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时应对和处置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成为管理灾害的关键所在。

本篇文章我们重点来探讨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阶段一:获知预警信息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相对不可预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先进的监测和预测手段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一旦接收到预警信息,必须迅速反应并启用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阶段二:组织救援队伍当地震发生后,企业、政府、救援组织等应当迅速行动,组织相关的救援队伍。

救援队伍包括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救援队伍,他们将赶往地震受灾区域,实施现场救援活动。

三、阶段三:进行现场评估救援队伍到达地震灾区后,必须首先进行现场评估。

现场评估是指对地震灾害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现场评估的过程包括寻找被困者和死亡人数、评估建筑和基础设施损失及救援行动的难度,以及准备人员、设备和物资等等。

四、阶段四:制定救援计划及分工现场评估完成后,救援队必须制定救援计划及分工,以提供高效率的救援行动。

一般而言,制定计划及分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识别重点,进行优先救援。

例如,首先要考虑被困的人员数量、地震灾情的严重性、受灾的区域等等因素。

其次,制定长期和短期救援计划,以确保救援活动在治愈期间保持连续性和效果。

最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和成本效益。

五、阶段五:组织人员、设备和物资在制定救援计划和分工之后,救援队必须按照计划组织人员、设备和物资。

人员组织必须依据任务要求,尽量调集专业人员。

同时,还要组织志愿者队伍,如: 学生、老年人、爱心人士等,以弥补工作不足。

在设备和物资方面,需要考虑适用救援设备和物资,如担架、灭火器、药品、食品、安全、保温等等。

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及措施

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及措施

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及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及措施如下:1.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于地震资料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的详细步骤:1.资料搜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来自地震观测站、地震台网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地震监测数据以及地震活动情况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能包括地震记录、震源参数、构造信息、损失报告等。

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归档,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使用。

2.数据预处理:地震监测数据有时会受到非地震信号的干扰,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和非地震事件。

首先,对地震记录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背景信号。

然后,进行数据插值和异常点剔除,以避免数据缺失和异常值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校正和标定:地震监测仪器有时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误差,需要进行校正和标定。

通过与标准地震记录对比,确定仪器响应特性,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这样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地震波形分析:对地震记录进行波形分析是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地震波的到时和振幅,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P波到时拾取、S波到时拾取、震相刻度和震相拟合等。

5.地震活动性分析:通过对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和震级频率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活动率和震级频率模型的建立、地震序列的相关性分析、地震空间分布的碎裂模型拟合等。

6.地震速度模型建立:地震速度模型对于地震波传播模拟和震源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的反演和模型拟合,可以确定地壳和上地幔中的速度分布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地震速度模型。

7.地震灾害评估和预测:根据地震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可以对地震潜在的危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根据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历史数据,可以进行地震发生概率和震级预测,以及地震灾害程度的评估。

这对于地震防灾减灾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基本方法及流程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基本方法及流程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基本方法及流程海洋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或海洋地壳下的地震现象。

由于海洋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较大,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海洋地震资料对于预防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一、海洋地震资料的获取海洋地震资料包括地震测定仪器的数据和相关的海洋环境参数。

地震测定仪器主要包括地震仪、地震计、重力仪、磁力仪等。

这些仪器主要用于探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和海底地壳的形变情况。

而海洋环境参数则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参数,这些参数对地震现象也有一定的影响。

获取相关的海洋地震资料是处理海洋地震资料的第一步。

二、海洋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1.数据传输与存储:首先,收集到的海洋地震数据需要进行传输和存储。

这要求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而数据存储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安全性。

2.数据预处理:地震数据的预处理是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地震信息。

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采样、去噪等操作。

这些操作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

3.数据分析与解译:当海洋地震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解译工作。

数据分析与解译一般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分析、地震波速度结构的反演、海底地壳形变情况的分析等内容。

这些分析与解译工作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地震信息。

4.模型建立与预测:基于对海洋地震数据的分析与解译,我们可以建立地震模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海洋地震进行预测。

这样能够提前做好地震防灾准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流程1.数据采集与收集:首先,需要对海洋地震数据进行采集与收集工作。

这需要一定的地质勘探船舶和地质勘探设备。

2.数据预处理与分析:收集到的海洋地震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工作。

这需要一些地震资料处理专家和地震学家来进行。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球物理角度:成像 观测系统定义 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叠加 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 预处理 去噪(叠前和叠后) 反褶积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偏移 对二维资料而言,处理的坐标系是:共中心点、 偏移距、时间。三维资料则是在四维空间里。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常规叠加速度分析是建立在双曲线假设基础之上 的。通过一系列速度值的扫描拟合可估计出零炮 检距上的反射波时间和该反射的叠加速度,这种
以和为坐标的能量面板叫速度谱。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提高速度拟合精度和改善叠加效果的新方法: 高阶动校正 无拉伸动校正 剩余动校正 倾斜界面的动校正(DMO)
叠后偏移:
地震偏移的目的是把反射波图像恢复成地下地层的 真实图像,常规偏移处理是在水平叠加的资料,又 称叠加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记录道S的反射点P在垂直向下的反射时间t0,而不在真实 空间位置,相对于反射界面段的真实位置向界面的下倾方向 偏移
2、 由于反射界面的偏移现象,在反射界面倾角变化的地方 引起波的干涉,如回转波、绕射波 3、在断层比较发育的地区,绕射波、断面波发育,还会引起 波的干涉,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 4、反射界面倾角较大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是非共反射点 叠加。
谢谢
99-NW290折射静校正初叠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2000-NE42高程静校正初叠
2000-NE42折射静校正初叠
剩余静校正质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 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 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 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 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静校正
1、静校正基本原理 Es h Er Er-D Es-h-D h0、t0 Er-h0-D Tr=-(Er-D)/v Tr=-[(Er-h0-D)/v + t0] 地表 E
V
基准面 D
Ts=-(Es-h-D)/v
地层 速度横向不均匀时,不同点要用不同的速度;纵向不均匀时,应该分层, 不同层的厚度和速度可以从小折射、微测井等资料的解释成果中获得。
二、置道头
3、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炮点、 炮点、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一、数据加载
1、数据输入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 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 采样间隔等等。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振幅补偿后
振幅恢复前
振幅恢复后
五、振幅补偿
1、球面扩散和大地吸收补偿 (1)球面扩散补偿,需要填入速度参数,可以从速度谱中得到。 (2)大地吸收补偿,需要填入补偿系数n,通过试验确定。(C=(t/250)n)
补偿前 振幅曲线 补偿后 振幅曲线
衰 减 小 , 能 量 不 发 散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目的: 目的:消除由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和偏移距不同带来的能量差异,使地 震道的振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 时加以考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 地表一致性要求,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 检波器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 一道集内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点 的补偿因子,同一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
四、叠前噪音压制
1、噪音压制原因和目的 叠前:叠加之前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 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 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频信号,不得 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 类干扰会更加严重。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制 约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压制和衰减。
二、置道头
2、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 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 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 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 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 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 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引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

地震资料处理
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 解释的关键环节。
地震资料解释
1、什么是地震资料处理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 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 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 关的地质信息。
四、叠前噪音压制
2、噪音识别
50Hz 50 干扰
各种噪音压制后
四、叠前噪音压制
3、面波压制
原始
去噪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4、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3)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使用单频干扰压制模块: ①判断干扰是否为单频干 扰,并把含有单频干扰的地 震记录挑选出来; ②针对选出来的地震记录, 进行单频压制; ③数据体合并。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 道头: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 为道头。如第8炮第2 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三、静校正
静校正是把由地表激发、接收获得的地震记录,校正到一 个假想的平面上(基准面),目的是消除地表起伏变化对地震 资料的影响,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叠 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又影响叠 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压制前
压制后
前 后
四、叠前噪音压制
5、高能随机干扰压制
去噪前 去噪后 噪 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6、相干干扰压制——二维滤波 F—K;F—X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7、多次波压制——radon(τ-p)变换法
去多次波前后剖面
四、叠前噪音压制
8、其它噪音压制方法(信号加强) 相干加强 径向滤波 多项式拟合 随机噪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道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 预测的基础上,对相干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不 好,这时,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另外,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较少使用。对于 特低信噪比资料,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叠 前有针对性的选用。


2、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但这 些信息是叠加在干扰背景上且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 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因此,需要对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记录
处理后地震记录


3、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常规处理流程
t
震源脉冲 反射界面 地震记录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2)但是由于震源爆炸时岩石破坏圈和岩石塑性圈的作用,使得震源发出 的脉冲到达弹性形变区时变成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稳定的波形 b(t),通常称为地震子波。地层对地震脉冲的这种改造作用,就相当于一 个滤波器,通常称为大地滤波器。通过大地滤波器,子波的高频成分损失, 脉冲的频谱变窄,从而使产生的尖脉冲经大地滤波器后延续时间加大。
速度分析 数据输入 置道头 静校正

迭代
动校正、 动校正、初叠加 剩余静校正
叠前噪音压制
剩余静校正量 小于0.5ms 小于

振幅补偿
DMO或叠前时间偏移 或叠前时间偏移 叠后反褶积 随机噪音衰减 偏移 时变滤波、 时变滤波、增益
叠前反褶积 抽CMP道集 道集
地震资料处理常规流程图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都使用一次。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几何扩散和大地吸收补偿
地表一致性补偿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效果检查
D C
B
TF能量 能量 0.1~1.0
A
TF能量 能量 0.3~0.7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地震资料处理 流程与方法
2006年8月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